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调和气血法为主配合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叶洁;许金海;莫文;施杞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 调和气血法, 热敏灸, 随机对照试验
摘要: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讨以调和气血法为主配合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4),治疗组给予中药内服配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口服西药西比灵胶囊和敏使朗.记录并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第2周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及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价综合治疗的安全性.结果:①经治疗后,2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相明显提高,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治疗组第1周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治疗第2周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周、第2周的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为62.50%;对照组临床显效率为53.33%.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期间,治疗组2例经热敏灸治疗后出现颈部局部皮肤红疹;对照组有3例在服药后出现恶心欲吐副反应.结论:调和气血法为主配合热敏灸治疗能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银质针治疗腰骶部慢性骨筋膜综合征48例护理体会

    1981年,Peck[1]首次报告了腰骶部慢性骨筋膜综合征,并提出改变是下腰痛的可能之一.随着以后的学者对此病的深入研究,腰骶部慢性骨筋膜综合征所致非特异性下腰痛被广泛认同.自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我科对48例腰骶部慢性骨筋膜综合征的患者,使用由宣蜇人教授首创的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针刺加热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期间予以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莹莹;黄元玲;孙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续断对去势大鼠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续断对去势大鼠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取10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雌激素组和续断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1周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续断和雌激素进行干预,共90d,观察各组大鼠全身、股骨及腰椎骨密度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和雌激素组大鼠全身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续断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全身骨密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续断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股骨骨密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续断中、高剂量组大鼠腰椎骨密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续断能明显抑制去势大鼠股骨及腰椎骨密度的降低,对去势大鼠全身骨密度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宝芬;秦晓青;闫国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骨折,按照应用广泛的Neer分型分为二部分骨折、三部分骨折、四部分骨折.尤其是三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的治疗较为困难,手术难度较大,骨折固定往往不牢固,术后的肱骨头坏死率、残疾发生率较高.我科自2007年5月~2008年8月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15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宫伟;费正奇;王兰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仙灵骨葆胶囊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治疗作用.方法:入选AS确诊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仙灵骨葆胶囊,比较治疗3个月后2组强直性脊柱炎Bath指数、血沉、C反应蛋白及3个月后骨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Bath疾病活动指数、Bath功能指数、Bath测量指数和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仙灵骨葆胶囊对腰椎骨量丢失有改善作用,对骨密度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仙灵骨葆胶囊在AS治疗中疗效确切,其荻效机制与其具有显著抗炎镇痛以及减少脊柱骨丢失等有关.

    作者:温伟强;黄胜光;谭宁;朱辉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56例

    肱骨髁间骨折是肘关节的一种严重损伤,好发于青壮年,临床上治疗较为困难,术后容易发生骨折再移位和肘关节功能障碍.2005年6月~2010年6月笔者采用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斌;李中连;张春雷;张春阳;周森叶;沈海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龟鹿二仙胶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对硝普钠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bax、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比较龟鹿二仙胶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对硝普钠(SNP)诱导后软骨细胞bax、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龟鹿二仙胶的配伍机理.方法:取第三代4周龄SD大鼠关节软骨细胞,经SNP诱导凋亡后,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及Realtime-PCR观察龟鹿二仙胶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对软骨细胞bax、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龟鹿二仙胶及其拆方各组均可引起bcl-2表达升高及bax下降,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龟鹿二仙胶与龟板、鹿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龟板、鹿角、人参、枸杞均具有抑制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而4味药同用,人参、枸杞并无显著加强龟板、鹿角的抑制凋亡作用.

    作者:李楠;雒焕生;尹玉彪;杜江;黄远鹏;李奕修;赵诣;王和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小针刀联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骶管滴注是是通过骶管经硬膜外腔注入治疗药物,药物直接作用于突出的椎间盘和受压的神经根处,使由局部无菌性炎症和神经根水肿引起的症状得到缓解.小针刀疗法是将中医针灸和西医手术结合的一种闭合性手术,可对粘连的组织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以达到松解粘连,消除症状,止痛祛病的目的.2010年1月~2011年6月,本科室采取小针刀联合骶管滴注的方法对137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甘霖;周樊华;胡汉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医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作用机制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由于外伤、劳损和颈椎及其附属结构退行性改变等原因直接压迫刺激椎动脉或支配颈椎动脉的交感神经丛与周围组织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反射性的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循环障碍和颅内供血不足为主要病理改变,产生的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猝倒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一种骨伤科疾病,据国内文献报道,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率为17.3%,约占颈椎病的10%~15%,其发病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1].多发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及网络的广泛应用,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发病年龄呈逐年下降趋势[2].

    作者:秦大平;张晓刚;宋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消瘀散巴布剂和湿敷贴剂外用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和比较消瘀散新旧剂型局部外用对软组织损伤(急性血瘀症)模型新西兰大白兔的治疗效果和透皮性能,以选择优势剂型.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打击造成血瘀证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A)、软膏剂组(B)、巴布剂组(C)、湿敷贴剂组(D);A组予空白贴剂外敷,C、D组及B组分别用消瘀散新旧剂型治疗.用药后第2、4、6天作大体观察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组织学观察及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大黄素血药浓度.结果:大体现察评分,D组与B组第4、6天比较,C组与B组第6天比较,症状有明显改善(P<0.05,P<0.01);组织病理革兰氏染色可见,第4天组织学观察评分D组指标明显优于B组(P<0.01);血药浓度测定显示,第2、4、6天新剂型组(C组与D组)与旧剂型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瘀散外用治疗急性血瘀证模型新西兰大白兔,新剂型的吸收和疗效优于旧剂型,新剂型中的湿敷贴剂疗效略优于巴布剂.

    作者:朱春城;彭力平;肖立新;夏金华;马笃军;左亚杰;陈本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调和气血法为主配合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讨以调和气血法为主配合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4),治疗组给予中药内服配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口服西药西比灵胶囊和敏使朗.记录并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第2周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及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价综合治疗的安全性.结果:①经治疗后,2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相明显提高,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治疗组第1周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治疗第2周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周、第2周的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为62.50%;对照组临床显效率为53.33%.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期间,治疗组2例经热敏灸治疗后出现颈部局部皮肤红疹;对照组有3例在服药后出现恶心欲吐副反应.结论:调和气血法为主配合热敏灸治疗能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叶洁;许金海;莫文;施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铰链活动夹板治疗早中期单间室狭窄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目的:本课题研究使用自制的外固定支具-铰链活动夹板治疗单间室膝骨关节炎(OA)早中期患者的疗效.方法:本课题对铰链活动夹板与传统中药外治两种治疗方法进行随机对比观察:1.病人自评疼痛改善度;2.KSS膝关节功能评分;3.膝关节单间室狭窄角度矫形度.结果:治疗组(铰链活动夹板)治疗临床疗效评定:优15膝,良10膝,可3膝,差2膝.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传统中药外治法).结论:本课题观察结果证明,铰链活动夹板治疗单间室膝骨关节炎(OA)早中期患者关节畸形角度矫正明显,疼痛改善满意,影象指标满意.

    作者:郑茂斌;黎向锋;蒋艺生;丘元;何焕民;高志敏;覃洋海;郑琼;岑家定;周铁军;曾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内踝骨折

    传统的内踝骨折内固定物以金属材料为主,保留在体内常有腐蚀和应力遮挡效应,导致骨质疏松、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需要2次手术取出.自2006年5月-2010年11月,笔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配合中药口服、外熏蒸治疗内踝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进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32例

    髌骨骨折是临床上的常见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65%.本病治疗方法较多,处理不当,易遗留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不良后果.我科自2005年2月-2009年6月对32例髌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固定并配合中草药下肢损伤熏洗方熏洗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贺申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俯位改良Hippocrates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比较分析

    肩关节脱位在全身关节脱位中超过40~50%,发生在青壮年、男性较多,且肩关节前脱位者占绝大多数约97%以上[1].肩关节脱位的整复方法较多,传统的科赫尔法(kocher's)法操作比较复杂,而现在常用Hippocrates法复位,该方法简单实用有效,但有一部分病人复位困难,需要臂丛麻醉下或手术复位.自2004年6月~2011年6月,笔者采用俯位改良Hippocrates法及Hippocrates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各25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鸿声;靖光武;张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辨塌论治在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中的运用

    目的:报告钽棒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分析影响钽棒保髋疗效的相关因素,剖析不稳定型ARCOⅡ期的表现特点和实质,评估其对钽棒保髋疗效的影响,探讨辨塌论治在钽棒保髋中的运用经验.方法:随访58例63髋2008年6月-2010年10月在我科住院行钽棒保髋术的ONFH患者,疾病分期介于ARCO Ⅰ期和Ⅲ期.用自拟评分和Harris评分进行影像和临床评价,将有关队列资料或数据输入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03±8.16月,随访超过24个月的股骨头生存率为77.78%.末次随访疗效平均总分:82.97±25.35,其中优40髋占63.5%、中10髋占15,9%、差13髋20.6%.18例(19髋)出现了X线进展,平均进展时间是14.4±6.36月;14髋关节面垂直塌陷大于4mm而临床失败,平均失败时间是14.6±6.82月,其中有5例6髋转归为全髋置换.结论:软骨下骨骨折是与疗效相关的危险因素,其实质是头内力学失稳,是导致保髋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辨塌论治有助于提高钽棒保髋的疗效.

    作者:庞智晖;欧志学;魏秋实;周广全;何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骨痹定痛汤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D)水平及骨痹定痛汤对其调控作用,阐明AD在KOA发生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KOA患者自拟骨痹定痛汤治疗前后血清AD水平,并分析了血清AD水平与炎症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KOA组血清AD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KOA组患者血清AD水平与IL-6、CRP、MCP-1、MMP-9及X线病情分级呈正相关(P<0.05或P<0.01).KOA组经自拟骨痹定痛汤治疗后ESR、CRP、MCP-1、MMP-9、TNF-α、IL-6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空腹血清AD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自拟骨痹定痛汤能有效调节致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及释放,同时降低血清AD水平.

    作者:袁尚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致顽固性膝滑膜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关节镜手术配合内服中西药及康复训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致顽固性膝滑膜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常规标准系统治疗后漆关节滑膜炎仍不能控制者,施行关节镜手术前3d,手术后3月、6月的临床资料,对休息及活动时疼痛评分、主动及被动关节活动度,关节肿胀(积液)、Lysholm评分、HAQ评分、DAS28评分、血沉( 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CCP抗体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术前与术后,术后短期与长期的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前3d与术后3月比较,术后3月与术后6月的关节疼痛评分(休息及活动)明显减低(P<0.01);关节活动度(主动,被动)明显增加(P<0.01);关节肿胀程度明显减轻(P<0.01); Lysholm评分(P<0.01)、HAQ评分明显降低(P<0.01),DAS28评分明显降低(P<0.01);血清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浓度(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血清抗CCP抗体浓度均未见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手术配合内服中西药及康复训练能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致顽固性膝滑膜炎,改善患者局部症状,增强关节功能,且术后中长期疗效稳固,但不能解除类风湿关节炎原发病因.

    作者:梁翼;李敏;张挥武;蔚浩;沙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补肾活血方对家兔膝骨关节炎滑膜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家兔膝骨关节炎(OA)滑膜组织基因表达谱的调控作用.方法:Hulth方法建立家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给予补肾活血方干预、常规抽提和纯化RNA,采用AffymetrixRat230 2.0Array芯片检测滑膜组织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芯片结果显示补肾活血方对模型组滑膜组织基因表达具有明显调控作用,补肾活血方有明显上调作用的基因中,中药组比模型组上调1.8倍以上的有10个;具有明显下调作用的基因中,中药组比模型组下调2倍以上的有4个.结论:补肾活血方可能通过调控目前在骨关节炎发生、发展中作用尚不明确的基因,起到抑制滑膜病变进展、促进软骨修复,从而达到治疗骨关节炎作用.

    作者:阚卫兵;姜玉祥;宋朋飞;袁琴;谢殿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温痹散场效应热敷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47例

    膝骨关节炎作为骨关节炎的常见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日渐上升.笔者对传统中药热敷疗法加以改进,采用场效应仪配合自拟中药温痹散热敷治疗膝骨关节炎47例(治疗组),以温痹散传统中药热敷法治疗31例作为对照(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包力;徐新玉;卓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不同性别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支具治疗生存质量评价的影响

    目的:检测男女性别不同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支具治疗生存质量评价的影响.方法:将87例支具治疗AIS患者分为2组,男性41例,女性46例,平均随访时间2.5年.2组患者在年龄、随访时间、支具治疗类型、主弯所在节段、以及支具治疗前、治疗后cobb角和Risser征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7例患者均填写脊柱侧凸研究会患者问卷-22(SRS-22)量表,比较2组间量表单个维度和单个条目得分的差别.结果:女性治疗满意度维度得分高于男性(P<0.05),女性自我形象/外观维度得分也高于男性(P<0.05);其中自我形象/外观维度的条目4、6、10,以及治疗满意度维度的条目22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功能/活动度、疼痛和精神健康维度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不同会影响AIS患者支具治疗生存质量的评测结果,评测患者生存质量时需考虑此因素影响.

    作者:周惠清;张建新;林思舜;柳明忠;林松庆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