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室腹腔分流术68例围手术期辨证施护体会

应丽霞;麻晓;谢卫红

关键词: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围手术期, 辨证施护
摘要: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病人围术期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68例脑积水VP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愈67例,死亡1例.术后常见并发症有颅内血肿、感染、引流管梗阻等.结论:加强国手术期辨证施护,正确的心理疏导,注意手术时机、引流管的选择及做好病情观察、保持分流管通畅,可提高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的成功率.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术后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影响.方法:参照阳谷县人民医院9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观察组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痊愈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41例痊愈,6例明显好转,1例死亡,对照组32例痊愈,8例好转,8例死亡.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有很重要的作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预后.

    作者:范丽辉;郭淑飞;王春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良药葛根的临床应用

    从经方配伍、临床运用、药理研究、服药方法及不良反应等角度出发,对葛根药用的研究进展做了全面的阐述,可作为今后葛根研究的参考.

    作者:张秀胜;吴明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局部薰洗疗法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局部薰洗疗法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护理疗效.方法:将5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8例,对照组24例.2组均给予控制血压,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给予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及对症处理.治疗组使用中药局部薰洗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包醛氧化淀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稳定率为89.3%,与对照组7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O5);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er)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好转(P<0.01).结论:中药局部薰洗疗法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有起效快,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早兰;陈婉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40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的分析,结合中西医理论,探讨佳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方法:中医辩证施治与西医手术结合治疗我院接诊的40例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对其一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病情经治疗后均改善,后回访1年未发现血便.结论:通过选择性血管造影术是诊断此类病的有效办法.

    作者:唐晓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医心理疗法在神经症的实践与应用

    目的:总结分析中医心理疗法在神经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8例神经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强迫症,恐惧症,躯体形式障碍,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组34例采用传统西医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传统心理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治愈率及SDS、S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4%,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SDS、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心理疗法结合西医药物治疗神经症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提高神经症的治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神经症症状.

    作者:张福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舍本逐末的现代针灸

    在传统医学领域中,针灸学已成为当今具有全球影响的一门显学,也是现代自然科学领域所关注,研究和渗透多的学科,然而,由于其学术理论源自中国古代,针灸理论学说载于古代文本,其表达仍然停留于古代用语,对这种文字语言的理解和文本的解读,是今人要了解和运用前人针灸实践经验与理性认识的必经之路.理解的程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决定着这门学科的传承和发展,因而理解古代语言表达的针灸理论就成为现代针灸学研究的主要障碍之一和首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沙玉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针刺大包穴对健康青年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安全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左侧大包穴对健康青年I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其是否存在负性作用.方法:随机选取青年健康男性8例,针刺左侧大包穴,使用TCD分别检测双侧ICA在针刺前10min,进针时、留针时、出针时、出针后10min的变化并记录各参数.结果:右侧ICA在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10min后的vs、vd、Vm、RI、PI与针刺前10min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ICA在进针时,针刺15min、出针后的vs、vd、Vm.RI,PI与针刺前10min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I、RI有增加趋势;出针时Vm血流速度与针刺前10min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左侧大包穴在出针时能够降低左侧ICA的平均血流速度,提示该穴对ICA具有累积的针刺负性效应.

    作者:程为平;李天姝;陈净芸;邹坤杉;蔡佐宾;裴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热痹熏洗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型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热痹熏洗剂熏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35例给予热痹熏洗剂熏洗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扶他林乳胶剂外搽治疗,疗程均为10天.结果:治疗组临床愈显率为71.4%,对照组愈显率为48.0%.两组关节疼痛、肿胀,总积分在治疗第5天和第10天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治疗第5天时在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第10天时在关节疼痛、总积分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关节肿胀积分方面,与对照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WBC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BUA、ESR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的BUA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热痹熏洗剂熏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止痛消肿疗效,并能降低血尿酸.

    作者:徐慧;彭桂阳;符逢春;刘彬;袁晓红;罗湘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预防压疮辨证施护

    为了减少老年人压疮的痛苦,本文通过对由于老年股骨颈骨折形成压疮的原因分析,根据临床经验总结了压疮的预防与辨证施护,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郎双婷;姬静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阿德福韦治疗肝功能衰竭11例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阿德福韦在治疗肝功能衰竭中的体会.方法:对2008年2月-2010年1月收治的11例应用拉米夫定耐药而出现肝功能衰竭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改为或联用阿德福韦治疗.结果:11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均好转.病毒指标、生化指标、肝功能等均有改善.其中有4例出现恶心、胀气等消化道症状,经对症处理后有所缓解.结论:阿德福韦作为新一代的抗HBV药物,服用后乙型肝炎病毒发生变异少,在拉米夫定治疗出现病毒变异后应用阿德福韦仍有效.

    作者:苏林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中西医学对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治概况,认为应充分利用西医诊断技术,发挥中医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特色和疗效优势,同时客观评价了本病临床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作者:于鹏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椎炎临床研究概况

    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近十年来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药临床治疗状况,概述中医辩证论治、针灸、中药熏蒸、推拿等,并探讨中医药治疗该病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临床研究展望.

    作者:王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44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并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自拟疏肝行水化瘀汤.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65.91%,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可有效治疗肝硬化腹水,且疗效显著.

    作者:何汶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针刺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

    颈椎病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又是颈椎病中发病率高的一种类型.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作者采用针刺颈夹脊穴为主并结合颈椎牵引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操作简单方便,对于缓解颈椎病症状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嘉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温阳通脉汤治疗糖尿病下温肢动脉硬化闭塞证120例

    目的:观察温阳通脉法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拜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常规口服,同时控制血糖,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温阳通脉汤口服,三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管斑块的厚度,以及股浅、胫前、胫后,足背动脉血管的内中膜厚度,以及血管内径、峰值流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达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彩超显示治疗组股浅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斑块的厚度,内中膜厚度的改善及血管内径,峰值流速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的效果(P≤0.01).结论:西药合并温阳通脉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马锐;赵建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婴儿湿疹进展

    婴儿湿疹是儿童常见的皮肤疾病,具有皮疹、瘙瘁、反复发作等临床特点,更严重的是大约半数以上的湿疹患儿日后发展成其它过敏性疾病.目前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能预防婴儿湿疹的发生和发展,而中医治疗本病有其特色,因人施治,内外兼顾,本文从婴儿湿疹的发病率、病因病机、内治、外治等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胡浩亮;宾博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联合E光治疗女性黄褐斑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E光治疗女性黄褐斑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内服中药,每日2次,同时采用E光进行治疗,每2周1次;对照组用E光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6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联合E光治疗黄褐斑疗效较好.

    作者:王庆海;郭雯;郭建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火针联合外敷京万红烫伤膏治疗妊娠期带状疱疹3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火针疗法配合京万红烫伤膏治疗妊娠期带状疱疹治疗效果.方法:将38例妊娠期带状疱疹患者用火针治疗后外敷京万红烫伤膏.结果:有效率为100%,且止痛及消除皮损时间短.结论:火针配合外敷京万红烫伤膏治疗妊娠期带状疱疹治愈率高.

    作者:张随珠;陈郁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脑梗塞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脑梗塞护理对梗塞患者的疗效.方法:取90例脑梗塞引起的偏瘫患者实施临床康复护理.结果:康复护理后患者均有明显的功能改善.结论:在脑梗塞患者经临床治疗后,生命体征稳定后,及早、及时,正确地进行康复护理,对肢体功能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意义.

    作者:黄芝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50例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0例,全部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问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79.4%,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疗效较好.

    作者:杨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