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帅;刘玉秀;杨国斌;胡新勇
目的 近年来抗原转运相关转运体1(transporter-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 1,TAP1) rs207148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备受关注,但由于遗传和表型上的异质性,不同研究所获结果不尽一致,呈现的差异可能与种族有关.文中探讨新疆地区汉族人群TAP1* rs207148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布特点及与AR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SNaPshot SNP分型技术对300名汉族人TAP1*rs2071480进行SNP位点分型,其中病例组150人,健康对照组150人.结果 TAP1*rs2071480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1 207148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新疆地区汉族人群易患AR无关.
作者:陈庆勇;阳玉萍;向阳冰;谭国萍;张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又称为良性巨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淋巴组织异常增生性疾病.根据病理类型分为: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和混合型,临床上根据淋巴结受累部位多少分为:局灶型CD和多中心型CD[1].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多中心型CD的病例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其18F-FDG PET/CT表现,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进一步认识.
作者:吴江;朱虹;季发权;栗全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肿瘤干细胞理论的提出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策略主要包括针对肿瘤干细胞的特异表面标志;针对肿瘤干细胞的信号转导路径;诱导肿瘤干细胞分化;改变肿瘤干细胞的微环境.文中就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作者:曹棉富;周代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人苍白杆菌(Ochrobactrium anthropi,O.anthropi)属苍白杆菌属,是非发酵型革兰阴性需氧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为一种条件致病菌[1].2010年8月,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检验科从1例胃癌伴肝转移患者的中段尿中分离培养出人苍白杆菌,对大多数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耐药,临床比较少见,由该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也很罕见.
作者:王书侠;张家明;施建丰;梅国勇;葛高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手术可诱发全身炎症反应,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作为鉴别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的工具已得到广泛应用,文中旨在探讨PCT在预测CPB术后全身炎症反应严重程度中的意义.方法 统计2011年6月至2011年10月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部分患者80例,按术后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严重程度作为分组标准,并于术前清晨8:00(T0),术后8h(T8h),术后1-7d(T1-T7),测取血浆IL-6、PCT、CRP的浓度.分别对其变化规律及相关性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重症SIRS组PCT在T8h-T4较轻症SIR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T8h-T3上差异极显著(P<0.01),而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在T3-T7较轻症SIR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在各对应时间点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RP和IL-6比较,PCT能更早、更显著地在CPB后重症SIRS的患者血浆中表达,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预警指标.
作者:姚圣;刘灿辉;董国华;许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医患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权利要求越加强烈,而泌尿科教学常涉及患者的隐私,如处理不当可引发矛盾与冲突.文中剖析了目前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逐一分析了医学生实习效果不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力争在尊重患者权利的同时又能满足医学生的求知权利,从而完成医学生向医生的过渡.
作者:薛松;魏武;周文泉;周水根;张征宇;高建平;葛京平;施建辉;石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文中结合图书馆开展的医学信息服务实践,从信息服务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式创新和工作者角色创新4个方面论述医学信息服务工作的创新发展模式,并探讨进一步完善医学信息服务工作、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信息服务的重要意义.
作者:张曙光;李莹;顾怀敏;于京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目前,已发现骨髓造血微环境对骨髓瘤的发病起重要的作用.骨髓基质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Dickkopf1(DKK1)等,对疾病进展及预后非常重要.文中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清IL-6、TNF-α、DKK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39例MM患者与1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6、TNF-α、DKK1的水平.将患者分为初发及进展期组和稳定期组2组进行分析.结果 初发及进展期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和对照组,IL-6分别为(45.30±42.11)pg/ml(初发及进展期组)、(19.64±14.06)pg/ml(稳定期组)、(12.62±14.71)pg/ml(对照组),P<0.05.TNF-α分别为(8.72±5.46)pg/ml(初发及进展期组)、(4.77±2.45)pg/ml(稳定期组)、(4.97±2.52) pg/ml(对照组),P<0.05.稳定期与对照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初发及进展期组血清DKK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稳定期组患者血清DKK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KK1分别为(12825.40±9136.55)pg/ml(初发及进展期组)、(6847.11±4374.93)pg/ml(稳定期组)、(2973.66±877.84)pg/ml(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IL-6、TNF-α、DKK1的水平可能与MM的发生、发展有关.测定血清IL-6、TNF-α、DKK1水平对于MM病情评估和监测治疗效果有一定意义.
作者:许景艳;马玉娟;欧阳建;邵晓雁;周敏;徐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多形性癌(pleomorphic carcinoma,PC)是非小细胞肺癌中相对少见的一种类型,其形态和细胞成分复杂多样,在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存在一定难度.文中旨在探讨肺PC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复习33例肺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法,使用的一抗包括Ckpan、CK7、CK5/6、34βE12、CK8/18、P63、TTF-1、napsin A、vimentin、desmin、SMA,对所有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 29例患者出现症状,其中咳嗽、咯血为常见.21例患者有吸烟史(平均956支/年),其中19例为重度吸烟者.本组患者的肿瘤常发生于肺右上叶和左上叶,瘤体直径1.2~15.0cm(平均5.8cm).24例肺PC中含恶性上皮成分和多形性成分,即恶性梭形细胞和(或)巨细胞成分,9例仅含多形性成分,恶性上皮成分包括19例腺癌、3例鳞癌和2例混合性腺癌大细胞癌.33例肺PC的恶性上皮成分均表达Ckpan,不表达vimentin;多形性成分均表达vimentin,23例Ckpan阳性表达,20例CK8/18阳性表达,CK7、TTF-1、P63、34βE12、naspin A、CK5/6均有不同程度阳性表达.8例患者清扫淋巴结中见转移,转移灶以恶性上皮样成分为主.25例获得随访,总生存期1~74个月,中位生存期6个月,1年生存率为44.4%,5年生存率为10%.结论 肺PC多发于老年男性,肺上叶好发,可能与吸烟相关.大部分肺PC通过光镜即可诊断,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朱薇;张新华;余波;涂频;刘标;周晓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消化内镜及消化道钡餐检查是诊断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常用方法,可明确病变的性质及范围,但不能提供关于病变是否伴有淋巴结及其他器官受累的信息.多层螺旋CT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不足.文中探讨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胃肠道淋巴瘤的CT检查资料.结果 23例胃肠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6例,间变型大B细胞淋巴瘤2例,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4例,滤泡性淋巴瘤1例.发生于食道下段者1例,发生于胃者12例,发生于肠道者10例.发生于胃的淋巴瘤中,弥漫型5例,胃体2例,胃底1例,胃窦4例;发生于肠道的淋巴瘤中,十二指肠1例,空肠1例,回肠1例,回盲部3例,结肠2例,直肠2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丁玉桃;王中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含银敷料是广谱抗菌作用的伤口敷料,其主要成分是银离子或银纳米粒子,通过干扰微生物呼吸链,损伤微生物的细胞膜,抑制基因的复制、转录、翻译,从而对各种微生物产生杀伤力,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感染伤口.通过特殊工艺将银与新型敷料相结合制成的含银敷料能够持续而有效的控制伤口微环境中的微生物负荷,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
作者:解怡洁;张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感知服务(Perception service)是近年来医院管理领域出现的新概念.它是医院服务的一个新分支,试图在患者满意与医院服务之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文章结合影响感知服务的几条线索就如何加强感知服务质量管理进行了探讨.
作者:陈帅;刘玉秀;杨国斌;胡新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喜树碱(Camptothecin,CPT)的A环和B环引入合适的基团可改善其活性和水溶性.设计合成10位氨基酸酯高喜树碱(Homocamptothecin,hCPT)化合物YL-03和YL-05,增强其水溶性,并进行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方法 取生长良好的A549实体瘤,小鼠右腋皮下接种,随机分为9组,每组6只小鼠.接种后17日腹腔注射给药1次,每4天测量所得肿瘤体积和称量小鼠体重.接种后35d处死动物.结果 化合物YL-03和YL-05可显著抑制裸鼠人肺癌A549移植瘤的生长,在腹腔注射给药剂量为25mg/kg和12.5mg/kg时相对肿瘤增殖率[T/C(%)]分别达到59.81%和55.79%,并且化合物YL-03无论低剂量和高剂量时均体现出较低的毒性.结论 2个化合物均体现出优于阳性对照药伊立替康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作者:王逢春;游亮;缪震元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门诊甲状腺手术在带来巨大社会效应的同时,其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文中通过对比门诊甲状腺手术(outpatient thyroid surgery,OTS)及住院甲状腺手术(inpatient thyroid surgery,ITS)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探讨开展OTS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共收治95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分为OTS组(45例)和ITS组(50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留院时间及总医疗费用等.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2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2.86±15.11)min和(41.75±12.37)min;手术切口长度(4.37±0.96)cm和(4.52±1.04)cm;术中出血量(11.58±5.40)ml和(12.14±4.98)ml;术后留院时间(19.23±4.11)h和(47.04±11.04)h;总医疗费用(13251.46±1809.34)元和(17187.37±1653.46)元;2组患者术后均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手足抽搐等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TS组较ITS组明显缩短了留院观察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P<0.05).结论 在有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专业人员配置等条件下,开展OTS安全可行,并可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生活.
作者:韦瑶;王少华;王丹;于泽平;李宁;黎介寿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淋巴瘤中常见的病理类型.DLBCL分型对指导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较大的意义,但各型DLBCL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预后尚还有待深入研究.文中探索DLBCL细胞株OCI-Ly19的体外培养条件和生物学特性,肿瘤相关分子的表达及DLBCL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观察OCI-Ly19细胞生长形态及生物学特性,分析比较不同实验条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相关抗原表达,将OCI-Ly19细胞皮下接种SCID小鼠,观察肿瘤生长状况及组织学形态.结果 OCI-Ly19细胞在适当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多数重要的B细胞和肿瘤相关标记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未经照射的SCID小鼠皮下接种107个OCI-Ly19细胞,成瘤率75%,组织学特征符合人类DLBCL的特点.结论 获得了OCI-Ly19细胞株体外培养的佳条件及相关免疫标志物表达情况.成功构建了人DLBCL的小鼠模型,为进一步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南英;韩香萍;路玲玲;向荣;汪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向临床医师转变的关键阶段,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学人才的培养,更对医学生此后的从医生涯产生重大影响.与口腔医学其他学科相比,口腔修复临床实习与带教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文中结合多年临床带教经验,分析探讨学科带教特点与经验,以期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作者:徐辉;唐成忠;李益材;毛钊;冷旭;翁志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多模态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尤其在癫痫的临床研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文中就内侧颞叶癫痫患者脑灌注改变的多模态神经影像学评价研究进展及脑区间灌注改变的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沈连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单组份自酸蚀黏结剂是新一代牙科黏结剂,操作简便.为研究其对牙本质和牙釉质的黏结性能,文中将S3 BOND与ibond用于Ⅴ类洞树脂充填,对其边缘封闭性进行比较.方法 10颗新拔除的磨牙随机分为2组,在颊舌面分别制备Ⅴ类洞,龈壁位于釉牙本质界下方,A组用S3 BOND自酸蚀黏结剂,B组用ibond自酸蚀黏结剂,2组均用维纳斯前后牙通用型纳米树脂充填,2%甲苯胺蓝染色,从充填体正中剖开牙齿,观察每个充填体龈壁和颌壁边缘微渗漏情况.结果 2组龈壁存在不同程度微渗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颌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龈壁与颌壁染色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龈壁与颌壁染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酸蚀黏结剂S3 BOND在牙本质的边缘封闭性优于ibond,在牙釉质的边缘封闭性虽低于ibond,但差异不显著.
作者:兰俊;金磊;赵俊;郭婷;苏寒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是多肽类生长激素中的一类,是细胞增生、分化过程中的促有丝分裂因子.有研究表明IGF在肿瘤细胞的增生分裂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文中探讨IGF-1和2及其受体基因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模式,分析它们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亚型α、β间的关系以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选取58例患者临床不同期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标本(内膜癌组),同时选取癌旁组织31例(癌旁组)、正常内膜组织42例(对照组),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TaqMan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3组患者的IGF-1、IGF-2、IGF-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IGF-2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Erα、Erβ的mRNA表达,分析3组标本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在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和相关关系.结果 IGF-1、IGF-1R、IGF-2、IGF-2R、IGFBP-3的mRNA表达量在内膜癌组中分别为1.19±0.79、6.23±3.98、2.44±2.32、4.32±2.98、14.47±12.31,在癌旁组中分别为2.66±1.73、35.34±22.02、8.59±7.13、0.39±0.36、8.28±4.5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0.58±0.30、0.54±0.32、0.33±0.19、0.04±0.03、4.58±3.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与内膜癌组比较,IGF-1、IGF-1R、IGF-2的mRNA量明显升高,而IGF-2R、IGFBP-3的mRNA则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α、Erβ-mRNA表达水平在内膜癌组分别为10.67±7.63、31.44±25.22;对照组中分别为16.24±10.10、50.10±21.60(P<0.05),癌旁组中分别为45.54±33.58、529.62±296.70,较对照组及内膜癌组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ER与IGF之间无相关性.内膜癌组中Erα与IGF-1、IGF-2呈高度正相关,r分别为0.6439、0.5228;与IGF-2R呈轻度正相关,r为0.2970;Erβ与IGF-1、IGF-2、IGF-2R呈轻度正相关,r分别为0.4155、0.3555、0.2756;癌旁组中,Erα与IGF-1R、Erα与IGF-2、Erβ与IGF-2呈高度正相关,r分别为0.5545、0.8502、0.932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均显示无相关性.在内膜癌组织中IGF-1、IGF-2、IGF-2R 、Erα、Erβ-mRNA表达量随着分期、分级以及浸润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IGF-1R、IGFBP-3-mRNA表达量变化不明显;IGF-1、IGF-2、Erα、Erβ-mRNA与内膜癌分期、分级以及肌层浸润深度呈高度负相关,IGF-2R与分期、分级、浸润深度呈轻度负相关(P<0.05),IGF-1R和IGFBP-3与上述临床病理特征间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IGF-1、IGF-2、IGF-1R的基因呈明显高表达,尤以癌旁组织中更明显;癌旁组织中Erα、Erβ的基因活性亦明显高于癌组织,癌组织中Erα、Erβ与IGF-1及IGF-2呈高度正相关,提示IGF-1和IGF-2可能激活Erα/Erβ,是正常内膜发生癌变的重要机制之一.IGF-1、IGF-2、IGF-2R、Erα、Erβ-mRNA高表达可能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良好.
作者:梁元姣;郑大东;郝群;季爱华;王建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神经元的发育和存活是一项神经科学研究的热门领域,故神经营养、神经保护因子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但迄今为止,人们对有效的神经营养、神经保护因子及其作用机制了解甚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B,VEGF-B)是VEGF家族的成员,是1996年发现的该家族第3个因子.大多数关于VEGF-B的研究都是致力于其在血管生长方面的作用,而近年来,一些学者把目光聚焦到VEGF-B的促神经发生、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的作用,及其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神经元细胞或神经胶质细胞,从而促进其生长及存活.VEGF-B的这种功能使其和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如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感觉神经末梢的退行性变性疾病等.细胞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研究结果提示,转染VEGF-B基因能够改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帕金森病、感觉神经末梢的退行性变性疾病的病情进展.
作者:雍海溟;宋强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