李学坚;黄海滨;覃振林
《中国药典》[1]中规定中药薄膜衣片需做重量差异检查.薄膜衣片增重一般在3%~5%.参考文献[2]报道,笔者认为该方法存在不妥之处[3],本文提出改进建议,供同行商榷,有待下版药典予以完善.
作者:周占业;牛艳阳;卢鹏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对我院自制制剂烧伤Ⅱ号进行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观察.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主要成分盐酸小檗碱进行鉴别.临床观察了200例患者使用情况.结果:薄层显示在对照品对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临床观察对各类烧伤均有效.结论:可对其进行性状、鉴别、检查等质量控制.经临床观察,烧伤Ⅱ号治疗轻度烧烫伤疗效好.
作者:李月梅;杨红敏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瓜蒌子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瓜蒌子的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及双边栝楼T.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润肺化痰,宽胸散结,滑肠通便的功效.是中医治疗胸痹之要药,亦用于治疗燥咳痰黏,肠燥便秘.笔者近年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用各种非正品冒充正品瓜蒌子销售、使用的现象.为确保药材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现将其正品及非正品的性状鉴别介绍如下,供参考.
作者:张宇;董丽萍;刘传玲;姜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介绍应用名老中医验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方法.镇肝熄风法、熄风涤痰法、滋水平木法、镇静气浮法.指出要辨证准确,施治得当,方能取得良效.
作者:郑静峡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静脉输液(下称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在抢救和治疗病人方面可以说少不了的重要环节.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观念的转变,在新世纪下有必要重新认识静脉输液这一传统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输液质量.现根据医学护理学进展,结合临床实践谈谈对静脉输液的再认识.
作者:陈军莉;廖丽聪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达到治疗效果.方法:运用中医手法配合和硬膜外注药.结果: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优于单纯中医或西医方法.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达到腰腿疼痛消失的目的.
作者:尹逸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介绍了槟榔青的生物学特性、栽培要点及在药用、水果、蔬菜方面的利用价值.
作者:马洁;管艳红;张丽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鼻鼽口服液的制备工艺,证实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蒸馏法、煎煮法提取精制,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该制剂工艺可行,临床疗效可靠.结论:鼻鼽口服液制备合理,服用方便,疗效可靠.
作者:徐旭红;蒋星;陆小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对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布比卡因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54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病人随机分组,术后分别向关节腔内注射布比卡因+肾上腺素(实验组)和生理盐水+肾上腺素(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标准法(VAS)以评价和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术后2,4,8 h的VAS评分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实验组病人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膝关节镜术后于关节腔内注入布比卡因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镇痛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柯雯昙;程燕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中医方药手册》山西王世民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31万字.本书是以方为主,药为辅的一本常用备查的小册子,具实用性,可以备临床医生装于白大褂口袋中随时查用.方剂精选1千余个,分主方、附方,主方按组成及用法、主治、临床应用分栏叙述,附方即统叙不分段落.
作者:谢海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总结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应用大黄的基本类型及部分方剂配伍的药理作用,为研究张仲景使用大黄基本规律提供了思路.
作者:王志恒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中风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因起病急变化快,症状多似自然之风性,故古人称其为中风,或卒中.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它可引起全身动、静脉血管的损害以及肝脏代谢紊乱导致高血脂、高血压等一系列并发症.对于一个卒中病人来说,如果发现同时患有糖尿病,那么再次中风或复发后病情的严重程度要比单纯的卒中病人严重的多.因此对于这样的病人怎样做好饮食控制,防止疾病的复发是极为重要的.
作者:毛志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研制复方血竭膜及疗效观察.方法:确立处方组成,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乙烯醇为载体制备复方血竭膜.收集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0例,使用复方血竭膜局部贴敷溃疡面,对照组100例,用市售洗必泰溃疡膜局部贴敷溃疡面,两组均在用药后第3天及第5天复诊,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34%.该药膜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可行,临床疗效可靠.结论:该药膜处方组成合理,工艺简单,质量稳定,疗效确切,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理想药物.
作者:张传海;周洪青;刘媛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痔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1例痔血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中医治疗观察组61例,应用一般药物治疗组70例.结果:中药治疗组显效率95.1%,一般药物对照组显效率28.6%.结论:中药治疗痔血具有疗程短,止血快的优点,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是治疗痔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强富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初步探讨了非典型肺炎(SARS)的治疗与预防,强调了针对SARS在无特效治疗药物的前提下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临床优势,同时提出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SARS的关键.
作者:蒲金华;孙锡萍;陈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中药的炮制方法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和药材自身性质为辨证施治、用药、调剂、制剂的需要,对药材所采取的一套加工技术,对中医临床疗效有着直接影响.
作者:梁青云;董元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骨质疏松症的文献资料,结合近年来有关的新闻报道,从骨质疏松症的概述、分类、各类型的致病因素、目前发病情况及治疗进展进行了论述.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着重论述了目前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包括化学药和中医药疗法,并指出大力开发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中成药,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李小进;郑津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通过查阅20多年的文献资料发现,微量元素的测定在动物药的鉴别、炮制加工、质量评价、扩大药源、临床认识和应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指出在对动物药有效成分不甚明确的今天,可以通过对微量元素的研究来研究动物药的作用机理,并评价动物药的优劣,这种研究方法也为其他不明成分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罗兴洪;周进东;邹桢蕾;吴德康;安崇惠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中药的鉴定已从传统的经验鉴别发展到显微、理化、光谱、计算机分析、指纹图谱等新领域,但在目前的中药材行业中,传统经验鉴别仍是广泛、实用的鉴别方法.水试、火试、荧光是常用来鉴别中药材真伪、优劣的经验鉴别方法,具有简便、易行、快捷的特点.
作者:方彬;吕凤莲;宋吉莲;丛培军;桑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介绍了甘肃中医学院中药标本馆自1990年建馆至今在中药标本特别是中药材标本和中药饮片标本方面的养护经验.从三个方面论述影响中药标本质变的因素,重点介绍了中药标本按分类管理的养护措施.指出这对于防止中药标本发生质变,保证中药标本在教学和对外交流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玲燕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