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裕;冯东侠;高恒;那汉荣;徐伟东;周新民
目的 观察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及Barthel 指数(BI)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1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NIHSS、FMA及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能促进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邹颋;王彤;顾迅;朱卫娟;张文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指发生在硬脑膜组织及其附属物大脑镰和小脑幕等处的一类动静脉异常交通,可发生在颅内的任何部位,约占颅内血管畸形的10%-15%,多见于成人,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难治性脑血管疾病.我科从2003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以颅内出血发病的DAVF8例并施行了显微外科手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新民;叶富华;费小斌;高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姑息心理护理对骨科恶性肿瘤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32例骨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姑息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和3个月的情绪反应及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 姑息心理护理3个月后,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分别为(32.21±3.98)分和(46.22±5.36)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的(54.69±5.78)分和(58.17±7.62)分(P<0.05);求助、解决问题的分值均有提高,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也从(50.42±20.27)分提高到(64.82±21.91)分(P<0.05).结论 姑息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肿瘤患者悲观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冯敏;陈文生;童玉梅;符永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中药抑抗汤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40只实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中药抑抗汤0.8ml和等量生理盐水灌胃28d,制备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提取妊娠第4天(D4)雌鼠子宫内膜细胞后分为含药血清(A组)、胎牛血清(B组)和空白血清(C组)三组进行细胞培养.黏附实验检测子宫内膜细胞的黏附能力,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整合素ανβ3蛋白水平.结果 A组细胞黏附能力、LIF和整合素ανβ3蛋白表达均较B、C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抑抗汤可能是通过增强细胞黏附功能,增加LIF和整合素ανβ3的表达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作者:王珺;应小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构建靶向has-miR-181b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方法 根据has-miR-181b序列设计互补的单链寡核苷酸引物序列进行退火延伸后连入经双酶切的pGCSIL-GFP载体质粒,与辅助元件载体质粒pHelper1.0及pHelper 2.0共同导人感受态细胞T293进行慢病毒包装,收集、浓缩并测定病毒滴度.用所得病毒转染U87胶质瘤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转染后miR-181b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以及Transwell实验评价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目的序列成功连接入载体,测序分析证实目的序列载体构建成功,并测得病毒滴度为6×109TU/ml;病毒转染U87胶质瘤细胞能够显著上调has-miR-181b表达,该病毒载体能够有效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显著抑制U87细胞的侵袭性.结论 成功建立高效稳定表达has-miR-181b的慢病毒转染系统,体外实验中能够有效诱导U87胶质瘤细胞凋亡,并且可以抑制胶质瘤的侵袭能力.
作者:吴德刚;骆慧;范立刚;王颖毅;韩斌;尤永平;刘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筛选人卵巢癌HO8910细胞株中的干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以常规培养的HO8910细胞为基础(对照组),采用紫杉醇结合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法筛选卵巢癌干细胞(干细胞组).对筛选出的干细胞分别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D24、CD44、CD45、CD133、CD117表达及Hoechst33342染色阳性率;Western blot检测ABCG2、Nanog、Oct4及BCRP等干细胞标志基因的蛋白表达,并对卵巢癌干细胞在裸鼠体内的致瘤性进行检测.结果 (1)在紫杉醇结合无血清培养筛选条件下,部分HO8910细胞能够较好的生长,具有干细胞特性.(2)干细胞组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3)干细胞组穿膜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4)干细胞组CD24+、CD44+、CD45+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D133+、CD117+的阳性表达率及Hoechst33342染色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细胞组ABCG2、Nanog、Oct4、BCRP等干细胞标志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强.(6)干细胞组细胞在裸鼠体内致瘤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紫杉醇结合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法能够筛选出具有干细胞特征的卵巢癌干细胞;卵巢癌干细胞在体外及体内的生物学特性较普通卵巢癌细胞有很大差异.
作者:闫洪超;于楠;仝建业;陆晓媛;韩秋峪;魏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颅内张力性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32例(A组)张力性颅内血肿患者,采取无框立体定向钻颅抽吸结合药物治疗;49例(B组)为初始出血量相当的单纯内科药物治疗患者.记录两组入院时昏迷评分(GCS)、病程特点、出院时功能康复评分(BI指数)及第90天残障评分(mRS).结果 两组间人院GCS、BI指数、mRS评分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住院天数、院内感染率、脏器功能异常率均高于B组(P<0.05或P<0.01).A组病程呈波动性,钻颅治疗前意识水平较入院时下降,血肿量增大.结论 颅内张力性血肿呈波动性病程,经钻颅抽吸治疗后与未发生张力性血肿的出血量匹配患者临床预后相当.
作者:吴坚;周建忠;李华杰;盛世英;练学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废用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探讨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的佳时间段.方法 选取3个月龄SD大鼠78只,其中的72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组)和模型组(M组),每组根据术后检测时间(1、2、4、6、8、12周)的时间段分为6个亚组,每组6只.另6只为空白对照组(BC组).检测血清骨钙蛋白(BGP)、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Strap)及尿羟脯氨酸与尿肌酐比值(HOP/Cr);进行左胫骨近侧干骺段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学.结果 随着去神经时间的延长,M组BGP和尿HOP/Cr逐渐降低,而ALP和Strap逐渐升高,4、6、8、12周的水平与1、2周差异明显(P<0.05),而术后4、6、8、12周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骨皮质变薄、孔隙增多、骨小梁稀疏、纤细并有多处断裂,小梁间吻合减少,骺板下区空旷,髓腔扩大,破骨细胞数增多.Masson染色见随着废用时间的延长,新生胶原的量也在减少.结论 坐骨神经切断术是建立废用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有效方法.在废用性骨质疏松形成过程中,骨形成显著持续降低,但速度趋缓,观察的佳时间为造模后4-6周.
作者:高俊;张前德;胡继红;张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用于药物难治性癫痫,体内埋藏刺激装置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减少癫痫发作.我科2006年应用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1例难治性癫痫患者.
作者:孙康健;王汉东;杭春华;樊友武;潘云曦;吴伟;田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后纵韧带切除在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CSM行颈前路减压术患者32例,分为两组:A组12例,行颈椎后纵韧带切除术;B组20例,未行后纵韧带切除.用MRI技术测量脊髓矢状径,用JOA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随访3-24个月.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标准进行评分,A组术后与术前评分差值大于B组[(5.50±0.90)分vs.(2.40±0.89)分](P<0.01):MRI显示,A组术后与术前脊髓矢状径差值大干B组[(3.363±0.258)mm vs,(2.637±0.412)mm](P<0.05).结论 颈椎前路切骨减压时行增生后纵韧带切除可使病变节段减压更加彻底,有利于CSM患者脊髓形态的恢复.
作者:李宇卫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影响颅脑交通伤患者发生进展性脑内血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13例颅脑交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进展性脑内血肿患者80例,85%的患者多发生在24h以内.Spearman分析表明,进展性脑内血肿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呈负相关(P<0.05),与脑挫伤、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及颅骨骨折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脑挫伤、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及颅骨骨折是进展性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不同损伤程度的颅脑外伤患者均有可能发生进展性脑内血肿,严重脑外伤、有脑挫伤、硬脑膜外/下血肿、脑内血肿及颅骨骨折的患者更容易发生.
作者:赵铁安;许文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施行剖宫产的产妇是特殊患者,她们承担着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负担,应重视对她们进行相关的手术护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环境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关心如何获得更好的服务和护理.加强对剖宫产产妇的手术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将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滑钰慧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无淋巴结的转移,直接影响治疗方式的选择.就目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研究,主要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类型、肿瘤大小、肿瘤浸润等方面进行讨论.近年来,不少研究发现治疗前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测量值的异常增高以及淋巴结内HPV-DNA检测结果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就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云星;洪颖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血管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颅后窝.占颅内肿瘤的1.5%-2.5%,后颅窝肿瘤的7%-12%[1,2].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伴发其他内脏肿瘤和囊肿,称为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约25%的血管母细胞瘤与VHL综合征有关.手术全切除是根治血管母细胞瘤的佳手段,对于大多数后颅窝病变的患者较易做到,但脑干血管母细胞瘤因其肿瘤的位置给手术切除带来风险和困难.我们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10年10月收治的脑干血管母细胞瘤共11例,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并病理证实.
作者:吴志峰;羊正祥;缪伟锋;浦毅;邵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蛋白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和IHC方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A组)及对应的正常食管黏膜(C组)中ADAM17蛋白的表达.结果 A组ADAM17蛋白的表达量为0.887±0.174,表达阳性率为66%(33/50),均明显高于C组的0.273±0.081和6%(3/50)(P<0.01).食管鳞癌中ADAM17蛋白的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但与性别、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 ADAM17蛋白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在食管癌的发生、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对判断食管癌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刘宏斌;朱燕;杨其昌;沈屹;张晓娟;陈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S100B在早期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变化特征.方法 对大鼠予4MeV电子线分别单次全脑照射2、10、30Gy制备大鼠早期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全脑不同剂量照射后1个月内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S100B的变化.结果 大鼠全脑照射后,脑组织中S100B表达水平随照射剂量加大而增加.结论 全脑照射后,高照射剂量脑组织的S100B呈高表达.
作者:毛卫东;田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后循环缺血的椎-基底动脉粥样斑块和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3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行MSCTA检查.应用原始图像、MIP和CPR图像寻找斑块,探讨椎-基底动脉粥样斑块发生部位、数量、成分、性质、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53例中,共发现83处斑块.其中,椎动脉颅内段、三段、二段、起始段、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分别35处、9处、4处、16处、16处、3处.软斑块41处(49.4%),混合斑块18处(21.7%),钙化斑块24处(28.9%).轻、中、重度狭窄、闭塞分别29处,51处、15处、10处.斑块表面不规则15处,斑块溃疡9处.结论 MSCTA可充分显示后循环缺血的椎-基底动脉粥样斑块发生情况和动脉狭窄程度,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许开喜;马先军;陈新建;李乐军;田维良;周振江;刘超;王金;徐敏;左涛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麻醉必须解决手术疼痛问题,但目前临床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不能监测疼痛程度[1,2].我们以前发现,机械或化学刺激能够引起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uantitative pharmaco-elect roence-phalography,QPEEG)的相应改变[3-5].一般认为,伤害性刺激的强度越大,引起的疼痛越剧烈,其刺激强度常常可以反映疼痛程度.如果能够找出与伤害性刺激强度相关性较好的脑区和频段,那么QPEEG的改变就有可能成为监测麻醉深度,尤其是疼痛程度的指标.本实验我们观察了温度刺激对人QPEEGβ1和β2频段的影响.
作者:蔡慧明;韩平平;周慧轩;王虹;王琦;戴体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早期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经超早期小骨窗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8例中,血肿完全清除43例(90%),血肿大部分清除5例(10%).随访6-12个月,按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评估:存活45例,其中Ⅰ级8例(16.66%),Ⅱ级13例(27.08%),Ⅲ级15例(31.25%),Ⅳ级6例(12.50%),V级3例(6.25%);死亡3例(6.25%).结论 超早期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脑组织及血管损伤小,能有效的清除血肿,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胡斌;孙春明;周幽心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预后.方法 分析36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以中脑及丘脑病变多见,常合并小脑、枕叶、颞叶等其他部位的梗死,常以眩晕起病,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皮质盲等神经功能缺损.头颅MRI表现为幕上和幕下同时发生的两处及两处以上多发梗死灶.本组病例中,治愈+好转26例(72.2%),恶化6例(16.7%),死亡4例(11.1%).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起病凶险,预后差,临床表现较复杂,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体征和MRI的改变,需早期积极正规治疗.
作者:王晓云;王翀;黄嵘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