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有琼;徐玉萍
目的:收集2005年1月-2015年1月单纯针灸治疗痛经的有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方法:从PubMed搜索到155篇,CNKI、维普、万方搜索到666篇,从Cochrane图书馆搜索到4篇,运用Jadad评分标准对文献进行评分,所纳入文献用RevMan5.2软件进行评估并作森林图.结果:针灸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比较疗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灸治疗痛经的疗效比西药好.结论:针灸治疗痛经的疗效比西药好,但因纳入文献数量少,证据还需大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文献做进一步支持.
作者:全玉彬;林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顽固性呃逆虽不属急重病症,但会导致疲惫感、失眠、焦虑,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治疗.作者于临床工作中收治顽固性呃逆患者2例,采取强刺激水沟穴,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李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AS)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3例,根据有无颈动脉病变分为两组,选取3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同型半光氨酸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测定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结果:T2DM伴CAAS组患者、单纯T2DM组患者的Hcy、TNF-α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T2DM伴CAAS组高于单纯T2DM组(P<0.01);T2DM患者血浆Hcy与血清TNF-α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Hcy和TNF-α在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早期检测血清中Hcy和TNF-α浓度可以预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侯钦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神经性呕吐16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选取主穴:百会、智三针[神庭、本神(双侧)],配穴:完骨(双侧)、内关(双侧)、中脘(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公孙(双侧)、太冲(双侧).结论:针刺治疗神经性呕吐有效.
作者:陈东;孙远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小针刀松解术配合理疗治疗臀中肌损伤的效果.方法:对48例病人用小针刀松解术配合理疗治疗.结果:痊愈30例,显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结论:小针刀松解术配合理疗治疗臀中肌损伤有着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程新胜;王红军;高宇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桑杏汤合过敏煎加减治疗温燥咳嗽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4月期间本院门诊收治的30例温燥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桑杏汤合过敏煎加减进行治疗,观察比较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4个疗程的治疗,治愈22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结论:使用桑杏汤合过敏煎治疗秋燥咳嗽患者的疗效确切.
作者:苏有琼;徐玉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康志媛教授作为全国优秀中医人才、硕士生导师,从事妇科临床医疗工作30余载,在治疗月经不调、不孕、复发性流产等疾病方面经验丰富,特别在月经不调上见解独特.笔者跟诊期间获益颇多.本文分别从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行经期介绍导师运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肾虚型月经过少的经验.
作者:胥威风;康志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严重的脊柱侧弯畸形非手术治疗效果很差,且容易并发局部皮肤坏死及血管神经的机械性损伤;而手术治疗无论哪一种都是在牺牲活动关节的基础上达到矫正目的,常常伴发术后并发症.本文通过对Ilizarov技术在肢体矫形中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合田慧中在脊柱侧弯中运用Ilizarov技术的经验,论述了脊柱侧弯的分类,病理改变,Ilizarov技术在脊柱侧弯矫形中的优势和原理等,论证Ilizarov技术运用于脊柱侧弯矫形的可行性、先进性和面临的问题.
作者:裴冬阳;饶耀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心理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中大学生群体存在相当多的心理状态偏离问题.人际关系、家庭亲子关系、婚恋情感是困扰大学生的重要因素.性取向问题也日益成为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些问题,应进行合理的干预,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作者:江景华;高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治疗新生儿腹痛(盘肠气痛)临床疗效.方法:一是中药温熨脐部(神阙穴);二是针刺点穴法;三是推拿捏脊法.结果:临床治疗11例,治愈8例;有效3例;无效0例.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新生儿腹痛(盘肠气痛)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马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Ⅰ型和Ⅱa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符合Osserman Ⅰ型、Ⅱa型重症肌无力患者60例,经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溴比斯的明片和强的松治疗,疗程6个月,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临床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症肌无力临床评分表现上,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Ⅰ型和Ⅱa型重症肌无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华伟;杨盼盼;马勇;王宝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在乳腺癌患者实施化疗以后采取中药益气健脾和胃法辅助治疗胃肠反应的作用.方法:从门诊2014年1月-2015年2月的所有患者中选出84例已经确诊并正在接受术前或者术后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采取中药方案对42例患者进行胃肠调理,作为中药组;其余42例得到西药方案调理,并分配到对照组,遵循CTCAEV标准针对化疗实施阶段,患者胃肠反应的程度进行分层评定.结果:中药组在得到肠胃调理之后,胃肠反应程度降低到0~1度的比率是92.86% (39例),而对照组降低到0~1度的比率是76.19% (32例),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产生的胃肠不适,可借助益气健脾和胃方案帮助患者进行消化系统调理.
作者:林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三七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出血疾患及疼痛病症,是功效卓著、用途广泛的一味中药.笔者临床发现,本品对多种口腔科疾病也有独特疗效.
作者:刘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西药治疗Hp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部rHp感染的80例活动性胃炎及上消化道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联用中药荆花胃康胶丸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 (P<0.05);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28.6% (P<0.05).结论:中成药荆花胃康胶丸具有较强的抗Hp的活性,与西药联合治疗胃炎及上消化道溃疡时可发挥协同作用,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瑞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疏风止痒解痉汤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感染后咳嗽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马来酸氯苯那敏片4mg/次,3次/d,氨茶碱片0.1g/次,3次/d;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疏风止痒解痉汤口服,7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3.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疏风止痒解痉汤治疗感染后咳嗽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志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调肝健脾止泻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IBS-D病例9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用调肝健脾止泻方治疗,对照组47例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积分.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情绪状况、精神状态、饮食影响、工作影响4个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肝健脾止泻方治疗IBS-D可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樊春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通过黛力新治愈1例长期不明原因的咳嗽、低热患者,及此后又治愈2例不明原因长期低热的学生,说明黛力新不仅能够治疗极度消极、情绪低落、不合群,甚至有自杀倾向等明显抑郁症状的患者,还可治疗不明原因的咳嗽、低热等隐匿的抑郁症状.
作者:胡金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功能性胃肠病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疗效显著.本文从病因病机、临床特点、治法方药以及临床案例等方面浅析脾阴虚理论在功能性胃肠病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洪彩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本研究总结了冯兴华教授中医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医命名为“燥痹”)的经验,制订出“燥痹”的全新辨证论治体系,该体系的疗效和可行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孔祥民;孙娜;庞秀;刘志华;任鲁颖;王英华;王祥生;贾同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反流性食管炎应用健脾理气和胃法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主要和次要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胃镜下反流性食管炎分级和积分均得到改善,对比治疗前的差异明显,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健脾理气和胃法针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玉生;张曙光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