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百坤;王红兵
目的:探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对人脂肪细胞中脂联素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外科手术患者腹网膜脂肪组织,进行人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并诱导其分化.适时用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进行药物干预,取分化第10d的脂肪细胞用于实验,分设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提取RNA后以RT-PCR方法检测脂联素及其受体的mRNA的表达,比较其差异.结果:吡格列酮药物干预组人脂肪细胞中脂联素及其受体的mRNA的表达量高于不加药物的对照组.结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能增加人脂肪细胞中脂联素及其受体的mRNA的表达.
作者:丁亚琴;马向华;沈捷;周建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CT灌注作为一种反映组织血管的技术,可结合螺旋CT用于疾病诊断、判断预后以及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研究结果显示,CT灌注参数在正常胰腺组织及胰腺肿瘤、急性胰腺炎、胰岛细胞瘤中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但这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正常和异常组的灌注参数均值和标准误都存在较大范围的交叉,而且不同研究报道的结果也有较大差异,仍需要探索新的更科学的CT灌注参数.这些参数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患者的生理个性,如体质量、身高、年龄、心排血量等等.
作者:邵娟;卜平;征锦;孔桂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坏死性涎腺化生(N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复习3例NS的临床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原位杂交.结果:NS的组织学特点包括:唾液腺的凝固性坏死、导管上皮鳞化、邻近黏膜上皮的假上皮瘤样增生、间质黏液变性以及唾液腺慢性肉芽肿性炎.NS细胞形态温和,保留了完整的小叶结构,病程有自限性.鳞化的导管上皮表达CK-HMW、P63,不表达CK20、Calponin和S-100.3例NS行HPV原位杂交未见阳性表达.结论:正确的诊断NS这一良性的、具有自愈倾向的炎性病变,可以避免不恰当的治疗.
作者:王海;ZHOU Xiao-jun;周晓军;吴波;马俊青;金行藻;周航波;马恒辉;王建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QE-EGFP,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与鉴定.方法:以质粒pEGFP-N2为模板,采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序列,将其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QE-31,所构建的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用异丙基巯基半乳糖(IPTG)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蛋白质.结果:PCR扩增得到了EGFP全长结构基因.所构建的pQE-EGFP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与设计序列一致;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经IPTG诱导后,目的蛋白表达率约为25%;SDS-PAGE、Western blotting初步测定目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8 500,与理论预期值一致.结论:pQE-EGFP重组质粒的成功构建、表达和鉴定为TAT-EGFP融合蛋白穿透细胞能力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欢;胡晓梅;杨杰;饶贤才;丛延广;黎庶;周莹冰;朱军民;胡福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随着冠状动脉再通技术的发展,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激活受体(PPAR)-γ在大鼠心肌分布,而PPAR-γ激动剂除了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外,还能抑制细胞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等发挥保护作用,本文就PPAR-γ激动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晓军;景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部分肾功能不全和等待肾移植的患者,因尿毒症和代谢改变及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有增加胆囊病变的潜在危险性,如急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癌变等.
作者:张云民;嵇武;李令堂;李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心肌桥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双源CT对417例有心绞痛或类似心绞痛症状的可疑冠心病者行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并按患者年龄不同分为青年、中年和老年组,分析组间合并冠状动脉斑块及斑块性质的差异.结果:青年、中年和老年组分别为137例、197例和83例,所有患者检出心肌桥病变者76例(28.1%),其中合并有冠状动脉斑块者41例(53.9%).青年组心肌桥10例(13.2%),合并冠状动脉斑块者2例(20.0%);中年组心肌桥36例(47.4%),合并冠状动脉斑块者17例(47.2%);老年组心肌桥30例(39.5%),合并冠状动脉斑块者22例(73.3%).组间心肌桥冠状动脉斑块发生率及斑块性质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源CT对心肌桥病变检出率高.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与年龄增长有关,不同年龄组合并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有显著差异.
作者:龙丹;钱晓明;刘瑜;孙志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新生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以及对海马突触素的影响.方法:1周龄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与氯胺酮组相同体积的等渗盐水;氯胺酮100mg组和50mg组麻醉诱导时分别腹腔注射氯胺酮100和50mg/kg,以后每小时追加首次剂量的1/2,维持麻醉6h.麻醉后21d进行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后取海马标本行突触素免疫组化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采集图像,用Image J 图像处理软件分析荧光半定量A值.结果:氯胺酮可导致大鼠的认知功能的降低,海马突触素表达增加(P<0.05),氯胺酮100mg组和50mg组之间海马突触素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可降低新生大鼠的认知功能,并上调海马突触素表达.
作者:蒯建科;孙绪德;高昌俊;杨永慧;姚立农;柴伟;曹一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枝孢样枝孢霉和卡氏枝孢霉超微结构的差异,探讨其致病性差异.方法:采用PDA培养,对临床分离的枝孢样枝孢霉和卡氏枝孢霉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枝孢样枝孢霉和卡氏枝孢霉超微结构有所不同,显示枝孢样枝孢霉真菌易于发生衰老,真菌细胞壁出现明显增厚等改变.结论:了解枝孢样枝孢霉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可用于对暗色枝孢霉病诊治,也能从一个角度说明枝孢样枝孢霉的致病性弱于卡氏枝孢霉.
作者:桑红;何威;姜少军;吕桂霞;沈永年;邓德权;管海宏;周晓军;刘维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特征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随访情况.结果:1例术前行B超检查,疑为颈动脉体瘤,经双源CT检查证实;3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1例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均明确诊断.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中,单纯肿瘤切除者1例,肿瘤及颈外动脉节段切除5例,其中2例行颈总动脉分叉部缝合修补.术后1例出现舌下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征象及癫痫,1例出现短期的交感神经受损征象(Horner征),余均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6例患者均临床治愈,随访2个月至7年,均无复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检查均可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双源CT和DSA检查是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佳手段.手术切除是颈动脉体瘤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认真准备,术中细心操作,术后加强护理,可降低脑缺血损伤和脑神经损伤的概率.
作者:孟昭业;张森林;杨震;董震;曹罡;刘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尽管心肺转流(CPB)技术不断地改进,但心脏手术术后肾功能不全仍时有发生.文献报道CPB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7%~40%,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生率为1%~10%.而且一旦发生了ARF,其预后差,病死率高达40%~80%.本研究就CPB术后肾损伤的机制、危险因素及现有保护措施作一综述.
作者:朱家全;景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对脓毒症发生机制认识的深入,一些新的治疗策略,包括早期液体复苏、活化C蛋白、加强胰岛素和肾上腺功能替代治疗以及一些新的治疗靶点的出现,使脓毒症的治疗有了新的进展.作者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封小美;徐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转录因子GATA-4在人类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人类6~23孕周正常胚胎或胎儿心脏45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ATA-4的表达.结果:早期胚胎心脏,GATA-4在心室中无明显表达,心房中弱表达,小梁网中表达相对较高.随着心脏的进一步发育,心室开始有表达,而且表达水平大幅度上升,胚胎18周始心室表达水平超过心房.GATA-4在室间隔肌部和膜部均有表达,并随着心脏的发育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在心脏各部室间隔内表达强.结论:GATA-4在人类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心肌增殖的一个调节因子.
作者:周云;何晓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不同临床病理表现的患者在治疗反应和预后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治疗时,应根据其不同临床表现、病理类型给予分型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应积极治疗.作者对目前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林炯程;胡伟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脓毒症是感染继发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重组活化蛋白C的抗凝作用对脓毒症患者已取得肯定疗效,使脓毒症导致的凝血异常受到重视.组织因子是感染诱发的主要凝血因子.该文作者就其与脓毒症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赵峰;郑曙云;徐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总结维和医疗分队完成联合国驻非洲某国维和卫勤保障部队轮换工作的经验.方法:2004年12月至2005年7月,某部第二批维和医疗分队圆满完成了维和卫勤保障任务.在部队实施跨洲际远程部署到非洲某国后,采取分批次成建制轮换模式,前后分别2次完成维和任务交接.结果:实现了维和卫勤保障与维和任务区各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联军协调、联军行动和连续工作,检验了维和医疗分队战备训练和卫勤保障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结论:通过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卫勤保障部队的轮换,全面锻炼了部队,适应了未来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反恐行动的需求,对扎实地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胡小南;王与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双源CT是CT史上的新革命,开创了CT成像的新纪元.其核心技术有:零兆金属球管、电磁直接驱动技术、静音扫描技术、特殊散射线校正、重建技术及特殊的射线剂量调控技术,特别是适应性心电图门控剂量调控技术.双源CT具有两套数据采集系统,且呈垂直状态分布于机架内,机架只需旋转90°就能完成数据采集,实现了83 ms的恒定时间分辨率,可对不同心率的患者在不行任何心率干预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另外,独特的双能量成像技术可用于去除骨骼及钙化、评价组织血流灌注以及鉴别组织成分,显示韧带和软骨等,拓宽了CT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玲;顾海峰;杨刚;李林;周长圣;张龙江;卢光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医疗设备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若使用不当或缺乏必要的质量控制手段,将会危及患者生命.
作者:戚仕涛;汤黎明;王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垂体细胞瘤(pituicytoma)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垂体后叶的胶质细胞瘤 [1],多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属于良性胶质瘤(WHOⅠ级).而垂体细胞瘤合并垂体腺瘤(pituicytoma combined with pituitary adenoma, PCWPA)者则更为少见.我们报告4例PCWPA,并作鉴别诊断.
作者:卢洪胜;周志毅;石群立;周晓军;马恒辉;孟奎;陆珍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F-5)MRC-5增殖、胶原表达和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RC-5细胞,用姜黄素处理,分为正常对照组和10、20、30、40、50、60μmol/L姜黄素组.于37℃继续培养24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天狼猩红染色法测定细胞内胶原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姜黄素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MRC-5细胞的增生(P<0.05),并降低胶原的生成(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细胞主要停滞于G1期.结论:姜黄素能抑制MRC-5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的增加,并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提示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MRC-5细胞的增殖来减少细胞外基质积聚,从而发挥其抗肺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解克芳;牛建昭;王继峰;李亚东;张会存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