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闭环管理理念的移动静脉输液模块设计及应用

张鹰;陆海燕

关键词:静脉输液, 输液安全, 闭环管理, 信息系统, 前馈控制, 药物差错
摘要:目的 基于闭环管理理念设计移动静脉输液模块,提高静脉输液质量,规避静脉输液风险.方法 设计移动静脉输液模块,实现智能识别、数据匹配、专业提示、后台监控等功能,对静脉输液环节进行前馈设置、过程监控、结果 反馈的全流程闭环管理.结果使用后护士静脉输液执行合格率从93.80%上升至99.97%,未发生致敏药物差错.结论 基于闭环管理理念的移动静脉输液模块实现静脉输液全流程追踪管理,有利于提高静脉输液质量,维护患者输液安全.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浙江省护理人员医疗暴力及隐忍现状的研究

    目的 了解浙江省护理人员医疗暴力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浙江省4所省市级医院、8所县级医院、16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6家乡镇卫生院的1 864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1.1%的护理人员在过去1年遭受医疗暴力,其中躯体暴力发生率4.1%,暴力威胁发生率17.1%;遭受躯体暴力后,36.8%的护理人员选择隐忍,其中60.7%认为上报“没用”,17.9%“不知道向谁或哪个部门报告”.中级职称、县级医院、精神科和急诊科,医疗机构鼓励医务人员隐忍医疗暴力的文化是医疗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浙江省超过1/5的护理人员遭受过医疗暴力,尤其是中级职称、县级医院及精神科、急诊科护理人员,且隐忍暴力情况较普遍.需倡导医疗机构营造鼓励暴力上报的文化,以降低医疗暴力的发生.

    作者:王楠;杨晟之;吴丹;李鲁;周旭东;杨芊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目的 构建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评价,为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评估、预防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375例PICC置管患者资料,于置管7、14、21、28 d进行常规超声或超声造影检查,判断血栓发生状况;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构建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验证和初步评价.结果 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9.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糖尿病、血栓史、化疗史、D-二聚体(≥0.5 mg/L)为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各独立危险因素的优势比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危险度分级;评估模型的佳截断值为4.5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758.结论 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条目少,可操作性强,预测效能可接受,能用于临床快速筛查PICC置管上肢静脉血栓风险患者.

    作者:陈江琼;闫常帅;张杰;康楠;胡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复杂腔镜手术患者浅表大血管保温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浅表大血管保温维持复杂腔镜手术患者术中核心体温的效果.方法 按照时间段将1 626例复杂腔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728例和干预组898例,在常规综合保温的基础上,术中分别采用全身型保温毯、浅表大血管保温.记录两组入手术室时鼓膜温度(T0)及手术开始时(T1)、术中60 min(T2)、120 min(T3)、180 min(T4)及入复苏室时(T5)各时间点鼻咽部温度,统计两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失血量、皮肤损伤发生率、麻醉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麻醉苏醒期寒战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热损伤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两组不同时间点体温及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浅表大血管保温与身下全身型保温毯保温效果一致,能有效维持复杂腔镜手术患者术中核心体温,降低皮肤热损伤发生率,从而节约医疗成本.

    作者:王丽敏;喻晓芬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基于RICH模型的护理硕士研究生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的研究

    目的 改革护理硕士研究生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对2016、2017级共57名护理硕士研究生,实施基于RICH模型构建的ESP课程教学,包括设置7个研究性学习主题(R)、设计整合性课程内容(Ⅰ),采用合作性学习方法(C),综合评价学习效果(H)及课程反思.结果 学生ESP课程成绩及格率均为100%,96.5%的学生对ESP课程及学习方式非常满意.结论 基于RICH模型的ESP课程教学可提高教学效果,且学生反馈积极.

    作者:张姮;金胜姬;杜世正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自我感知老化对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与成功老化的中介效应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抑郁情绪与成功老化的关系,为促进社区老年人实现成功老化提供依据.方法 便利抽取沈阳市3个社区685名老年人,采用简版自我感知老化量表(B-APQ)、精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 D-R)和成功老化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人的成功老化、抑郁和自我感知老化得分分别为(41.35±10.66)、(5.87±3.31)和(47.43±13.88)分.抑郁情绪可直接影响社区老年人的成功老化,还可通过自我感知老化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成功老化,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6.4%.结论 自我感知老化是抑郁情绪和成功老化的中介变量,树立积极的自我感知老化有利于社区老年人实现成功老化.

    作者:扈娜;刘堃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乳腺专科护理门诊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乳腺专科护理门诊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2016年1~12月就诊急性乳腺炎患者98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诊疗;将2017年1~12月就诊急性乳腺炎患者112例设为干预组,开设乳腺专科护理门诊对患者进行管理.结果 干预组治愈有效率、就诊满意度、继续哺乳意愿及行为显著高于对照组,回乳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乳腺专科护理门诊能有效管理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降低回乳率及复发率,提高痊愈后喂养意愿及行为.

    作者:朱倩华;周肖郁;陈美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现状,为规范使用留置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对湖南省14个地州市14所医院1 594例成人患者进行留置针使用情况调查,包括留置针类型、输液接头类型、穿刺部位、冲封管情况、置管侧肢体情况及结局.结果 90.96%的患者使用密闭式留置针,47.99%的患者使用肝素帽接头,45.92%穿刺部位为手背,冲封管液主要为生理盐水(80.93%),脉冲式冲封管占86.20%,输液结束后冲封管占94.98%,置管侧上肢下垂超过1h占40.84%,并发症或不良事件主要为堵管(1 9.39%)、外渗/渗出(12.67%)、静脉炎(7.28%).结论 临床护士使用留置针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所提高,但穿刺部位选择、冲封管手法和时机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待加强,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魏涛;谭艳;谌永毅;彭思意;李星凤;李旭英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以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为依托的基层医院静脉治疗培训

    目的 提高基层医院静脉治疗护理质量,保障患者静脉治疗安全.方法 以“湖北省静脉治疗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为依托,对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开展静脉治疗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即建立静脉治疗培训管理小组、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制订并实施基层医院护理人员静脉治疗培训计划.结果 培训后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对静脉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总分及静脉治疗工具的使用、静脉治疗药物知识、静脉导管维护等6个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而住院患者静脉治疗工具的使用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优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 依托培训基地对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开展静脉治疗培训,是提升基层医院护理人员静脉治疗水平,保障静脉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娟;赵中伟;徐芳;张慧;潘慧;宁晓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ICU护士伦理气氛认知与身体约束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ICU护士伦理气氛认知和身体约束行为的现状,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伦理气氛认知量表与身体约束行为问卷对青岛市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330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护士伦理气氛认知总均分为(3.26±0.23)分,身体约束行为总均分为(4.20±0.24)分.护士伦理气氛认知各维度与其身体约束行为具有显著相关性,分层回归分析显示伦理气氛认知可独立解释身体约束行为33.2%的变异.结论 医院管理者可通过营造良好的医院伦理氛围,提高ICU护士的伦理气氛认知水平,从而规范身体约束行为.

    作者:莘秀芳;朱秀丽;庞旭峰;潘金金;尹霄朦;姜园园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患者跌倒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对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预测模型进行综述,分析其评估内容、预测效能及临床应用情况,并提出国内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研究现状,为制定针对性强的跌倒风险量表、降低脑卒中患者跌倒提供参考.

    作者:杨彬彬;杨苓;秦玉婷;韩娜;王雪霞;吕利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ESMO临床实践指南:系统性抗癌治疗输液反应的管理(2017版)》解读

    对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制定的《ESMO临床实践指南:系统性抗癌治疗输液反应的管理(2017版)》,从抗癌治疗输液反应的风险评估、症状/体征、管理、记录、再激发、药物以及追踪观察等方面进行解读,提出我国应建立静脉输液管理的长效机制尤其是癌症患者的输液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及系统化的标准方案等;护理人员可以运用指南中所推荐的内容,熟悉应用风险评估、观察、处理等程序对癌症患者输液治疗进行准确管理,建立动态的输液反应监测流程,从而提高癌症患者的输液护理质量.

    作者:张帆;周文琴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住院患者跌倒案例的特征分析与启示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跌倒特征,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243例住院跌倒患者按跌倒原因和时间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因下肢肌力减退、平衡受损、头晕眼花、其他因素、活动不慎、精神症状、环境因素导致跌倒例数依次为78、42、36、28、26、1 7、1 6例,跌倒高频时间依次为6:00(23例)、7:00(18例)、1:00(17例)、18:00(14例)、23:00(14例)、5:00(13例)、8:00(12例);不同地点发生跌例原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患者跌倒的原因中下肢肌力减退发生比例高,其次为平衡功能受损;6:00~7:00及1:00左右是跌倒高发时段.护理人员应针对跌倒主要原因及高发时段,加强评估与防范,降低或避免跌倒发生.

    作者:王怡;白姣姣;王峥;唐军;张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基于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患儿多学科综合出院管理

    目的 探索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的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患儿多学科综合出院管理方法,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和排便功能.方法 将10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以Donabedian模式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框架,实施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多学科综合出院管理.1年后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及排便功能.结果 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及排便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将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用于先天性巨结肠多学科综合出院管理,可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和排便功能.

    作者:史雯嘉;黄燕;蔡莉;龚莹莹;熊紫薇;李素云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CAR-T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肿瘤患者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总结21例复发难治B细胞肿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CAR-T治疗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1例复发难治B细胞肿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CAR-T治疗的并发症加强评估、观察和护理.结果 患者均移植成功,随访2~13个月,1例死亡,5例移植后0~3个月复发,其余患者生存.均发生口腔黏膜炎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发生肠道黏膜炎7例,植入综合征4例,均经治疗症状控制.结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CAR-T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肿瘤疗效明显,加强并发症的评估、预防及处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徐丽;唐叶丹;陈琳;丁迎春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初期职业认同及留职意愿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初期的职业认同感、留职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及留职意愿量表对179名规范化培训初期的新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初期的职业认同总分114.56±13.25,留职意愿总分23.30±3.28.规范化培训科室与意向科室是否一致、专业选择方式、意向职业方向、职业自我反思、职业社交技能是新护士留职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初期职业认同有待提高,并在一定程度影响留职意愿.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新护士对自身职业的肯定,以增强其留职意愿,稳定护理队伍.

    作者:李梦圆;李素云;喻姣花;罗健;刘义兰;钱英;谢凌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早期床上脚踏车运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床上脚踏车运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行常规床上活动;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床上脚踏车运动,每天2次,每次20 min.结果 两组均60例完成研究.运动第7、14天,干预组肌肉总量、骨骼肌、体脂肪、四肢水分、前白蛋白值及潮气量、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床上脚踏车运动实现早期活动,可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指标和心肺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窦英茹;潘春芳;郭凌翔;朱庆捷;单雪芹;常淑文;陈齐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士专科化管理方法的改进

    目的 探讨改进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士专科化管理方法对手术室医护人员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于2015年4月对传统的手术室护士专科化管理方法进行改良,包括采取绝对专科化和相对专科化相结合方式,优化重组护理人力资源;改变专科培训模式,采用医护合作培训方法和专科组内分层级培训;合理搭建值班人员梯队,确保值班期间所有急诊手术的配合质量.比较改进前后手术医生、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改进后,手术医生对护士仪器设备使用、体位摆放和手术配合方面的满意率较改进前显著提高(P<0.05,P<0.01),手术护士对其他专科手术配合能力、全科理论知识、预见性思维、应急反应能力评分显著高于改进前(均P<0.01),手术患者对访视宣教内容认知度和手术体位安置舒适度的满意率显著高于改进前(P<0.05,P<0.01).结论 改进手术室护士专科化管理能满足综合性医院多专科发展需求,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谭淑芳;潘丽芬;邱逸红;赵海璇;梁敏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患者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临床实践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按照住院时间将择期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分为两组,2016年6~12月入住的患者43例为对照组,2017年1~7月入住的50例为干预组.对照组围手术期按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结果 两组口干程度、术后疼痛程度及不适症状、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对慢性鼻窦炎择期手术患者实施加速外科康复护理,可减轻患者口干和围术期疼痛等不适,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惠荣;张晓岚;陈丽;程茜;周敏;李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慢性伤口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介绍目前国内外常用及新研发的慢性伤口评估工具,分析其可靠性和应用情况,为护理人员针对不同慢性伤口类型选择合适的伤口评估与管理工具提供参考.

    作者:胡泽兰;方芳;杨富;刘梦元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风险预警护理预防留置导尿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目的 探讨风险预警护理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124例留置导尿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2例,对照组行留置导尿常规护理,干预组筛选出6个风险因素并建立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CAUTI,对不同风险等级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 干预组CAUTI发生率、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短于对照组,出院时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风险预警护理可降低留置导尿患者CAUTI发生率,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彭晓琼;钱玮;王政平;季瑛;张静 刊期: 2018年第17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