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肝E抗原阳性产妇卵巢组织中HBV cccDNA阳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顾小军;夏茵;余敏敏;吴凯华;白淑芬;王根菊

关键词:卵巢, HBV cccDNA, HBV DNA
摘要:目的 检测人卵巢组织中HBV cccDNA,寻找人卵细胞为HBV靶细胞的证据.方法 使用RT-PCR法测定33例慢性乙肝剖宫产手术产妇的卵巢组织HBV DNA、HBV cccDNA含量;同时检测孕妇的肝功能、HBV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结果 产妇卵巢组织的HBV cccDNA与血清HBV DNA定量存在明显正相关性.其正相关因素为外周血HBsAg和HBV DNA定量(r=0.335),负相关因素为孕妇谷丙转氨酶水平(ALT,r=-0.360)及谷草转氨酶水平(AST,r=-0.347).结论 卵巢组织是HBV的靶器官,并可在其中复制.卵巢组织HBV cccDNA的存在与外周血HBV DNA载量、卵巢组织的HBV DNA载量和ALT、AST水平密切相关.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废用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发生骨质疏松时间段的研究

    目的 建立废用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探讨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的佳时间段.方法 选取3个月龄SD大鼠78只,其中的72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组)和模型组(M组),每组根据术后检测时间(1、2、4、6、8、12周)的时间段分为6个亚组,每组6只.另6只为空白对照组(BC组).检测血清骨钙蛋白(BGP)、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Strap)及尿羟脯氨酸与尿肌酐比值(HOP/Cr);进行左胫骨近侧干骺段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学.结果 随着去神经时间的延长,M组BGP和尿HOP/Cr逐渐降低,而ALP和Strap逐渐升高,4、6、8、12周的水平与1、2周差异明显(P<0.05),而术后4、6、8、12周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骨皮质变薄、孔隙增多、骨小梁稀疏、纤细并有多处断裂,小梁间吻合减少,骺板下区空旷,髓腔扩大,破骨细胞数增多.Masson染色见随着废用时间的延长,新生胶原的量也在减少.结论 坐骨神经切断术是建立废用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有效方法.在废用性骨质疏松形成过程中,骨形成显著持续降低,但速度趋缓,观察的佳时间为造模后4-6周.

    作者:高俊;张前德;胡继红;张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以颅内出血发病的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显微外科治疗

    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指发生在硬脑膜组织及其附属物大脑镰和小脑幕等处的一类动静脉异常交通,可发生在颅内的任何部位,约占颅内血管畸形的10%-15%,多见于成人,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难治性脑血管疾病.我科从2003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以颅内出血发病的DAVF8例并施行了显微外科手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新民;叶富华;费小斌;高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无淋巴结的转移,直接影响治疗方式的选择.就目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研究,主要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类型、肿瘤大小、肿瘤浸润等方面进行讨论.近年来,不少研究发现治疗前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测量值的异常增高以及淋巴结内HPV-DNA检测结果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就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云星;洪颖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外伤性双侧硬脑膜外血肿的特点及治疗

    外伤性双侧硬脑膜外血肿(traumatic bilateral epidural hematomas,TBEDH)相对少见,病死率较高[1-5].我院2001年-2010年收治25例TBEDH患者,占同期手术治疗的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2%,占同期硬脑膜外血肿的8%,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张国强;樊友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替莫唑胺化疗对胶质瘤U251中CD133+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化疗耐药与肿瘤干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替莫唑胺(TMZ)作用前后胶质瘤U251中CD133蛋白表达及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通过MTT实验评估U251细胞对TMZ的敏感性.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TMZ作用前后U251细胞中CD133、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等蛋白表达.结果 U251细胞中未加入TMZ组的CD133+细胞比例约为0.060±0.003,明显低于加入TMZ组的0.337±0.012(P<0.05).在TMZ作用后,CD133和nestin表达明显增加,而GFAP和NSE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胶质瘤U251细胞株中存在CD133+细胞,大部分具有脑肿瘤干细胞特性;在TMZ作用后,这类细胞比例增加,提示其与化疗耐药有关.

    作者:杨伟现;向定朝;王存祖;周月鹏;欧阳琦;张志坚;许慧中;陆晓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姜黄素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小鼠S180肉瘤的影响.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每只每天灌胃蒸馏水10ml;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灌胃姜黄素50、100、200mg/kg;连续10d.观察瘤重、体重及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 低、中、高剂量组的姜黄素对S180肉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2.5%、37.5%、47.3%;与对照组比较,姜黄素各剂量组肝组织SOD活力均有所升高,且中剂量组SOD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高剂组的小鼠肝组织GSH-Px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姜黄素对小鼠S180肉瘤有抑制作用.

    作者:回迎春;胡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股薄肌、Endobutton系统和可吸收螺钉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

    目的 探讨利用Endobutton系统配合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 关节镜下利用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重建ACL治疗膝关节ACL损伤患者37例,ACL股骨髁部应用Endobutton系统方法固定,胫骨侧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ACL在胫骨和股骨侧的断裂残端保留.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Lysholm评分较术前提高[(91.7±4.2)分vs.(53.6±4.8)分](P<0.05).结论 自体半腱肌、股薄肌、Endobutton系统和可吸收界面螺钉重建ACL具有近期疗效满意、移植物固定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朱伟;孙俊英;朱礼贤;顾联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MUC1与TNFR-I表达的关系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内膜黏蛋白1(MUC1)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TNFR-I)的表达,探讨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调控机制及与EMs性不孕的内在联系.方法 采集28例EMs患者(EMs组)及26例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对照组)的在位子宫内膜,采用IHC方法检测内膜MUC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TNFR-I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结果 EMs在位内膜MUC1在不同月经周期的表达差异不明显,其在分泌中期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EMs组血清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NFR-I表达则低于对照组.结论 EMs在位内膜MUC1表达的改变,可能是EMs性不孕的原因之一;TNF-α缺乏促进在位内膜MUC1表达的作用可能与TNFR-I的低表达有关.

    作者:沈芳荣;陈友国;刘明;冯亚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温度刺激对人定量药物脑电图β1和β2频段的影响

    麻醉必须解决手术疼痛问题,但目前临床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不能监测疼痛程度[1,2].我们以前发现,机械或化学刺激能够引起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uantitative pharmaco-elect roence-phalography,QPEEG)的相应改变[3-5].一般认为,伤害性刺激的强度越大,引起的疼痛越剧烈,其刺激强度常常可以反映疼痛程度.如果能够找出与伤害性刺激强度相关性较好的脑区和频段,那么QPEEG的改变就有可能成为监测麻醉深度,尤其是疼痛程度的指标.本实验我们观察了温度刺激对人QPEEGβ1和β2频段的影响.

    作者:蔡慧明;韩平平;周慧轩;王虹;王琦;戴体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乙肝E抗原阳性产妇卵巢组织中HBV cccDNA阳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检测人卵巢组织中HBV cccDNA,寻找人卵细胞为HBV靶细胞的证据.方法 使用RT-PCR法测定33例慢性乙肝剖宫产手术产妇的卵巢组织HBV DNA、HBV cccDNA含量;同时检测孕妇的肝功能、HBV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结果 产妇卵巢组织的HBV cccDNA与血清HBV DNA定量存在明显正相关性.其正相关因素为外周血HBsAg和HBV DNA定量(r=0.335),负相关因素为孕妇谷丙转氨酶水平(ALT,r=-0.360)及谷草转氨酶水平(AST,r=-0.347).结论 卵巢组织是HBV的靶器官,并可在其中复制.卵巢组织HBV cccDNA的存在与外周血HBV DNA载量、卵巢组织的HBV DNA载量和ALT、AST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顾小军;夏茵;余敏敏;吴凯华;白淑芬;王根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帕瑞昔布钠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超前镇痛效果

    目的 探讨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全麻下行腹腔镜宫外孕及卵巢囊肿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麻醉前30min分别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A组)或生理盐水5ml(B组),记录两组术后1、3、6和12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舒适度评级(BCS).结果 A组各时间点VAS显著低于B组,BCS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术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能有效减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

    作者:徐晓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早期综合康复训练的疗效

    目的 观察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及Barthel 指数(BI)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1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NIHSS、FMA及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能促进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邹颋;王彤;顾迅;朱卫娟;张文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人脑胶质瘤树突状细胞疫苗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树突状细胞(DC)疫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集患者胶质母细胞瘤手术标本,用热休克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制备符合临床应用的人脑胶质瘤DC疫苗.25例脑胶质瘤患者分为C组(12例)和DC组(13例):C组采用传统的手术及术后放化疗治疗;DC组加用DC疫苗.比较两组肿瘤局部控制率(LCR)、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的Karnofsky评级,记录并发症.结果 随访2年.治疗结束后9个月时,DC组肿瘤LCR明显高于C组(69.2%vs,25.0%)(P<0.05).DC组治疗结束后6个月及9个月的Karnofsky评级优于C组.DC组1、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C组(69.2%、7.7%vs.41.7%、0)(P<0.05).DC组的肿瘤复发时间为(11.92±25.31)个月,明显晚于C组的(7.75±4.16)个月(P<0.05).疫苗接种期间,患者均未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症状,未观察到关节炎、支气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结论 脑胶质瘤DC疫苗联合术后放化疗,为脑胶质母细胞瘤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杰;陆华;吴卫江;葛风;房文峰;朱爱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带的设计与应用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常用的一项诊疗技术,能否一次性穿刺成功直接关系到儿科的诊疗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1].为减少小儿静脉穿刺的痛苦,缓解家长的紧张情绪,头皮静脉穿刺时不仅要求护士有良好的技术同时还要将患儿固定好,否则容易发生穿刺失败[2,3].在护士人员不足、患儿陪同少时,往往固定患儿往不到位,导致头皮静脉穿刺失败.为了避免在头皮静脉穿刺时固定患儿困难,我们根据小儿好动特点自行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带.2011年1月-2011年12月,经小儿输液室600例次的反复使用收到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梅云霞;王娟;冯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干血管母细胞瘤

    血管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颅后窝.占颅内肿瘤的1.5%-2.5%,后颅窝肿瘤的7%-12%[1,2].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伴发其他内脏肿瘤和囊肿,称为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约25%的血管母细胞瘤与VHL综合征有关.手术全切除是根治血管母细胞瘤的佳手段,对于大多数后颅窝病变的患者较易做到,但脑干血管母细胞瘤因其肿瘤的位置给手术切除带来风险和困难.我们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10年10月收治的脑干血管母细胞瘤共11例,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并病理证实.

    作者:吴志峰;羊正祥;缪伟锋;浦毅;邵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及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预后.方法 分析36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以中脑及丘脑病变多见,常合并小脑、枕叶、颞叶等其他部位的梗死,常以眩晕起病,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皮质盲等神经功能缺损.头颅MRI表现为幕上和幕下同时发生的两处及两处以上多发梗死灶.本组病例中,治愈+好转26例(72.2%),恶化6例(16.7%),死亡4例(11.1%).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起病凶险,预后差,临床表现较复杂,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体征和MRI的改变,需早期积极正规治疗.

    作者:王晓云;王翀;黄嵘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超早期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 探讨超早期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经超早期小骨窗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8例中,血肿完全清除43例(90%),血肿大部分清除5例(10%).随访6-12个月,按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评估:存活45例,其中Ⅰ级8例(16.66%),Ⅱ级13例(27.08%),Ⅲ级15例(31.25%),Ⅳ级6例(12.50%),V级3例(6.25%);死亡3例(6.25%).结论 超早期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脑组织及血管损伤小,能有效的清除血肿,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胡斌;孙春明;周幽心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实验兔动腺瘤模型的建立及瘤壁平滑肌细胞的变化

    目的 研究弹性蛋白酶诱导兔颈内动脉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瘤壁平滑肌细胞表型变化.方法 应用弹性蛋白酶作用于兔颈内动脉,建立新西兰兔颈内动脉瘤模型;分别于第1、2、3、4周取下实验动脉瘤标本行HE染色,逆转录PCR检测瘤壁平滑肌细胞表型基因(SM22α-mRNA)表达.结果 实验动脉瘤随着不断生长瘤壁逐渐变薄,弹性纤维断裂,平滑肌细胞减少,SM22α-mRNA表达减少.结论 弹性蛋白酶能稳定诱导动脉瘤的产生.动脉瘤动态生长过程中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由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化.

    作者:方景海;焦磊;陈泽军;吴旻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人卵巢癌HO8910细胞株中干细胞的筛选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目的 筛选人卵巢癌HO8910细胞株中的干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以常规培养的HO8910细胞为基础(对照组),采用紫杉醇结合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法筛选卵巢癌干细胞(干细胞组).对筛选出的干细胞分别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D24、CD44、CD45、CD133、CD117表达及Hoechst33342染色阳性率;Western blot检测ABCG2、Nanog、Oct4及BCRP等干细胞标志基因的蛋白表达,并对卵巢癌干细胞在裸鼠体内的致瘤性进行检测.结果 (1)在紫杉醇结合无血清培养筛选条件下,部分HO8910细胞能够较好的生长,具有干细胞特性.(2)干细胞组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3)干细胞组穿膜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4)干细胞组CD24+、CD44+、CD45+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D133+、CD117+的阳性表达率及Hoechst33342染色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细胞组ABCG2、Nanog、Oct4、BCRP等干细胞标志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强.(6)干细胞组细胞在裸鼠体内致瘤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紫杉醇结合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法能够筛选出具有干细胞特征的卵巢癌干细胞;卵巢癌干细胞在体外及体内的生物学特性较普通卵巢癌细胞有很大差异.

    作者:闫洪超;于楠;仝建业;陆晓媛;韩秋峪;魏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姑息心理护理对骨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姑息心理护理对骨科恶性肿瘤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32例骨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姑息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和3个月的情绪反应及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 姑息心理护理3个月后,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分别为(32.21±3.98)分和(46.22±5.36)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的(54.69±5.78)分和(58.17±7.62)分(P<0.05);求助、解决问题的分值均有提高,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也从(50.42±20.27)分提高到(64.82±21.91)分(P<0.05).结论 姑息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肿瘤患者悲观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冯敏;陈文生;童玉梅;符永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