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孙俊英;朱礼贤;顾联
血管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颅后窝.占颅内肿瘤的1.5%-2.5%,后颅窝肿瘤的7%-12%[1,2].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伴发其他内脏肿瘤和囊肿,称为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约25%的血管母细胞瘤与VHL综合征有关.手术全切除是根治血管母细胞瘤的佳手段,对于大多数后颅窝病变的患者较易做到,但脑干血管母细胞瘤因其肿瘤的位置给手术切除带来风险和困难.我们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10年10月收治的脑干血管母细胞瘤共11例,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并病理证实.
作者:吴志峰;羊正祥;缪伟锋;浦毅;邵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单纯性糖耐量受损(I-IGT)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血糖情况,将1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54例)、T2DM组(63例)和I-IGT组(78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估患者人院时及入院1周时的病情.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于发病后1个月、3个月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三组患者人院时NIHSS评分相仿(P>0.05);入院1周时,T2DM组和I-IGT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T2DM组发病后1个月、3个月的预后不良率分别为57.1%、44.4%,I-IGT组分别为48.7%、41.0%,均明显高于与正常组的31.5%、20.4%(P<0.05).T2DM组与I-IGT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8%和70.5%,亦明显高于与正常组的27.8%(P<0.05).结论 T2DM及I-IGT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加重,预后不良.
作者:谢连红;李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颅内张力性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32例(A组)张力性颅内血肿患者,采取无框立体定向钻颅抽吸结合药物治疗;49例(B组)为初始出血量相当的单纯内科药物治疗患者.记录两组入院时昏迷评分(GCS)、病程特点、出院时功能康复评分(BI指数)及第90天残障评分(mRS).结果 两组间人院GCS、BI指数、mRS评分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住院天数、院内感染率、脏器功能异常率均高于B组(P<0.05或P<0.01).A组病程呈波动性,钻颅治疗前意识水平较入院时下降,血肿量增大.结论 颅内张力性血肿呈波动性病程,经钻颅抽吸治疗后与未发生张力性血肿的出血量匹配患者临床预后相当.
作者:吴坚;周建忠;李华杰;盛世英;练学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预后.方法 分析36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以中脑及丘脑病变多见,常合并小脑、枕叶、颞叶等其他部位的梗死,常以眩晕起病,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皮质盲等神经功能缺损.头颅MRI表现为幕上和幕下同时发生的两处及两处以上多发梗死灶.本组病例中,治愈+好转26例(72.2%),恶化6例(16.7%),死亡4例(11.1%).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起病凶险,预后差,临床表现较复杂,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体征和MRI的改变,需早期积极正规治疗.
作者:王晓云;王翀;黄嵘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筛选人卵巢癌HO8910细胞株中的干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以常规培养的HO8910细胞为基础(对照组),采用紫杉醇结合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法筛选卵巢癌干细胞(干细胞组).对筛选出的干细胞分别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D24、CD44、CD45、CD133、CD117表达及Hoechst33342染色阳性率;Western blot检测ABCG2、Nanog、Oct4及BCRP等干细胞标志基因的蛋白表达,并对卵巢癌干细胞在裸鼠体内的致瘤性进行检测.结果 (1)在紫杉醇结合无血清培养筛选条件下,部分HO8910细胞能够较好的生长,具有干细胞特性.(2)干细胞组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3)干细胞组穿膜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4)干细胞组CD24+、CD44+、CD45+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D133+、CD117+的阳性表达率及Hoechst33342染色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细胞组ABCG2、Nanog、Oct4、BCRP等干细胞标志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强.(6)干细胞组细胞在裸鼠体内致瘤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紫杉醇结合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法能够筛选出具有干细胞特征的卵巢癌干细胞;卵巢癌干细胞在体外及体内的生物学特性较普通卵巢癌细胞有很大差异.
作者:闫洪超;于楠;仝建业;陆晓媛;韩秋峪;魏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南京地区成年健康人群鼻咽部携带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中分离的MRSA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南京地区成年健康人群(健康组)鼻咽部分离的19株MRSA和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组)痰液中分离的51株MRSA,K-B法测定其药敏情况,多重PCR法检测mecA基因,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aacA-aphD,大环内酯类23s rRNA甲基化酶基因ermA、ermC,四环素类核糖体保护蛋白基因tetM、tetK.结果 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敏感,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在90%以上,携带mecA基因;aacA-aphD、ermA、ermC、tetM、tetK五种耐药基因的MRSA菌株在健康组和临床组的检出率分别为94.8%、100.0%、21.0%、100.0%、10.5%和98.0%、96.1%、19.6%、96.1%、23.5%.结论 南京地区成年健康人群鼻咽部携带的MRSA和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的MRSA均表现出多重耐药,相关耐药基因检出率高.
作者:陈意;顾兵;黄茂;王彤;梅亚宁;刘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指发生在硬脑膜组织及其附属物大脑镰和小脑幕等处的一类动静脉异常交通,可发生在颅内的任何部位,约占颅内血管畸形的10%-15%,多见于成人,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难治性脑血管疾病.我科从2003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以颅内出血发病的DAVF8例并施行了显微外科手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新民;叶富华;费小斌;高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创伤(TBI)后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方法 选取30例重度TBI患者(TBI组)和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技术测定患者伤后1-2、4-5、7-8和10-11d共4个时间段血浆BNP浓度.结果 TBI患者伤后初始BNP浓度较对照组可升高7.3倍(P<0.01).弥散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BNP浓度在伤后7-8d内较无或仅少量SAH患者增高,颅高压组BNP浓度高于颅内压正常患者(P<0.01).结论 血浆BNP浓度在伤后即迅速升高,且在广泛SAH或颅内压增高患者中可持续升高;血浆BNP浓度升高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杨鉴;程峰;石磊;贡伟一;王文明;刘华;惠国帧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施行剖宫产的产妇是特殊患者,她们承担着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负担,应重视对她们进行相关的手术护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环境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关心如何获得更好的服务和护理.加强对剖宫产产妇的手术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将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滑钰慧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脑组织周期依赖激酶(CDKs) Spy1的表达及细胞定位.方法 72只SD大鼠均分为九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7个TBI组(建立大鼠脑锐器切割伤模型后12h和1、3、5、7、14和28d共7个时间点组).提取各组大鼠脑组织蛋白样品10μl,Western blot和逆转录PCR的方法检测TBI后Spy1蛋白和Spy1mRNA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方法检测Spy1蛋白在脑组织中的细胞定位.结果 TBI后,Spy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逐步升高,3d达高峰,此后逐渐降低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Spy1主要与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存在共定位.结论 大鼠TBI可以改变脑Spy1的表达,这种改变可能参与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过程.
作者:闻峰;陆明;何卫春;郭春华;徐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小鼠S180肉瘤的影响.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每只每天灌胃蒸馏水10ml;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灌胃姜黄素50、100、200mg/kg;连续10d.观察瘤重、体重及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 低、中、高剂量组的姜黄素对S180肉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2.5%、37.5%、47.3%;与对照组比较,姜黄素各剂量组肝组织SOD活力均有所升高,且中剂量组SOD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高剂组的小鼠肝组织GSH-Px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姜黄素对小鼠S180肉瘤有抑制作用.
作者:回迎春;胡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弹性蛋白酶诱导兔颈内动脉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瘤壁平滑肌细胞表型变化.方法 应用弹性蛋白酶作用于兔颈内动脉,建立新西兰兔颈内动脉瘤模型;分别于第1、2、3、4周取下实验动脉瘤标本行HE染色,逆转录PCR检测瘤壁平滑肌细胞表型基因(SM22α-mRNA)表达.结果 实验动脉瘤随着不断生长瘤壁逐渐变薄,弹性纤维断裂,平滑肌细胞减少,SM22α-mRNA表达减少.结论 弹性蛋白酶能稳定诱导动脉瘤的产生.动脉瘤动态生长过程中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由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化.
作者:方景海;焦磊;陈泽军;吴旻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后循环缺血的椎-基底动脉粥样斑块和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3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行MSCTA检查.应用原始图像、MIP和CPR图像寻找斑块,探讨椎-基底动脉粥样斑块发生部位、数量、成分、性质、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53例中,共发现83处斑块.其中,椎动脉颅内段、三段、二段、起始段、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分别35处、9处、4处、16处、16处、3处.软斑块41处(49.4%),混合斑块18处(21.7%),钙化斑块24处(28.9%).轻、中、重度狭窄、闭塞分别29处,51处、15处、10处.斑块表面不规则15处,斑块溃疡9处.结论 MSCTA可充分显示后循环缺血的椎-基底动脉粥样斑块发生情况和动脉狭窄程度,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许开喜;马先军;陈新建;李乐军;田维良;周振江;刘超;王金;徐敏;左涛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姑息心理护理对骨科恶性肿瘤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32例骨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姑息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和3个月的情绪反应及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 姑息心理护理3个月后,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分别为(32.21±3.98)分和(46.22±5.36)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的(54.69±5.78)分和(58.17±7.62)分(P<0.05);求助、解决问题的分值均有提高,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也从(50.42±20.27)分提高到(64.82±21.91)分(P<0.05).结论 姑息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肿瘤患者悲观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冯敏;陈文生;童玉梅;符永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灌注CF结果与脑灌注压监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5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两组:T组28例,C组22例,人院时头颅CT平扫有明显异常.在行灌注CT时,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及颅内压(ICP),计算脑灌注压(CPP).应用直线回归分析灌注CT参数[局部脑血容量(rCBV)、局部脑血流(r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与CPP的相关性.结果 根据灌注CT结果,T组分为两个亚组:T1组,16例,灌注CT结果与CPP呈弱相关;T2组,12例,两者存在强相关.T1、T2和C组间的灌注CT参数均有明显差异.T1组的rCBF为(18.8±8.0)cm3·100g1·min-2,明显低于T2组的(60.2±21.3)cm3·100g1·min-1和C组的(48.3±11.0)CM3·100g1·min-1(P<0.01).T1、T2组灌注CT参数与相应CPP值之间均显著相关(P<0.01).结论 灌注CT结合ICP监测能提供有价值的评估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是否完好的信息,有助于指导治疗.
作者:徐裕;冯东侠;高恒;那汉荣;徐伟东;周新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MRI图像结合神经内镜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应用.方法 用3.0T MRI对16例患者行快速稳态梯度回波(True FISP)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 MRA)序列扫描.其中,2例并在注射对比剂后行三维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3DFLASH)序列扫描,使用OsiriX图像软件进行图像融合三维重建来评定神经血管压迫情况.16例患者均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EAM)下行MVD并术中录像,术后与影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压迫动脉或静脉及其严重程度与手术所见吻合度达100%.1例用神经内镜探查时发现并存动静脉压迫,3例内镜探查后调整隔片位置.16例患者中,13例(81.2%)疼痛立即消失,3例(18.7%)疼痛减轻,总有效率100%.随访6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三叉神经术前3.0T MRI重建技术有利于选择病例和术中有目的探查微血管压迫,应用神经内镜协助则能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徐光明;吴旻;张礼荣;王冬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X染色体耦联锌指蛋白(Zfx)在人脑胶质瘤干祖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逆转录PCR方法检测人脑胶质瘤干祖细胞SU2及其分化后贴壁细胞中mRNA的表达;细胞免疫组化检测人脑胶质瘤干祖细胞SU2中 Zfx、CD133、nestin的表达;然后在含有10%胎牛血清培养液中诱导SU2分化,并检测分化后的细胞中Zfx、S100、GFAP的表达.结果 Zfx在胶质瘤干祖细胞SU2及其分化后贴壁细胞中的mRNA均有表达.Zfx在人脑胶质瘤干祖细胞SU2中的蛋白水平表达高,但SU2经诱导分化后细胞中Zfx蛋白水平表达减弱.结论 Zfx在人脑胶质瘤干祖细胞中高表达,可能在人脑胶质瘤干祖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抑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苏作鹏;周幽心;陈雄辉;陈金明;陈三送;吴庭枫;陈桂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全麻下行腹腔镜宫外孕及卵巢囊肿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麻醉前30min分别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A组)或生理盐水5ml(B组),记录两组术后1、3、6和12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舒适度评级(BCS).结果 A组各时间点VAS显著低于B组,BCS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术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能有效减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
作者:徐晓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筛查胰腺组织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寻找与2型糖尿病(T2DM)发生相关的基因.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10只)和糖尿病模型组(B组,20只).链脲菌素(STZ)40mg/kg联合高糖高脂饮食诱导T2DM大鼠模型,取胰腺组织常规提取总RNA,采用基因芯片检测系统进行mRNA表达谱差异分析,用实时定量PCR验证,并进行生物信息学的分析.结果 基因芯片共检测出237个基因mRNA差异表达;其中,B组有17个基因发生了3倍以上的明显差异表达(上调12个,下调5个);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涉及通路共9条.结论 在大鼠糖尿病模型中,胰淀粉酶(Amy)1、Amy2、Amy3、聚-1-精氨酸酞酰胺(Pap2)、胰腺再生蛋白3α(Reg3a)等基因的表达均发生明显变化,提示其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袁俐;虞珏;徐文平;任亚丽;孙明;德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中PTEN及AKT、pAKT、GSK3、pGSK3的表达差异.方法 将组织标本分为正常脑组织、低级别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三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TEN、AKT、pAKT、GSK3、pGSK3的表达.结果 PTEN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量高,在低级别胶质瘤中表达量居中,在高级别胶质瘤中表达量低(P<0.05).pAKT及pGSK3则在高级别胶质瘤中表达量高,低级别胶质瘤中表达量居中,正常脑组织中表达量低(P<0.05).AKT及GSK3在三种标本中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 PTEN、pAKT、pGSK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增高,PTEN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AKT、pGSK3的表达量明显增高.
作者:高岩;鲁晓杰;马涛;王清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