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梅;孙春霞;王芳
皮肤病是常见病.掌握皮肤的功能,了解皮肤病的病因及防治,对皮肤病的护理是十分重要.1 皮肤的功能皮肤的想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整个机体的平衡及外环境的统一,使体内的各组织和器官免受外源性因素(如化学、物理及生物)损害,具有调节、分泌、排泄等特殊功能.此外,皮肤丰富的神经分布使其成为机体基本的感觉器官之一.
作者:常香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1 头针与其它针法的复合1.1 头针与体针的复合应用:头针与体针结合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多的针刺方法,大量的临床报道也证实了其临床疗效确切,其简便与传统相结合是其特点.①体针治疗:以毫针在经典的十四经系统有关穴位上施针来治疗中风,按照辨证选穴、独取阳明、按病分期论治选穴、巨刺法、平衡疗法等规律选穴,目前为针灸临床治疗中风病的主要手段.石学敏教授创立的醒脑开窍法[1],是近年来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收效佳的一种方法,往往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临床报道指出,针刺组治疗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临床主要症状的总有效率在90%,尤其对肢体瘫痪的总有效率达97.73%,并在恢复脑组织功能及治疗语言障碍和中枢面瘫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效果.
作者:王雨晴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比较肠内与肠外途径营养支持的营养疗效,探讨两种营养支持途径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共行肠内外营养35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19例)和肠外营养组(16例),分析两组病人术后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肠外营养组.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作者:郑蕾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无痛性胃镜检查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对526例患者静脉推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后进行胃镜检查,并观察和治疗出现的并发症.结果:静脉推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后,血压呼吸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绝大多数的下降在正常范围内,无需特殊处理.部分病人出现注射部位疼痛、灼热,选用大静脉或稀释后注射可减轻疼痛.吹干胃镜、经过会厌时禁止送气送水均能有效的防止呛咳.结论:丙泊酚联用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无痛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科学的防治措施是保证检查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沈卫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建设现代化手术室是医院的潮流,同样培养现代化的护工也是我们每个手术室管理者所必须做好的,手术室护工不仅会给手术室带来安全、清洁、舒适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护工的工作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对手术病人的安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重视对护工的管理将对控制医院感染及患者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陆燕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总结3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行全肺灌洗术治疗的护理经验.通过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完善检查、呼吸运动训练:术中配合、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控制灌洗液的温度及灌洗速度,保证出入液量平衡,减少灌洗液残留量;术后严密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等;从而达到成功的肺泡灌洗治疗的目的.
作者:周小香;梁艳娉;冯丽钦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带状疱疹是有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水泡性皮肤病.儿童首次感染引起水痘,成人则常引起带状疱疹,好发于腰背部,通常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损害表现为群集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水泡,周围有红晕,呈带状排列[1].会阴部带状疱疹因病变部位特殊,容易并发感染,合并排尿障碍.本院2007年~2009年6月共收治会阴部带状疱疹患者3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对其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刘敏;樊瑾;闫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总结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经验.方法:对患儿及时采取镇静、降温、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等急救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皮肤、口腔、饮食、心理等变化.结果:13例病儿及时有效控制抽搐,呼吸道通畅,治疗效果满意,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及时有效急救护理是高热惊厥急救的重要环节.
作者:吴余琴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研究香附油滴丸制备的影响因素,确立佳制备工艺条件.方法:以丸重变异系数、圆整率和溶散时限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以聚乙二醇4000为基质,二甲基硅油为冷凝剂,滴头口径(内-外径)为2.0-2.4mm,药液温度90℃,滴速为30滴/min,滴距为3cm,管口(冷凝剂上部)温度为50℃,制得的滴丸重量差异小,综合质量好.结论:该滴丸质量稳定,制备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田友清;丁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总结近2年来颅内动脉瘤术前护理经验.方法:对不同手术时期患者术前病情观察与护理.结果:70例在全麻下行动脉瘤夹闭术,2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1例行动脉瘤包裹术,2例术前动脉瘸再次出血.结论:术前早期护理干预和采取有针对性预防措施,可为手术创造良好时机,减少颅内动脉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正梅;孙春霞;王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恢复期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96例轻、中、重度HIE患儿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只进行急性期的综合治疗,治疗组新生儿期后根据脑损伤的程度给予脑活素、高压氧及康复训练,两组均定期随访.结果:治疗组中重度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治疗应早期采取综合治疗,能促进受损脑细胞,神经细胞修复,明显改善预后,降低伤残儿童的发生率.
作者:苏鹤;张华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建立热毒宁注射液细菌内毒素鲎试剂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计算热毒宁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限值,通过干扰试验确定其大无干扰浓度.结果:热毒宁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限值为15EU/ml,大无干扰稀释倍数为30倍,提示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来控制热毒宁注射液的质量.结论:鲎试剂可用于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用药时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作者:许奕夫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开展了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即将两对椎弓根钉分别固定于骨折椎及其相邻的正常椎体中,为治疗胸腰椎骨折提供选择.方法: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和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优缺点比较,为治疗胸腰椎骨折提供选择.治疗后随访观察,记录收集资料,利用统计学分析技术,得出结果.结果: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植骨量少,操作简单,卧床时间短,后突畸形发生少等优点.但是手术指征稍窄是缺点,前提是伤椎椎弓根完整,椎体未爆裂,且有一侧终板完好,骨质密度好.
作者:朱栋梁;杨炳湖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调查3岁以下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分析儿童贫血发病因素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性.方法:对南京市六合区瓜埠镇482名儿童检测血红蛋白和体格检查,并对被查儿童出生史、患病史、喂养史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论:482名3岁以下儿童患贫血96名,贫血患病率为20%,以轻度贫血为主.贫血患病率高,对儿童健康危害极大,必须采取切合实际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儿童贫血患病率,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盛月梅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大面积营养血管皮瓣在治疗踝足部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8例踝足部创面应用大面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辫进行创面修复.结果:本组患者中,除1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经换药后痊愈,其余均成活良好.经随访3~12月,皮瓣外观满意,足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大面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能满意修复足踝部大部分及远端软组织缺损.
作者:曾刚 刊期: 2009年第22期
1病例报告例1:李某,男,39岁,教师.因突然头痛伴呕吐1h于2008年6月5日急诊入院.查体:急性痛苦容,神清,心肺(-),颈软,克氏征(-).腰穿脑脊液清亮无色.对症处理头痛未见减轻.入院后36h出现颈强,克氏征(+).再行腰穿脑脊液方为血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始得确诊.
作者:张桂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通督调神推拿术根据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认识,选择以督脉和膀胱经为主的背部、胁肋部及腹部、头部等部位,施用中医推拿手法,以此作为基本方法,并辨证加减应用,能振奋阳气、调节各脏腑功能状态,从而缓解亚健康状态.
作者:张光宇;扬珊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加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取石术的术中配合与护理.方法:对71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胰胆管造影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结果:697例一次取石成功,10例碎石后放置鼻胆引流管二次取石成功,1例因患者年龄过大放置塑料支架,5例因十二脂肠孔头旁憩室等原因取石不成功.术后并发症10例,术后胰腺炎7例.出血3例.结论:ERCP+EST取石术已经成为非外科手术的重要部分,护理人员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和术中密切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明珠;王莲英;曹春香;朱冬兰;杨传春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经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用雷尼替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6.7%,好转率为27.3%,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分别为42.4%、30.3%和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晓红;杨新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心理压力是个体对作用自身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及心理紧张性反映状态的过程.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临床工作中护士承受的心理压力已成为职业危险,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工作热情及工作效率,也会影响临床的护理工作质量,因此采取一定措施化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对保证医护工作的有效进行,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寅冰 刊期: 2009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