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呼吸训练器降低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探讨

樊晓娥;汤小江;刘红艳

关键词:开胸手术, 肺部并发症, 呼吸训练器, 呼吸训练
摘要:目的 探讨开胸术后应用呼吸训练器行深呼吸训练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将63例行开胸术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后6 h采用呼吸训练器行深吸气训练,至术后第7天.结果 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开胸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呼吸训练器行深呼吸功能锻炼能有效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学历对社区老年人婚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学历对社区老年人婚姻质量的影响,为老年人婚姻咨询及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对黄石地区923名≥60岁不同学历老年人进行婚姻质量调查.结果 黄石地区老年人婚姻质量评分11项因子评分显著低于美国常模(均P<0.01);高学历组11项因子分显著高于中等学历组(均P<0.01),除信仰一致性外其他10项因子显著高于低学历组(P<0.05,P<0.01);低学历组11项因子评分显著高于中等学历组(均P<0.01).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结论 黄石地区老年人的婚姻质量总体偏低,以中低学历者为甚,应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咨询及文体活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提高中低学历者的婚姻质量.

    作者:陈薅;於军兰;熊鹰;刘佳;李文霞;陈熙春;胡青青;韩钱芝;陈红卫;陈伟春;刘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护生实验操作损伤及自我防护相关内容调查

    目的 了解护生在实验室练习时损伤发生情况和自我防护知识、意识、对血液传播疾病的认知,为在校护理防护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179名大专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实验室操作实验损伤发生率为50.3%,其中单纯针刺伤占33.3%、单纯玻璃割伤占38.9%,同时发生2种损伤占27.8%;护生自我防护意识认知率为32.4%~44.7%,防护知识认知率20.1%、30.7%,对血源传播性疾病的认知率为25.7%~98.9%.结论 护生实验操作时锐器损伤发生率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防护知识欠缺,护理院校应加强职业防护教育.

    作者:姜文莉;吴永琴;高歌心;杨晔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冰袋兜的设计与应用

    骨折早期由于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出血,引起局部肿胀、淤血,临床上常在骨折早期(24 h内)采用冰袋局部冰敷,以达到止血、减轻肿胀的目的.常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于骨折处.但由于冰袋硬、不易固定,如果毛巾滑落,冰袋直接接触皮肤还易引起冻伤.为此,我们设计制作了冰袋兜,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顾英;顾辛幸;季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0.45%盐水氧气射流雾化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0.45%盐水氧气射流雾化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加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5 mg、地塞米松10 mg进行气管内间断滴入湿化,3~5 ml/次,每2小时1次;观察组用0.45%盐水氧气射流雾化,每2小时1次,每次15~20min.两组均连续湿化15 d.结果 观察组痰液黏稠度、痰液活菌比例、肺部感染发生率、气道湿化效果、氧合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0.45%盐水氧气射流雾化用于气管切开患者可更好地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适当肺通气、氧合作用,降低肺部感染.

    作者:黄红玉;李春艳;吴永平;龙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46所医院手术用物清点与记录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执行手术用物清点制度的现状,提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于2005年9月对中南三省46所医院的151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医院级别、月手术量、被调查者年龄、职称及手术用物清点与记录情况.结果 全部手术清点器械者42人(27.81%),全部记录29人(19.20%).不同级别医院手术用物清点和记录状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月均手术量越多,手术用物清点和记录状况越好(均P<0.01).结论 手术室护士用物清点及记录现状不容乐观,应在完善手术用物清点制度、细化清点内容及对象的基础上,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法律意识,预防医疗事故,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赵体玉;张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自制无菌冰袋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

    体外循环手术中,心肌的保护至关重要.心脏停跳后一般使用无菌冰屑或冰泥来降低心脏表面温度,但冰屑颗粒大小不均匀且较锋利,容易损伤心脏表面,造成复跳后心脏表面渗血.冰泥对心脏表面损伤较小,但容易融化,若手术时间长,需频繁添加冰泥,影响手术操作.我院手术室在100例体外循环手术中采用自制小冰袋进行心脏表面的降温,效果满意.

    作者:周妮;曾俊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肝门区巨大肿瘤手术并发症的护理

    对154例肝门区巨大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围术期发生并发症27例,其中术中大出血13例,伤及健侧肝门1例,术后胆瘘5例,肝静脉、腔静脉回流受阻2例,一过性肝功能损害1例,胸腔积液5例.27例中除1例因术后腹内引流管误脱致感染继发胆瘘,导致多器官衰竭死亡外,其余均顺利恢复,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9.8%、35.6%和21.4%.其并发症护理主要有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各种引流管护理、积极护肝治疗等.

    作者:卢彩霞;郑芹;盛月红;叶志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神经导航系统下颅内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总结神经导航系统下切除颅内肿瘤的手术护理经验.方法 对在导航系统下行颅内肿瘤微创外科手术的10例颅内肿瘤患者进行全程护理,重点包括术前了解患者病情,术中熟悉手术步骤.结果 1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回访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充分了解手术程序、掌握导航系统相关设备使用的前提下,正确完善的手术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者:何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急诊护理工作与举证责任倒置

    论述了急诊护理工作的特点、急诊科护士举证困难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从急诊科护士自我保护意识,综合知识水平,护理职业特殊性,急诊护理人员的配置,医学的复杂性、双重性、特殊性,急诊护理记录的书写与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护理侵权诉讼中急诊科护士举证困难所在.提出应正确认识举证责任倒置,改进急诊护理工作方法,以适应举证责任倒置的法律规定.

    作者:何加莉;郜世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量化培训对PICC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 提高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质量,降低其相关并发症.方法 护理部拟定量化培训计划,规范PICC操作程序,并对静脉治疗小组的28名成员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前后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并记录培训前后PICC的穿刺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留置时间等指标.结果 培训后PICC穿刺时间由培训前的(27.82±9.33)min缩短为(18.82±7.83)min;一次置管成功率由培训前的77.78%升至93.33%;并发症发生率由培训前的17.78%降至4.44%,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量化培训可有效提高PICC的护理质量,促进管理规范化.

    作者:喻姣花;赵光红;李燕君;彭汉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背心式绷带包扎法在乳腺癌术后的应用

    皮下积液、感染及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临床上常采用加压包扎法.传统的绷带加压包扎法存在许多弊端,如加压包扎松紧不易掌握,包扎部位受力不均匀,包扎时间长易松动或绷带滑脱等.鉴此,笔者对加压包扎的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背心式绷带包扎法,经应用50例患者,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邵诗英;何又喜;朱艾君;杨落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美国医疗信息隐私保护立法介绍与启示

    总结信息化时代美国保护患者医疗信息隐私方面的立法概况,分析其特点为立法完备精细,操作性强;政府主导,技术先行,重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对隐私权全程保护,责罚严厉;努力追求保护隐私和维护社会公益间的平衡.提出我国应加强隐私权的立法,增加医疗信息安全运行的技术研发投入,重视对患者权利保护的细化规定,加大对侵害患者隐私权的惩罚力度等措施,以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作者:邢小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引导下行PICC 30例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引导下行PICC置管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经临床诊断需要行PICC且血管条件符合盲穿的肿瘤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盲穿法,观察组在CDFI的引导下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局部组织损伤率、置管操作所需时间.结果 观察组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局部组织损伤率及操作时间显著低于和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CDFI引导下行PICC可提高局部血管状况较差患者的置管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及降低局部损伤发生率.

    作者:胡君娥;龚兰;唐运香;张强;周志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益口漱口液联合冰盐水预防化疗性口腔炎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化疗性口腔炎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 将70例中晚期乳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漱口,观察组给予益口漱口液联合冰生理盐水交替含漱,于化疗当日起,连续14 d.结果 观察组未发现不良反应,口腔炎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益口漱口液联合冰生理盐水预防化疗性口腔炎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黄定凤;严云丽;左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新护士轮岗支助组运作模式尝试

    目的 提高医院夜间急诊护理质量,提升新护士综合素质.方法 在急诊科成立支助组,将新护士4人编为一组,夜间担任全院临床科室支助工作,3个月轮换1次.结果 在同时间段夜间急诊量增加25.26%的情况下,患者投诉从5例下降至1例,服务满意度从91.88%升至98.13%.新护士综合素质考核成绩支助护士显著高于非支助护士(P<0.05,P<0.01).结论 新护士轮岗支助组运作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提升新护士综合素质.

    作者:屈静林;程秀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水媒射频切割闭合器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配合

    总结12例肝切除术患者术中水媒射频切割闭合器的应用配合经验.提出术前做好充分的各项准备,熟悉闭合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术中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程富英;卓宏;曾俊;夏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间歇导尿记录单的设计

    间歇导尿是协助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恢复膀胱功能的重要手段[1].以往常规在一般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导尿的时间、量、颜色等,经常出现记录不完全、不清楚,且记录繁琐,要了解患者膀胱功能时需花较多的时间阅读护理记录.为使护理人员能快速获得患者间歇导尿情况,笔者参考有关文献[2-3],结合间歇导尿记录的侧重点自行设计了间歇导尿记录单,介绍如下.

    作者:艾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饮用温开水对腋温的影响

    目的 探讨饮用温开水对腋温的影响及其影响时间.方法 对71名(健康成人)和在其中随机抽取的20名受试者分别于饮用50℃、40℃温开水前及饮用后0、10、20、30、40、50 min测量腋温.结果 71名受试者饮用50℃温开水及20名受试者饮用40℃温开水后0、10、20、30、40 min的平均腋温均较饮用前显著升高(均P<0.05),至50 min时体温才接近饮用前(均P>0.05);饮用40℃与50℃温开水后各时段腋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饮用温开水后不宜立即测腋温,至少应间隔50 min,40℃与50℃温开水对腋温影响的差异可忽略.

    作者:余海苏;王桂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3种肠道清洁方法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肠道清洁方法用于放大肠镜检查与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1 296例接受放大肠镜检查与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甘露醇组(378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431例)和大肠水疗组(487例),分别采用口服甘露醇、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大肠水疗法进行肠道准备.比较肠道清洁效果和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大肠水疗组和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的肠道清洁有效率显著高于甘露醇组(均P<0.0125);三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25).结论 大肠水疗法的肠道清洁效果明显优于口服甘露醇,不良反应少,但费用较高;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肠道清洁效果与大肠水疗法相似,不良反应相对少.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经济能力选择佳的肠道准备方法.

    作者:房玲;王成文;易秀芝;陈敏珍;喻理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骨盆倾斜度异常产妇分娩体位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体位变换对骨盆倾斜度异常产妇分娩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在产程中采取常规分娩体位;观察组实施体位干预,即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后取40°~70°斜坡位,第二产程取膀胱截石位.比较两组分娩方式,第一、第二产程时间,会阴裂伤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会阴裂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干预体位后使骨盆倾斜度异常得到纠正,可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并降低会阴裂伤发生率.

    作者:刘金环;陈殿红;赵文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