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宏;向江;陈金未
目的:研究Infiniti Vision System 超声乳化仪系统的扭动超声乳化手柄(Ozil)和常规超声乳化手柄(u/s)在白内障手术中对透明角膜切口温度的影响. 方法:将40只新鲜的体外猪眼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用Infiniti Vision System超声乳化仪系统的两种手柄(u/s和Ozil 手柄)进行超声乳化手术,分别在堵塞状态和非堵塞状态下,用K型热电偶温度计测定连续状态下脚踏进入3档位,累计时间达0、30、60、90 s时的角膜切口温度. 结果:在非堵塞状态和堵塞状态下,当脚踏进入3档位累计时间达30、60、90 s时,用Ozil手柄进行手术的角膜切口的平均温度均显著低于常规手柄的温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nfiniti Vision System 超声乳化仪系统的扭动超声手柄较常规超声手柄对角膜切口的灼伤更小,更加安全.
作者:吕艳丽;黄振平;田农;薛春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是人体内肝外色氨酸代谢限速酶,近研究表明,在肿瘤微环境内产生免疫耐受的机制中,多种细胞成分通过高表达IDO,导致肿瘤局部色氨酸代谢异常及调节性T细胞形成,对T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活性产生影响,进而介导肿瘤局部的T细胞免疫耐受,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肿瘤局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谢启超;王玲俐;朱波;陈正堂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功能多样的核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近年来研究表明,NF-κB也存在于神经干细胞(NSC)中,在NSC的增殖、迁移和分化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就该新兴研究领域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桂伶俐;张传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二异丙酚和七氟烷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Ⅰ~Ⅱ的患者60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年龄≥65岁,随机分为二异丙酚组和七氟烷组,每组30例.全身麻醉诱导后维持麻醉分别用10~20 μg/(kg·min)二异丙酚(二异丙酚组)和1%~3%七氟烷(七氟烷组),麻醉深度维持双频脑电指数(BIS)值在45~55之间,血压、心率控制在基础值的±20%内.记录手术后睁眼、拔管和语言应答时间等麻醉恢复指标,并于麻醉前、术后1、3、6和24 h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麻醉药用量(除二异丙酚和七氟烷外)均无显著差异(P>0.05);二异丙酚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后语言应答时间均早于七氟烷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无差异, 二异丙酚组术后1和3 h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七氟烷组患者术后1、3和6 h MMSE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七氟烷组较二异丙酚组评分低(P<0.05);二异丙酚组患者MMSE评分术后6 h恢复至术前水平,而七氟烷组术后24 h恢复至术前水平. 结论:二异丙酚和七氟烷均可引起老年患者术后早期短暂的认知功能下降,但二异丙酚组较七氟烷组苏醒快,认知功能恢复早.
作者:胡宪文;刘健;管忍;李伟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调查烧伤后1~7d能量消耗(REE)的基本改变,以指导烧伤早期患者的营养治疗. 方法:实测75例烧伤患者的REE,测点为烧伤后1、2、3和7 d,13名正常人测定值作为对照. 结果:患者伤后1 d的REE与烧伤面积呈负相关(r=-0.658,P<0.05);伤后2、3 d则相关性不显著(r分别为-0.207和-0.264,P>0.05);而伤后7 d则为正相关(r=0.890,P<0.05).REE的变化可分为缓升期和高代谢期, 伤后REE不升或升高后又迅速降低者提示预后不良. 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伤后早期REE有明显的缓升阶段,营养补充应有计划进行,切忌过量补给.
作者:解伟光;姜会庆 刊期: 2008年第01期
Von Hippel-Lindau (VHL)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人发病率为0.2.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肾、胰、视网膜等多个器官,临床表现多样.现对我科收治的5例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夏敏;邹晓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溶血磷脂酸(LPA)对体外培养的心脏成纤维细胞(CF)增殖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中药川芎嗪单体对其的干预作用. 方法:用消化法培养新生SD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用单四唑(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羟脯氨酸碱水解法测定胶原合成,分别观察不同浓度LPA对CF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川芎嗪的干预作用. 结果:随着LPA浓度的升高,MTT比色法A490值呈上升趋势.CF分泌的胶原随着LPA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呈递增趋势.20 μg/ml的川芎嗪作用48 h即能明显抑制LPA(10-6 μmol/L)诱导的细胞增殖作用(P<0.05). 结论:LPA具有促进SD新生大鼠CF增殖和胶原合成作用,而川芎嗪能对其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
作者:蔡辉;修春英;郭郡浩;沈思钰;赵智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对兔角膜穿通伤的急救效应. 方法:对18只新西兰兔的双眼制作相同的角膜穿通伤模型,左眼作实验组,用α-氰基丙烯酸酯封闭伤口,右眼作对照组,用10-0线行间断缝合.分别记录所用时间;术前及术后3 d连续测定两组兔眼眼压(IOP),观察兔眼IOP的波动情况;术后在裂隙灯下观察双眼的眼内容物情况. 结果:α-氰基丙烯酸酯封闭兔眼角膜穿通伤手术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伤后3 d内IOP可恢复至术前水平,眼内容物稳定.术后3 d实验组和对照组的IOP值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α-氰基丙烯酸酯可用于角膜穿通伤的急救.
作者:吴艳;薛春燕;黄振平;黎介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前,军队医院十分重视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但仍存在管理意识不强、资产处置不够规范、管理与核算之间挂钩不够紧密等问题.作者在深入剖析原因的基础上,从管理意识、组织机构、核算流程及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作者:吴海宏;向江;陈金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 方法:选择足月出生的巨大儿149例,同时随机选择同期出生的足月正常体质量儿166例作为对照,分析新生儿母亲的年龄、孕次、产次、孕周、孕期增长体质量及孕末期体质指数(BMI)等. 结果: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发生以男婴居多,其平均身长、体质量、股骨长、双顶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糖尿病性巨大儿母亲的平均身高、孕期增长体质量、孕末期BMI及围产期发病率、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非糖尿病性巨大儿是有别于糖尿病性巨大儿的一种正常儿,其发生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与其母亲的营养过量摄入密切相关.
作者:林锦芬;吴元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内化是生物大分子(包括细菌、病毒等)进入细胞内的膜泡转运过程.病毒内化是其复制、致病、抗原加工呈递和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的前提,对研究病毒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汉坦病毒主要通过受体介导的包涵素被覆小凹途径进入细胞.
作者:王平忠;陈延平;王九平;白雪帆 刊期: 2008年第01期
DNA甲基化是目前研究为深入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在肿瘤细胞中基因组甲基化模式常常发生改变;作为甲基基团供体的营养素直接影响DNA甲基化的状况,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作者着重阐述营养、甲基化和肿瘤三者的关系:描述甲基化和相关机制,探讨肿瘤在甲基化水平上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初步总结与甲基化相关的营养素在分子水平上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机制,并在群体营养摂入水平上对肿瘤预防提出若干建议.
作者:腾丽娟;张长松;李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对树突细胞(DC)免疫表型、细胞因子分泌及凋亡的影响. 方法:采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DC,以PBS溶液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培养上清液作用于DC后,其凋亡的发生率、免疫表型的表达,应用酶标记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DC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分泌情况. 结果: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培养上清液作用于DC后,可诱导DC发生凋亡,DC的CD80、CD83及人类白细胞(位点)DR抗原(HLA-DR)等表型明显下调,IL-12分泌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IL-12分泌随SKOV3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结论: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可明显抑制DC的免疫功能,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郝群;汪灏;梁元姣;吴元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肺移植现已成为各种晚期肺部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其生存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目前成功完成的双肺移植尚不足10例.我院于2004-09-29为一双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伴感染的患者和2005-01-25为一双侧支气管扩张患者实施序贯式双肺移植,于围手术期应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吸入,以降低肺动脉压.下面就NO吸入在2例患者中的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黄戈;陈国强;韩喜娥;黄斌;沈凯;吴松;陈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超高速CT(EB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78例临床怀疑为肠梗阻患者的CT扫描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双期增强扫描,32例行MPR-冠状位、矢状位图像重建,并将CT确诊为肠梗阻的患者与临床检查结果对照. 结果:78例患者中EBCT提示肠梗阻者73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证实者共73例,与临床结果完全符合,EBCT对诊断肠梗阻的敏感性达100%;其中66例CT作出明确诊断,准确性达90.4%,对病因诊断的符合率达86.3%. 结论:EB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在肠梗阻的定位诊断、病因诊断和血供情况的了解具有极大的优势,已成为诊断肠梗阻的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李峰;黄伟;陈英鑫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了解147株铜绿假单胞菌ampC基因分布和产酶状况对药敏的影响. 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ampC基因分布情况,PCR产物克隆测序;通过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纸片扩散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情况. 结果:107株铜绿假单胞菌ampC基因阳性(占72.8%),PCR产物测序结果与GeneBank序列(AE 004827)同源性为100%.ampC基因阴性菌株依次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敏感率均≥90.0%;ampC基因阳性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及头孢哌酮/ 舒巴坦敏感率明显降低(P<0.05);147株铜绿假单胞菌中88株产AmpC酶(占60.0%),不产AmpC酶菌株依次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 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敏感,产AmpC酶菌株仅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保持较高敏感率,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头孢呋辛敏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存在着ampC耐药基因,明确ampC基因分布和产酶状况有助于临床抗菌药物的选用.
作者:胡波;宋勇;张方;施毅;胡明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幼年型粒层细胞瘤(JGCT)是一罕见的卵巢性索间质瘤.作者对近年来幼年型粒层细胞瘤的遗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程静;石群立;周晓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分析胸主动脉夹层瘤的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选取1995年12月至2006年12月的115例胸部主动脉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8例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中,行升主动脉加全弓部血管置换术30例(其中行全胸段主动脉血管置换加Wheat手术2例、主动脉带瓣管道置换25例、主动脉瓣成形术3例)、术中降主动脉植入覆膜支架6例、升主动脉加半弓血管置换8例;59例Ⅲ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中36例经左后外侧胸部切口、左心转流下或自体血液转流下行降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术;23例用介入的方法经股动脉植入降主动脉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治疗. 结果:115例患者中5例围手术期死亡,其他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9年10个月,2例因不同原因于手术后远期死亡,余均健康存活. 结论:对于胸主动脉夹层瘤应采用积极的外科治疗方法,全弓血管置换应用双侧颈动脉灌注对脑的保护效果确切,术中应用改良象鼻手术可以简化手术操作,Ⅲ型夹层瘤应用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景华;李德闽;董国华;李忠东;罗立国;胡小南;许飚;申翼;顾卫东;钱建军;张利东;周志强;张晓华;程晓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外科危重疾病如腹部严重战创伤、腹腔大出血、严重腹腔感染、腹腔间室综合征,患者往往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多脏器功能不全,必须紧急外科手术处理,但此类患者又难以承受较长的手术时间.此时,外科手术理念必须从传统模式中摆脱出来,这不仅是手术的成功率,更重要的是患者的存活率.因此,损伤控制性手术(DCS)应运而生,并且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从仅适用于外伤濒死患者的外科技术,拓展为危重患者外科治疗的一种新理念,对其相应的护理工作亦有着巨大挑战.作者就这一理念和内涵阐述其发展历程、理论依据、适应证及治疗策略,制订出护理工作的积极应对措施,明确每一治疗阶段的护理重点,为成功救治危重患者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彭南海;叶向红;高勇;陈月英;徐丹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枝孢样枝孢霉的致病性. 方法:将45只清洁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免疫抑制组,每组15只,雌雄不限.将枝孢样枝孢霉的菌悬液分别接种于实验组和免疫抑制组小鼠的腹侧皮肤,于接种后的第15、30、60 d处死动物,取接种部位的皮肤组织和各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逆培养. 结果:实验组和免疫抑制组小鼠在皮肤接种部位均出现不同程度损害,并随时间推移损害加重.损害部位皮肤组织逆培养均阳性,但均未见系统播散. 结论:枝孢样枝孢霉对小鼠皮肤有较强机会致病性.对正常小鼠的系统侵犯可能为机会致病.
作者:桑红;何威;郑稀;吕桂霞;沈永年;邓德权;张敏;刘维达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