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有伟;李建平
神经衰弱一证属西医病名,中医无此名称,多包含在头痛、眩晕、虚劳、不寐、脏躁、百合病、郁证等病当中.由于症状繁多,几乎涉及到每个脏器,病情轻重不一,时发时愈,变化多端.中医论为本病多发生体质较弱或性格急躁,任性,自制能力差,而使脏腑阴阳失调而引起各种病证.
作者:李浩明;刘芪红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阑尾脓肿临床有寒证、热证之分.寒证宜温化,用脓肿温化汤(当归、桂枝、附子、红花、赤芍、鹿角片、薏苡仁等);热证宜清化,用脓肿清化汤(桃仁、红花、三棱、金银花、地榆、玄参、薏苡仁、冬瓜仁等).肠梗阻以痛、呕、胀、闭四大症为主,其中以闭为主要矛盾,其治疗,于通降攻逐之中辨证加入少量桂枝或桔梗以通调气机,效果明显.
作者:张学颖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用显微和薄层鉴定的方法控制脉管炎胶囊的质量 .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医院制剂质控的有效方法.
作者:雷茂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苦味与辛味药配伍在临床应用中非常广泛,中药有辛、甘、酸、苦、咸、淡味等不同,除具有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一切药物配伍共有的方法外,并有寒热同用、苦辛通降两种特殊配伍,兹对此二法加味论述.
作者:孙适人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采用纯中药制剂-金疮止血消炎药分型治疗开放性损伤1 000例,并以云南白药加明胶海绵治疗100例作对照.结果发现治疗组在止血、抗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提示金疮止血消炎药具较好的止血、消炎、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开放性损伤的理想药物.
作者:王德永;赵蕾;陈文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对<本草纲目>中治疗小儿夜啼的药物进行分类分析,并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角度进行讨论.
作者:黄建惠;黄可达;黄可重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对肝脏毒性很大,使用不恰当易引起肝脏损害.现将几类主要损肝中药总结如下,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高莹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中药颗粒剂是在汤剂、糖浆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剂型,既保持了汤剂原有的特色,又克服了汤剂临时调制、不便贮存和携带的缺点,临床上颇受广大病患者欢迎[1].颗粒剂在生产过程中,其溶化性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点,如果操作过程处理不当,就会在成品检验中发现焦屑,从而影响产品质量.我们根据在中药提取车间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具体的生产情况,总结出以下几点解决颗粒剂溶化性问题的措施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张胜平;潘红英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ODS柱.以甲醇-水(35∶6 5)为流动相,测定复方珍珠暗疮片中芍药甙的含量.其方法回收率为95.8%,RS D为1.8%.
作者:张振秋;覃芳;裴桂秋;袁昌鲁;李云霞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清开灵注射液是在安宫牛黄丸的基础上研制的纯中药制剂,由牛黄、板蓝根、黄芩、栀子、水牛角等组成.具有清热化痰、祛瘀通络、醒神开窍的作用.主治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及脑血栓形成、脑出血等.近年来,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庄志铨;贾江滨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笔者用王不留行治疗带状疱疹2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爱霞;孟洪霞;刘敏 刊期: 2000年第07期
1997~1999年间,我们对280例痔瘘术后出现的尿潴留、创面渗血、疼痛、便秘、肛缘水肿等症状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效果满意,有效地防治了痔瘘并发症的产生和发展.
作者:刘萍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对护齿漱口液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 ,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制定甲硝唑的含量.此法方便快捷,准确.
作者:李文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以<中医各家学说>各家学术思想为源,探讨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概况.阐述中医体质的形成、体质与疾病、体质与辨证用药关系及增强体质的方法.认为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情志、饮食、生活条件、疾病、社会因素等有关,男女体质有差异,体质决定病邪易感性、发病后疾病的演变过程、转归及预后,体质学说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依据之一.
作者:黄怀吉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当归贮藏保管中发现虫蛀时,传统的处理方法是:用硫磺薰烟法.具体操作:将虫蛀的当归放在容器内,取适量硫磺放在铁碗中,点燃后,再放入容器底部中间,加盖密封薰至24 h. 用硫磺薰烟的辛烈气味,来薰死虫卵、霉菌.
作者:林庆和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中药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的特征,用以鉴定药材的真伪和纯度、甚至品质的重要手段.通常在药材的外形鉴别特征不明显或外形相似而组织构造不同、药材破碎不易辨认或区分、药材呈粉末状或鉴别中成药制剂时使用.
作者:徐国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肾气丸首见于<金匮要略>,为治肾阳不足之祖方.自仲景之后,后世医家又不断开拓应用,广泛使用于临床.今将其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刘磊;周东民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对1995年版<中国药典>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质量标准中的鉴别(2)进行了改进,使提取更完全、斑点分离更好、显色更明显.
作者:金康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计算机网络系统引进至住院部中,给医院住院环节带来了一场革命.住院药房、临床科及住院记账处旧的管理模式将随之改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置,不仅给医院医疗体制的改革树立了一个典范,而且对今后整个医疗体系的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吴国庆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二花三草合剂由金银花、红花、大黄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瘀散结之功效.为了控制本品质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和化学试剂法对处方中金银花及大黄进行了鉴别.
作者:张永东;邓瑛 刊期: 200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