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宇;高燕;邓京京;贾广兴;王喆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高的一种,是中年和青年人常见的慢性多发病,病情反复缠绵,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困难.本文分析了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牵引和手法推拿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海波;罗宝英;何先华;黄锦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1996年~1999年,我院以院内自制纯中药制剂筋骨再造合剂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并设对照组对照,我们将骨的实际质量强度即抗骨折能力也作为观察临床疗效的主要指标之一,结果显示:筋骨再造合剂是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药物,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根生;蒋奇平;韩允柱;熊赛君;李威;黄家云;周喜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 ,原因不明的全身结缔组织疾病,多见于男性青壮年.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治疗手段多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仅对早期AS患者有止痛作用,但不良反应大,远期效果差,难以控制病情发展.1995年6月~2001年6月,我院在王胜利主任医师的带领下,采取松凝正骨手法治疗AS,不仅避免了长期用药的副作用,而且使致畸率大幅度降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范全;王胜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探讨健骨颗粒对去势骨质疏松模鼠骨密度(BMD)以及血清骨钙素(BGP)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成四组:A生理盐水组、B骨松宝用药组、C健骨颗粒中剂量用药组、D健骨颗粒大剂量用药组.按设计分批取材,检测BG P浓度和BMD.结果:用药6周时,与A组对比,各组BGP无明显变化,仅D组的腰椎密度提高[ WT5”BX (P<0.05);用药12周时,B、C、D组的BMD明显上升,BGP显著下降,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骨颗粒能够扭转去卵巢大鼠的高骨钙素变化,降低高骨转换率, 增加骨密度.
作者:林燕萍;王和鸣;李咏高;马建华;黄美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医分型与性激素变化的关系.方法:120名LDH患者,分为瘀血型、风寒型、湿热型及肾虚型四组,对照组为健康人80 例,均于禁服各种药物后7天,并空腹12小时,抽血检验T、E2值,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DH中医分型风寒型、湿热型及肾虚型与对照组比较T下降(P<0.05) ,而E2值男性上升(P<0.05),女性下降 (P<0.05),以上中医分型三组组间比较T、E2值无差异(P>0.05) .结论:LDH中医分型中风寒型、湿热型及肾虚型三型T、E2值变化,可作为L DH此三型诊断治疗依据,并指导预防及康复.
作者:尹兰山;欧阳少凤;张丽英;刘丽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在骨的代谢过程中,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和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是一对偶联,当这对偶联失去平衡,骨吸收增高而骨形成减少时,机体骨骼的骨量下降,则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目前的研究表明,在这个过程中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调节,其中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 )是重要、基本的调节因子之一.
作者:原超;庄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Ⅲ型开放性骨折指有多段骨折和广泛软组织损伤或创伤性断肢,此型损伤是临床上所见的严重的损伤.创伤造成肢体血管、神经、皮肤、肌肉、骨骼的严重破坏,治疗起来极其困难 ,往往顾此失彼无法修复,终只能进行截肢或急诊截肢.我科自1994年3月~1997年5月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了10例Ⅲ型开放性骨折的病人,经过2年5个月~5年7个月的随访, 效果较好.
作者:李忠群;刘满仓;王恩峰;侯东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比较研究七叶皂甙钠搽剂和美得喜乳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例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七叶皂甙钠搽剂和美得喜乳膏治疗一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在疼痛、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等方面的积分.同时对患者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进行检测,并记录副反应.结果: 七叶皂甙钠搽剂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且无任何副反应,其有效率高于美得喜乳膏组.结论:七叶皂甙钠搽剂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外用药.
作者:谢晶;沈霖;白祥军;许申明;杨艳萍;周丕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尺骨下段骨折,临床上不多见,报道甚少,单纯手法整复有一定的难度.笔者自1996年4月至2000年5月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为主治疗21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张志民;王振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下称老年腰突症)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自1995年6月至2000年6月引进朱汉章小针刀疗法,并配合局部封闭和推拿治疗老年腰突症13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石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中药Liu-OGN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破骨细胞的作用 .方法:采用Fenton[1]等人的方法加以改良,从新生大鼠四肢长骨中分离培养破骨细胞,将破骨细胞均匀接种于含预置新鲜成年牛股骨骨磨片的24孔培养板中;中药Liu-O GN溶于5%阿拉伯胶中喂大鼠后,提取含中药Liu-OGN药物血清加到培养液中,24孔培养板中的培养液每2天更换一次,用不同药物干预,分别于培养期24、48、72、96小时取出骨片TRA P染色,计数TRAP(+)多核细胞数量、结果用SPSS软件包分析.结果:在培养期的前48小时, 每张骨片上TRAP(+)的破骨细胞样细胞的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培养期72小时后不同浓度中药Liu-OGN对大鼠破骨细胞样细胞抑制作用明显(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中药Liu-OGN对大鼠破骨细胞样细胞的体外生长有抑制作用,此作用依浓度变化而变化.
作者:钱成;陶天遵;陶树清;柳海峰;刘枫晨;吴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下腰椎不稳引起顽固性腰腿痛已经日益被重视,而脊柱融合术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重要外科技术,1943年Cloward首先设计了后路腰椎间融合的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下腰椎稳定性重建.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有其生物力学基础[1],它具有生物力学方面优势,临床运用上达到比较高的愈合率.本文就椎间融合率情况进行复习.
作者:陈鲁峰;陈天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伴滑脱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机理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病58例临床资料,用手法触诊检查确定腰椎棘突偏歪方向,58例患者全部摄了腰椎正侧、双斜位片,全部作了腰椎CT或MRI检查, 用冯氏手法治疗了58例患者.结果:本组58例均有棘突偏歪,以L5为多(33个,55.9%) ;且棘突偏歪多发生在有峡部裂的椎骨棘突上(46例,79.3%);有间盘突出椎间隙的上位椎骨棘突上(41例,70.7%).CT或MRI共检查了198个椎间隙,在其中62个变窄的椎间隙中发现4 6个(74.2%)椎间盘突出;在其中136个正常的椎间隙中发现42个(30.9%)椎间盘突出.单与多椎间隙椎间盘突出治愈例数比较P<0.05;腰椎滑程度(Ⅰ°与Ⅱ°) 治愈数比较P>0.05.结论:本病确诊靠MRI与CT检查,冯氏手法是治疗该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韦良渠;柳小林;梁国跃;宋仁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02年,由Lainbotte首创,用机械整复和骨骼贯穿疗法治疗骨折.以后由Ro ger Andison Hoffman Vidal等人不断改进和发展[1].Hoffman架和Vidal架成为当今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外固定架.他们采用双向框架的方法即在骨折两端各穿三枚必须平行的骨圆针,再装有万向球状连接轴的金属杆上,构成一个前架和后架.它的主要功能是牵引、加压和维持固定.
作者:张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们近三年来共收治肱骨外科颈骨折238例,运用林如高正骨手法,夹板固定及经验方,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林信泉;林熙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8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和28例正常健康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的测定.结果:患者全血低、高切粘度、血浆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高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P<0.01);两组的血沉、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存在血液高粘滞状态,血液高粘滞状态可能与骨坏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作者:何伟;徐传毅;方斌;李雄;樊粤光;袁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健骨二仙丸对去势大鼠骨结构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Ⅰ)水平等指标的影响.方法:12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OVX)、雌激素对照组(OVX+E)、健骨二仙丸1、2组(OVX+J1、J2),卵巢切除后7天开始给药,6月处死大鼠检测血清IGF-Ⅰ水平、股骨干重、灰重和骨钙含量,骨矿化率等.结果:OVX+J1、J2组血清IGF-Ⅰ水平显著高于OVX组和OVX+E组.OVX+J1、J2组、OVX+E组股骨干重、灰重、骨钙含量和骨矿化率显著高于OVX组.OVX组骨小梁明显稀少,同样倍数下骨小梁的连接中断点多,骨小梁明显变细,间距加宽,甚至在部分区域出现断裂或较大的空白区域.OVX+J1、J2组和OVX+E组骨小梁排列密集,互相连接成网状,骨小梁厚度大,其间距小 ,且三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健骨二仙丸具有抑制骨吸收,防止骨丢失,维持骨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力学特性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IGF-Ⅰ水平有关.
作者:程志安;萧劲夫;曾志勇;陈燕涛;黄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椎体位移的离体动物模型,从而进一步探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发病及手法治疗机制.方法:杂种猪9只,处死后立即取L3~L5段脊柱,尸僵前L5椎体固定,L3椎体加装旋转杆,L4施以扭转外力,做超关节运动,去除外力摄X线片观察椎体位移变化.结果:当扭转L4做超关节运动时,发生椎体位移,单纯旋转不做超关节运动不能改变椎体原位状态.结论:(1)当扭转外力集中于某一椎体,超过小关节限制运动时,可使该椎体产生椎体位移.外力使椎体产生位移造成椎体失稳是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病理改变;手法治疗是通过纠正椎体位移改变椎体失稳状态来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脊柱在生理范围内的旋转运动不能改变椎体失稳状态.(3)手法治疗必须定点、定向、定量;否则其旋转外力容易造成脊柱新的损伤.
作者:冯宇;高燕;邓京京;贾广兴;王喆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核医学科早在90年代初起就自行设计研究监测股骨头血流量的方法,利用静脉注入锝 99,通过ECT动态显像,对股骨头进行放射性核素血管血流状态的测定,为我们临床治疗提供了了解股骨头血供状态的直观依据.对治疗方法的评价、对骨折复位、对内固定后血供的恢复程度以及应用中医药对促进股骨头血供改善、促进骨折愈合,特别是对后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并发症的及早发现、预防和治疗均起到了有效、积极的作用.
作者:施荣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老年骨关节炎是一种从软骨退化开始的关节退形性病变,为骨科临床常见疾病 ,其中尤以膝关节为常见.文献报道约有38%成人患有膝骨关节炎,成人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年发病率为2‰[1].由于该病所致的膝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障碍,可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和工作.虽然有众多的中西医疗法的报道,但疗效难以确定,且易复发和加重,因此成为骨科临床重点研讨的课题之一.我院近年来对84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内药物注射,中药内服,中药熏蒸和敷贴,半导体激光治疗及膝关节功能操练等综合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李明祚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