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受潮生石膏烘制温度研究

曹泰山;杨庆胜

关键词:受潮生石膏, 烘制/炮制, 温度/研究
摘要:对3批受潮生石膏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烘制并考察其失水率.分析结果表明,受潮生石膏在80 ℃温度烘制下,受潮的水分失去较完全,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紫杉醇治疗中晚期肺癌56例疗效观察

    紫杉醇对中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方法:56例患者均经影象学诊断,并由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中晚期肺癌患者,用紫杉醇治疗,并设单药治疗组和联合化疗组.结果:单药治疗28例,有效率为57.1%;联合化疗28例,有效率为42.8%.结论:通过控制延长给药时间及在化疗前预防性应用地塞米松和抗组胺类药物,可明显降低紫杉醇副反应的发生;紫杉醇是目前有希望的新的化疗药物之一,但目前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剂量与不良反应的关系.

    作者:张旋华;王素如;李凤阁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用正交法探讨罗汉果止咳冲剂制粒工艺

    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了罗汉果止咳冲剂制粒时的白糖粉投料量、用水量、乙醇用量以及混合时间等对合格颗粒的收率影响.结果表明:白糖粉投料量170 kg,总用水量为6 000 ml,乙醇用量为800 ml,混合时间为8 min,为较佳工艺,使合格颗粒的收率达到80%以上.

    作者:贺小荣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商陆多糖研究进展

    对商陆多糖PEP-Ⅰ,Ⅱ的提取分离、基本组成、结构特征和药理研究的进展,以及多聚酶a、NK细胞、骨髓细胞、脾细胞和LAK细胞的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作者:谢学建;张俊慧;马爱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经方验案三则

    1 小青龙截喘案李某,女,45岁,1994-12-16初诊.患者罹患慢性反复发作性喘咳5 a余,3 d前因外感风寒而诱发,经服头孢氨苄等药物治疗罔效而来诊.

    作者:苏玉新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双黄连临床新用途

    双黄连粉针剂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3味中药提取有效成分精制而成的一种新剂型,具有清热解毒、轻宣透邪之功能.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轻型肺炎等外感热病的治疗.随着双黄连的广泛使用,其临床用途日趋扩大,现综述如下.

    作者:郑才友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柴胡的本草研究

    对柴胡的原植物、药用部位及功效作了本草考证与调查,认为历史上早记载柴胡的时期为汉代,其原植物为伞形科植物银州柴胡Bupleurum yinchow DW ensee sham et Y.Li和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ohotoma L.Var larlameoate Bge.的干燥根;宋代以来柴胡同属的数种植物逐渐被发现并使用,到了清代银柴胡才从柴胡项下列出,发展成为一种新兴药物;近现代有将蔷薇科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Ser的根误作柴胡记载.清代以前柴胡药用部位为干燥根,近现代则载为干燥的根、全草、茎叶、苗及幼苗全草等,极不统一,造成了药用部位的混乱,今正本清源.

    作者:刘灿坤;李文涛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中药治疗褥疮初探

    1 材料0.1%利凡诺溶液;甘石创愈散(西安碑林中药厂生产);紫草油(武汉市中联制药厂生产);消毒纱布、棉签等.

    作者:王勤;杨建渝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妇康热敷灵质量标准研究

    对妇康热敷灵进行显微、理化及薄层鉴别以及挥发油含量测定,制定热敷灵的质量标准.

    作者:吴增文;马卓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海桐皮及其混淆品木棉皮鉴别

    对海桐皮及其混淆品木棉皮进行外观性状及显微特征比较鉴别,为两者鉴别提供参考.

    作者:严承林;臧开兰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山东紫石英商品药材调查及质量研究

    采用多学科测试手段对能代表山东紫石英商品药材状况的21个样品进行了质量研究.结果表明,71.4%的药材质量符合药典规定,9.5%药材含CaF2的量低于规定,19.0%药材的原矿物为二氧化硅,属混乱品种.

    作者:张贞丽;谢鸿霞;韩莉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西瓜霜润喉片质量标准研究

    对西瓜霜润喉片中冰片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对硫酸钠进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为完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崔波;金佩芬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急证闭脱痉厥辨

    临床闭、脱、痉、厥证,是危重症候,很多疾病可见,伤寒病中有之,杂病有之,温热病中尤多见.温热病易伤津耗液,治不得法,病至后期,由于阴精亏损,多演变为闭脱痉厥危候.对其认识,必须首先辨明温病发热、汗出、口渴、斑疹、昏谵、痉厥等症状,从而能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

    作者:肖唐灿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1361例住院病例医院感染分析

    调查内科住院病例1361例,发现103例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57%,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胃肠道及上呼吸道、泌尿道等;分析证明年龄大、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各种侵袭性诊疗操作、抵抗力低下等是医院感染的易发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

    作者:郭秀君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浅谈银柴胡与细梗石头花鉴别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具有退虚热之功效,为清虚热的常用药.近年来由于资源之短缺,故市场上常有伪品出现,细梗石头花则是其伪品之一.为在性状上加以区别,列表如下.见表1.

    作者:吴桂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论中药资源开发途径

    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用药,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它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作为中药的发源地,拥有世界上品种多数量大的中药资料.然而我国人均占有资源量和药材量却远远低于世界水平[1].纵观我国中药资源的开发现状,一方面资源不足,一些蕴藏丰富的资源尚未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和破坏,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合理地开发中医药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和光辉的前景[2].

    作者:刘卫华;王志萍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受潮生石膏烘制温度研究

    对3批受潮生石膏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烘制并考察其失水率.分析结果表明,受潮生石膏在80 ℃温度烘制下,受潮的水分失去较完全,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曹泰山;杨庆胜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太行山区地产漏芦原植物调查及鉴定

    对太行山区地产漏芦的原植物和商品药材进行了调查与鉴定,确认在该地区收购和使用的漏芦为菊科罗罗葱的根,祁州漏芦作白头翁使用,禹州漏芦和白头翁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作者:张洪海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中药基源质量探讨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很多.质量不合格,引致疗效极不稳定,造成目前中药使用过程中中毒(或不良反应)现象呈增加趋势.除了加工炮制、贮存方法、合理用药等原因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基源.只有基源质量控制得当,方能作深入研究.

    作者:吴忠义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西洋参在其制剂中薄层色谱鉴别

    用薄层色谱法对西洋参进行了鉴别,为鉴别不同制剂中西洋参成份提供一简易方法.

    作者:吴建伟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怎样去除生脉饮口服液混浊沉淀

    生脉饮口服液为<中国药典>方,主要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功能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等.但生脉饮口服液在生产贮存过程中,时间太长,就会发生混浊、沉淀,经振摇后,许多微粒被悬浮在药液中.作者在生产实践中,解决了这一问题,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云生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