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Ⅲ°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赵明宇;白玉;杨萌

关键词:正骨手法, 外固定, 儿童Ⅲ°, 肱骨髁上骨折
摘要:儿童Ⅲ°肱骨髁上骨折系不稳定骨折,保守治疗极易错位.自2003年7月~2007年10月我科采用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Ⅲ°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89例,经6月~2年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四肢复杂性多发骨折

    目的:探讨四肢复杂性多发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收治四肢复杂性多发骨折病例32例,肱骨合并尺桡骨骨折10例,股骨合并胫腓骨骨折12例,肱骨合并股骨骨折5例,双侧胫腓骨骨折7例.本组病例均行切开复位,采用钛合金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均采用一期植骨.结果:所有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2个月.术后X线片示骨折分别获解剖或接近解剖复位,无骨缺损.骨折愈合时间2.5~8个月,平均5.5个月.无不愈合及内固定松动、折断、弯曲等并发症.结论:关于四肢复杂性多发骨折,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可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固定方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骨的质量、骨折的类型、骨骼解剖特点来决定,必要时需一期植骨.

    作者:潘晓华;杨述华;吴星火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12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旋转复住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并对比临床效果.临床疗效分析运用尼莫地平法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级:同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治疗措施均有疗效,治疗组4周后总有效率79.37%.8周后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4周后总有效率68.25%,8周后总有效率76.19%,4周、8周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周,两组各项评分中眩晕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余除头痛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4、8周ESCV评分分别与0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后,治疗组63例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2例,过敏皮疹1例.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应用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起到较好临床效果,且未发现有明显的临床毒副作用.

    作者:丁明晖;李燕;苏义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关节镜下韧带重建辅以中药熏洗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

    近年来,前交叉韧带损伤在膝关节损伤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认识的深入,诊断和治疗技术已得到明显改善,传统的切开重建技术正在为关节镜辅助下的微创技术所取代.

    作者:宋今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解毒洗药熏洗治疗创面延迟愈合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解毒洗药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对创伤后创面延迟愈合的28例患者应用解毒洗药治疗,并随机抽取同期应用大黄油纱外敷、常规换药治疗创面延迟愈合的患者各2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用药4周后,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缩小率以及组织学观察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解毒洗药能够提高创面修复质量,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孟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自制球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渗漏的预防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ttebtoplasty PVP)及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laoplasty PKP)是近年来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转移瘤和骨髓瘤等疼痛性椎体病变的一项新型微创技术,尤其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被认为是理想的选择[1].

    作者:李垂青;任志富;谭磊;王景彦;张力;张金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正骨通痹丸抗骨质疏松的药理作用及机理研究

    目的:观察正骨通痹丸对双侧去卵巢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以明确其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10周龄Wistar大鼠,采用双侧去卵巢手术的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模型成立后,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每天灌胃给予蒸馏水10ml/kg,正骨通痹丸各剂量组、仙灵骨葆胶囊组及雌二醇组每天分别连续灌胃给予正骨通痹丸1.35、2.7、5.4 g/kg、仙灵骨葆胶囊0.4g/kg及雌二醇60μg/kg,给药治疗11周后处死,分离子宫;采血,进行ALP和StrACP活性测定以及OC、TNF-α和IL-6含量的测定.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组大鼠血清ALP、StrACP活性及血清OC、TNF-α及IL-6含量均显著升高.正骨通痹丸剂量依赖性地对抗去卵巢所致的血清StrACP及血清ALP活性的增加,且各剂量组OC含量显著下降;正骨通痹丸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大鼠的TNF-α及IL-6含量.结论:正骨通痹丸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与其抑制IL-6及TNF-α产生,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维持骨转换平衡有关.

    作者:周成刚;周庆来;冯梅梅;邹莉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18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了椎体成形术,患者均有背部疼痛,在X线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行PVP,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量为3~8ml,平均6ml.完成21个椎体成形术,术后患者随访1~18个月.结果:18例中绝大多数患者术后6h~2d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结论:椎体成形术为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海章;吴文元;魏金栋;刘国强;高乐才;武永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改进颈部扳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颈部扳法主要用于治疗颈椎病、颈椎生理弧度改变以及颈椎小关节紊乱等.该法运用恰当,可收到显著效果.如手法运用有误,则会遗患病人.故要求医师应手法技巧性强,一直受广大临床医师所重视.

    作者:智照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腰椎人工髓核置换术的中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人工髓核置换术的中期疗效.方法:我院于2002年6月~2003年12月应用腰椎人工髓核置换术(PDN)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全部选用PDN假体后方入路单枚置入.术后5年随访25例.评价指标包括临床疗效评分、观察椎间隙高度变化、假体位置改变、软骨终板的破坏,同时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5年手术效果优良率72.0%;Oswestry评分21%.LBOS评分6,VAS评分2.8.椎间隙高度R术后较术前增加28.2%,术后3~18月较术前增加2.86%.术后5年较术前降低31.4%;术后5年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为10.6°;并发症主要包括假体旋转(25例)、终板破坏(18例)、终板塌陷(2例);另有2例因持续腰痛行腰椎融合术.结论:腰椎人工髓核置换术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但中、远期无法维持椎间隙高度,仍存在假体移位及终板破坏等严重并发症,其进一步开展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梁胜根;秦英;陈忠羡;范全;原向伟;梁俊;赵振东;谢清华;雷洪俊;付朝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盘龙七片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盘龙七片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按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口服盘龙七片;对照组33例,口服芬必得.两组均于治疗1个疗程(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6%,对照组78.7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盘龙七片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确切疗效.

    作者:任婕;邹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LCP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6年7月~2008年8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14例.女17倒,年龄40~83岁,平均年龄64岁.31例均采用LCP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31例病例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无明显髋内翻及下肢短缩畸形,无感染,钢板、螺钉无断裂、退钉.患肢关节功能优良率96.77%.结论:LCP钢板是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汉庆;熊昌源;郑晓明;董晓俊;陈选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关节镜治疗成人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

    我院自2003年5月~2008年1月采用关节镜治疗成人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共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6例中,外侧25例,内侧1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35~68岁,平均52岁.其中病程短2d,长50余年,有外伤史14例,不明确者5例,明确否认外伤史者7例;有保守治疗史者21例,未行任何治疗者5例.患者主因患膝疼痛,活动不利,关节弹响,绞锁无力等症状就诊.

    作者:赵朝清;张云飞;焦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治疗型关节炎护膝对实验性骨关节炎氧自由基的影响

    目的:探讨治疗型关节炎护膝防治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54只,采用改良Huhh法复制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6组,分别测定血液及关节滑膜MDA、SOD、NO浓度.结果:模型组、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血液MDA、NO浓度均高表达,含量16周明显高于8周时,而血液SOD浓度均低表达,含量16周明显低于8周时,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血液中MDA、NO、SOD含量,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与实验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周时,血液和关节滑膜中MDA、NO、SOD含量,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与实验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周时与8周时,血液中MDA、NO、SOD含量,实验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A护膝通过有效抑制氧自由基、NO的生物学效应、增强SOD的生物学活性来延缓关节软骨的退变.

    作者:林木南;刘献祥;刘建华;郭健红;郑良朴;李西海;杜民;尤建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锁骨钩钢板配合中药治疗锁骨远端损伤的疗效分析

    锁骨远端损伤主要包括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损伤类型.单纯的锁骨骨折临床较为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10%,肩锁关节脱位为常见的关节创伤,约占所有关节脱位的4.4% [1].

    作者:帕瓦;梁博;张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骨肉瘤常用治疗方法的比较研究

    骨肉瘤是常见骨原发性恶性肿瘤,多危及青少年,病死率极高.临床常用基因疗法、物理疗法、介入疗法、中医药治疗等方法.其中,基因疗法是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蔚楠;张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益气活血润肠方治疗早期腰椎骨折后便秘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分析中药治疗腰椎骨折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腰椎骨折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中药复方益气活血润肠方.对照组应用泻药番泻叶.观察观察患者疗效,疼痛及食欲不振改善情况,有无腹痛,腹泻.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两组等级疗效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服药后食欲增强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腹痛和腹泻情况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药复方治疗腰椎骨折后便秘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程芳;殷道秀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的中药治疗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辨证施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案分组,对72例患者(中药汤剂36例,根痛平片36例)进行临床观察,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早期(3d,7d)积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但终积分减少两组结果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汤剂辨证施治早期疗效明显优于根痛平片,两者远期疗效接近.

    作者:李建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频火花水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系指腰椎间盘在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发生纤维环膨出或纤环破裂髓核脱出以致相应的神经根受累的一种病症.笔者以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28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立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1].

    作者:唐福宇;黄承军;徐敏;刘保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红花注射液对兔骨关节炎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骨关节腔注射对免膝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学和关节滑液PGE2和IL-8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Huhh法制备兔膝骨关节炎模型,以红花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观察兔膝关节软骨的大体变化和HE染色后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关节滑液中细胞因子IL-8和PGE2含量的变化.结果:红花注射液可减轻模型动物关节软骨病理积分,同时降低关节滑液中IL-8和PGE2含量.结论:红花注射液关节腔注射对免膝骨关节炎模型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和关节内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金晓东;张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