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散注意力控制手外伤换药疼痛的临床效果

郭春兰

关键词:手外伤, 换药, 分散注意力, 疼痛
摘要:对严重的手外伤患者而言,换药疼痛是难以忍受的痛苦.而目前用于控制疼痛的药物由于其特异性不高,常引起很多不良反应,患者很难接受.我院换药室从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对10例严重手外伤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探讨分散注意力控制手外伤换药疼痛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分散注意力控制手外伤换药疼痛的临床效果

    对严重的手外伤患者而言,换药疼痛是难以忍受的痛苦.而目前用于控制疼痛的药物由于其特异性不高,常引起很多不良反应,患者很难接受.我院换药室从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对10例严重手外伤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探讨分散注意力控制手外伤换药疼痛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春兰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健康教育考核表在妇科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考核表在妇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考核表,对335例接受健康教育后的妇科住院患者(观察组)采用抽查的形式进行访问和评分,并与未实施健康教育考核表评分的318例(对照组)进行遵医行为和满意度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和满意度显著优于和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以考核表为主要模式的健康教育考核方法,引起了护士对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有助于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健全和完善临床健康教育考核制度.

    作者:周莉;张国群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术中保温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术中采取保温措施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手术;观察组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采取电子加温毯、充气温控毯加强躯体保温,采用输液加温器对输入液体进行加温.两组分别于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后30、90、180、270 min及术毕测量患者肛温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 随着手术的进行,不同时间的体温及各项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对照组手术开始后及结束时体温下降,PT、APTT、TT延长,观察组波动较小,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中采取电子加温毯、充气温控毯和输液加温器等保温措施可维持患者的体温及凝血功能.

    作者:邓兰芹;米凯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AIDS患者伤口感染换药的护理

    艾滋病(AIDS)的预防、治疗和护理问题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课题.艾滋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常可合并各种致命的机会感染[1].我院门诊外科换药室2006年5~12月,对9例AIDS致局部组织感染患者换药治疗,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方安然;谢晓云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煤尘燃爆烧伤痂下静脉穿刺

    煤尘燃爆烧伤是由于强烈煤尘燃爆及短暂高热所致,属于热烧伤范畴且多并存软组织冲击伤,使人体皮肤的正常结构遭破坏.大面积煤尘燃爆烧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量大、品种多、持续时间长.由于其体表静脉大多遭到破坏,可供输液的静脉不多,因此在无感染的焦痂或痂下寻找静脉作为穿刺点,建立暂时性静脉输液通道是治疗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科采用痂下静脉穿刺输液,起到暂时过渡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毛建华;杨加保;于令艳;刘云霞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侧卧位大便器的制作与使用

    在临床工作中,卧床患者常于平卧下使用扁式便盆排便,存在排便不畅、不舒适,便时易污染床单位及护理人员体力消耗过大的问题.笔者通过临床观察,研究设计了1种适合患者侧卧位使用的大便器,具有结构新颖、环境污染小和省力省时的优点,临床应用80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何燕;姜惠霞;李德学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六西格玛法在手术室器械准备流程重组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手术室器械准备质量和工作效率.方法 采用六西格玛法对器械准备流程进行重组,试行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流程重组后器械准备缺陷率显著低于重组前(P<0.01),合格率相应值由3西格玛水平提升至4西格玛水平;器械准备日工作时数及月消毒费用显著低于重组前(均P<0.01);医生对器械准备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重组前(P<0.01).结论 六西格玛法应用于手术室器械准备工作流程重组,可降低工作缺陷率、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符林秋;许晨耘;柯雅娟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变速关节腔冲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效果观察

    目的 提高关节腔冲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72例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先以80~120 gtt/min关节腔冲洗2 h后改为60 gtt/min冲洗1 h,再改为80~120 gtt/min冲洗2h,用此方法行24 h循环持续冲洗;对照组以60 gtt/min的速度行持续匀速关节腔冲洗.结果 观察组体温下降时间及关节腔积液、肿胀消退,疼痛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持续变速关节腔冲洗有利于关节腔内杂质、沉淀物的清除,其效果明显优于持续匀速关节腔冲洗.

    作者:易敏;杨晓琴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1例妊娠晚期并存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护理

    1例妊娠29周并存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多科合作,成功切除癌肿,胎儿顺利分娩,术后母子平安.提出该病例病情复杂、病死率高,除做好必要的产前检查、加强各相关科室的合作外,术前需严密监护胎儿,做好患者心理护理、胎儿安全护理,配合医生尽快完成术前准备,术前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问题并予处理,做好产后护理和健康教育,避免并发症发生.

    作者:廖培娇;许红璐;雷阳阳;王海英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医院护理管理流程

    分析护理流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护理流程的信息技术措施.提出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是护理流程优化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信息技术是实现流程优化的佳选择.

    作者:朱丰根;姜丽萍;陈晓映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过程中桥管的保护

    对30例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G).术中注意手术环境的恒温、恒湿,合理运用抗桥管痉挛药物,避免桥管剥离的损伤,合理运用血管保存液保护桥管内皮细胞,保持手术野视野清晰以利于血管吻合.结果 30例手术成功,术中搭桥2~4根,平均2.8根,无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收缩无力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均恢复良好,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术后随访1个月至2.5年,桥血管仍通畅.

    作者:邓桂芬;杨贤云;郭庭萍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乳癌手术患者术前访视方法的改进

    目的 提高术前访视效果.方法 将112例行手术治疗的乳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行常规访视,观察组由手术室巡回护士及病区管床护士共同进行术前访视和心理支持,并于术后回访.结果 术后1 d观察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 d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进后的访视方法能有效降低乳癌患者心理应激水平及焦虑水平,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

    作者:史宪风;李艳丽;赵国艳;蔡云彩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30°侧卧更换体位法预防压疮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30°侧卧更换体位法预防难免性压疮患者发生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187例Norton评分为5~8分的难免性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4例、对照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即采取右侧90°卧位→平卧位→左侧90°卧位→平卧位的循环方式;观察组采用右侧30°卧位→左侧30°卧位→平卧位的顺序更换体位.两组均每2小时更换1次卧位.结果 观察组发生压疮1例,占1.06%;对照组发生压疮12例,占12.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30°侧卧更换体位法可有效缓解骨突部位压力,提高预防压疮的效果.

    作者:朱文芳;胡克;范湘鸿;刘春英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帮助医院护士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能力.方法 采用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32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SCL-90中除人际敏感因子外,其余8个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女性常模(均P<0.01).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其中相关性大的是工作压力(均P<0.01).结论 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其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管理者要在帮助护士掌握应对技能的同时也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护士成长的环境,以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工作质量与护理质量.

    作者:杨映萍;谢琴红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护患关系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新形势下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为加强护理管理,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法对295例住院患者和241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影响护患关系的主要因素集中表现在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对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医院对护患关系的重视程度和规章制度的建立等方面.结论 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表现在护士、患者和医院多角度、多层面,改进护理工作,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应实施综合管理.

    作者:任辉;熊小云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年轻宫颈癌患者围术期强化心理护理

    目的 探讨围术期强化心理护理对年轻宫颈癌患者心理状态及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年龄≤35岁、接受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宫颈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在患者术前1 d及出院前1 d分别填写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各1份,于患者出院后3、6、9、12个月均采用性生活调查表及生活质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研究组术前1 d及出院前1d焦虑、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出院后的性生活及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强化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年轻手术宫颈癌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冯丽嫦;翁丽;叶桂香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症状管理

    就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症状管理的意义,实施相关理论、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综述.提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可有效延缓艾滋病患者疾病进程,但是每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都具有短期或长期不良反应,各种不适症状的出现会降低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有效的症状管理能帮助患者积极应对各种不适反应,提高服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葛向煜;张林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认知行为干预对青少年脊柱矫形患者焦虑的影响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干预方法对减轻青少年脊柱矫形患者焦虑的效果.方法 将43例因脊柱侧弯行脊柱融合手术的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在手术前1 d和术后第2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儿的焦虑程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主效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能减轻青少年脊柱侧弯术后的焦虑.

    作者:许琴琴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应用临床路径对孤立肾肾后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

    目的 探讨对孤立肾肾后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心理干预措施制成临床路径,应用于23例孤立肾肾后性肾衰竭患者.在患者入院时发放临床路径表,并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责任护士按照临床路径表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干预前后,患者SCL-90各因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对孤立肾肾后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作者:吴家菊;田锦凤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QLQ-BR23在我国康复期乳腺癌患者中使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目的 测量生活质量问卷-乳腺癌模式量表(QLQ-BR23)在我国康复期乳腺癌患者中使用的信度和效度,为测量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工具.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抽取190例康复期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并随机选择其中30例于1周后再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邀请5名专家进行内容效度检验.结果 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各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70、0.89、0.89、0.69、0.70,重测信度分别为0.79、0.89、0.75、0.83、0.72;内容效度比率为90.4%,结构效度分析提取出6个公因子,累积解释64.8%的方差,各因子负荷均>0.40.结论 QLQ-BR23在国内康复期乳腺癌患者中使用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闫春梅;王慧琳;范秀珍;王建平 刊期: 2007年第2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