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中医康复疗效分析

和瑞欣

关键词:中风病, 中医康复, 急性期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中医康复疗法对于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主要功能恢复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脑中风患者共272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位1 36例,该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另外辅用中药、针刺和推拿等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将患者的运动功能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FMA和B1指数评分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提高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该两组患者评分提高情况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中风病急性期患者,给予积极的中医康复治疗,能够加快运动和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70例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1年10月~ 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前列腺患者中选取140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乙烯雌酚联合非那雄胺进行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以3周作为一个疗程,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86%,两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冯轩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联合用药在中孕引产中的体会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对中孕引产的疗效.方法:选取201 0年2月~2013年10月自愿来我院要求终止妊娠的初产妇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例,第一组为乳酸依沙吖啶联合地西泮羊膜腔注射引产;第二组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引产;第三组为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引产.比较三种方法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第二、三组与第一组相比,宫缩发动时间提前,排胎时间短(P<0.01),出血量减少(P<0.05),引产成功率高,无宫颈裂伤,其他项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组与第二组相比,宫缩发动时间提前.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引产和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引产效果优于依沙吖啶联合地西泮羊膜腔注射引产,值得临床的运用和推广.

    作者:倪晓艳;王海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莫沙必利与兰索拉唑西药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体会

    目的:对莫沙必利联合兰索拉唑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 3年收治的5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单纯的使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莫沙必利联合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2%,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宁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宫腔镜下输卵管介入加中药灌肠并理疗治疗输卵管阻塞的临床研究

    目的:采取宫腔镜下输卵管介入配合中药灌肠、理疗治疗输卵管阻塞,探讨综合治疗输卵管阻塞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4月~ 2014年4月经子宫输卵管造影(HSG)证实输卵管阻塞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统一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介入术,治疗组术后2d行中药灌肠结合理疗治疗1疗程,对照组不做治疗.两组均于下次月经净后3-7天,行HSG复查,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输卵管再通率:手术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是94.56%、94.38%,无显著差异(P>0.05);下次月经净后HSG复查输卵管通畅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是88.04%,69.66%,有显著差异(P<0.05);再粘连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是6.89%、26.19%,有极显著差异(P<0.01);妊娠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是32%、12.5%,有显著差异(P<0.05);异位妊娠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是0、33.33%,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介入是治疗输卵管阻塞的直接手段,中药灌肠结合理疗能有效防止已疏通输卵管再粘连,使输卵管尽快恢复畅通、蠕动、拾卵功能,是综合治疗输卵管阻塞的有效方法.

    作者:郑瑞芹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中药制剂炎琥宁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炎琥宁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分析.方法:将8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炎琥宁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惠儿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晓东;郑菊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拇指指端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58例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拇指指端缺损的修复方法及其结果,总结经验教训.方法:2010年1月~ 2013年1月,我们应用皮瓣移植、踇甲瓣移植等方法治疗58例拇指指端缺损病例,根据情况综合考虑后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手段.结果:58例患者中,伤口愈合良好,皮瓣及踇甲瓣均成活良好,随访6个月~2年,患者对治疗效果均满意.结论:拇指指端缺损的治疗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效果良好.

    作者:于书友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黄连阿胶汤百合地黄汤半夏秫术汤治疗顽固性失眠56例

    采用黄连阿胶汤百合地黄汤半夏秫术汤三方组成基本方,从门诊病人中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56例顽固性失眠患者进行加减治疗,1周为一疗程,1~5个疗程后按“疗效标准”评判.结果,治愈44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92.86%.

    作者:张先茂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益气滋阴镇逆汤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滋阴镇逆汤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滋阴镇逆汤.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30天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25%,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滋阴镇逆汤联合西药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显著,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肖俊杰;刘宏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依达拉奉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与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2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及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进行评估.结果: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显著减少致残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高成森;任小斐;孟祥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中医辨证为主治疗胃寒型胃炎45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方法在胃寒型胃炎治疗效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 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胃炎患者90例,并分型属胃寒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医辨证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中医辨证治疗后,痊愈30例,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可达91.11%,而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后,痊愈1 8例,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仅为75.56%.结论:按照中医分型对胃寒型胃炎进行辨证施治,治愈率高,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乃蔚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分析

    重症肺炎合并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一般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病情凶险,通常预后较差,死亡率高.本文章现就目前临床研究总结,通过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综合认识,以及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认识,就此总结出治疗的方法.

    作者:王瑞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44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6月~ 2013年6月神经内科收治住院的患者88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研究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实施单纯西医治疗.分别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42例(95.45%),对照组总有效35例(79.5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西医治疗,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曾令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丹参多酚酸盐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OD、MDA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OD、MDA的影响.方法:将血压正常的9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控制血糖、糖尿病教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每日1次,静脉注射,每次100mg,均治疗两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SOD、MDA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经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MDA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 SOD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改善氧化应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张桢;李克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中医医院档案管理今后的发展途径探析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化时代,中医医院管理朝着科学性、现代性及标准性的方向发展,档案管理为中医医院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须迎接新的挑战,加大医院档案管理的工作力度,完成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本文就中医医院档案管理的困境与现状等方面探究中医医院今后的发展途径.

    作者:郭桂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30例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方每次200ml每日2次,星状神经节阻滞每三天一次;对照组每三天一次行星状神经节阻滞,两组均治疗3周.结果:治疗后显效率83%,总有效率96%,而对照组分别为68%和8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较之单纯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李金臣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讨论研究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开腹手术用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将我院普外科10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常规组和优质组,各50例.分别给予普通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优质组在此基础上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恢复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经过不同治疗方式后,优质组显效15例,有效1 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显著高于常规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时间以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优质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进行开腹手术恢复时间为11.63±3.2天,症状缓解时间为7.6±3.4天明显小于常规组恢复时间19.53±4.3天,症状缓解时间10.1±2.6天,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手术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上相对于常规药物治疗时间短,疗效快,并能有效减少治疗后的各种并发症,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常海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关于疏血通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疏血通注射液针对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的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加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患者用疏血通注射液加低分子肝素钙,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1周,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在用药之后的7天,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血浆黏度、甘油三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与治疗之前比较有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采用疏血通注射液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治疗效果好,安全性佳,值得在临床科室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康银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归属中医学“痹症”范畴,发病率与致残率较高,目前西医治疗疗效欠佳,中医辨证施治,效果良好.本文主要介绍了该病的发病原因,综述了辨证分型论治、中成药旭痹片、寒湿痹颗粒、寒湿痹片等药物治疗、经验方治疗等各种疗法.以期缓解患者疼痛、降低不良反应概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郑继宇;张文涛;李为理;王世杰;周书繁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枸地氯雷他定片配合针灸疗法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

    目的:比较枸地氯雷他定片单独使用和与针灸配合使用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60例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加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对照组单纯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结果:治疗组痊愈39例(占48.8%),显效30例(占37.5%),总有效率86.3%;对照组痊愈23例(占28.8%),显效33例(占41.3%),总有效率70.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配合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对老年皮肤瘙痒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潘来峰;焦丹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中药预防大隐静脉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作用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应用于大隐静脉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 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行大隐静脉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观察组使用中药进行血栓预防,对两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和术后引流、血栓发生时间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疼痛、下肢肿胀和创口瘀血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PT、APTT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中医中药进行大隐静脉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显著,能改善大隐静脉术后的高凝血状态,能提高安全性.

    作者:夏传周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