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学兰;王茹
尿潴留是产后常见的合并症,我院自2007~2009年以来,对产妇产后排尿进行认真宣传,及时指导,讲清产后及时排尿的道理,并做好心理护理.使产妇对产后排尿引起重视,配合护理工作,多数尿潴留的患者均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不能自行排尿,用导尿后药物灌洗的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威芳;周立岩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氧喷主要用来治疗阻塞性肺病,其工作原理如下:压缩空气或氧气(驱动力)以高速气流通过细孔喷嘴时,根据Venturi效应,在喷嘴周围产生负压,携带贮液罐药液伴高速气体并将其粉碎成雾滴.临床上应用喷射雾化器可对支气管扩张剂、激素、抗过敏药和抗生素药物进行雾化吸入疗法[1].通过观察发现人为因素可影响治疗效果,有加重吸入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适.对我科半年来收治的39例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氧喷治疗过程进行分析,以探访避免或减轻人为因素导致的不适应,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的方法.
作者:陆新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近年由于血栓性疾病的增多,检验医学在血栓性疾病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有了很大的进展.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特异的降解产物,它的升高反映了体内存在着凝血及纤溶活性的增强.因此D-二聚体的检测对于临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作者:梁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支气管哮喘是因气道反应性增高、平滑肌痉挛、黏膜水肿和分泌物增多,支气管口径广泛狭窄而引起的疾病.临床特点为发作性呼吸性呼吸困难、咳嗽和哮鸣.笔者应用哮喘麻附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梁卫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比较肠内与肠外途径营养支持的营养疗效,探讨两种营养支持途径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共行肠内外营养35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19例)和肠外营养组(16例),分析两组病人术后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肠外营养组.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作者:郑蕾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经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用雷尼替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6.7%,好转率为27.3%,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分别为42.4%、30.3%和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晓红;杨新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耳廓假性囊肿是指耳廓外侧前面上半部的局限性肿胀,内有浆液性渗出液,形成囊肿样隆起,因此囊肿无完整囊壁,故称为假囊肿,或称耳廓非化脓性软骨膜炎.此病在耳鼻喉科门诊较为常见.主要治疗方法有理疗、穿刺抽液、硬化剂注射及手术治疗等.我科从2006年5月~2008年3月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耳廓假性囊肿30例,并与用50%葡萄糖局部注射治疗对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报告如下.
作者:彭宝荣;倪海丰;王雪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总结慢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99例慢性肝炎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期间积极配合治疗,无皮肤感染,低血糖反应发生少,患者能掌握一定的自我护理方法.结论:慢性肝炎合并糖尿病使护理难度较大,做好饮食指导、健康教育、预防感染及低血糖反应,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张沛华;刘全妹;郑雪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程度.方法: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护理干预,2年后比较两组的遵医率(包括合理饮食,适量活动.坚持按时按量服药,临测血糖、尿糖及注射胰岛素,定期复检).结果:干预组在上述方面的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明组.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遵医率,降低复发.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吴淑如;廖凤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价值.方法:以我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7月腹腔镜手术治疗榆卵管妊娠患者144例为观察组,200r7年7月至2008年7月144例开腹手术为时照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25±4.5)min,对照组(40±5.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10.2±4.1)ml,对照组(49.5±4.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平均排气时间(7.0±1.5)h,对照组(20±3.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平均下床时间(6.0±0.8)h,对照组(2±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轻、康复快、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疗效肯定等优点,有条件的医院可作治疗输卵管妊娠的首选术式.
作者:寇梦珊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妇科临床上对中医日益重视,应用范围亦逐渐扩大.中医妇科临床上用中药治疗许多输卵管疾病,使输卵管炎症吸收、粘连解除,恢复输卵管通畅.
作者:王月华;骆雨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早期预防及护理,对降低因糖尿病足部溃疡、坏死而导致截肢的有效性.方法:对9例糖尿病足患者均采用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局部治疗,扩血管改善循环治疗.结果: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满足.结论:做好护理,能有效改善糖尿痛足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菊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病症,其死亡率、致残率高,特别是重症脑出血,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压力,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回顾2000年12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3例重症脑出血患者,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马耒;高俊华;左文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加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取石术的术中配合与护理.方法:对71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胰胆管造影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结果:697例一次取石成功,10例碎石后放置鼻胆引流管二次取石成功,1例因患者年龄过大放置塑料支架,5例因十二脂肠孔头旁憩室等原因取石不成功.术后并发症10例,术后胰腺炎7例.出血3例.结论:ERCP+EST取石术已经成为非外科手术的重要部分,护理人员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和术中密切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明珠;王莲英;曹春香;朱冬兰;杨传春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探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在高脂血症、高血糖症辩证论治中的应用.结合现代医学实验研究和临床体会,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提高中医药治疗高血脂、高血糖症的疗效.
作者:杨庆义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呃逆症是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的阵挛性不随意挛缩,伴吸气期气门突然闭锁,空气迅速流入气管内,发出特异性声音.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我科从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针刺颈3、4夹脊穴配合内关穴治疗呃逆16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晓 刊期: 2009年第22期
产褥期妇女保健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分娩后大部分妇女产褥期一般是在家中度过的.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分娩的产妇多是初产妇,没有做母亲的经验.新生儿的出生使产妇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变化,作为一个应急事件,给产妇特别是初产妇带来了母亲角色适应问题.通过对180例初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帮助其更好地适应角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丽萍;曹月兰;席利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巧克力囊肿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其中一侧囊肿剥除术30例,双侧囊肿剥除术8例,一侧附件切除术2例,同时行输卵管造口术2例.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40例服用孕三烯酮3~6个月.术后随访患者均对疗效满意.结论:腹腔镜手术可作为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首选术式.术中应避免输尿管、髂血管、低位肠管等部位的损伤,注意保留卵巢功能.避免卵巢早衰,术后联合用药,复发率低.
作者:肖惠琴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的诱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对近5年来有低血糖记录的33例无症状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无症状低血糖的诱发因素与年龄、糖尿病病程、饮食运动规律紊乱以及使用中长效磺脲类降糖药及预混胰岛素有关.结论:胰岛素分泌严重障碍、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反复的低血糖发作使胰高糖素和肾上腺素对低血糖反应的阚值升高等,可能是低血糖发生时无症状的原因.
作者:苏玲;余清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56例病历:Bell's麻痹49例、Hunt's麻痹综合症7例.配方:2%利多卡因5ml、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500mg,根据病情症状急缓选用地塞米松5mg、病毒唑0.2g、纳络酮0.4mg,隔日交替使用;总量10~11ml,10次为1疗程.结果:56例患者经治疗,2~3疗程后效果判断.急性期(一周内)治疗者,95%治愈;一周以上治疗者,80%治愈;一年以上治疗者2例症状有一定好转.结论:目前临床上用SGB治疗面神经麻痹,发病早期接受治疗效果可靠.
作者:周帆;吴海东 刊期: 2009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