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廉;梅全喜;高玉桥;钟希文
目的:了解不同因素对合并多重性传播疾病(STD)的影响.方法: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性病门诊中515例女性STD患者进行了病原学及其合并多重STD模式的研究.结果:全部病例中,有合并多重STD者为29.32%;其合并发生率春季(39.40%)高于冬季(22.00%);P<0.05.以CA为主的多重合并模式(23.69%)明显多于无CA合并模式(5.63%),P<0.001.20~29岁年龄组合并多重STD的发生率(36.32%)显著性地高于其它年龄组(25.23%),P<0.01.结论:20~29岁年龄组患者和CA患者均为合并多重STD的高发重点人群.因而,对这一重点人群加强防护和治疗,是减少多重STD合并症的发生,降低其发病率,有效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染人群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作者:苏丽华;张水杨;佘少良;张凌俊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中药是祖国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由于中药的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赢得了人们的信赖.近年来,笔者在临床调剂工作中,发现有些药材常被代用、混用,使得所有药物与所付药物不一,直接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现将下面在处方中常见易混用中药的主要鉴别特点介绍如下.
作者:窦立新;余晓东;高新跃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顺气降逆口服液系由我院协定处方制成的医院制剂.实验研究表明,该药对治疗腹腔手术后的肠胃气滞型肠麻痹,有明显行气导滞、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促进肠胃蠕动、肛门排气提前以及腹胀、腹痛等症状减轻与消失的作用.临床观察统计,短排气时间为服药后5 h.另外,其对新生儿消化功能障碍所致的厌食纳差、大便秘结、啼哭不安,疗效显著;对老年人消化不良、腹部胀满、便秘、腹痛效果也很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幼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硼砂、玄明粉、枯矾、石膏、滑石、铅粉和砒霜在临床用药中多以粉末状态配伍,直观上观察,均为白色的粉末或块状,而且铅粉与砒霜有毒或剧毒,又不可口尝,较难区别.为防止混用或误用,现将其鉴别特征简述如下.
作者:朱田友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黄褐斑,又称为黧黑斑、黧黑皮干黯、皮皮干、面尘,指颜面出现不规则片状黄褐色或淡褐色斑块,平摊于皮肤之上,抚之不碍手的一种损害容貌的皮肤病,本病与西医病名相同.其特点是皮损常对称分布,日晒后加重,病程长,部分患者可伴有其它慢性病.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情志不遂、劳伤脾土、肾精亏损、外受风邪,致气血虚衰、血气不和、血脉凝涩,不能荣华面部.本病多发于青年女子与孕妇,由于损害容貌,人们对其越来越重视,而对于黄褐斑诊断与治疗的研究亦越来越多.本文就近几年来中医对黄褐斑的诊治作如下概述.
作者:成改霞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丁香配伍郁金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以正常动物及吗丁啉性胃肠运动亢进动物为实验对象,观察丁香配伍郁金对血浆胃泌素、胃动素的影响.结果:郁金可加强丁香降低正常小鼠及吗丁啉性胃肠运动亢进小鼠血浆胃泌素及胃动素含量的作用,且这种相使的作用既存在于挥发油中,也存在于水煎液中.结论:在胃肠激素方面,丁香配伍郁金属于相使范畴.
作者:赵怀舟;王红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列举并分析了中药的类群、品种、入药部位、炮制理论与方法、饮片调配、汤药煎煮、临床性效、药学服务模式等的历史变异与兴衰.指出这种变异已影响和涉及中医药学理论和质控管理.认为现代中医药学应高度重视对有历史变异的药物进行解读和翻释,以防失去立法、处方本义,影响中医临床疗效,从而突出中医特色,促进中医药学理论的提高和发展.
作者:祝之友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化学性眼外伤多为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意外事故,眼化学伤占眼外伤的10%,占整个工业危害的5%~20%[1].治疗不当,易引起并发症,是致盲的重要因素之一.我科1999~2003-06,收治眼化学伤26例30眼,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樊慧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在桂附地黄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对照分组法,一组为黄芪注射液合桂附地黄胶囊,另一组为桂附地黄胶囊.结果:从中医证候、细胞免疫检测、发病率及疗程改变情况看,联合黄芪注射液在桂附地黄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注射液与桂附地黄胶囊联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
作者:付晓辉;朱晓青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从免疫学方面探讨中药黄芪抗γ射线辐射的作用.方法:用100%黄芪水浸出液定期给小鼠灌胃,然后测定骨髓细胞增殖反应、淋巴细胞转化率、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果:用药组对以上免疫学指标均有显著增强作用,与照射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未见有副作用.结论:口服黄芪有明显抗γ射线辐射作用.
作者:李宗山;张迪;邱世翠;孟玮;王志强;周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非处方药(OTC)具有安全、有效、使用剂量受严格限制的优点.由于其不需医师处方,可随时在药店及商店的药品柜台上买到,使用时又没有专业医务人员的监督指导,不合理使用甚至误用或滥用OTC的情况更加值得注意.
作者:孙建华;刘俊亭;王海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对天麻不同生长时期样品的药理作用进行比较,探讨白麻的主要药理作用,为白麻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法;戊四唑、士的宁致惊厥法,观察药物的镇静、抗惊厥作用.结果:不同天麻样品水煎液均具有明显的镇静、抗惊厥.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白麻与商品麻的镇静、抗惊厥等药理作用相似,白麻可代替商品麻入药或开发产品.
作者:叶红;汪鋆植;王绍柏;谭德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珍珠梅乙酸乙酯提取物在大鼠肝脏化学致癌初期对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影响.方法:按略改良Solt-Farber氏方法制作大鼠肝脏癌前病变模型,用珍珠梅提取物饲养大鼠6周后处死,取肝脏,用比色分析法检测NO,NOS的含量.结果:珍珠梅给药组血清NO含量(μmol/L)明显低于癌前病变模型组(P<0.05);草苁蓉给药组血清NOS活力(U/ml)明显低于癌前病变模型组(P<0.05).结论:珍珠梅提取物可降低NO,NOS水平,而这可能是其抗致癌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张学武;孙权;张良和;金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予半夏白术天麻汤,1剂/d,连服1周,并与西药对照组进行疗效对照.结果:汤方治疗优于西药.结论:以半夏天麻白术汤为基方治疗眩晕效果确切.
作者:龚治飞;张文博;陈华尧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芎术胶囊的质控标准.方法:用显微和薄层色谱鉴别控制质量.结果: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通过对处方中主药用显微和薄层色谱鉴别,可有效的控制芎术胶囊质量.
作者:雷茂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中医治病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医生的诊断和方药的准确与否,也与中药的配方及药品质量紧密相关.现将配方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疗效的影响浅述如下.
作者:王宝珍;田桂云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建立测定甘草酸单铵盐中残留溶剂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国产GDX-401有机担体色谱柱,以高纯氮为载气,FID为检测器,甲醇为内标物.结果:建立的色谱方法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9.95%(CV=1.05%),精密度为2.9%,定量限为2%.结论:此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张宜凡;杨春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确定鉴定秦艽、龙胆及比较秦艽质量的指标性成分.方法:取秦艽、龙胆的甲醇提取物、氯仿提取物,用不同极性的展开剂在硅胶薄层板上展开,紫外灯下观察,硫酸显色.结果:6种秦艽样品均含龙胆苦苷,含量有所不同,龙胆中龙胆苦苷含量也较高,秦艽中所含某三萜类化合物明显高于龙胆.结论:秦艽中所含主要成分龙胆苦苷可鉴定秦艽比较秦艽质量,秦艽中所含三萜类化合物可以区别秦艽与龙胆.
作者:曹雯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丹参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100%丹参浸出液滤纸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乙型链球菌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丹参对以上细菌均有抑菌作用.结论:丹参在体外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作者:孙吉兰;常云亭;宋海英;邱世翠;李波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对近年来有关仙鹤草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综述了对仙鹤草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指出仙鹤草有良好的止血抗肿瘤等作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值得深入研究其机理.
作者:阳向波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