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男男HIV/AIDS患者自我歧视形成的作用模型研究

徐晓华;绳宇

关键词: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感染, 男男性行为者, 自我歧视, 作用模型
摘要:目的 确立男男HIV/AIDS患者自我歧视形成的作用模型,为自我歧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在北京市2所医院便利选取277例男男HIV/AIDS患者,测量其自我歧视水平、年龄、刻板印象、控制感、信息情绪支持和负性情绪等项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确立这些因素对自我歧视的作用途径,形成模型.结果 患者自我歧视评分32.29±7.16,除控制感和信息情绪支持外,年龄、刻板印象和负性情绪均对自我歧视有增强作用,模型可解释自我歧视形成作用的40.90%00.结论 刻板印象是自我歧视的直接成因之一,控制感和信息情绪支持是自我歧视降低的保护性因素,负性情绪会增加自我歧视的水平并妨碍信息情绪支持.建议在对男男HIV/AIDS患者自我歧视干预中提供充分的信息情绪支持以及认知干预,改善患者的刻板印象和负性情绪,降低其自我歧视.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康复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针灸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康复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JBISR (via OVID)、PubMed、Embase(via OVID)、CBM、万方、维普和CNKI数据库,查找关于针灸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康复的随机对照实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牟5月.由2名评价员独立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3进行数据合并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RCT,共476例患者.其中1篇进行描述性分析,7篇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组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康复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5,95%CI(1.10,1.42),P<0.05].结论 针灸能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康复,鉴于纳入Meta分析的研究文献数量和质量有限,将来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RCT予以验证.

    作者:黄厚强;郑思琳;陈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综合干预降低小儿外科住院患儿视频显示终端使用率及时间

    目的 探讨小儿外科住院患儿视频显示终端(VDT)的使用情况及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VDT使用情况问卷对102例小儿外科住院患儿及家长进行调查,并采取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患儿DVT使用情况及用眼行为认知差异.结果 干预后患儿每天使用VDT率显著降低,使用时间显著缩短;用眼行为正确认知率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对小儿外科住院患儿及家长进行针对性干预可有效帮助患儿建立良好的用眼行为习惯,从而促进患儿身心健康.

    作者:程丽丽;胡芳;谢丽;李虹霖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护生评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进展

    从护生评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培养前提、培养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并指出护生评判性思维培养面对的一系列难题,为各医学院校和护理教育者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提供参考.医学院校应创新护理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与理论紧密结合;完善护理教学方法,增强护生主体意识;改革护理教学评价方式,重视护生认知技能的培养.护理教育者应加强自身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带教技能等培训,提高自身评判性思维.

    作者:肖泽梅;吴婷;邓雪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基于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介入手术室护士胜任特征模型

    目的 构建介入手术室护士胜任特征模型,为介入手术室护士的招聘、选拔、培养以及绩效考核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19名介入手术室护士进行访谈,比较不同绩效水平介入手术室护士表现出的胜任特征差异,筛选介入手术室护士中优的胜任特征要素,构建介入手术室护士胜任特征模型.结果 构建的介入手术室护士胜任特征模型包含个性特征、直接提供临床护理能力、沟通协作、应急抢救、科研与发展5个维度、17项胜任特征要素.结论 所建模型可以将适合的护士配置在介入手术室护理岗位,为建立基于胜任特征的介入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作者:高嵩芹;王莹;王馨;毛燕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利多卡因冲洗液在双乳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0.2%利多卡因冲洗液在双乳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双乳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注射物取出术患者,按住院时间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在注射物取出术中用生理盐水冲洗至澄清后再加用0.2%利多卡因冲洗液冲洗腔隙,并保留5 min后吸出,放置引流,关闭切口.对照组在注射物取出术中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至澄清后,放置引流,关闭切口.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h、术后1~3 d胸部疼痛程度,术后3d的引流量及引流管拔出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1~3 d胸部疼痛评分及切口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引流管拔管时间显著提前(P<0.01).结论 术中应用0.2%利多卡因冲洗液冲洗手术创面,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作者:陈春莲;徐逸;何国龙;赵体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心理支持联合互动式健康教育用于稽留流产患者

    目的 探究心理支持联合互动式健康教育对稽留流产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将84例住院行药流清宫术的稽留流产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支持联合互动式健康教育.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心理支持联合互动式健康教育应用于稽留流产患者,有助于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徐洁;张丹萍;邵红珠;陆牡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分阶段联合吸奶法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阶段联合吸奶法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 将72例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在不同泌乳阶段联合吸奶器、手挤奶及乳房挤压、按摩以维持乳汁分泌.结果 干预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产后第1、2、3、4、5天泌乳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分阶段联合吸奶法使母婴分离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乳汁产量增加,其对改善后续母乳喂养的作用尚需进一步验证.

    作者:杨冬云;裴大军;胡慧红;欧阳艳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信息技术联合现场督导管理对手术室运行效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信息技术联合现场督导管理提高手术室运行效率的效果.方法 按时间段将2013年5~6月的首台手术597例、连台手术5 039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5~6月的首台手术601例、连台手术5 51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实施管理,即应用常规手麻信息系统,手术医生、护士按常规实施手术;观察组在原信息系统中融入患者入手术间、麻醉开始、手术开始等6项关键时间节点,设查询专栏;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现场督导落实到位.结果 观察组首台手术准点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连台手术等待时间及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015年手术间手术量显著高于2013年(均P<0.01).结论 信息技术联合现场督导管理,可有效提高首台手术准时开始率及缩短连台手术等待时间,提高手术室运行效率.

    作者:高兴莲;孙晖;张义丹;李婷婷;胡娟娟;苏发安;余文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生死教育对本科护生生死态度的影响

    目的 探查护生接受生死教育前后生死态度的变化.方法 将126例不参加生死教育的本科护生归为对照组,48例接受为期3个月生死教育的护生纳入实验组.对量性研究部分,在接受生死教育前后,使用《生命态度量袁》评价护生的生死态度;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和一般线性模型单变量分析方法.质性部分,接受生死教育后,采用目的抽样,一对一、半结构法,对实验组护生进行深度访谈;数据分析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七步分析法.结果 实验组护生《生命态度量表》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访谈到第13位护生时资料达到饱和.资料显示6个主题:生死教育可以帮助护生①拓展生与死的相关知识;②深化对死亡的理解;③引发对生命意义的反思;④引发关于生死的积极态度和行为;⑤理解医疗和护理的极限;⑥发展悲伤辅导技能.结论 生死教育能够提升护生生死态度的积极程度.

    作者:王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手术室及病房护士共同参与骨科手术患者皮肤管理的效果

    目的 降低脊柱骨科手术患者手术压疮发生率.方法 将2014年1~12月脊柱骨科术后返回病房时皮肤仍存在压之褪色的局限性红斑的4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2015年1~12月的患者46例为干预组.常规组按常规实施皮肤护理,手术结束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医生查看和记录患者皮肤完整情况,并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手术患者皮肤管理记录单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皮肤情况,与病房护士共同对手术患者进行皮肤管理.结果 常规组术后6d内发生压疮6例,干预组未发生压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与病房护士共同管理患者皮肤,有效防止交接遗漏,使手术室护理延伸至病房,可有效降低手术压疮的发生,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张军花;钟奕;冯岚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慢性伤口清创术的研究进展

    梳理国内外慢性伤口清创术相关理论基础,包括有限清创、伤口床准备、伤口湿性愈合和生物膜理论;总结其主要分类,包括手术清创、机械清创、保守锐器清创、自溶性清创、酶清创、生物清创、超声波清创等;指出目前在慢性伤口清创术研究上的不足,以期为慢性伤口清创术未来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田冰洁;王璐;王红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目标管理在胰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的实践

    目的 探讨目标管理在胰腺肿瘤围手术期患者快速康复的实践效果.方法 按时间段将行胰腺肿瘤手术的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另4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组由研究小组基于快速康复理念建立并按照目标达成进行管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P<0.01).结论 目标管理应用于胰腺肿瘤围手术期患者,有助于完成快速康复内容,缩短下床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作者:方小萍;杨春静;刘秋菊;孙青美;李强;陆子鹏;吕楠;顾则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水胶体敷料防治全膀胱切除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

    目的 探讨防治全膀胱切除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全膀胱切除术患者90例按照手术日期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使用传统敷料对切口进行换药护理,观察组(48例)术后早期采用水胶体敷料对切口行换药护理.结果 两组术后第3、6、9天切口渗液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第6、9天换药时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出院前切口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换药费用、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全膀胱切除术后腹部切口早期应用水胶体敷料能有效控制渗液,防治脂肪液化,促进伤口愈合,可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病痛感和经济负担.

    作者:孟晓红;袁秀群;蔡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基于决策树的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预测模型研究

    目的 探讨决策树在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预测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18例成人斜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眼科专科情况以及社会心理指标,建立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并将样本按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及测试集.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抑郁、斜视类型、消极应对、斜视度数、焦虑和弱视是重要影响因素(均P<0.01),其预测正确率为73.62%;决策树模型中抑郁、年龄、斜视类型和斜视度数是重要影响因素,其正确率为92.24%.结论 决策树模型较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更能较好预测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更有利于及时了解患者生存质量变化,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卞薇;田旭;徐燕;刘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97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术前重点评估心功能分级和临床症状,完善术前检查;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定时记录心率、心律、氧饱和度及血压,做好呼吸机、临时起搏器及各种管路的护理,观察并及时处理脑卒中、血管并发症、主动脉瓣反流和传导阻滞等并发症.结果 97例行心电监护4.2d;术后3例使用有创呼吸机,8例使用无创呼吸机;13例穿刺处出血;20例安置永久起搏器.术中及术后72 h以内无死亡,术后呼吸困难、胸痛及晕厥等症状明显改善,出院时心功能均为Ⅰ~Ⅱ级.结论 对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术后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系统的护理,有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曦;包芸;金艳;高秋悦;任玉英;游桂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癌症患者述情障碍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介绍了述情障碍的概况、述情障碍在癌症患者中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应识别癌症患者的述情障碍,从而制订有效的干预方案.旨在促进我国关于癌症患者述情障碍研究深入开展,为施加干预、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王丽;陈思;贾明华;张成帅;曹笑柏;李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大学生灾难紧急救护和逃生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灾难紧急救护和逃生素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灾难紧急救护和逃生素养问卷对镇江市3所高校1 1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93.85%大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开展灾难急救和逃生素养相关知识教育;大学生灾难紧急救护和逃生素养得分2.22±0.49;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民族、父亲学历、年级、家庭居住地是大学生灾难紧急救护和逃生素养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大学生对灾难紧急救护和逃生素养整体水平较低,家庭、社区、高校及政府应重视大学生灾难紧急救护和逃生素养教育,以提升大学生公共安全风险素养水平.

    作者:张娣;杨颖;顾铭科;林雨琦;文进璇;李春雷;倪天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云服务个案管理模式的实施

    目的 探讨云服务个案管理模式在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接受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80例按住院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云服务个案管理.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日显著短于对照组,日间病房入住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完成负荷期注射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云服务个案管理有利于缩短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视力.

    作者:宋湘梅;张寅升;许丹;程晓容;张国明;陈青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预设型动脉采血器与普通注射器采集动脉血标本的成本效益分析

    目的 比较预设型动脉采血器与普通一次性注射器采集动脉血标本的经济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搜集国内外已发表的关于预设型动脉采血器和普通一次性注射器采集动脉血标本的临床效果、效率的相关文献,根据统计年鉴、文献、市场价格、问卷调查以及医院实际成本,计算成本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 假设分别采用两种采血器采集动脉血标本10 000例次,与普通一次性注射器相比,使用预设型动脉采血器可节约123 907元.结论 预设型动脉采血器采集动脉血标本的经济性优于普通一次性注射器.

    作者:曾妃;金静芬;高明榕;刘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臭氧与甲醛熏蒸消毒乙型肝炎病毒沾染床垫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甲醛熏蒸及臭氧消毒机消毒医用床垫的效果.方法 选取实验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标本以及被临床确诊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样本污染的床垫,根据消毒方法的不同,分为臭氧消毒组、甲醛消毒组和空白组,分别给予相应时间的消毒处理.通过化学发光法和RT-PCR方法检测其中HBsAg和HBV-DNA表达的差别,并与未染毒的阴性样片作比照,观察三种方法消毒效果的不同.结果 实验室验证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臭氧消毒组样片消毒40 min后HBsAg转阴,消毒10 min、20 min、25 min、30 min、40 min后HBsAg和HBV-DNA的表达有所下降(均P<0.01);甲醛消毒组消毒10 min后HBsAg转阴,消毒10 min、20 min、25 min、30 min、40 min后HBV-DNA的表达有所下降(均P<0.01).空白组中,不同时间样片中HBsAg和HBV-DN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验证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臭氧消毒组床垫消毒1h、2h、4h、8h后床垫上HBsAg和HBV-DNA的表达有所下降,但仍高于阴性样片,消毒12h后HBsAg和HBV-DNA的表达与阴性样片相比无明显差异.甲醛消毒组消毒1h后床垫上HBsAg和HBV-DNA的表这有所下降,与阴性样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甲醛熏蒸及臭氧消毒机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床垫均有确切的消毒效果.臭氧消毒消毒时间偏长,甲醛消毒迅速但刺激性大,临床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床垫消毒方法.

    作者:陈珍;李自琼;黄柯策;张露引;黄文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