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荣华;杨春兴
临床观察溃疡性结肠炎40例,按湿热内蕴、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肝郁脾虚、气滞血瘀五型辨证(中药内服)与辨病(药物保留灌肠)结合治疗.结果:治愈15例(占37.5%),有效23例(占57.5%),总有效率95.0%.并阐述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与辨病的目的.提示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本病,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谭远忠;姜锦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以颗粒和小丸两种不同的内容物制备感冒退热胶囊,通过对两种内容物流动性、堆密度、释放度等项目比较实验,探讨内容物质量控制对成品胶囊剂质量的影响.
作者:莫新华;陈洪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追溯炼丹术和丹药的起源及发展过程,即丹药起源于道教的炼丹术,也是道家炼丹术的延续与发展;炼丹术与丹药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没有道教,就不可能有我国现代的丹药.指出对丹药不应作简单的否定,而应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加以完善和改进,使之服务于临床.
作者:张厚宝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笔者从1996-02~1998-11运用自拟扶正解毒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傅卫东;陈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对复方黄芩片的正品与伪品进行了包装、性状、理化等鉴别.在所作鉴别中,包装鉴别和性状鉴别具有重要鉴别意义.
作者:黄文峰;林瑞群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锡类散中的青黛、牛黄、冰片进行定性鉴别,方法简便,结果明显,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之一.
作者:冷兆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地奥心血康(Di-ao-xin-xue-kang; DAXXK)系从我国特有药用植物薯蓣科植物黄山药(Dioscorea anthaica Prain et Burkill)的根茎中提取的甾体总皂甙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药理和临床已证明具有活血化瘀、宜痹通阳、芳香温通、补气益血等功效.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以及瘀血内阻之胸痹、眩晕、胸闷、心悸、气短等症.该药不良反应小,仅偶有腹胀、头痛、头晕、及面部发热,肝损害,便秘,口渴与失眠,嗜睡,药疹等.现综述如下,供参考.
作者:陈戊姣;毛红姣;姜德长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紫苏油系自唇形科植物紫苏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干燥成熟果实中压榨而得的脂肪油[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降血脂、降血压、抗血栓、抗过敏反应、抗癌等药理活性进行了研究.
作者:王威;闫喜英;王永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虽不能使突出回纳,但却能缓解症状.笔者用推拿手法治疗本病63例,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郭郡浩;徐炳学;将成依;王胜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综述了近几年中药在防治肝癌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结果.说明中药是通过直接杀伤癌细胞、抑制癌细胞增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阻断诱癌剂致癌及抗突变作用,诱导癌细胞凋亡、分化等环节达到防治目的的,指出中药在肝癌防治方向有一定优势,需进一步研究,提高.
作者:杨彦;杜秋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为建立我国首次从南美州引种到云南省栽培的塔拉豆荚壳的检验依据,对其进行观察性状、显微特征和理化鉴别.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实用,为该药的鉴定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华青;陈善信;何广新;方明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山茱萸又名枣皮,为常用中药,笔者曾发现一种伪品,经调查鉴定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e.的外果皮经染红色加工的制成品.现将其性状、水试鉴别介绍如下:
作者:钟颖;张永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概述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和临床症状,分析中药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原因.
作者:钟荣华;杨春兴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糖克灵颗粒中枸杞子、山药、山楂、决明子进行鉴别,并采用比色法对其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方法简便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标准控制.
作者:吕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纵观悠悠数千年祖国医学的历史长河,祖先给后人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方剂宝库.笔者在学习运用方剂之际,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多采的美学韵律.
作者:方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介绍了20种中药及其蜜炙品临床应用,建议应重视蜜炙品的使用.
作者:王江川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金钱草来源于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 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干燥全草.别名:过路黄,对座草.具有清利湿热,通淋,消肿功效.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有一种外形与正品十分相似的品种,常混充金钱草使用,后经鉴定为报春花科植物聚花过路黄 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的干燥全草,别名小过路黄,风寒草.本文对两者的性状,薄层层析作对比鉴别.
作者:王巍;李学彬;秦伟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为了使药剂科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我院于1998年初引入了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经过一年多的应用,我感到计算机网络管理不仅大大减轻了药剂人员的工作量,还能向临床医生提供当前的用药动态、用药合理性及处方分析等药学情报,向院领导提供有价值的数据.现把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在我院药剂科中的应用及体会简述如下.
作者:任长友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痤疮,又名粉刺,好发于面部,尤其以额部、双颊部及口鼻四周多见,如果不及时治疗极易造成感染,甚至留下明显的色斑、疤痕,有损于容貌,常给患者带来莫大的痛苦和烦恼.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有些中药制剂对痤疮有着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林荣华;唐国华;李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感染性发热是发热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为进一步寻找能迅速改善症状缓解发热的有效药物,避免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我们将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抗病毒等双重作用的穿琥宁针剂用于不同感染性疾病50例,与对照组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敏慧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