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机动护士急救操作技能

刘明秀;加长林;吴圆圆

关键词:机动护士, 急救, 操作技能, 品管圈, 继续教育
摘要:目的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机动护士急救操作能力.方法 择扰选取24名护士组成机动护士队,轮科培训6个月后进行急救技能操作考核,根据机动护士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品管圈活动,实施6个月后再次考核.结果 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机动护士急救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率及医生对机动护士参加抢救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均P<0.01),目标达成率为100.9%,进步率为53.3%.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机动护士急救技能,提高医生对机动护士急救技能的满意度.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狭颅症患儿俯卧位行颅腔重塑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总结狭颅症患儿俯卧位行颅腔重塑术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儿安全.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狭颅症患儿在俯卧位下行颅腔重塑术的护理配合情况,包括术前准备、体位管理、综合护理措施以及术中配合等.结果 4例患儿经过手术治疗后均取得较好的疗效,术后均未发生颅内感染,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体位摆放、合理的术中综合护理措施以及娴熟的手术配合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作者:赵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哈尔滨市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修订版调查哈尔滨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1 597名护士.结果 哈尔滨市护士1年内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61.2%,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辱骂、威胁、躯体攻击、性骚扰.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务、聘任形式、认为暴力事件可以避免的认知、受益于培训、保安在病区设点值班、夜间工作区域灯光明亮、医院对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重视程度、医院鼓励及时上报和医院对暴力事件处理得当是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哈尔滨市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象普遍存在,建议医院、传媒、国家政府部门联合进行综合干预,以减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作者:余艳;隋树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发生率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发生率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开展以“降低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对手术患者急性压疮的发生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解析、拟定对策并实施、评价实施效果.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发生率由活动前的2.91%降至1.24%,目标达成率为92.78%,圈员的品管手法应用、自信心等8项能力评分由活动前的1.3~2.4分提高至3.9~4.5分.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发生率和促进圈员综合能力的提高.

    作者:高菊玲;胡翠莲;李雯婷;刘超敏;彭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盆底康复操锻炼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操锻炼对减少产后并发症、改善产妇心理状态及盆底肌力的作用.方法 将自然分娩的初产妇按住院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54例和干预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产后采取盆底康复操锻炼方案,比较两组产后14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盆底肌力及心理变化.结果 干预组产后尿失禁、子宫复旧不全及产后失眠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在产后6周及14周时盆底肌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产后14周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产后盆底康复操的应用,可规范引导产妇进行有效的盆底功能锻炼,促进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

    作者:刘芳;钱永华;林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急诊工作场所暴力先兆预警研究

    目的 探讨急诊工作场所暴力先兆预警对暴力发生的影响.方法 对可识别暴力行为先兆(STAMP)评估体系进行汉化,对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后应用于临床实践,包括对就诊和留观患者进行暴力先兆行为评估和预警,加强自身防护;实施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暴力先兆行为的识别率由实施前0.28%上升至实施后1.33%,暴力事件发生率由实施前0.09%下降至实施后0.03%,医护人员应用STAMP暴力评估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STAMP汉化满意,应用于急诊工作场所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暴力事件早期识别,早防范,从而降低暴力事件发生率.

    作者:黄俊;贺喜元;傅保国;李艾华;郑艳;卢先玉;王莉;冯烨;胡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患肢抬高体位对足部血流灌注的影响

    目的 探讨患肢30°抬高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患者足部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对1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于术后第2天,分别测量仰卧位及患肢30°抬高体位的经皮氧分压和激光多普勒血流值,比较2种体位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改变.结果 患者下肢抬高30°经皮氧分压值以及多普勒血流值均较仰卧位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在血管重建术后可将患肢抬高30°,有利于消除术后下肢肿胀.

    作者:张川林;赵渝;刘丽萍;牟绍玉;朱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多学科协作集中式回收消毒门诊手术室眼科器械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集中式回收消毒门诊手术室眼科器械的效果.方法 组建包括护理部、门诊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院感科、设备科、耗材采购科、信息科、器械供应公司8方人员参与的多学科协作团队,配置足够基础物资,进行人员培训,规范流程、强化环节管理等,实施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器械损耗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 多学科协作集中式回收门诊手术室眼科器械,有利于提高清洗消毒效果和减少耗损.

    作者:周芳芳;刘霞;张亿琴;杨玉;俞兰;周春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与工作倦怠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工作场所暴力对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的影响.方法 抽取上海市宝山区3所二级以上医院护理人员904人,应用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问卷、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69.91%的护理人员曾遭受暴力,其中遭受躯体暴力8.41%,心理暴力61.50%.遭受心理暴力组护士情绪疲倦感、工作冷漠感及成就感低落程度显著高于未遭受心理暴力组,遭受躯体暴力组护士情绪疲倦感及工作冷漠感程度显著高于未遭受躯体暴力组(P<0.0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场所暴力是护士情绪疲倦感和工作冷漠感的影响因素,领悟社会支持是护士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护理人员遭受医院场所暴力的发生率高,工作场所暴力加剧工作倦怠感;应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暴力事件,提高护士的社会支持度等,维护其心身健康.

    作者:王霞;金志蓉;赵宝龙;施永斌;吴容;陆彩萍;刘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护士分层级多途径联合培训实践

    目的 在护士岗位管理的基础上,探讨护士分层级多途径联合培训的效果.方法 将全院1 012名护士根据护理工作性质设护理管理岗、医技护理岗、教学岗及临床护理岗,再将后两者分为N1~N4级;根据岗位及各层级护士实际情况进行分层级多途径联合培训、分层考核,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联合培训后全院护士考核合格率达92.3%,考核成绩(67.30±10.41)~(83.83±7.13)分,显著高于联合培训前(P<0.01);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P<0.01),护士科研能力相应提高.结论 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分层级多途径联合培训可满足不同层级护士需求,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和护理质量.

    作者:张玉莲;李婷;苟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手术团队不良沟通原因分析及干预

    目的 了解手术团队沟通情况,分析不良沟通的原因并实施针对性干预,提高手术团队沟通效率.方法 对78名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沟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沟通不良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各28台次手术中不良沟通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后各28台次手术中的各类不良沟通发生率及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不良沟通在手术室广泛存在且会影响手术室工作效率,对手术进程及手术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实施针对性干预能有效提高手术团队沟通效率.

    作者:熊锦;何国龙;李宝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住院健康教育路径的制订与实施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管理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间歇性导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表实施健康教育,于出院前1周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及膀胱管理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针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并实行有效管理,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从而提高患者自护依从性,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杜艳会;赵庆华;刘玲;王焕萍;李燕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情景模拟联合LBL教学法用于临床急救护理教学人员培训

    目的 探讨情景模拟联合LBL教学法在培养急救护理教学人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8名护士采用情景模拟联合LBL教学法进行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操作技能、临床急救能力及教学能力培训,采用考核的形式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培训后护士的急救理论考核成绩、急救操作技术考核成绩、临床急救能力及教学能力均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 情景模拟联合L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临床护士的急救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

    作者:郎红娟;何乾峰;张娜;薛峰;刘珂欣;赵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1例肠瘘患者三种消化液同时回输联合肠内营养的护理

    对1例肠瘘患者行密闭式肠液、胆汁、胃液同时回输联合肠内营养,提出消化液回输管路多而复杂,需要区分好管路标识,连接好各种管道,保持管道通畅,加强功能锻炼,做好消化液回输护理,保持开放切口清洁,严格执行营养支持方案,才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徐金中;叶向红;彭南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植入性鞘内给药系统输注吗啡治疗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患者姑息治疗中使用植入性鞘内给药系统输注吗啡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2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植入性鞘内给药系统输注吗啡镇痛;同时行规范化疼痛管理,加强并发症的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 NRS评分从(7.00±0.74)分下降至(2.75±0.75)分;爆发痛从(4.67±0.78)次/d下降至(1.25±0.97)次/d;恶心呕吐、便秘、过度镇静、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对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患者给予植入性鞘内给药系统输注吗啡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潘晓晓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慢性伤口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伤口常见病原菌种类、阳性率及其分布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分析含银敷料对不同种类病原菌的干预效果及其有效作用时间,为临床有效护理伤口提供依据.方法 对入选的1 78例慢性伤口按照统一方法评估、清洗伤口和清创,含银敷料覆盖或填充,隔日处理1次,连续干预28 d,随访3个月.结果 干预前检出致病菌阳性率和耐药菌阳性率分别为76.40%和67.42%,病原菌10种,排序前3的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1.46%)、铜绿假单胞菌(13.48%)和大肠杆菌(8.43%).含银敷料干预后7d病原菌阳性率有不同程度下降,干预14d和28 d阳性率进一步下降,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下降明显.干预后14 d伤口面积缩小,干预后7d疼痛计分下降,干预28 d面积缩小和疼痛减轻明显.干预期内和随访期内愈合率分别为18.54%(33例)和87.08%(155例).结论 慢性伤口中存在高阳性率的病原菌,影响伤口愈合.含银敷料对不同细菌抑菌效果存在差异性,至少连续使用2~4周才能奏效.临床需结合伤口类型、细菌种类等综合分析,动态调整,合理使用含银敷料.

    作者:蒋琪霞;王建东;徐元玲;彭青;周昕;李洋;黄秀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某三甲医院73名护士离职原因及再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73名护士离职原因及再就业情况,探讨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减少护士离职的对策.方法 对73名护士采取电话访谈方式了解离职原因及再就业情况.结果 护士离职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护理工作紧张压力大(87.67%)、工作环境不满意(50.69%),科室人际关系紧张(41.10%)及考取外单位在编编制(38.36%)等6项原因.再就业包括继续从事护理专业(56.16%)、非护理专业(10.96%)、暂时休息(20.55%)等.结论 应合理配置护士人力资源,缓解工作压力,实施更为人性化的管理,做好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等,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率.

    作者:谢丽琴;郭舒文;林小容;陈开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超前镇痛护理用于支气管成形术患者呼吸道管理

    总结超前镇痛护理用于429例肺癌患者行支气管成形术的呼吸道管理,包括术前超前镇痛护理及酒依赖知识宣教,术后做好常规镇痛与超前镇痛的衔接,落实呼吸道管理的超前镇痛护理评估及镇痛时机.结果32例并发肺部感染经加强呼吸道管理及调整敏感抗生素痊愈,无肺不张、吻合口瘘,均临床痊愈出院.提出在常规呼吸道管理的基础上,应用超前镇痛护理可减少和避免患者剧痛体验,提高患者呼吸道管理的依从性,降低肺部并发症.

    作者:王君慧;董翠萍;汪晖;徐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医务人员狂犬病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建议

    3名医务人员(1名医生,2名护士)在为兴奋期狂犬病患者诊疗过程中分别被患者抓伤、喷吐唾液至眼部及干扰操作致针刺伤,经及时冲洗消毒处理,注射狂犬病疫苗及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结果狂犬病抗体检测3人均呈阳性,均未发病.提出对兴奋期狂犬病患者评估不足、防护不到位(均未佩戴面罩、防护眼镜,未穿隔离衣;未固定患者肢体)是本次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应加强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强化防范措施,尽量减少职业暴露.

    作者:周微;王晓楠;解凤莲;刘跃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住院患者外周静脉输液治疗档案卡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探讨绘有左右上肢背侧和内侧面浅静脉解剖图的住院患者外周静脉输液治疗档案卡(下称档案卡)在临床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 072例患者按住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540例和实验组532例;对照组按常规行静脉输液治疗,实验组采用自行制作档案卡(主要包括穿刺部位解剖图、疼痛评价方法、特殊药物记录、并发症跟踪记录及满意度调查)行静脉输液治疗.静脉输液治疗结束评价两组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采用档案卡有助于护理人员有计划地使用和保护静脉,提高患者输液治疗安全性.

    作者:胡惠芳;邵小宁;高秀丽;姜红燕;胡军言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可调节拆卸式静脉输液药物分置盒的制作与应用

    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可调节拆卸式静脉输液药物分置盒,其部件包括输液牌、撑杆、活动隔板、药盒、盒体、号码牌.静脉输液摆药时各组液体及药物按先后顺序摆放在相应的分置盒及药盒内,使药品位置固定,不易混淆,便于查对.

    作者:吴明慧;刘迪娜;魏天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