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中成;易光辉;陈欣;唐朝克;王佐;刘录山;杨永宗
高密度脂蛋白(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血浆低水平HDL胆固醇(HDL-C)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药物、激素或生物疗法提高HDL-C水平,对于治疗脂质紊乱具有重要意义.该作者对血浆低水平HDL-C血症患者治疗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春妮;樊璐;汪俊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科技成果评奖工作是国家对广大科技人员科学研究贡献和成就的一种价值认可形式.实施成果奖励制度可激发和保护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热情;而成果评奖过多、过滥又可导致一些行业风气不正,影响了学术水平和质量.对此,该文作者从科研评奖限额管理角度为广大科技人员开拓思路、组织指导、协调管理,力图在政策调控范围内,提高科研管理内涵建设力度.
作者:张皖瑜;郑均;张曙光;丁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对不同来源野生型幽门螺杆菌(Hp)菌株的尿素酶B基因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采用HaeⅢ单酶切法对国内临床分离的Hp菌株、动物模型适应株及国际标准Hp菌株尿素酶B(ureB)基因进行RFLP分型,同时进行基因测序和序列同源性对比及进化树分析等生物信息学研究.结果:HaeⅢ单酶切结果显示,14株Hp 1.7kbureB基因均呈现出2~5种带型,可分为五组,其中两种国际标准株NCTC11637、NCTC11639和三种临床分离野生株拥有相同的RFLP带型,其他国内临床分离株和动物适应株分属于四种不同的RFLP带型组.ureB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表明,各种Hp菌株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96.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98%,其中CCS9801、CCS9806、M3及M10菌株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核苷酸序列进化树分析显示,2株国际标准株与国内临床分离株及动物适应株分处于不同进化分支,为平行进化关系;而在氨基酸序列进化树中转变为非平行关系.结论:不同Hp菌株尿素酶B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均高度保守和同源.
作者:吴超;洪愉;袁晓澎;邹全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在体表肿瘤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诊断中对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的优越性进行评价.方法:运用细针(外径7mm)穿刺抽吸标本,部分标本涂制成常规涂片,立即固定于95%乙醇溶液10min后,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检查.将针头内残余的标本迅速注入清洗液,离心沉淀后再转移至有新柏氏细胞保存液的瓶中,经处理后制成薄片数张,95%乙醇固定,1张行H-E染色,光镜观察;其余涂片则用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84例体表肿块经TCT和常规FNAC涂片比较,诊断敏感性基本相等;特异性均为100%.TCT固定标本速度快,细胞不易变形,分布均匀、背景清晰.在FNAC检查涂片中,肿瘤细胞易堆积,有时细胞有变性,背景不清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TCT明显优于常规FNAC涂片.结论:应用新技术TCT对肿瘤标本进行诊断,同时辅以常规FNAC检查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等多种方法检测,其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有明显提高.
作者:季洪爱;王靖华;周晓军;吉耘;刘红娟;吴慰霖;祁正茂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颈胸前薄皮瓣、颈肩胛皮瓣、背阔肌肌皮瓣及颈部扩张皮瓣整复颈部挛缩瘢痕畸形的效果.方法:共治疗颈部挛缩瘢痕畸形104例,其中应用颈胸前薄皮瓣26例,颈肩胛皮瓣11例,背阔肌肌皮瓣8例,颈部扩张皮瓣59例.结果:所有手术均得到良好的远期效果.5例颈部扩张皮瓣术后出现血肿,3例出现皮瓣远端坏死;颈胸前皮瓣未出现血供障碍;早期有3例颈肩胛皮瓣术后出现远端部分坏死,在对皮瓣长宽比>3.5:1者实施延迟手术后未再出现远端坏死;1例背阔肌肌皮瓣术后出现肌肉部分坏死.结论:颈部扩张皮瓣质地及色泽与受瓣区皮肤匹配,为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首选;颈胸前皮瓣和颈肩胛皮瓣血供可靠,肤色与颈部相近,供瓣区面积大,能直接拉拢缝合,修复效果也比较满意;背阔肌肌皮瓣术后外形明显臃肿,应避免选用.
作者:汪军;姜会庆;洪志坚;汪涌;胡心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医疗风险不仅对患者的健康权益和经济利益构成危害,也会给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正常工作和医学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积极防范医疗风险,努力减少医疗风险带来的损害,对于维护医患双方的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朱衍馨;钱峥;丁益强;赵娜;王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沙棘籽油(seed oil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L.)对实验性小鼠肝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导致小鼠肝硬化,分别饲以不同浓度的沙棘籽油,饲养45 d后分别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肝组织的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观察沙棘籽油对小鼠肝的保护作用,并以GPT生化指标值为应变量,以沙棘籽油剂量为自变量,建立量效曲线.结果:沙棘籽油能明显对抗血清中GPT的升高,而且对调节SOD活力的下降及MDA的升高也有较明显效果.沙棘籽油剂量对GPT下降的函数相关性较好.结论:沙棘籽油对小鼠实验性肝硬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施彦;徐婧;刘超;叶存奇;黄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下肢严重短缩的延长和平衡处理.方法:选择患肢短缩>4 cm的患者,在软组织松解的基础上,维持肢体的延长、假体的稳定性以及髋部肌力之间的平衡.术后评估肢体长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后平均延长肢体长度为4.7 cm,Harris评分平均提高39.4分.结论:通过术中重建髋臼、适当松解或截骨以及选择合适的假体,能较好地解决患肢严重短缩现象,获得下肢肢体的相对平衡.
作者:赵建宁;郭亭;周利武;吴苏稼;曾晓峰;施鑫;陆维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康问题倍受关注,保健意识的增强使预防性健康体检在全社会逐渐推开.定期健康体检是预防保健的主要方式,已成为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医院管理、合理分配和利用卫生资源的重要途径.
作者:李英年;李晓华;王桂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ICR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培养体系,用于胚胎干细胞建系及研究.方法:选取不同胎龄的鼠胚原代细胞分离成纤维细胞,制作饲养层,使用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处理,以细胞形态、生长曲线、囊胚种植情况为饲养层评价指标.结果:ICR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可在胎龄12.5~14.5 d进行原代细胞分离;12.5 d为佳分离时间;13.5和14.5 d分离的细胞需在3代以后使用;6代以前细胞可用于饲养层制作;20 mg/L丝裂霉素C作用2.5 h可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结论:ICR小鼠可用来分离、培养胚胎成纤维细胞,用于胚胎干细胞饲养层的制作.
作者:招霞;孙海翔;胡娅莉;张宁媛;徐志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心脏病学原是内科学的一部分,到20世纪20年代才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心脏介入诊疗技术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一门新兴学科的形成,即介入心脏病学(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它的出现,使心脏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者:江时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TVP)所致电切综合征(TURS)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从1998年2月至2004年12月采用Circon汽化仪,应用汽化切割电极行TVP共1 360例,发生TURS 12例(0.88%),对相关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TURS患者手术结束时血清钠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血糖明显升高,手术时间为90~180(平均136)min,前列腺增生均为Ⅲ°(50~75 g);其中8例合并发生前列腺包膜穿孔;8例合并发生寒颤;高危患者中TURS发生率较高(P<0.01).12例TURS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TVP中仍有TURS发生,但其发生率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者低,并与前列腺包膜穿孔、手术时间、膀胱灌注压、病情危重、前列腺体积等有关.
作者:杨建军;郭志宏;姚茂银;苑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维和行动中部队卫生防疫保障特点.方法:采取全程综合防疫保障:①加强网络信息研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②认真筹措各类防疫物资,确保应用和防护效果.③完善生活设施,改善驻区卫生环境.④加强卫生监督,落实防疫措施,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制度.结果:在自然气候恶劣、疫情形势严峻的7个月维和任务期内,维和部队未发生一例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疫情.结论:全程综合卫生防疫保障对策可有力地保障维和部队圆满完成维和任务.
作者:张晓民;王与荣;朱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细胞密度对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五种细胞系BT325、786-0、293、C6和MH3T3的克隆形成能力,分析细胞密度或细胞数量对这些细胞系的克隆形成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细胞密度增加时,明显降低NIH3T3和786-0细胞系中具有克隆形成能力的细胞数,更高的细胞密度才能导致293细胞系的克隆形成能力下降.细胞密度的增加对BT325和C6这两种细胞系的克隆形成能力无明显影响.细胞周期分析表明,细胞密度对于BT325、C6以及293的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但能明显增加786-0和NIH3T3的G1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细胞比例.细胞密度可影响这五种细胞系的细胞周期和克隆形成能力,且两者关系密切.结论:可能存在一种与细胞数量相关的因素能抑制干细胞(包括肿瘤干细胞)的扩增.另外,在永生化细胞系中,干细胞的扩增频率与细胞的有丝分裂频率基本一致.
作者:张丰;李青;秦绪军;王文勇;张丽英;赵一岭;洪柳;聂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神经传导速度(NCV)的改变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106例确诊为ALS的患者和123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应用Keypoint肌电图仪进行正中、尺、胫和腓总神经的NCV检查,记录和刺激电极均为表面电极.结果:ALS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正中、尺、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除正中神经感觉神经潜伏期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正中、尺、胫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ALS组明显低于正常组,但多无神经传导阻滞.结论:ALS组的MCV和SCV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慢,但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临床表现及针极肌电图比NCV更有价值.
作者:杨昉;沈定国;苏凤霞;刘淑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THP-1巨噬细胞CD36表达和细胞胆固醇流入的影响,探讨CD36在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入中的作用.方法:用50 mg/L oxLDL分别孵育THP-1巨噬细胞不同时间(0、12、24、36和48 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CD36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用油红O染色观测细胞内脂质蓄积情况;用液体闪烁计数法检测[3H]胆固醇流入.结果:50mg/L oxLDL孵育THP-1巨噬细胞不同时间(0、12、24、36和48h),THP-1巨噬细胞CD36 mRNA及蛋白质表达上调,油红0染色可见细胞内脂滴逐渐增加,液体闪烁计数发现THP-1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入增加,分别为23.5%、27.8%、39.7%、44.1%和49.7%.结论:oxLDL可使THP-1巨噬细胞CD36表达上调,并使细胞胆固醇流入增加.
作者:莫中成;易光辉;陈欣;唐朝克;王佐;刘录山;杨永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报道家兔快速心房起搏心房纤颤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取家兔25只,采用外科穿刺技术置入电极,X线透视定位,测定右心房起搏阈值,利用高频起搏器进行心房刺激起搏,600次/min,时间3~12 h,分别取起搏后0、3、6和12 h的右心耳组织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20只家兔完成实验.起搏前所有家兔均未诱发出非持续性心房纤颤.在起搏6h组有2只发生非持续性心房纤颤,起搏12 h组有4只发生非持续性心房纤颤.全组中共有6只经程序性刺激诱发出非持续性心房纤颤,其平均持续时间为(25±8)min.透射电镜观察心房肌组织,结果发现,在快速起搏3 h时就出现了超微结构改变,在12 h时,心房肌细胞出现线粒体、肌浆网和核膜结构的病变加重,间接提示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结论:家兔快速心房起搏心房纤颤模型建立简单,心房纤颤诱发率高,重复性好.快速心房起搏可导致细胞内钙离子超载.
作者:马瑞彦;肖颖彬;曾祥君;程伟;陈劲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各危险因素中腰臀比(WHR)测量的意义.方法:对象来自本院体检中心,入选标准为体重指数(BMI)在25~29.9之间,无酗酒史,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无糖尿病史的患者.81例符合标准者中,59例患者为NAFLD组,2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以性别、年龄、BMI、WHR、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胰岛素敏感指数为自变量,NAFLD为应变量,进行二价多元1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MBI、胆固醇、三酰甘油对NAFLD的发病无影响.WH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均为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和P=0.069).结论:在BMI匹配的轻度肥胖非糖尿病患者个体中,WHR是NAFLD的独立影响因子.
作者:魏双琴;韩树堂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作者主要综述氟伏沙明治疗抑郁症、焦虑障碍、躯体变形障碍的功效,并综述了其不良反应、药代动力学、剂量和药物相互作用.
作者:汪春运;余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行前列腺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848名50岁以上男性常规体检检测血清PSA,发现前列腺癌患者33例(筛查组),与同期临床诊治的28例前腺癌患者(临床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年龄分布、PSA值、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和治疗方法.结果:筛查人群中PSA阳性(PSA≥4ng/ml)者461名,检出率为9.5%,其中确诊前列腺癌者33例,占筛查者的6.8‰.筛查组年龄为(73.2±8.0)岁,与临床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筛查组PSA≥20ng/ml者占42.4%,临床组占71.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筛查组中(A+B)期占69.7%,临床组中(A+B)期占35.7%,P<0.01;筛查组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者16例(48.5%),临床组6例(21.4%).结论:应用血清PSA筛查能早期诊断前列腺癌,可为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疗机会.
作者:陈建刚;钱立新;华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