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海青;杜卫萍;杨燕
对1995年版<中国药典>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质量标准中的鉴别(2)进行了改进,使提取更完全、斑点分离更好、显色更明显.
作者:金康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对护齿漱口液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 ,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制定甲硝唑的含量.此法方便快捷,准确.
作者:李文 刊期: 2000年第07期
β-七叶皂甙钠(七叶皂苷)是由中药娑罗子干燥成熟果实中提取的三萜皂甙钠盐,用冻干法制成供静脉注射用粉针.本品具有消炎、抗渗出、增加静脉张力、改善血液循环及纠正脑功能失常、减轻脑水肿的作用.本文根据文献,综合介绍β-七叶皂甙钠的临床应用.
作者:马留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咽喉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我院制剂室研制的音葆袋泡剂用于急慢性咽喉炎治疗已有3 a ,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小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以丹参酮ⅡA为测量指标,依1995版<中国药典>复方丹参片检查方法测定.比较了丹参采用乙醇冷浸与热提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冷浸提取法比加热提取法效果要好,其层析斑点明显.
作者:廖月星;谢辉明;李玉英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采用TLC法对新生化口服液中的当归、红参、白术、枳壳进行了定性鉴别,并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对益母草中的盐酸水苏碱进行了含量测定 .
作者:李喜香;冯守文;罗燕梅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近,在药材市场发现去皮的杏仁.传统认为杏仁皮尖有毒,当去之方能入药,故处方中习用光杏仁.现在认为皮也有效,故一般不去皮尖[1],既省工,又省料,又可避免运输中走油和霉变.经理化鉴别此种去皮杏仁为已提取有效成分后的弃去物,与炮制后的杏仁差异很大.现将两种杏仁在性状和理化方面进行比较鉴别,以资区分.
作者:焦福贵;孙振芝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采用HPLC法测定了消炎镇痛海绵中大黄酸的含量 ,使用C18柱,甲醇-水-冰乙酸(78∶21∶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表明 ,此法样品的分离度好,加样回收率为99.7%,可作为这一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汪向海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阑尾脓肿临床有寒证、热证之分.寒证宜温化,用脓肿温化汤(当归、桂枝、附子、红花、赤芍、鹿角片、薏苡仁等);热证宜清化,用脓肿清化汤(桃仁、红花、三棱、金银花、地榆、玄参、薏苡仁、冬瓜仁等).肠梗阻以痛、呕、胀、闭四大症为主,其中以闭为主要矛盾,其治疗,于通降攻逐之中辨证加入少量桂枝或桔梗以通调气机,效果明显.
作者:张学颖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中药材切制前必须进行适当的水处理,使药材质地软化,利于切片.常用的水处理方法有淋法、洗法、泡法、润法等[1],但在具体处理过程中还要根据药材的质地与大小的不同,以及季节气候温度的高低不同来决定浸渍的时间,原则上应少浸多润,以闷透为度. 现根据不同药材水处理的不同要求,分别讨论如下:
作者:朱肖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当归贮藏保管中发现虫蛀时,传统的处理方法是:用硫磺薰烟法.具体操作:将虫蛀的当归放在容器内,取适量硫磺放在铁碗中,点燃后,再放入容器底部中间,加盖密封薰至24 h. 用硫磺薰烟的辛烈气味,来薰死虫卵、霉菌.
作者:林庆和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面肌抽搐又称为阵挛性面肌痉挛,是以一侧面肌的抽搐样收缩为特征的脑神经疾病.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虫类药为主治疗本病,获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作者:倪世秋;王继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肉豆蔻来源为肉豆蔻科植物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干燥种仁,具有遇中行气,适肠止泻之功效.在我院购进的多批肉豆蔻中,混有较多量的槟榔.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成熟种子,功能驱虫,泻下导滞,行气利水.由于两者的外观形状较为相似,不易鉴别,且功效不同,不能混同.为此,特将两者的外观性状和显微特征作一比较.
作者:程红耘;胡丽娅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清开灵注射液由牛黄、水牛角、黄芩、金银花、栀子等中药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有镇静、抗惊、解毒、提高耐缺氧能力、减少肝脏损害、强心、增强脑内蓝斑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近10余年来,清开灵注射液在临床的使用日趋广泛.
作者:韩新华;姚明全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作者:刘文涛;王青;舒越强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抑郁症是老年性常见病,部分患者往往表现为冷漠,忧郁寡欢,精神处于抑郁状态,重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目前,对抑郁症的治疗,多以药物和康复治疗,往往忽视了心理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仇海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我科于1996-05~1999-04,对100例肛肠手术后患者应用止血消炎散治疗,发现它在止血、抗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方面有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起茂;张素兰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黄褐斑是常见的发生在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典型皮损呈蝶状,为淡褐色或咖啡色 ,界限明显,日晒后加剧,中年女性居多.长期服用避孕药、生殖器疾病、月经紊乱、妇女妊娠期均可导致该病发生.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辨证加味治疗黄褐斑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万海青;杜卫萍;杨燕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曼荆膏是我院伤科曼荆散的改良剂型.曼荆散在我院已有数十年的临床应用史,疗效显著, 深受患者的好评.但使用前需临时调配,病人不易携带,使用不便.故欲研制成便于携带和使用的制剂.
作者:顾燕玉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二花三草合剂由金银花、红花、大黄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瘀散结之功效.为了控制本品质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和化学试剂法对处方中金银花及大黄进行了鉴别.
作者:张永东;邓瑛 刊期: 200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