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明;刘芪红
平骨宁贴剂是我院名老年中医协定方基础上研制的.由马钱子、白芥子等几味中药材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抗炎抗风湿作用.我们根据方中药材的活性成分理化特性,制定了制备工艺,使药物的活性成分完全溶出,以提高该制剂的治疗效果.在剂型上, 我们把传统的擦剂改变为贴敷剂,使药物缓慢渗透病灶,延长了作用时间,以增加疗效.应用于临床获得一定的效果.
作者:蔡纪青;王丽;胡志浩;周海燕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通过对红色糖衣片包衣工艺的改进,有效地解决了花片质量问题,并结合生产实际,探讨了糖衣片花片后的有效处理方法,提高了产成品收率,稳定了产品质量.
作者:贾美春;朱冬梅;刘合禄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概述了超微粉碎的特点,阐述了其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优势,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并强调应加强基础研究,确定具体品种的适粒度.
作者:王爱武;吕文海;耿晖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肉豆蔻来源为肉豆蔻科植物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干燥种仁,具有遇中行气,适肠止泻之功效.在我院购进的多批肉豆蔻中,混有较多量的槟榔.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成熟种子,功能驱虫,泻下导滞,行气利水.由于两者的外观形状较为相似,不易鉴别,且功效不同,不能混同.为此,特将两者的外观性状和显微特征作一比较.
作者:程红耘;胡丽娅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我们医院从市场上进来一批药材,其中一味王不留行在炮制过程中爆花率未能达到1994年版<浙江炮制规范>的要求[1].取样仔细观察,其爆花率仅在57%~65%之间,即未爆花种子的种皮均已破裂,微露出黄褐色子叶,具特异香气、味淡微甜涩.据此,我们认为有伪品掺杂,而对原药材(混杂生品)作了性状显微、理化等方面的鉴别.
作者:金芝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中药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泻火之功效,为常用中药.商品药材分为毛知母、知母肉两类.为考察这两类药材的流通情况以及资源分布,我们收集了国内知母药材使用量较大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药材公司或医疗单位的知母药材样品,并依据<中国药典>(1995年版)标准进行了鉴定,同时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收集对知母资源分布进行了调查.
作者:周峰;陈万生;乔传卓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防风通圣散一方,出自<宣明论方>.该方由防风、荆芥、连翘、麻黄、川芎、当归、白芍 (炒)、黑栀、大黄(酒蒸)、芒硝(后下)、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组成, 对外感风邪内有蕴热所致的憎寒壮热,头痛眩晕,胸膈痞闷等诸多证候,均可用此方化裁治疗.笔者于临床中,治疗诸多证候,每获良效.兹举3例.
作者:刘冬娥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以<中医各家学说>各家学术思想为源,探讨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概况.阐述中医体质的形成、体质与疾病、体质与辨证用药关系及增强体质的方法.认为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情志、饮食、生活条件、疾病、社会因素等有关,男女体质有差异,体质决定病邪易感性、发病后疾病的演变过程、转归及预后,体质学说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依据之一.
作者:黄怀吉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苦味与辛味药配伍在临床应用中非常广泛,中药有辛、甘、酸、苦、咸、淡味等不同,除具有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一切药物配伍共有的方法外,并有寒热同用、苦辛通降两种特殊配伍,兹对此二法加味论述.
作者:孙适人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肾气丸首见于<金匮要略>,为治肾阳不足之祖方.自仲景之后,后世医家又不断开拓应用,广泛使用于临床.今将其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刘磊;周东民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中国药典>1995年版Ⅰ部共收载中药成方及单方制剂398个品种,但仅有九味羌活丸、甘草浸膏、阿胶规定了总灰分含量;另有安宫牛黄丸、脑得生丸、脑得生片规定了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占总数1.5%.我们认为远远不够.
作者:贾善学;史宝荣;韩梅海;张君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对<本草纲目>中治疗小儿夜啼的药物进行分类分析,并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角度进行讨论.
作者:黄建惠;黄可达;黄可重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中药颗粒剂是在汤剂、糖浆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剂型,既保持了汤剂原有的特色,又克服了汤剂临时调制、不便贮存和携带的缺点,临床上颇受广大病患者欢迎[1].颗粒剂在生产过程中,其溶化性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点,如果操作过程处理不当,就会在成品检验中发现焦屑,从而影响产品质量.我们根据在中药提取车间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具体的生产情况,总结出以下几点解决颗粒剂溶化性问题的措施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张胜平;潘红英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莪术根茎含挥发油1%~1.5%,其主要成分为多种倍半萜类:莪术酮、莪术双酮、新郁金二酮、表莪术酮、莪术烯、莪术醇、异莪术醇、原莪术醇、去氢莪术二酮、呋喃二烯酮、异呋喃二烯酮、呋喃二烯、莪术倍半萜烯酮、β-榄烯、γ-姜烯、γ-茨烯、姜黄素、β-谷甾醇、古玛酮、胡萝卜甙、棕桐酸等20余种化学成分[1].其制剂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抗病毒药收入<中国药典>[2].现将近年其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报道如下:
作者:满伟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笔者于1991-01~1994-01,使用自拟活血祛痛散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郭洪奎;沙昌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1997~1999年间,我们对280例痔瘘术后出现的尿潴留、创面渗血、疼痛、便秘、肛缘水肿等症状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效果满意,有效地防治了痔瘘并发症的产生和发展.
作者:刘萍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笔者近年以补中益气丸合药治疗顽固性便秘等常见病证,效果满意、使用方便.现报告如下 .
作者:徐勤凤;张成元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采用纯中药制剂-金疮止血消炎药分型治疗开放性损伤1 000例,并以云南白药加明胶海绵治疗100例作对照.结果发现治疗组在止血、抗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提示金疮止血消炎药具较好的止血、消炎、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开放性损伤的理想药物.
作者:王德永;赵蕾;陈文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历代中医药文献虽明确列出射干和萹蓄是两种不同药材,但直到现在,仍有个别地区的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把射干当萹蓄采购入药,命名为萹蓄;甚至有少数基层的老药工,在调配中药处方时,不管处方中的药名是射干还是萹蓄,都习惯一律调配射干.有鉴于此,笔者通过对射干和萹蓄的来源、性状、有效成分、药理、性效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考辨,认为这些做法欠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陈丽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计算机网络系统引进至住院部中,给医院住院环节带来了一场革命.住院药房、临床科及住院记账处旧的管理模式将随之改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置,不仅给医院医疗体制的改革树立了一个典范,而且对今后整个医疗体系的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吴国庆 刊期: 200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