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琪霞;王建东;徐元玲;彭青;周昕;李洋;黄秀玲
目的 系统评价热盐水预热、碘伏擦拭、大网膜擦拭防止腹腔镜镜头起雾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可靠证据.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筛选和查重后采用RevMan5.1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研究805例患者,其中热盐水预热组322例,碘伏擦拭组358例,大网膜擦拭组125例.手术30 min内腹腔镜镜头起雾率碘伏擦拭组低于热盐水预热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网膜擦拭组与碘伏擦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种擦拭方法中碘伏擦拭腹腔镜镜头有较好的防雾效果,如将其作为证据应用则有待大样本对照试验研究以证实.
作者:刘瑶;李茜茜;刘晓晔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肠造口粪水性皮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降低肠造口粪水性皮炎发生率”为主题,对导致肠造口粪水性皮炎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并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等.结果 品管圈活动前肠造口粪水性皮炎发生率为32.5%,活动后,肠造口粪水性皮炎发生率降至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肠造口粪水性皮炎发生率.
作者:孙林丽;曹海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对4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实施改良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顺利,无一例中转开腹.提前做好充分的物品准备,进行病因、肝功能、腹水量、凝血功能等病情评估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术中密切配合手术,动态观察患者的变化,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曾妍;高兴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肝移植受者照顾者在照料患者期间的感受,为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肝移植受者照顾者16人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提炼出照护任务繁重、心理负担过重、缺乏专业支持、适应角色转变、实现自我价值5个主题.结论 肝移植受者照顾者存在较重的心身压力,医护人员在对肝移植患者进行随访的同时,需对其照顾者提借知识指导及心理支持,以减轻照顾者心身负担.
作者:魏林波;卢惠娟;徐建鸣;秦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73名护士离职原因及再就业情况,探讨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减少护士离职的对策.方法 对73名护士采取电话访谈方式了解离职原因及再就业情况.结果 护士离职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护理工作紧张压力大(87.67%)、工作环境不满意(50.69%),科室人际关系紧张(41.10%)及考取外单位在编编制(38.36%)等6项原因.再就业包括继续从事护理专业(56.16%)、非护理专业(10.96%)、暂时休息(20.55%)等.结论 应合理配置护士人力资源,缓解工作压力,实施更为人性化的管理,做好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等,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率.
作者:谢丽琴;郭舒文;林小容;陈开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慢性伤口常见病原菌种类、阳性率及其分布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分析含银敷料对不同种类病原菌的干预效果及其有效作用时间,为临床有效护理伤口提供依据.方法 对入选的1 78例慢性伤口按照统一方法评估、清洗伤口和清创,含银敷料覆盖或填充,隔日处理1次,连续干预28 d,随访3个月.结果 干预前检出致病菌阳性率和耐药菌阳性率分别为76.40%和67.42%,病原菌10种,排序前3的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1.46%)、铜绿假单胞菌(13.48%)和大肠杆菌(8.43%).含银敷料干预后7d病原菌阳性率有不同程度下降,干预14d和28 d阳性率进一步下降,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下降明显.干预后14 d伤口面积缩小,干预后7d疼痛计分下降,干预28 d面积缩小和疼痛减轻明显.干预期内和随访期内愈合率分别为18.54%(33例)和87.08%(155例).结论 慢性伤口中存在高阳性率的病原菌,影响伤口愈合.含银敷料对不同细菌抑菌效果存在差异性,至少连续使用2~4周才能奏效.临床需结合伤口类型、细菌种类等综合分析,动态调整,合理使用含银敷料.
作者:蒋琪霞;王建东;徐元玲;彭青;周昕;李洋;黄秀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可调节拆卸式静脉输液药物分置盒,其部件包括输液牌、撑杆、活动隔板、药盒、盒体、号码牌.静脉输液摆药时各组液体及药物按先后顺序摆放在相应的分置盒及药盒内,使药品位置固定,不易混淆,便于查对.
作者:吴明慧;刘迪娜;魏天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各科室护理岗位工作性质,为制定合理的护士人力资源和分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全院28个护理单元的28名护士长及79名骨干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科室内涵赋分排序前10位的科室为ICU、急诊科、儿科、CCU、呼吸科、外科、产房、心内科、手术室及透析室;护士愿意去的科室为健康体检中心,不愿意去的为ICU.结论 科室内涵赋分高的科室,工作紧张度高、压力大、风险大、技术难度大,也是护士不愿去的科室;应改进现行岗位与绩效管理方法,建立体现岗位责任、风险、劳动强度、技术含量等值的分配机制与人事管理制度.
作者:董梅德;吴玲;相波;刘新义;马丽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减轻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心理痛苦的效果.方法 将128例鼻咽癌住院行同步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对照组行8周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同期行正念减压疗法.结果 实验组心理痛苦评分及12项问题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焦虑及抑郁、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能有效减轻鼻咽癌患者心理痛苦,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邵晓丽;江锦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有效护理措施,提高移植皮瓣成活率.方法 将21例发生移植皮瓣术后血液循环障碍者以皮瓣的血管吻合近端为标志分为A区、B区、C区,动态观察各区血氧饱和度变化,发现变化及时对症处理.结果 21例中18例皮瓣远端血液循环危象解除或改善,皮瓣成活;3例皮瓣远端部分发生坏死行二次手术植皮.结论 分区观察法有利于皮瓣远端血液循环障碍的早期发现,为有效及时处理提供依据,从而提高组织皮瓣移植效果.
作者:墨天燕;张志芹;史玉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总结超前镇痛护理用于429例肺癌患者行支气管成形术的呼吸道管理,包括术前超前镇痛护理及酒依赖知识宣教,术后做好常规镇痛与超前镇痛的衔接,落实呼吸道管理的超前镇痛护理评估及镇痛时机.结果32例并发肺部感染经加强呼吸道管理及调整敏感抗生素痊愈,无肺不张、吻合口瘘,均临床痊愈出院.提出在常规呼吸道管理的基础上,应用超前镇痛护理可减少和避免患者剧痛体验,提高患者呼吸道管理的依从性,降低肺部并发症.
作者:王君慧;董翠萍;汪晖;徐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机动护士急救操作能力.方法 择扰选取24名护士组成机动护士队,轮科培训6个月后进行急救技能操作考核,根据机动护士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品管圈活动,实施6个月后再次考核.结果 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机动护士急救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率及医生对机动护士参加抢救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均P<0.01),目标达成率为100.9%,进步率为53.3%.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机动护士急救技能,提高医生对机动护士急救技能的满意度.
作者:刘明秀;加长林;吴圆圆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狭颅症患儿俯卧位行颅腔重塑术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儿安全.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狭颅症患儿在俯卧位下行颅腔重塑术的护理配合情况,包括术前准备、体位管理、综合护理措施以及术中配合等.结果 4例患儿经过手术治疗后均取得较好的疗效,术后均未发生颅内感染,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体位摆放、合理的术中综合护理措施以及娴熟的手术配合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作者:赵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操锻炼对减少产后并发症、改善产妇心理状态及盆底肌力的作用.方法 将自然分娩的初产妇按住院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54例和干预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产后采取盆底康复操锻炼方案,比较两组产后14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盆底肌力及心理变化.结果 干预组产后尿失禁、子宫复旧不全及产后失眠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在产后6周及14周时盆底肌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产后14周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产后盆底康复操的应用,可规范引导产妇进行有效的盆底功能锻炼,促进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
作者:刘芳;钱永华;林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对1例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和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粒子植入,术后发生化疗粒子脱出、会阴部伤口感染、低钾血症.严密观察会阴部伤口及引流情况,发现脱出的化疗粒子,立即通知和协助医生去除,加强心理护理及会阴部伤口换药,注重放射防护等.结果患者并发症好转出院,经返院化疗及继续强化伤口对症处理,伤口愈合.提出术后严密观察伤口情况、一旦发现化疗粒子脱出即刻正确处理,有利于促进患者伤口愈合.
作者:陈历赛;段宝凤;朵林;杨镛;张万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管理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间歇性导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表实施健康教育,于出院前1周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及膀胱管理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针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并实行有效管理,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从而提高患者自护依从性,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杜艳会;赵庆华;刘玲;王焕萍;李燕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发生率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开展以“降低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对手术患者急性压疮的发生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解析、拟定对策并实施、评价实施效果.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发生率由活动前的2.91%降至1.24%,目标达成率为92.78%,圈员的品管手法应用、自信心等8项能力评分由活动前的1.3~2.4分提高至3.9~4.5分.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发生率和促进圈员综合能力的提高.
作者:高菊玲;胡翠莲;李雯婷;刘超敏;彭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利用入院前候床期实施健康教育,以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将120例肺癌手术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按常规待患者入院后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实验组于门诊确定住院手术后即建立档案实施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知识、呼吸功能锻炼、手术相关事项告知等,并与入院后的教育相衡接至患者出院.结果 实验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肺癌手术患者将健康教育提前至候床期间实施,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有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及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琳;许子霞;李素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阶段评估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将124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72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自行设计膀胱护理评估表进行阶段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于出院前1周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达到平衡膀胱率及膀胱控制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膀胱护理评估表进行阶段评估有利于及时发现膀胱护理中的问题和采取有效的针对性干预措施,从而提高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效果.
作者:吴爱荣;施娟;韦翠翠;彭雪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诊工作场所暴力先兆预警对暴力发生的影响.方法 对可识别暴力行为先兆(STAMP)评估体系进行汉化,对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后应用于临床实践,包括对就诊和留观患者进行暴力先兆行为评估和预警,加强自身防护;实施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暴力先兆行为的识别率由实施前0.28%上升至实施后1.33%,暴力事件发生率由实施前0.09%下降至实施后0.03%,医护人员应用STAMP暴力评估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STAMP汉化满意,应用于急诊工作场所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暴力事件早期识别,早防范,从而降低暴力事件发生率.
作者:黄俊;贺喜元;傅保国;李艾华;郑艳;卢先玉;王莉;冯烨;胡成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