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董晓龙
目的:探讨中医分期辨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期间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分期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0%,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过敏性紫癜患者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疼痛的改善效果方面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情况以及紫癜性肾病的发病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分期辨证治疗过敏性紫癜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复发率低,紫癜性肾病的发病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雷锡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的院内感染护理与防治措施.方法:研究进入我院手术的妇产科手术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与护理防治措施.结果:本研究的患者中,手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病例共有25例.其中手术后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有12例,占48%;感染泌尿系统疾病的有6例,占24%;腹部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有4例,占16%;其他感染3例,占12%.结论:术后良好的护理和充分的术前防御可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的院内感染发生率.
作者:王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针灸、康复配合中药辨证施治对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方从临床实践出发,总结了中医针刺、康复训练配合中医辨证施治治疗中风偏瘫90例,疗程3个月.结果显效患者63例,占70.0%;有效20例,占22.2%;无效7例,占7.8%,总有效率92.2%.结论:采取针刺、康复配合中药辨证施治等综合措施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是当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段本栋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慢性腹泻为慢性消化道疾病症状之一,国外统计其发生率为3% ~5%.小肠疾患所致慢性腹泻传统检查诊断率低.胶囊内镜的出现,使小肠疾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作者用M2A胶囊内镜对胃肠镜及X线消化道钡透阴性慢性腹泻患者检查并与健康体检者比较,证明胶囊内镜在慢性腹泻中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志彪;高春雷;刘美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采用黄连阿胶汤百合地黄汤半夏秫术汤三方组成基本方,从门诊病人中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56例顽固性失眠患者进行加减治疗,1周为一疗程,1~5个疗程后按“疗效标准”评判.结果,治愈44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92.86%.
作者:张先茂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坐浴治疗法在肛肠科常规手术后疼痛水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来我院肛肠科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疼痛、水肿的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治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温水坐浴治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第一疗程和第二疗程的疼痛评分和水肿评分,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一疗程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水肿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 >0.05;第二疗程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水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药熏洗坐浴治疗法可快速改善肛肠科手术后患者局部的疼痛感,且长期治疗可有效改善肛肠科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水肿程度,对于提高肛肠科手术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国荣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3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动态进行DVT风险评估,采取针对性中西医结合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480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未出现伤肢下肢疼痛及浅表静脉曲张,32例患者出现下肢肿胀,3例出院后2周~3个月发生深静脉血栓再次入院,经治疗后治愈.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护理措施,强调的是整体现和综合调理,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满意,并且方法简便,安全可靠,价格低廉,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芳;马戈东;郑晓静;马国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益气滋阴镇逆汤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滋阴镇逆汤.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30天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25%,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滋阴镇逆汤联合西药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显著,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肖俊杰;刘宏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中药对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宫腹腔镜术后HSP-60抗体、TNF-α浓度变化以及对患者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4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实验组21例,给予盆炎康合剂+助孕丸口服;对照组19例,给予输卵管通液+助孕丸口服;若在治疗期间妊娠,则终止治疗方案,改为安胎治疗;均连续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随访至术后6月.治疗后测定患者血清HSP-60抗体、TNF-α的水平,记录两组患者宫内妊娠、异位妊娠的情况.结果:妊娠率、宫内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实验组分别为61.9%、38.1%、23.8%,对照组分别为52.6%、21.1%、31.6%;实验组妊娠率、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异位妊娠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P-60抗体IgG、TNF-α浓度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实验组治疗后血清两指标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炎康合剂可以降低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体内血清HSP-60抗体、TNF-α浓度,平衡和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中药联合宫腹腔镜手术治疗治疗H-HSP60抗体阳性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可提高患者妊娠率及宫内妊娠率.
作者:李莉;刘耿华;卢如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丹蒌汤治疗2型糖尿病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性脂肪肝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水飞蓟素胶囊每次140mg,每日2次.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丹蒌汤水冲200ml早晚分服,日一剂.连续治疗30天进行疗效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显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C、TG、ALT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TC、TG、ALT指标的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蒌汤治疗2型糖尿病性脂肪肝疗效明显,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齐吉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导致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原因,进一步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方法:对口腔科门诊70颗患牙根管治疗后发生疼痛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发生疼痛的原因有操作不规范.牙髓未拔干净,遗漏根管,根尖炎症状消失等.结论:根管治疗要规范化操作,可避免或减少疼痛的发生.
作者:李志高;陈园园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应用于大隐静脉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 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行大隐静脉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观察组使用中药进行血栓预防,对两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和术后引流、血栓发生时间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疼痛、下肢肿胀和创口瘀血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PT、APTT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中医中药进行大隐静脉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显著,能改善大隐静脉术后的高凝血状态,能提高安全性.
作者:夏传周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中医康复疗法对于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主要功能恢复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脑中风患者共272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位1 36例,该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另外辅用中药、针刺和推拿等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将患者的运动功能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FMA和B1指数评分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提高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该两组患者评分提高情况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中风病急性期患者,给予积极的中医康复治疗,能够加快运动和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
作者:和瑞欣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治疗中应用锁定接骨板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跟骨骨折并应用锁定接骨板进行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个月有2名患者发生了轻度感染,至手术后3个月未再发生感染情况.术后6个月,患者全部达到Ⅰ期愈合.患者在手术后1、3、6个月,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和咬合关系呈逐渐恢复状态,其中有1名患者咬合关系未能完全恢复.结论:在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面,锁定接骨板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其操作方便,固定较为牢靠,且疗效较好.
作者:熊其林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运用针刺运动疗法进行治疗,1次/天,治疗1 0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休息2天,3个疗程后结果:显效30例,占75%,好转10例,占2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运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疗程短,见效快,经济实惠,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风琴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比较枸地氯雷他定片单独使用和与针灸配合使用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60例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加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对照组单纯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结果:治疗组痊愈39例(占48.8%),显效30例(占37.5%),总有效率86.3%;对照组痊愈23例(占28.8%),显效33例(占41.3%),总有效率70.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配合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对老年皮肤瘙痒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潘来峰;焦丹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与玉屏风颗粒联合应用,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按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在急性感染期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在非急性感染期加强护理,避免受凉,只单独匹多莫德用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联合玉屏风颗粒口服,总疗程3个月,随访6个月,随访期间统计复发次数.进行两组临床疗效评判,同时检测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疗程结束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及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清IgA、IgG、IgM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较对照组升高,而外周血T细胞亚群CD8+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玉屏风颗粒能提高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再发次数,减轻临床症状.
作者:马海燕;刘雪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6月~ 2013年6月神经内科收治住院的患者88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研究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实施单纯西医治疗.分别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42例(95.45%),对照组总有效35例(79.5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西医治疗,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曾令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临床中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 2012年12月间的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本组的患者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有效率94.0%.其中,显效32例,比例为64.0%;有效1 5例,比例为15.0%;无效3例,比例为6.0%.治疗前患者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为(7.1±1.6)分,治疗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为(3.2±0.8)分,治疗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明显的低于治疗前,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关节积液量和关节活动度分别为(9.4±2.7) mL、(88.6±12.5)°,治疗后患者关节积液量和关节活动度分别为(3.3±1.4) mL、(114.3±14.4)°,治疗后患者关节积液量和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组间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是可行的,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中应用.
作者:李鸿保;李晓晓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应用丹参酮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9例.在给予常规降糖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口服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水煎取汁400mL,分2次温服,每天1剂,并同时配合口服丹参酮,一次1粒,一日2次.两组均治疗30天.结果:治疗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血糖、血脂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丹参酮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具有良好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李克明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