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若飞;倪城;倪志权;季毕澄
近年,我们用改良的纤维蛋白琼脂平板法对3种胃病胃液纤溶活性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
作者:罗方;周建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闭合性肢体大血管损伤,病情变化较多,伤员手术前后细心护理,观察病情,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近年我院收治3例闭合性肢体大血管损伤伤员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傅育红;张丽英;张满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医学教育如果不抓好临床实习这一环节,医学生就不可能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及专业素质.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学生的临床技能及素质与现实要求之间的差距较大,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他们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社会与技术发展的双重挑战.
作者:董建民;刘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常不能确诊,为此我们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了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并与临床诊断相比较,现分析如下.
作者:徐立新;李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我院应用ALSS治疗81例(195次)重型肝炎病人,并选择73例常规治疗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ALSS治疗能明显提高早、中期重型肝炎临床治愈好转率,治疗组为76.5%(52/68),对照组38.5%(25/65),两组间差异显著,P<0.001.晚期重型肝炎死亡率分别为92.3%(12/13)、100%(8/8).ALSS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面部发麻、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发生率分别为48.2%(94/195)、40.5%(79/195)、29.7%(58/195)、15.9%(31/195),但经适当处理,多数能顺利完成治疗.ALSS治疗早、中期重型肝炎安全有效,对晚期重型肝炎,尚需开发接近人类肝脏功能的生物型人工肝或进行肝移植,以提高存活率.
作者:朱勇根;章幼奕;蒋文;顾菊兰;李雪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哮喘持续状态是一种威胁患儿生命的哮喘危重状态,由于支气管严重阻塞,可发生多个系统的并发症,本文就1996~2002年收治的95例SA患儿采用药物压缩雾化吸入治疗,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忠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在现代生活中,饮酒成为人们交往中一种方式,饮酒过量而发生急性乙醇中毒.表现为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大剂量可致呼吸中枢麻痹和心脏抑制.本文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23例并与对照组21例比较,观察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在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腹腔镜应用在国内已有10余年之久.因为它能充分体现微创手术的优势,因此,越来越受病人欢迎.但是,手术室护士如粗心大意,不按操作规程办事,就极易造成差错、事故.我院自1996年开展此项手术以来,已成功地采用腹腔镜下胆囊摘除、附件囊肿摘除、宫环外游行取环术、多囊卵巢、宫外孕等手术700余例.现将术中易引起护理差错、造成事故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陈祝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晚期肝硬化病人由于长期卧床,加上营养状况差,常易发生褥疮.作者经治了1例肝硬化褥疮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姚美华;杨裕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呼吸衰竭是急性有机磷中毒致死的首要原因.近年来,我们对19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后机械通气,14例抢救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蒋凌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工作范围从临床护理向社区、家庭、人群的全人护理扩展,社会护理已成为护理行业发展的方向,是以新的服务形式,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及康复医学融于护理社会学之中.我院自1998年开始进行社区服务,在冠心病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蒋梅英;颜庭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2例心脏锐器伤,男,年龄20、22岁.分别被匕首、剪刀刺伤,伤后30分钟、3小时就诊,外伤后1、5小时手术.均采用全麻下左前外侧剖胸切口,经第5肋间进胸.1例心包未见明显裂口,剪开后见500ml积血涌出,左心房有1cm裂口.1例心包有2cm裂口,左心室心肌有1.5cm×0.5cm裂口,未贯穿全层,左上肺内下角有1.5cm裂口.缝合心房(室)、心包、肺裂口,留置胸腔引流管一条.术后14、12天痊愈出院.
作者:王志远;汤小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子宫颈环状撕裂是分娩或晚期流产后立即发生的宫颈前唇或后唇环状分离,为一种较罕见的并发症,常常发生于初产妇和产程延长者,现将我院20年中发生的3例宫颈环状撕裂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范燕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严重交通伤抢救成功的经验及治疗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统计方法,总结近4年来收治的131例严重交通创伤伤员抢救的经验.结果:114例病人治愈,治愈率87.02%,17例死亡,死亡率12.98%.结论: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治和ICU室紧密结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强有力的指挥系统,正确的抢救措施,院内外科室间联络畅通是抢救成功的保证.
作者:杨传英;郝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进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检查,取不同角度体位摄片与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资料(1)(MRCP)进行对比.结果:ERCP检查一次性成功率为89%,失败率11%,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对梗阻的原因诊断准确率为89.3%.MRCP检查54例均一次成功,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和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88.9%.结论:ERCP与MRCP在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大致相近.对肝外胆管梗阻检查为明确病因ERCP检查可作为首选,在ERCP检查失败或病情较重患者可行MRCP检查.
作者:钱宝均;孙源源;陈萍;陈伍霞;罗国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肝豆状核变性,首先由Wilson(1912)详细描述,故又称Wilson病(WD).群体中的年发病率为1/1万~1/10万,是少数可能有效治疗的神经遗传病.我们1994~2001年共收治20例WD患者.本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作者:董春华;邵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胆囊癌的临床诊治.方法:38例胆囊癌经B超、CT检查后手术,根据不同分期采取胆囊切除术、胆囊癌根治术、剖腹探查加内外引流术.结果:B超检查符合率为44.7%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0例属NevinⅣ-Ⅴ期.术后1年内死亡22例,术后生存1年以上仅6例.结论:B超检查仍是早期诊断胆囊癌比较有效的方法.
作者:江龙建;夏一忠;金卓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是外科危重症之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而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特点病情尤为严重.我院1988~2000年共收治22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秦安明;周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在临床急救工作中,大剂量口服安定类药物中毒的病例比较多见,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现就我院自1986~2001年间收治安定类药物中毒29例临床表现及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吐尔逊;马吾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微粒子酶免分析技术(ME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HBVM)与定量酶免聚合酶链反应(PCR-ELISA)法测定HBVDNA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雅培公司AxSyM免疫荧光分析仪及其MEIA分析技术和PCR-ELISA法分别定量测定168例肝炎病人血清HBVM和HBVDNA并作对比分析.结果:53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中有52例HBVDNA含量在105~106拷贝/ml,其HBVDNA阳性率为98.1%;80例HBeAg阳性组中HBeAg滴度为50以上者其HBVDNA阳性率为100%,但HBeAg滴度不与HBVDNA每毫升基因拷贝数呈平行线性关系.结论:HBVDNA是评价HBV活动理想的标志,抗HBe的出现不能作为HBV复制停止的指标,HBeAg滴度变化及HBVDNA均可作为HBV复制和抗病毒疗效观察指标.
作者:毛丽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