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的中药治疗

李建民

关键词:颈椎病, 神经根型, 急性发作, 中药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辨证施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案分组,对72例患者(中药汤剂36例,根痛平片36例)进行临床观察,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早期(3d,7d)积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但终积分减少两组结果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汤剂辨证施治早期疗效明显优于根痛平片,两者远期疗效接近.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盘龙七片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盘龙七片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按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口服盘龙七片;对照组33例,口服芬必得.两组均于治疗1个疗程(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6%,对照组78.7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盘龙七片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确切疗效.

    作者:任婕;邹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关节镜下韧带重建辅以中药熏洗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

    近年来,前交叉韧带损伤在膝关节损伤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认识的深入,诊断和治疗技术已得到明显改善,传统的切开重建技术正在为关节镜辅助下的微创技术所取代.

    作者:宋今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12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旋转复住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并对比临床效果.临床疗效分析运用尼莫地平法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级:同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治疗措施均有疗效,治疗组4周后总有效率79.37%.8周后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4周后总有效率68.25%,8周后总有效率76.19%,4周、8周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周,两组各项评分中眩晕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余除头痛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4、8周ESCV评分分别与0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后,治疗组63例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2例,过敏皮疹1例.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应用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起到较好临床效果,且未发现有明显的临床毒副作用.

    作者:丁明晖;李燕;苏义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锁骨钩钢板配合中药治疗锁骨远端损伤的疗效分析

    锁骨远端损伤主要包括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损伤类型.单纯的锁骨骨折临床较为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10%,肩锁关节脱位为常见的关节创伤,约占所有关节脱位的4.4% [1].

    作者:帕瓦;梁博;张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频火花水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系指腰椎间盘在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发生纤维环膨出或纤环破裂髓核脱出以致相应的神经根受累的一种病症.笔者以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28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立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重楼对多发骨折-脂多糖两次打击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重楼总皂苷(RPTS)对多发骨折-脂多糖两次打击模型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2组按多发骨折-脂多糖两次打击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标准制模,分成重楼干预组和模型对照组,制模后1h,重楼干预组予重楼总皂苷(RPTS)灌胃.干预后6h,采血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及IL-6浓度;各组留取肺组织,光镜下进行病理形态观察.结果:重楼干预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及IL-6浓度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01).模型对照组,光镜下肺组织病理形态观察显示明显肺损伤;而重楼干预组肺损伤表现明显轻于模型对照组.结论:重楼总皂苷对多发骨折-脂多糖两次打击模型大鼠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中的TNF-α、IL-1β、IL-6水平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王瑞烈;任达福;张小军;段海珍;谢雪莲;周满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膝关节脱位后多向不稳的治疗

    目的:探讨膝关节完全性脱位后多向不稳的治疗体会.方法:采用关节镜及小切口联合手术重建膝ACL、PCL及内、外侧结构,配合术后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9例膝关节脱位后多向不稳.结果:疼痛指数、关节肿胀程度、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关节功能恢复观察,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膝关节完全性脱位后多向不稳的早期手术、全面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作者:梁翼;胡勇;张挥武;张世明;袁荣霞;李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LCP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6年7月~2008年8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14例.女17倒,年龄40~83岁,平均年龄64岁.31例均采用LCP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31例病例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无明显髋内翻及下肢短缩畸形,无感染,钢板、螺钉无断裂、退钉.患肢关节功能优良率96.77%.结论:LCP钢板是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汉庆;熊昌源;郑晓明;董晓俊;陈选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骨肉瘤常用治疗方法的比较研究

    骨肉瘤是常见骨原发性恶性肿瘤,多危及青少年,病死率极高.临床常用基因疗法、物理疗法、介入疗法、中医药治疗等方法.其中,基因疗法是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蔚楠;张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丹参酮ⅡA对兔纤维环细胞能量代谢的保护作用

    目的:考察丹参酮ⅡA(TSⅡA)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兔纤维环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藻酸盐串珠立体培养兔纤维环细胞,将细胞分为7组,在培养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A组为空白对照不加入药物,B组加入4μg/ml TSⅡA,C组加入10ng/ml IL-1β,D~G组在给予10ng/ml IL-1β同时分别加入0.5、1、2和4μg/ml TSⅡA.于培养3d后行Na+-K+ATP酶活性检测、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检测、MTT法细胞增殖情况检测以及细胞凋亡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G组Na+-K+-ATP酶活性(3.23±0.28U/mgprot)较C组(1.118±0.15U/mgprot)明显增高(P<0.01),与A组接近(3.57±0.15U/mgprot)(P>0.05).G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12.48±0.97U/mgprot)较C组(3.03±0.60U/mgprot)明显增高(P<0.01),与A组接近(14.24±1.56U/mgprot)(P>0.05).G组MTT试验吸光度(0.77±0.06)较C组(0.31±0.07)明显增高(P<0.01),随着TSⅡA浓度的升高.D~G组吸光度随着TSⅡA上升而上升.G组细胞死亡细胞比例和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21.08±1.46%和8.99±0.33%,均显著低于C组(43.11±2.7,P<0.01和11.71±0.32,P<0.01).结论:TSⅡ A能够减轻IL-1β对纤维环细胞能量代谢的抑制作用,从而改善纤维环细胞的增殖、死亡及凋亡.

    作者:张其川;杨述华;熊蠡茗;周建国;黄吉军;容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三步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三步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120例LID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以三步推拿法治疗,对照组以牵引疗法治疗,以疗效、症状体征、疼痛程度,白介素-1β水平作为为观察指标评定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均有效,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积分,疼痛指数积分及对血清IL-1β含量的影响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步推拿法治疗LIDP具有简便、临床疗效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胡桂兴;刘再高;夏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银质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银质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3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银质针治疗组及单纯药物治疗组,现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银质针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结论:银质针治疗能够松解AS患者脊旁软组织,对改善脊柱活动功能、疲劳及疼痛症状有良好的作用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叶勇光;何锦勇;叶永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正骨通痹丸抗骨质疏松的药理作用及机理研究

    目的:观察正骨通痹丸对双侧去卵巢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以明确其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10周龄Wistar大鼠,采用双侧去卵巢手术的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模型成立后,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每天灌胃给予蒸馏水10ml/kg,正骨通痹丸各剂量组、仙灵骨葆胶囊组及雌二醇组每天分别连续灌胃给予正骨通痹丸1.35、2.7、5.4 g/kg、仙灵骨葆胶囊0.4g/kg及雌二醇60μg/kg,给药治疗11周后处死,分离子宫;采血,进行ALP和StrACP活性测定以及OC、TNF-α和IL-6含量的测定.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组大鼠血清ALP、StrACP活性及血清OC、TNF-α及IL-6含量均显著升高.正骨通痹丸剂量依赖性地对抗去卵巢所致的血清StrACP及血清ALP活性的增加,且各剂量组OC含量显著下降;正骨通痹丸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大鼠的TNF-α及IL-6含量.结论:正骨通痹丸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与其抑制IL-6及TNF-α产生,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维持骨转换平衡有关.

    作者:周成刚;周庆来;冯梅梅;邹莉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1].

    作者:唐福宇;黄承军;徐敏;刘保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四肢复杂性多发骨折

    目的:探讨四肢复杂性多发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收治四肢复杂性多发骨折病例32例,肱骨合并尺桡骨骨折10例,股骨合并胫腓骨骨折12例,肱骨合并股骨骨折5例,双侧胫腓骨骨折7例.本组病例均行切开复位,采用钛合金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均采用一期植骨.结果:所有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2个月.术后X线片示骨折分别获解剖或接近解剖复位,无骨缺损.骨折愈合时间2.5~8个月,平均5.5个月.无不愈合及内固定松动、折断、弯曲等并发症.结论:关于四肢复杂性多发骨折,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可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固定方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骨的质量、骨折的类型、骨骼解剖特点来决定,必要时需一期植骨.

    作者:潘晓华;杨述华;吴星火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外固定器背伸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内踝顶针应变生物力学测试研究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背伸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时使内踝骨折稳定的佳踝关节固定位置.方法:应用手术截骨方法制作三踝骨折的尸体标本模型.复位后安装外固定器,并应用6根顶针复位与固定.于内踝两根顶针下表面贴应变片,并与应变仪导线连接.通过调整踝关节固定复位器.使踝关节固定于背伸中立、背伸内翻、背伸外翻三种位置.用试验机控制加载,应用应变仪采集顶针应变数据.实验结果经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外内踝骨折背伸中立位比背伸内翻位及背伸外翻位固定稳定.结论:外固定器背伸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时,使内踝骨折稳定的佳踝关节固定位置是背伸中立位.

    作者:成永忠;温建民;常德有;王雷;张戈;桑志成;蒋科卫;刘志成;张昆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治疗型关节炎护膝对实验性骨关节炎氧自由基的影响

    目的:探讨治疗型关节炎护膝防治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54只,采用改良Huhh法复制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6组,分别测定血液及关节滑膜MDA、SOD、NO浓度.结果:模型组、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血液MDA、NO浓度均高表达,含量16周明显高于8周时,而血液SOD浓度均低表达,含量16周明显低于8周时,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血液中MDA、NO、SOD含量,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与实验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周时,血液和关节滑膜中MDA、NO、SOD含量,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与实验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周时与8周时,血液中MDA、NO、SOD含量,实验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A护膝通过有效抑制氧自由基、NO的生物学效应、增强SOD的生物学活性来延缓关节软骨的退变.

    作者:林木南;刘献祥;刘建华;郭健红;郑良朴;李西海;杜民;尤建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渗晶胶液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骨科常见的手术之一,由于这类病人多为高龄病人,其生理、病理及伴随全身疾患相应较多,不少病人麻醉后常伴有血压下降,容量复苏也成为麻醉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我们采用高渗晶胶液[霍姆上海华源长富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554]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水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红花注射液对兔骨关节炎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骨关节腔注射对免膝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学和关节滑液PGE2和IL-8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Huhh法制备兔膝骨关节炎模型,以红花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观察兔膝关节软骨的大体变化和HE染色后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关节滑液中细胞因子IL-8和PGE2含量的变化.结果:红花注射液可减轻模型动物关节软骨病理积分,同时降低关节滑液中IL-8和PGE2含量.结论:红花注射液关节腔注射对免膝骨关节炎模型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和关节内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金晓东;张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自制球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渗漏的预防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ttebtoplasty PVP)及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laoplasty PKP)是近年来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转移瘤和骨髓瘤等疼痛性椎体病变的一项新型微创技术,尤其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被认为是理想的选择[1].

    作者:李垂青;任志富;谭磊;王景彦;张力;张金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