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GF系统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陈照丽;王欣;黄秉仁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肿瘤发生
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是体内重要的生长因子,它对组织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机体的生长发育及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的调节作用.IGF系统的组成包括:IGF-Ⅰ、IGF-Ⅱ JGF-Ⅰ R、IGF-Ⅱ R、IGFBP家族.IGF促增殖、促生长的活性主要由IGF-Ⅰ R介导;IGF-Ⅱ R的主要作用是清除游离IGF-Ⅱ,调节IGF-Ⅱ的水平.IGFBP1-6是IGFs活性的调节因子,近年的研究表明它们也有不依赖IGF的生物活性.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相关文献
  • 蛋白质芯片及其应用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大量珍贵的功能基因组数据的获得,使得蛋白质的研究显得越发重要.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较传统的凝胶电泳技术更为方便和快速的研究方法.

    作者:崔建国;蔡建明;黄越承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HnRNP A2/B1和PGP9.5对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肺癌的发病机制中包括多种分子标记和特殊的突变,因此研究相关的分子标记和突变基因对于早期诊断肺癌价值重大.本文对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两种新的分子标记hnRNP A2/B1和PGP9.5进行综述.

    作者:张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临床应用策略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它能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细胞外基质成分改变,诱导血管形成.在炎症、创伤愈合、心脏缺血、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肿瘤形成等与血管生成和病变有关的诸多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沈诚;范士志;蒋耀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糖皮质激素受体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受体(GR)是核受体超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也是一种典型的激素依赖性转录调节因子,与激素结合后通过与靶基因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GRE)相互作用,从而调节靶基因的表达,引起各种生物学效应.近年对人GR(hGR)的分子结构与生物学作用的研究有一定进展.

    作者:程晓刚;粟永萍;罗成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RNA干扰的研究进展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引发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dsRNA经核酸酶降解成21~23nt的小片段,并以其为模板,特定位点、特定间隔降解与之序列相应的mRNA.RNAi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抵抗病毒入侵、抑制转座子活动、调控基因表达的监控机制.目前已成功用于基因功能和信号传递系统上下游分子相互关系的研究,有可能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新策略.

    作者:张敏;白春学;张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IGF系统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是体内重要的生长因子,它对组织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机体的生长发育及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的调节作用.IGF系统的组成包括:IGF-Ⅰ、IGF-Ⅱ JGF-Ⅰ R、IGF-Ⅱ R、IGFBP家族.IGF促增殖、促生长的活性主要由IGF-Ⅰ R介导;IGF-Ⅱ R的主要作用是清除游离IGF-Ⅱ,调节IGF-Ⅱ的水平.IGFBP1-6是IGFs活性的调节因子,近年的研究表明它们也有不依赖IGF的生物活性.

    作者:陈照丽;王欣;黄秉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激活机制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通常归为Ca2+/钙凋素(CaM)依赖性酶,它的活性受细胞内[Ca2+]及Ca 2+/CaM-eNOS复合物影响.但目前有证据表明切应力、雌激素、胰岛素可通过非Ca2+依赖方式激活eNOS.除此之外,神经鞘脂(SIP)信号通路以及eNOS与囊泡蛋白-1(caveolin-1)、热休克蛋白90(HSP90)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影响eNOS活性.以上提示eNOS激活途径是复杂的.

    作者:蒲娟娟;徐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转录因子AP-2的研究进展

    转录因子AP-2家族是一类DNA结合蛋白,以二聚体形式结合到DNA丰富GC的元件上,调控基因表达.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AP-2的分子结构、活性调控以及对细胞增殖、分化、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过程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铁山;钟英丽;张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DFF和CIDE介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DNA裂解因子(DFF)是由分子量分别为45 k号启动的caspase级联活化过程中作为下游caspase的底物被活化并形成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从而介导并调节DNA断裂和染色质凝聚.DFF作为细胞凋亡信号传递的主要途径在细胞凋亡中起着关键作用.诱导细胞死亡的DFF45样效应因子(CIDE)是与DFF同源的诱导凋亡因子,CIDE与DFF在结构、功能和作用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可发挥诱导凋亡的作用.本文阐述了DFF和CIDE在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担当的角色和它们相互作用的机制,从而揭示DFF和CIDE在细胞凋亡过程中作为传递凋亡信号--caspase级联反应的下游因子在诱导凋亡时所处的关键地位和重要功能.

    作者:刘斌剑;王建民;陈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emm基因测序分型的研究进展

    emm测序分型是根据编码M蛋白的emm基因高变区核苷酸序列特异性将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分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传统血清学分型比较,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实验室间可方便、快捷地通过网络进行资料比较.在多价疫苗的构建和效能检测上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苏健;龚守芳;董太明;朱振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小鼠转基因的可诱导表达

    转基因小鼠是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及表达产物生物学效应的佳体系之一.小鼠转基因可诱导表达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为实现对转基因表达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严格调控,深入研究单一基因在生物体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理条件和不同病理状态下不同组织中的功能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并为进一步阐明人类生理机能和疾病的分子机制及基因治疗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前景.

    作者:刘仲荣;李巍;刘玉峰;高天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硒蛋白P的研究进展

    硒蛋白P初在血浆中发现,占血浆总硒的0%.在其多肽链中有10个硒半胱氨酸,由10个读码框内的UGA编码,而UGA一般是作为终止密码子起作用.故硒蛋白P的生物合成需要多个特异的因子,如特异的tR-NA、延伸因子和mRNA上的特异的二级结构等.硒蛋白P的功能尚不清,初步的研究结果提示可有转运硒、抗氧化、结合重金属和神经营养等作用.

    作者:房青;林晨;杨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Acrp30与胰岛素抵抗

    脂肪细胞补体相关30是仅在脂肪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激素.一些动物和人体实验证实,Acrp30能够减少餐后游离脂肪酸升高和加强胰岛素抑制肝葡萄糖输出的作用,已经明确建立了Acrp30血浆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特性是防止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因素.

    作者:邓幼平;徐焱成;张颖;朱宜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研究进展

    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一个多效应生长因子,参与机体多种器官组织细胞的生长、再生和重塑过程.本文综述近年来对HGF在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包括HGF/c-met受体的生化、结构、基因表达和信号分子转导等方面.

    作者:毛晓玲;杨冬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PTCH2基因

    PTCH2基因是新发现的与Patched基因(PTCH)有相似的结构和功能的基因,在胚胎发育和肿瘤形成中起作用.本文对国外关于PTCH2基因的研究进展,特别对PTCH2的基因定位、基因结构、功能及表达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

    作者:黄越承;谢少飞;蔡建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cDNA微阵列与寡核苷酸芯片的制备方法

    cDNA微阵列和寡核苷酸芯片是常见的合成后点样的DNA微阵列,点样方法主要是通过物理吸附或共价结合的方式将探针固定于载体上.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的cDNA微阵列制备方法:在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玻璃基片表面制备cDNA微阵列;用琼脂糖包被的玻璃基片制备cDNA微阵列;在氨基或醛基修饰的玻璃基片表面制备cDNA微阵列;寡核苷酸芯片的制备方法:氨基修饰的玻片与5′末端带氨基的寡核苷酸探针通过不同的linker连接;硅烷化寡核苷酸直接点样于玻片上制成寡核苷酸微阵列;硫代寡核苷酸通过二硫键与巯基修饰的玻片连接;水凝胶芯片固定寡核苷酸;丙烯酰胺硅烷化的基片与5′丙烯酰胺修饰的寡核苷酸连接.并展望了基因芯片的应用前景.

    作者:潘继红;韩金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中MMP-9表达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MMP-9为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中的一员,其作用底物为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中的Ⅳ型胶原.大量研究表明,MMP-9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现过表达,并因此被认为在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MMP-9的结构已研究清楚,在其5′侧翼调控区鉴定出许多重要的顺式作用元件,提示其表达调控机制是十分复杂的.近年来针对恶性肿瘤中MMP-9表达调控机制特点开展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作者:韩溟;许丽艳;李恩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胰岛素刺激葡萄糖转运蛋白4易位的信号传导机制

    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主要分布于骨胳肌、心肌及脂肪组织中.当胰岛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后,产生一系列信号,促进GLUT4从胞内易位至细胞膜.GLUT4通过自身构象改变,将葡萄糖摄入细胞内,从而协助维持血糖的稳定.这些具体信号正在被广泛深入的研究.现在发现至少有两条独立的信号传导途径,一条是经典的PI3K途径,另一条是新近发现的Cbl/CAP途径.深入了解这些信号传导途径,对于揭示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唐万欣;黄颂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MAPK信号转导在成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MAPK信号转导途径是细胞外信号引起细胞核内反应的通道之一,通过三级酶促级联反应,终磷酸化靶蛋白,激活转录因子,调节特定的基因表达.近年研究表明ERK、P38和JNK通路参与了成骨细胞分化增殖的信号转导过程.本文介绍了这三种MAPK通路的基本概况,并着重阐述其在成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作者:董世武;应大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几种免疫分子对Fas介导细胞凋亡的调节

    Fas/APO-1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免疫自稳、免疫调控、免疫逃逸、免疫赦免等各个免疫生理、病理过程中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使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和机体的免疫应答维持在一定的限度,从而避免发生过度免疫反应损伤机体,使机体的免疫系统处于一平衡状态.免疫分子,凋亡基因及抗凋亡基因表达的蛋白,以及多种药物均可调节Fas介导的细胞凋亡.本文主要对几种免疫分子对Fas介导细胞凋亡的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论述.

    作者:王嘉;李康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