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为贵;丁春年
目的:综述牛蒡子中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抗肿瘤及免疫活性.方法:对近十年来国外对牛蒡子中木脂素类物质的药理活性研究文献进行了检索和综述.结果:总结了牛蒡子中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抗肿瘤及免疫活性研究情况.结论:牛蒡子中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和免疫活性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牛蒡子苷元,这为人们深入开发这一资源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作者:米靖宇;宋纯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的免疫作用.方法:以黄芪注射液对小鼠S180进行抑瘤实验观察,同时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黄芪注射液能抑制瘤细胞生长,并对红细胞免疫和红细胞SOD有良好增强作用,能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提高SOD的活性.结论:黄芪注射液对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和SOD活性均有增强作用.
作者:张慧;韩志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对细辛、辛夷混合挥发油(1∶1 V/V)的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以挥发油的包结率为指标确定包合物的佳制备工艺,并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包合前后的挥发油进行鉴别.结果与结论:包合物的佳制备工艺为:挥发油与HP-β-CD比例为1∶8(v/m),包合温度40℃,研磨时间60 min;包合前后挥发油成分未发现改变.
作者:薛明;狄留庆;黄耀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痴呆可分为阿尔茨海默氏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和脑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关于老年痴呆的病因尚不明确,存在多种假说:神经递质缺陷,炎症,自由基损伤,淀粉样蛋白神经毒性作用,激素缺乏,细胞凋亡等.但认为痴呆至少与脑神经细胞变性或坏死有关.目前,治疗药物众多,而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将会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犹卫;马天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实验研究涩肠止泻胶囊药理作用.方法:以小鼠肠炭末推进率和黑便出现时间以及4 h内黑便数量为指标,测定涩肠止泻胶囊对小鼠胃肠运动影响和止泻作用.结果:涩肠止泻胶囊与正常对照组、新斯的明引起肠亢进以及对大黄和蓖麻油引起泻下作用比较均呈现显著差异和非常显著差异(P<0.05和P<0.01).结论:涩肠止泻胶囊能松弛肠平滑肌,具有解痉和止泻作用.
作者:冯秋珍;胡继鹰;胡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内痔是肛门及直肠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过度劳累,长期便血导致的气血两亏,或因泄泻,慢性咳嗽,或过食辛辣之品所致肠胃燥热内生而致便秘等,都可使内疡加重.甚至脱出嵌顿,发生水肿.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和正确的护理,则会使脱出的痔核感染水肿加重,而发生炎性渗出,组织变性,甚至坏死.这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痛苦,严重地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对这类病人如何进行辨证施护尤为重要,我们的作法和体会是:
作者:高春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及不同部位荆芥中总黄酮的含量,对荆芥的质量控制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结果:江苏扬州产荆芥及其茎中含量较高.结论:该方法可靠,测定结果能反映客观实际,可以作为荆芥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作者:单鸣秋;张丽;周春燕;丁安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双黄连氯化钠注射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固定相是uBONDAPAKTMC18,流动相为甲醇-冰醋酸-水(48∶1∶52),在274 nm波长处检测.结果:黄芩苷的线性范围为0.150~1.200 μg(r=0.999),加样回收率为101.24%,RSD=1.9%(n=5).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控制双黄连氯化钠注射液质量的方法.
作者:张洪昌;陈怀庆;吴志敏;刘梅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陈士铎,清代名医,精于诊治疑难杂症.其诸多理法方药,为后世奉为圭臬.兹就其从痰论治癫狂呆病之经验,探讨如下.
作者:邱立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灯盏花素注射液目前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多发性神经炎、老年性痴呆及中风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眩晕症、肝炎、肺心病、视网膜静脉阻塞、脑梗死、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初期肾功能衰竭,还有用于治疗银屑病[1]等.本文就灯盏花素注射液药理作用与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评价作一概述.
作者:李文杰;曹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对蒙药忠伦-5汤进行文献研究,阐述其传统应用、临床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并提出具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思路.
作者:王秀兰;包冬梅;图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耳鼻喉科顽疾,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我们根据中医理论组方,研制纯中药制剂-咽舒喷雾剂,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曲华玲;王爱丽;邹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 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具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近,笔者在检验过程中发现一种混伪品,与正品性状相似.由于其产地、来源不详,无法定种.本文从性状、显微、薄层色谱等方面作了比较鉴别.临床报道
作者:熊丽;谢诲;肖英华;崔运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壳聚糖澄清法替代乙醇沉淀法工艺的可行性及对浸膏得率的影响.方法:比较乙醇沉淀法和壳聚糖澄清法所得到的浸膏得率及浸膏中人参皂苷Rg1,Re的定性分析以及Rg1、阿魏酸含量测定考察,并进行稳定性实验比较.结果:乙醇沉淀法所得的浸膏得率为17.2%,壳聚糖澄清法所得的浸膏得率为12.8%,两法均能够较好地使水提液澄明,且后者还能够在降低浸膏得率,保留有效成分,保证制剂稳定性方面优于前者,并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结论:壳聚糖澄清法能够替代乙醇沉淀法用于降低固天泉胶囊得膏率工艺.
作者:郭胜伟;王天山;蔡宝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综述了蛇足石杉生物碱单体结构、主要物理常数、提取分离方法、药理作用机制、人工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余红英;孙远明;杨跃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温煎煮对槐花散中芦丁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槐花散汤剂中芦丁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法,平行设计两种煎药方法,比较GNG中药抽出机煎煮法与常压直火煎煮法制备的槐花散汤剂中芦丁含量的差异.结果:GNG中药抽出制备的槐花散汤剂中芦丁含量明显大于常压直火煎煮法,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含芦丁成分的中药适合采用GNG中药抽出机煎煮制备.
作者:张晓燕;姚国新;刘英;金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 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程序药物的来源不外两个,一是自然界,二是人工制备.来自自然界的药物为天然药物包括中药及一部分西药;来自人工制备的药物为化学药物,包括大部分西药[1].天然药物包括中药一般是以原生药、粗提物或浸膏、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单体共三种形式入药.第一种形式,如供患者服用的中药饮片等.
作者:罗少华;郑向宇;厉伟兰;王纯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临床常用治法之一.近三十几年来,在治疗外科疑难病中取得了很好疗效.现谈谈该法的实质、主要功用和临床应用.
作者:何柏森;何石生;何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结合当前中药饮片质量下降的焦点,对制订中药饮片质量统一标准进行了探讨.指出在现阶段制订统一的标准应该从初级的、直观的标准入手,依靠专家、学者,群策群力,制订一部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全国统一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认为只有制订出统一法规、统一标准,从药人员、执法人员以及社会各界才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中药饮片质量才可望有所提高.
作者:朱忠荣;李红梅;苏金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改善龙胆泻肝丸中泽泻泛油所引起的哈味.方法:泽泻粉碎后,采用不同温度烘烤2 d.结果:泽泻晾干、烘烤后,与晒干后对照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泽泻烘烤证明消除泛油所造成哈味从而保证了泽泻的质量.
作者:白莉萍;李晓荣;陈德恩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