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秀梅;周天华;刘训言
目的 利用基因诱捕载体整合到人类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的染色体基因中,建立稳定表达HBx蛋白的细胞系.方法 通过电击转染将基因诱捕载体pU17导入人类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经G418筛选,报告基凶X-gal染色,PCR,Western印迹等方法检测HBx DNA的存在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得到永久性高表达诱捕载体报告基因X-gal的阳性克隆;用Cre-LoxP置换系统,将构建好的HBx全长片段与诱捕载体的报告基因部分交换,HBx伞长片段完整地整合在SMMC7721细胞的染色体基因中,并能从该细胞系中检测到HBx抗原.结论 本实验提供了一种新的稳定表达蛋白的方法.该细胞系为制备、纯化X抗原和研究X基因调控提供了实验材料.
作者:黄婷婷;程丽英;李毅;蔡雪飞;刘湘;黄爱龙;汤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CD2相关蛋白(CD2 associated protein,CD2AP)是新近发现的足细胞裂孔隔膜(slit diaphragm,SD)分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CD2AP在足细胞内与多种结构蛋白相瓦作用,参与了足细胞多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并在蛋白尿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CD2AP的分子结构及其在肾脏足细胞中的表达分布,深入探讨CD2AP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制.
作者:姜华军;张春;朱忠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Smad蛋白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的介质,TGF-β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而启动下游的Smad蛋白传导通路.Smad蛋白有着独特的结构及性质,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3类,在TGF-β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众多的细胞因子对Smad蛋白起着抑制或激活等作用,形成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交叉对话.
作者:苏丽婷;夏时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MGMT作为一种DNA修复蛋白,能够移除DNA上鸟嘌呤O6位点的能致突变毒性和细胞毒性的烷基加合物,从而保护细胞对抗烷化基团的损害,是肿瘤耐受烷化剂药物的主要原因.MGMT在不同的肿瘤和肿瘤细胞系中沉默,MGMT基因启动子CpG岛过甲基化是其表观沉默的主要机制.启动子过甲基化相关的MGMT基因沉默与很多人类肿瘤密切相关.首先,MGMT基因沉默可导致肿瘤相关基因转换突变的累积;其次,MGMT基因过甲基化与肿瘤增强对烷化剂药物敏感性之间呈正相关.这些新发现揭示了MGMT基因甲基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郑长青;季守平;章扬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磷酯酶CEI是近几年发现的新的磷酯酶C同工酶,对其研究尚未深入.其分子结构中特有的CDC25和RA结构域使其功能上与小G蛋白关系密切.磷酯酶CE1激活后介导信号从细胞膜到细胞核的传递,从而调控某些基因的表达,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等过程.近发现,磷酯酶CE1和肿瘤、肾病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
作者:王晓亮;彭志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由于各种内源和外在的因素,DNA会受到各种损伤,不过生物体已经进化出了一套保守的DNA修复系统,对损伤的DNA进行修复,确保基因组的稳定性及完整性.交联损伤是一种常见的DNA损伤,其修复过程相对复杂,主要是通过范可尼贫血症(Fanconi anemia,FA)通路来实现.FA是一种呈现基因组不稳定性的遗传综合征,其内在的病因就是FA通路的失活,因此不能有效修复交联损伤,导致DNA复制异常.
作者:陈继栋;张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锌指基因217(zinc finger gene 217,ZNF217)定位于染色体20q13.2,在各种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胃癌中过度扩增,且与肿瘤的浸润性关系密切.ZNF217的过度扩增能减弱由端粒功能障碍和阿霉素引起的凋亡信号,引起Akt的磷酸化增加,促进肿瘤的发生和生长.抑制ZNF217能增加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ZNF217是一转录阻遏蛋白,能募集CtBP1/2并通过其锌指结构与启动子相结合,调节基因的转录.这些基因与细胞分化和增殖有关.目前由于缺乏明确的ZNF217靶向基因,ZNF217的功能尚不完全清楚.
作者:郑志芳;朱世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主要包括超氧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和羟自由基(OH-),在心肌细胞中,ROS的产生丰要来自膜结合的NADPH氧化酶(NOX)的催化作用,并作为第二信使通过相关信号传导途径双向调节细胞的增殖与死亡.,近发现ROS在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 cells,ES)向心肌细胞分化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对这些调节机制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ROS及NADPH氧化化酶在心肌细胞分化中的重要作用并有利于我们确定促进心脏分化的因子.
作者:李淼;王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前体mRNA的剪接足基因表达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发生在基因的转录之后与蛋白合成之前.在由前体mRNA剪接加工而形成成熟mRNA时,需要将转录本中的内含子切除,因为它会干扰基凶的表达.前体mRNA的剪接发生在细胞核中,是在一个大的RNA与蛋白质的复合体即剪接体的催化下完成的.复合体中含有U1、U2、U5,二聚体形式的U4/U6小核RNA(snRNA)和一些小核核糖核蛋白(snRNP).U5snRNP特异蛋白包括hPrp8,hSnu114(a GTPase),hBrr2(a DExH/Dbox helicase)和Prp28等.Pro8构成剪接体的催化核心,hSnu114可避免剪接复合体过早的活化.因此,U5snRNP在剪接体聚集过程和前体mRNA的剪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晓冬;杨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汉族人群去甲肾上腺转运蛋白(norepinephrine transporter,NET)基因(SLC6A2)启动子3、2多态性与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合并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关系.方法 按年龄、性别和居住地配对原则收集3组受试者:对照组(n=176,健康体检者),EH组(n=176,心功能正常的EH患者)和EH-HF组(n=176,EH合并NYHAⅢ~Ⅳ级心功能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SLC6A2启动子3和启动子2多态性.结果 EH-HF组SLC6A2启动子3 AG/GG基因型分布频率(41.48%)高于EH组(26.70%)和对照组(22.16%),3组SLC6A2启动子2 GG、GC和CC基凶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EH组为参照系,调整混杂因素后,SLC6A2启动子3 AG/GG基因型发生心衰的OR值为1.905(95%CI:1.138~3.188,P=0.014);以SLC6A2启动子3A-G/启动子2单倍体为参比基线,单因素分析SLC6A2肩动子3 G-C/启动子2单倍体发生心衰的OR值为2.744(95%CI:1.390~5.417,P=0.004),而且携带SLC6A2启动子3 AG/GG基因型的EH-HF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AA基因型患者(P<0.001).结论 携带SLC6A2启动子3 G等位基凶及启动子3 G-C/启动子2单倍体型患者与EH-HF有关,可能足EH-HF分子遗传学基础之一.
作者:陈慧;骆杰伟;陈宏毅;吴小盈;李红;卢荔红;黄防萌;伍严安;沈晓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携带双自杀基因且可诱导敲除SV40T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优化目前的肝细胞永生化.方法 去除eGFP终止子taa的pSEB-HUS质粒为逆转录病毒基础质粒.先将SV40T及其启动子hEFH亚克隆至pSEB-HUS,再将LoxP位点插入至pSEB-SV40T质粒的抗性基因Blasticidin上游获得pSEB-LoxP-SV40T质粒.同时将CD自杀基因定向克隆至pSEB-HUS的eGFP下游;然后设计一段HSV-tk自杀基因引物,在上游引物的5'端加入方向一致的LoxP序列.PCR获得TK基因后,定向克隆至CD下游获得pSEB-CD-TK,后将pSEB-CD-TK上的双自杀基因亚克隆至pSEB-LocP-SV40T质粒上得到携带双自杀基因及SV40T的质粒.结果 PCR及酶切鉴定均证实两个自杀基因及SV40T正确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质粒中,目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报道一致,两个LoxP位点方向相同.结论 成功构建携带双自杀基因且可诱导敲除SV40T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作者:毕杨;何昀;黄佳祎;张琴;王瑜伟;赵迎泽;冯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志贺毒素1-A亚单位(Stxl-A)原核表达质粒,使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探讨其抗原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以大肠埃希菌0157 DNA为模板扩增Stxl-A基因,重组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化大肠埃希菌B121(DE3),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包涵体经镍柱柱上复性和纯化,并对纯化产物进行Western印迹鉴定.结果 重组质粒经双酶协鉴定和测序分析后证实构建成功.重组蛋白经十二烷基磺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显示,其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量的15%左右,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通过镍柱柱上复性获得纯化的可溶性Stxl-A蛋白,纯度达95%以上,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特异性条带.结论 成功构建了pET32a(+)/Stxl-A重组质粒,并获得了具有抗原特异性的可溶性Stxl-A蛋白,为进一步制备抗Stxl-A抗体和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葛以跃;崔仑标;史智扬;焦永军;曾晓燕;戚宇华;唐震;单云峰;吴涛;汪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是血红素分解代谢的关键酶,它能催化血红素降解释放出胆绿素、CO和Fe2+.它参与维持细胞稳态,并在降低氧化损伤、减轻炎性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和调节细胞增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HO-1与肿瘤相关,尤其与实体瘤关系较为密切.HO-1既可通过抗凋亡作用促进某些肿瘤快速增长,又可对某些肿瘤细胞发挥有效的抗增殖作用.文章综述了HO-1表达变化、HO-1基因多态性、HO-1抗凋亡等特征与实体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作者:王波;于景翠;周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PB1(Phox and Beml)结构域是一种约由8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功能性结构域,主要有3种类型.它存在于许多信号转导蛋白中,并介导这些蛋白之间的二聚化.这些PB1结构域蛋白主要参与两条信号转导通路,即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弓通路和细胞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同时,PB1结构域与许多肿瘤如乳腺癌、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薄秀梅;周天华;刘训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制备红系分化相关基因(erythroid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EDAG)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利用免疫沉淀联合质谱技术对EDAG相互作用蛋白质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 构建EDAG原核表达载体,通过诱导、表达、纯化获得EDAG融合蛋白,杂交瘤技术建立分泌EDA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利用Western印迹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免疫小鼠得腹水,后用免疫共沉淀与质谱联合鉴定EDAG相互作用蛋白.结果 纯化获得EDAG重组蛋白,筛选出4株分泌EDA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制备了腹水.该抗体均可用于内源EDAG蛋白的检测,其中两种抗体可用于免疫共沉淀实验,运用质谱技术筛选获得EDAG候选相互作用蛋白.结论 利用EDAG单克隆抗体,筛选到EDAG候选相互作用蛋白质13种,涉及细胞增殖及转录等过程,为EDAG的功能研究及其分子机制的阐明提供了新的线索.
作者:徐诚望;王治东;李长燕;许望翔;詹轶群;于淼;杨晓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原核表达获得大量脂肪新蛋白质My027,并在体外初步研究其生物活性.方法 RT-PCR法扩增出My027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构建质粒pGEX-My027.转化BL-21菌,IPTG低温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法获得融合蛋白,利用SDS-PAGE、Western印迹及质谱进行搭定.在还原性谷胱甘肽存在的条件下,将纯化得到的融合蛋白作用于乙二醛酶Ⅰ的底物甲基乙二醛,通过分光光度法榆测产物物乳酸谷胱甘肽的生成.结果 仓融合蛋白以水溶形式分泌于大肠埃希菌BL-21胞浆中,纯化后的目的蛋白 SDS-PAGE、Western印迹及质谱证实高效表达,氨基酸序列正确.结论 表人脂肪细胞新蛋白质My027在pGEX-4T-2原核表达载体中可获高效表达,所纯化蛋白具有类似于乙二醛酶Ⅰ的作用.
作者:李晓华;郑升;刘优萍;骆天红;罗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人第10号染色体上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缺失的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原核表达质粒,使其在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并进行纯化.方法 于将全长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重组子pGEX-4T-1-PTEN,转化BL-21感受态细胞.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PTEN融合蛋白的可诱导性表达,通过SDS-PAGE电泳、Western印迹分析证实蛋白表达的特异性.并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亲和层析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结果 流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PTEN,并将PTEN融合蛋白的成功表达,通过SDS-PAGE电泳、Western印迹分析,证实了篮门表达的特异件.并对蛋白进行了纯化,获得了GST-PTEN融合蛋白的纯晶.结论 成功表达、纯化了GST-PTEN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PTEN蛋白的功能及其与其它功能性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冯智慧;焦淑贤;李长缨;胡彬;刘晓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确定Akt1与凋亡诱导因子AIF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方式.方法 从成人肝cDNA文库中扩增获得Akt1和AIF基因,构建融合Flag标签的Akt1(pFlag-Akt1)和融合Myc标签的AIF(pMyc-AIF)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转染细胞后通过免疫共沉淀反应,检测二者在体内的结合情况;构建融合GST标签的AIr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诱导表达并纯化后获得融合蛋白GST-AIF,通过GST-pull down实验检测GST-AIF与融合Flag标签的Akt1蛋白在体外的结合情况;构建融合GFP标签的AIF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转染细胞,观察在凋亡信号刺激下AIF的转位情况,及Akt1的活化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 察Akt1可与AIF在细胞内、外结合,且活化的Akt1对AIF在凋亡信号刺激下的核转位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活化的Akt1可能通过抑制AIF在凋亡信号刺激F的核转位过程而发挥其抗凋亡活性.
作者:李围;杨晓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成熟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参与损伤组织的血管新生和再内皮化.研究表明,氧化应激能引起EPCs的数量减少和功能减弱.虽然EPCs存在抗氧化酶系统,但是当细胞正常的氧化还原稳态失衡时,活性氧过度产生而聚积,引起氧化应激,导致细胞的衰老或凋亡.
作者:赵婷;黎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人c-Jun氨基末端激酶3(c-Jun N-terminal kinases 3,JNK3)对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人JNK3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JNK3,与3×κB-luc报告基因质粒共转染人胚胎.肾细胞293(HEK293),分别进行如下处理:共转染50 ng pCMV-Myc-p65质粒;转染24 h后,加入浓度为10 ng/ml的TNF-α或IL-1β刺激6 h,收集细胞,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peDNA3.1-JNK3真核表达载体;提高细胞内p65水平,加入TNF-α或IL-1β刺激均可明显激活NF-κB的转录,JNK3对NF-κB的转录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且随着JNK3转染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0强.结论 示JNK3能明显抑制NF-κB的转录活性.
作者:韩卿;宋方洲;易发平;卜友泉;李长燕;杨晓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