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功林;章鸣;蔡国荣;王顺炳;吴发林;郁辉;杨德福;王干生
腰背肌衰弱综合征[1]常见于腰椎后路手术后,由于腰背肌萎缩继发腰椎不稳,局部韧带、肌肉,椎间小关节及其它软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系列腰腿痛症候群.
作者:陈海鹏;刘志坤;吴竹涵;刘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对骨盆环损伤闭合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骨盆环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4例,男8例,年龄25~57岁,平均年龄41岁,全部患者均采用骶髂关节螺钉闭合内固定.结果:12例中满意复位者11例,1例复位不满意;12倒骨折愈合,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结论:经皮闭合固定骨盆环损伤小,出血少,固定效果较好,是一种有前景的手术方式.
作者:王海章;吴文元;魏金栋;刘国强;吴新涛;高乐才;刘阳;武永东;王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中老年常见疾病,目前对该疾病的诊治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但对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减压范围等仍存有争议.
作者:林定坤;陈博来;宁飞鹏;苏国义;潘锰;吴江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对软组织损伤的镇痛及组织修复作用.方法:采用自制软组织打击器制备兔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通过正常组、模型组、局部组和穴位组,观察推拿手法的镇痛及组织修复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局部组、穴位组β-EP含量升高,5-HT含量下降明显;局部组与穴位组比较,β-EP含量升高,5-HT含量下降明显;与正常组比较,局部组、穴位组β-E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组5-HT含量下降明显接近正常水平,穴位组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正常组β-EP和5-HT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穴位组的组织形态基本恢复正常;局部组明显减轻;而模型组恢复差.结论:推拿可以调节外周血中β-EP、5-HT含量,产生镇痛作用;推拿疗法可以促进损伤的组织修复,而穴位推拿治疗明显优于局部推拿治疗.
作者:林彩霞;孙阿娟;赵艳玲;张露芬;马文珠;于天源;周培娟;潘琳;韩东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Head,ANFH)是由于各种原因破坏股骨头血供,使骨的活性成分(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死亡的一种病理过程[1].
作者:任树军;于雪峰;孙贵才;高曦;李洪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随着越来越多的病人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和髋关节翻修手术,以及病人寿命的延长,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s,PFFs)发病率有增长的趋势.
作者:吴俊生;童培建;肖鲁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马钱子散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局部BMP含量表达的影响,分析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4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随机分为A组(正常组)5只和B组(空白对照组)20只和C组(用药组)20只,其中B、C组为人工手术造成大白兔双桡骨10mm缺损的标准骨折模型.C组以马钱子散26.27mg/kg调于20ml蒸馏水分早晚2次灌胃;B组则用20ml蒸馏水分早晚2次灌胃.分别于骨折后第1,2、3、4及6周,取标本进行抗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对BMP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并以B组和C组作为对照组来比较分析各组促进骨折愈合的能力.结果:C组骨折局部BMP含量明显高于B组(P<0.01),C组BMP高峰出现在第2周,B组出现在第3周.结论:在安全有效剂量范围内使用马钱子散内服,能加快骨折修复细胞的分化、增殖,诱导骨折局部BMP合成,使BMP峰值提前,加速兔创伤性骨折的愈合,提高骨折愈合质量.
作者:覃旭;赵新;唐良华;周凤鸣;兰姗;易洪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龟鹿二仙胶汤含药血清干预软骨细胞表型化骨缱质基质干细胞(BMSCs)凋亡的影响.方法::抽取兔骨髓液,经体外分离、纯化、培养获得兔BMSCs,将龟鹿二仙胶汤含药血清诱导出的软骨细胞表型化BMSCs,用IL-1β诱导凋亡,分别于24h、48h、72h后,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流式细胞仪等实验技术,研究龟鹿二仙胶汤对软骨表型化BMSCs凋亡的影响.结果:龟鹿二仙胶汤能减少软骨表型化BMSCs凋亡的数量及程度,降低细胞凋亡率.结论:龟鹿二仙胶汤可以明显抑制或逆转软骨表型化BMSCs凋亡,能显著延缓软骨表型化BMSCs的凋亡.
作者:李文顺;李楠;王和鸣;李西海;詹红生;石印玉;汤亭亭;戴克戎;李月平;王永强;张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慢性骨髓炎治疗起来病程长,难以治愈,是骨科医生多年探索解决的一个难题.作者自1998年3月~2006年4月对41例慢性骨髓炎患者运用中医整体观念,采用辨证论治,内服中药,静点或肌肉注射中药,局部辨证用药,对肌体进行调节,并配合一期手术清创,自体骨移植进行治疗,临床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张爱民;岑冬梅;鲍启忠;张军哲;谷磊;曹国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配方硬膜外隙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患者,按照不同的药物配方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0例患者.各组患者均接受硬膜外隙注射治疗,并于2周后重复硬膜外隙注射治疗1次.结果:Ⅰ组和Ⅱ组比较、Ⅲ组和Ⅳ组比较,治疗后1月的愈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Ⅲ组比较、Ⅱ组和Ⅳ组比较,治疗后1月的愈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碳酸利多卡因的患者在治疗后第1天的镇痛效果高于使用盐酸利多卡因的患者(P<0.05),使用甲强龙的患者在治疗后第5天的患者镇痛效果好,而治疗后1月的镇痛效果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利多卡因和甲强龙能提高硬膜外隙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徐亮;冯声昌;徐阳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高龄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对该院骨科1995年3月至2008年4月手术治疗15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部骨折在围手术期所发生的36例共56个并发症与病人年龄、伤前原有痰病、手术方法和手术持续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显示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与病人年龄、原有疾病和手术持续时间密切相关;与手术方法无明显一致性相关;术前准备可影响这些相关.结论:为了尽量避免高龄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部骨折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减少手术风险,必须充分做好各种术前准备.
作者:熊伟;张晨;涂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 病案一苏某,男,10岁,玩耍时从近3米高的树上摔下,左手掌着地,即感左肘畸形,疼痛,不能活动.查见:左肘部畸形、肿胀、压痛,左髁上可扪及明显骨擦感,左肘后三角变形.左肘正侧位片示:左肱骨髁上骨折伴左肘关节脱位,断端向后上移位约1.5cm,远端向后成角约32°,向尺侧移位约1.0cm.
作者:张虹;秦永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挤压植骨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4月至2007年12月,2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均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挤压植骨有限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4例,女12例;小17岁,大52岁,平均38岁;按照AO分型:C1型8例,C2型13例,C3型5例.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个月,按照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20例,良5例,可1例.结论: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挤压植骨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既可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又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作者:姜新;黄觅;王皓;杨成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推拿对兔挛缩跟腱的组织形态学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跟腱挛缩造模组、自由活动组和推拿组;造模组的未固定侧作为正常对照组.制动6周后自由活动组自由活动2周,推拿组给以跟腱推拿并自由活动2周.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四组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造模组跟腱胶原纤维排列明显紊乱,细小纤维比例较正常组高,粗大纤维比例低于正常组;推拿组胶原纤雏排列较造模组和自由活动组平直致密,各种纤维的比例近似于正常组.结论:踝关节制动6周后跟腱的组织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推拿手法治疗较自由活动更有利于跟腱的组织形态恢复正常.
作者:马燕红;曹成福;汤小雨;周军杰;丁在成;王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构建兔膝骨关节炎的模型,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研究对其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配合中药薰洗的治疗方法,检测IL-1、IL-6、TNF-a在外周血液中的水平.结果:成功建立动物模型,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配合千草方薰洗,能显著降低大白兔膝骨关节交炎症因子的水平.结论: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配合千草方薰洗治疗方法能够减轻兔膝骨关节炎的交症反应.
作者:丑钢;张劲;周俊;李曙波;易文凯;余祖光;袁俊;李宏军;王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华传统武术作为我国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一种国粹,有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作用.然而,现在的武术比赛越来越往竞技方向发展.虽然增加了许多的观赏性,同样也增加了武术运动员的受伤几率.
作者:鄢行辉;黄远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小儿肘关节僵硬是小儿肘部外伤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患儿的生理及心理成长.我科自2005年8月~2008年8月采用手法松解加舒筋红花酊治疗小儿外伤后肘关节僵硬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大志;董松林;孟庆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及其相关分子在正常与退变腰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AMPK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取6例正常和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髓核组织,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质AMPK的含量和磷酸化状态,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衰老相关基因p16INK4a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mTOR的表达.结果:退变髓核组织中AMPK和磷酸化AMPK蛋白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所增加,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显示,正常对照组和退变髓核组织p161NK4a染色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2.1%和53.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髓核组织和退变髓核组织中,mTOR染色阳性细胞率分别为55%和2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能量代谢障碍是椎间盘退变的重要机制,椎间盘细胞可能通过AMPK含量和磷酸化状态的改变而调控细胞的增殖和衰老.
作者:聂克;杨述华;邵增务;徐蔚蔚;周建国;熊蠡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股骨颈疝窝(herniation pit of the femoral neck)于1982年由Pitt等首先报道[1].国内骨科专业文献报道极少,仅有几篇影像学文献报道.我们临床见1例双侧股骨颈疝窝,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年宏;方坚;刘庆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IT行业的发展,以坐姿长期低头工作使得颈部及肩背部的肌肉筋膜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负荷状态,极易造成被牵拉的筋膜及肌肉缺血,产生代谢产物,后者进一步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人们称之为颈椎病.
作者:王胜利;徐阳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