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针复合疗法治疗中风探讨

王雨晴

关键词:头针, 复合疗法, 中风
摘要:1 头针与其它针法的复合1.1 头针与体针的复合应用:头针与体针结合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多的针刺方法,大量的临床报道也证实了其临床疗效确切,其简便与传统相结合是其特点.①体针治疗:以毫针在经典的十四经系统有关穴位上施针来治疗中风,按照辨证选穴、独取阳明、按病分期论治选穴、巨刺法、平衡疗法等规律选穴,目前为针灸临床治疗中风病的主要手段.石学敏教授创立的醒脑开窍法[1],是近年来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收效佳的一种方法,往往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临床报道指出,针刺组治疗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临床主要症状的总有效率在90%,尤其对肢体瘫痪的总有效率达97.73%,并在恢复脑组织功能及治疗语言障碍和中枢面瘫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效果.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36例会阴部带状疱疹护理体会

    带状疱疹是有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水泡性皮肤病.儿童首次感染引起水痘,成人则常引起带状疱疹,好发于腰背部,通常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损害表现为群集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水泡,周围有红晕,呈带状排列[1].会阴部带状疱疹因病变部位特殊,容易并发感染,合并排尿障碍.本院2007年~2009年6月共收治会阴部带状疱疹患者3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对其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刘敏;樊瑾;闫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病毒性脑炎误诊乙型脑炎10例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误诊原因,提高老年人病毒型脑炎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10例老年人流行性乙型脑炎误诊原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实行计划免疫政策后.出现疫情新特点,发病率呈高度散发性,老年人成为重点感染对象.结论:提高医务人员在流行性乙脑流行季节对病毒性脑炎的认视.重视从脑脊液或血清中分离乙脑病毒的可靠诊断方法.

    作者:李琳;刘文革;李红运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的手术配合

    对36例行宫腔镜电切术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36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提出充分的术前准备、器械仪器的保养,严格无菌操作和护士熟练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刘建菊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氧喷治疗的影响因素及护理

    氧喷主要用来治疗阻塞性肺病,其工作原理如下:压缩空气或氧气(驱动力)以高速气流通过细孔喷嘴时,根据Venturi效应,在喷嘴周围产生负压,携带贮液罐药液伴高速气体并将其粉碎成雾滴.临床上应用喷射雾化器可对支气管扩张剂、激素、抗过敏药和抗生素药物进行雾化吸入疗法[1].通过观察发现人为因素可影响治疗效果,有加重吸入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适.对我科半年来收治的39例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氧喷治疗过程进行分析,以探访避免或减轻人为因素导致的不适应,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的方法.

    作者:陆新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盐酸氨溴索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道阻塞为特征.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可因通气功能障碍、缺氧加重、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呼吸衰竭,危及生命.本院自2008年10月~2009年3月采用盐酸氨溴索与异丙托溴铵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印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春颖;魏伟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无脑膜刺激征的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报告

    1病例报告例1:李某,男,39岁,教师.因突然头痛伴呕吐1h于2008年6月5日急诊入院.查体:急性痛苦容,神清,心肺(-),颈软,克氏征(-).腰穿脑脊液清亮无色.对症处理头痛未见减轻.入院后36h出现颈强,克氏征(+).再行腰穿脑脊液方为血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始得确诊.

    作者:张桂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中医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42例临床体会

    妇科临床上对中医日益重视,应用范围亦逐渐扩大.中医妇科临床上用中药治疗许多输卵管疾病,使输卵管炎症吸收、粘连解除,恢复输卵管通畅.

    作者:王月华;骆雨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阴式子宫全切术130例分析

    我院于2005年7月~2009年7月引入妇科微创手术,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阴式子宫全切术日益受到妇产科学界的重视.但阴式子宫全切术的适应证及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回顾总结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13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璧斐;黄二霞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浅谈手术相关人员的医疗安全培训

    建设现代化手术室是医院的潮流,同样培养现代化的护工也是我们每个手术室管理者所必须做好的,手术室护工不仅会给手术室带来安全、清洁、舒适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护工的工作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对手术病人的安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重视对护工的管理将对控制医院感染及患者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陆燕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糖尿病溃疡中医药研究进展

    糖尿病溃疡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慢性并发症,是中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本文综述近十年有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溃疡的文献,主要从辨证分型、分期、治疗法则、内外治结合几方面进行详细的综述,并做了展望,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李艳芬;阙华发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金刚藤颗粒中薯蓣皂苷元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目的:利用HPLC-ELSD法测定金刚藤颗粒中薯蓣皂苷元含量.方法:色谱柱Shim-pack VP-ODS柱(150×4.6mm,5μm),乙腈-水(72/28)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载气压力40psi,雾化温度90℃左右;柱温为室温.结果:薯蓣皂苷元在0.02~0.64mg/mL浓度范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2%,RSD 1.85%.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适用于金刚藤颗粒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测定.

    作者:蒋小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热毒宁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鲎试剂检查方法

    目的:建立热毒宁注射液细菌内毒素鲎试剂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计算热毒宁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限值,通过干扰试验确定其大无干扰浓度.结果:热毒宁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限值为15EU/ml,大无干扰稀释倍数为30倍,提示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来控制热毒宁注射液的质量.结论:鲎试剂可用于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用药时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作者:许奕夫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芦荟混合液外敷治疗静脉炎疗效观察

    静脉炎是临床静脉用药中常见的并发症,由于静脉留置针的广泛使用及化疗药物的联合使用,使静脉炎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就采用芦荟混合液治疗静脉炎152侧次的疗效报告总结.

    作者:郭学兰;王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疗效观察

    耳廓假性囊肿是指耳廓外侧前面上半部的局限性肿胀,内有浆液性渗出液,形成囊肿样隆起,因此囊肿无完整囊壁,故称为假囊肿,或称耳廓非化脓性软骨膜炎.此病在耳鼻喉科门诊较为常见.主要治疗方法有理疗、穿刺抽液、硬化剂注射及手术治疗等.我科从2006年5月~2008年3月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耳廓假性囊肿30例,并与用50%葡萄糖局部注射治疗对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报告如下.

    作者:彭宝荣;倪海丰;王雪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29例重度颅脑损伤的观察与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护理人员在重度颅脑损伤的观察与护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时病人手术后数日仍可出现病情突变.如能通过认真、及时的观察并准确判断病情,将会为病人的抢救赢得时间.近三年来,我院收治了29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现将重度颅脑损伤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裔兆羽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慢性肝炎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总结慢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99例慢性肝炎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期间积极配合治疗,无皮肤感染,低血糖反应发生少,患者能掌握一定的自我护理方法.结论:慢性肝炎合并糖尿病使护理难度较大,做好饮食指导、健康教育、预防感染及低血糖反应,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张沛华;刘全妹;郑雪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输液室新上岗护士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

    门诊输液室工作量大、周转快,新上岗护士临床经验欠缺,专业技术操作不熟练,应变能力缺乏,应帮助新上岗护士尽快适应角色变化,避免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1 潜在的安全隐患1.1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期望太高与新上岗护士实际专业能力之间存在差距.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在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都希望得到优质的服务,新上岗护士由于她们技术操作不娴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容易导致操作失败或操作错误,或者新上岗护士由于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不会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容易引起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朱文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急诊科护士

    护理工作被认为是一种设法使病人达到身心完美状态的道德观念的实践,这种道德的实践对护士自身职业情感、技能、知识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更标志着病人对护士有更多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在急诊科工作的护士,如何使自身的价值得以充分的体现,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作者:陆霞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28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8例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早期切开减压术,术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8例患者中,症状发生12小时后手术的2例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其余26例症状发生6~12小时内手术(其中2例8~12小时内手术),术后均无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对骨筋膜问室综合征患者一定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旦确诊.应争取在症状发生6~8小时内,迟不超过12小时切开减压术.

    作者:何忠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

    脑卒中后患者突发身体功能的丧失,躯体的残损致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由于这是一个突发的过程,患者的心理状态缺少一个调适的过程,从而极易导致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以抑郁症为常见,其发生率据国内报道为43.7%.这种消极情绪可降低康复治疗效果,增加死亡率.我院对于脑卒中并发抑郁的患者,实施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居海艳;胡峥嵘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