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健飞;阮兴秋
目的:对应用健脾和胃,调畅气机法对患有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4例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健脾和胃,调畅气机的中医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和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安全性高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程度也轻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健脾和胃,调畅气机对患有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肖跃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小儿脏腑娇嫩,易乳食积滞,化热化火,且小儿体禀纯阳,不耐火热薰灼,致病难愈.张新建教授临床运用下法治疗小儿肺系、肝系、脾系疾病,成效显著.
作者:杜晓亚;李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张善举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近30年,对消化病的诊治有其独特的见解,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甚佳.
作者:曹扬;梁志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临床观察了1例用中药复方丹栀逍遥散为主结合赛乐特治疗强迫症的病例,发挥了中药复方的优势,减轻了患者强迫症状,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祛风活血方(黄燕教授头痛经验方)防治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通过试验研究,探讨中药防治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安全、有效地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口服祛风活血方(黄燕教授头痛经验方),1次/d;对照组发作期和和缓解期均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每晚睡前服.两组疗程均3个月.结果:两组病例的年龄、病程,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均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对比,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偏头痛症状均有改善,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发作频率、每次持续时间、头痛程度,治疗前后头痛强度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发作频率及头痛程度、治疗前后头痛强度差值改善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结论:祛风活血方(黄燕教授头痛经验方)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罗卫平;黄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近代名医张锡纯认为,通过对脉诊的辨证,可以分析病情、确定病位、掌握病候、执简驭繁地对伤寒进行辨证论治.同时指出:临证时,须根据病机病情的变化,灵活化裁运用经方.张氏运用经方时的“知常达变”思想对我们今天研究经方、运用经方裨益匪浅.
作者:刘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不同体质特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规律性和影响,为临床采取个体化的诊疗思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临床调查表,对纳入本课题调查研究的202例AECOPD患者分别进行资料采集,包括MMRC症状评估、DOLD分级、急性加重次数及体质分类等,依据不同的体质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医体质特征分类:阳虚体质82例,气虚体质59例,瘀血体质28例,阴虚体质33例.MMRC症状评估:阳虚体质、气虚体质及瘀血体质的人群在呼吸困难严重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呼吸困难指数的评估为3级,具有阴虚体质特征的患者呼吸困难指数的评估为2级;GOLD分级评估:具有阳虚体质特征的人群分布于3级,气虚体质、阴虚体质和瘀血体质的分级评估分布于2级;急性加重评估:具有阳虚体质特征的人群加重次数平均为3次,气虚体质及瘀血体质的人群加重次数平均为1次,阴虚体质的人群相对较少.结论: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分组中,阳虚体质的人群归属D组,气虚体质、阴虚体质和瘀血体质的人群归属B组.
作者:王四君;张爱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析清肺解毒汤加减联合头孢替安治疗支气管炎小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收治的9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单纯应用头孢替安,治疗组48例采用肺解毒汤加减联合头孢替安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肺啰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临床上应用清肺解毒汤加减联合头孢替安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头孢替安,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章小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我院自制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8月~2012年8月间治疗糖尿病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内科基础治疗,实验组应用我院自制中药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疗效进行对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应用我院自制中药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的方法.
作者:吴荣庆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笔者20余年来,治疗痹证常用自拟二乌白附汤.现报告1例采用自拟二乌白附汤治疗痹证,5剂告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作者:张其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隔姜透灸结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脾肾亏虚型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隔姜透灸结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脾肾亏虚型跟痛症35例,观察疗效.结果:治愈15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1.4%.结论:隔姜透灸结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脾肾亏虚型跟痛症获得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磊;郭凯庆;陈振兴;刘小庆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成药联合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在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4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于对照组只采用中医疗法,即只使用通心络胶囊;对于观察组采用活血化瘀中成药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法.结果:经治疗,对照组有效人数为32例,有效率为76.2%;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为88.1%,高于对照组的76.2%.观察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活血化瘀中成药联合抗血小板药的方法在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高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丝裂霉素C与结膜瓣下转移术相结合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1例94眼采用了丝裂霉素C在翼状胬肉结膜下转移术中的应用,对其术后视力、术后散光和复发率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经术后1年随访0.5~0.8以下者38眼占40.43%,0.8~1.0以下者40眼占42.55%,1.0以上者16眼占17.02%,术后散光:平均为(1.25±0.5)D,复发率为1.06%.结论:该术术后视力提高明显、术后散光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方法.
作者:李长生;王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作用.方法:按入组顺序将86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取常规西医治疗与护理措施,治疗组43例加用中药薰药和艾灸进行干预.结果:两组关节疼痛程度(PI-NR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均降低,与本组干预前比较,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薰药和艾灸可有效改善RA患者的疼痛和心理状态,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和护理措施.
作者:陈曦;陈文辉;施碧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56例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加外固定治疗,试验组在同对照组相同的手法复位加外固定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43%,无效1例,显著优于对照组71.43%,无效8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35.71%;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10.4±3.5)周,明显早于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16.6±4.7)周,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外加固定,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澍彬;蔡蔚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确诊为扁平疣患者,采用中药(紫草、金银花、大青叶、木贼草、红花)煎水外洗,10d为1个疗程,30d后判定疗效.结果:1个疗程治愈34例,治愈率为68%,剩下16例患者重复治疗1个疗程后全部治愈.结论:中药外洗治疗扁平疣具有治愈率高、操作简单、副作用少等优点.
作者:范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传统中药结合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明显改善老年性痴呆.
作者:庄志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9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按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肌酶谱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体征、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提高患儿的疗效,缩短病程,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俊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三子止咳胶囊联合黄芩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治疗组应用三子止咳胶囊联合黄芩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清热解毒口服液联合静脉点滴利巴韦林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子止咳胶囊联合黄芩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史广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配合艾灸治疗颈性眩晕60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例颈性眩晕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痊愈16例,显效27例,好转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0%.结论:针灸治疗颈性眩晕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作者:覃婷;田思奇;夏琴琴;刘敏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