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芝;胡立萍;付庆华;闫丽华
对30例乳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患者采用静脉套管针穿刺后接自制负压瓶持续负压引流.结果30例患者未发生并发症,均治愈出院.提示该方法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疗效可靠,可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彭洪华;彭淑华;王晶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更换引流袋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但无论是教科书还是临床研究,对引流袋更换时间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对引流袋更换时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广大护理工作者参考.
作者:周春华;刘晓军;陈小艳;刘玖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382例行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后发生窒息27例(7.06%),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模式的改变、喉头水肿、舌后坠、肺部疾病、鼾症、肥胖等是引起窒息的主要原因.提出术前经口呼吸训练、术后抬高床头、严密监测SpO2、保持呼吸道通畅、尽早给予雾化吸入等是防治窒息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丽;谢莉;覃仕英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孕妇对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为制订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500例孕妇就隐匿性HBV感染相关知识、对隐匿性HBV筛查及干预的态度、孕妇获得相关知识途径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孕妇对隐匿性HBV感染相关知识知晓率9.4%~59.0%,获得这些知识的途径为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31.8%~45.2%的孕妇不愿意婴儿及自己接受HBV-DNV检测和相关干预.结论 孕妇人群隐匿性HBV感染的相关知识认知水平低,应采取多途径、多形式、大范围的针对性健康宣教,以提高孕妇认知水平,切实控制HBV的传播.
作者:康汉珍;操静;汪晓湘;张礼婕;张巍颖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病区抢救车中备用药品是从病区药房、输液库房领回的药品,若管理或使用不当,将会造成不良后果.笔者在对药品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发现,由于部分药品应用频次相对较低,经补充后的药品又因厂家、批号不同,有效期也不同,且药品因无原包装其有效期无法确定.为此,笔者设计制作了药品失效表,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侯雪琴;高兰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突发性大批烧伤患者救治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参与救治人员进行合理组织、合理分工、技术培训、工作质量的监控;对患者采取合理安置、集中管理;对病区环境加强控制以及保证充足的物质供应等几个方面进行管理.结果 99例患者中治愈94例,死亡5例,治愈率94.94%.结论 有效的护理管理,是救治成批烧伤患者成功的有力保障.
作者:季世敏;冯中梅;李松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口周术后患者常因伤口包扎固定导致张口受限,同时因伤口疼痛不愿张口及吸吮,因而进食困难,影响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的摄入及伤口的愈合.鉴此,笔者制作了简易流质饮食器,帮助患者进食,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朱翠兰;陈有肖;戴新平;黄慧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输尿管结石致顽固性肾绞痛患者行双J管内引流术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通过膀胱镜将双J管置入10例妊娠期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患侧输尿管实施内引流,并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 置入双J管后10例肾绞痛均消失,并顺利渡过围生期,顺产健康新生儿.结论 严密监测患者及胎儿情况并做好术前心理护理、体位护理,术中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术后做好并发症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和胎儿的安全起重要作用.
作者:沈素卿;娄淑英;蔡素真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在骨创外科手术中,医生在使用攻丝进行扩孔的过程中术野的脂肪组织常缠于攻丝上,给手术医生的操作和器械护士带来诸多不便,我科从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采用一次性吸引器头套在攻丝上扩孔100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06年第18期
1例非梗阻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行心脏移植患者,术后并发肠道沙门氏菌感染.经药物治疗并采取消化道隔离、饮食护理、病情及药物反应观察、心理护理等,患者痊愈出院,随访至今,生活状态良好.
作者:李小侠;张晓霞;梁远娣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对20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施行直肠超声引导经会阴穿刺冷冻治疗.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手术平均时间2.0 h,术中平均出血量50.0 ml,均未出现冷冻并发症.住院8~14(10.8±0.6)d.术后3个月瘤体基本消失,仅有少量瘢痕组织.前列腺总体积由术前平均64.2 ml降至25.5 ml.术后6个月行前列腺多点穿刺活检,仅1例阳性.提出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手术特点,正确准备各种仪器并调节其参数,协助医生准确定位,术中默契配合并掌握温度控制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俐;崔亮;王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肺叶切除术后36 h胸腔引流量的变化规律,为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79例肺癌患者术后36 h引流量进行研究.结果 36 h引流量出现双峰期分别为术后1~6 h和20~22 h两个时段,其余时段为引流平稳期;双峰期的出血量分别占36 h总量的38.2%和31.4%,双峰期每小时的引流量分别是(34.4±17.4)ml、(27.7±20.6)ml,与平稳期引流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量有一定规律,可为护理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作者:刘素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调查围术期胃及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GA)对165例胃癌及结直肠癌围术期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观察不同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4.8%;术后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9.1%;营养良好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而营养不良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胃及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营养不良者易发生术后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予合理的营养支持,以促进康复.
作者:喻姣花;谭翠莲;黄海燕;孙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被工具、机器所致的创伤患者,其损伤部位多沾有油污,传统方法清创缝合时,用过氧化氢液、生理盐水不易清洗干净,缝合后伤口容易感染,愈合时间延长,给患者增加痛苦.为此,我科2005年1月开始采用洗洁精苯扎溴铵溶液对有油污的外伤伤口及皮肤进行清创,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凡菊;常喜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对白内障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 将101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接受术前访视,对照组行常规术前准备及宣教,手术前1 d及术晨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测量两组患者焦虑状况,同时测量其血压、心率.结果 观察组术晨焦虑评分、收缩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血压及心率波动小.结论 术前访视能有效缓解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减少血压、心率的波动,使患者以佳状态接受手术.
作者:朱玉花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对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社区护理的对策,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福州4个社区的363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的社区护理需求调查问卷以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对其生活质量状况、社区护理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为61.71±9.85;其对社区护理需求得分为2.52±1.03,其中对健康促进需求高[(2.88±1.09)分].影响社区护理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对社区护理的认识、患病数目、年龄等;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患病数目、经济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年龄等.老年人对社区护理各领域需求与生活质量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呈负相关关系(P<0.05,P<0.01);对疾病护理方面和护理需求总分与社会功能呈负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 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偏低,对社区护理需求较高,其生活质量和社区护理需求呈负相关关系,需针对老年人需求特点开展社区护理工作,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林婷;黄俊山;姜小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满足心脏手术后气管插管期间言语功能缺失患者的身心需求.方法 对1000例患者于术前3 d开始行以哑语为主体的非语言交流方式训练,于术后气管插管期间以此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于拔管后以访谈法了解患者需求的满足度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气管插管期间患者需求满足度为99.4%,护理满意度为97.3%.结论 对该类患者采用以哑语为主体的非语言交流可使其身心需求获得大限度的满足,使其满意度保持在较高水平.
作者:于丽;周俊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和穴位敷贴法治疗儿童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90例儿童颈椎病患儿进行中药熏蒸及穴位敷贴治疗.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96.7%.结论 中药熏蒸及穴位敷贴法治疗儿童颈椎病的效果较好.
作者:黄克文;崔里津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全麻手术术前不同时间留置尿管对患者术后尿管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307例全麻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组(102例)、B组(104例)、C组(101例),分别在病室(A组)、手术室全麻诱导前(B组)、手术室全麻诱导后(C组)留置尿管,观察置管时及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术后3 h,术后6 h)4个时段患者对尿管的耐受情况.结果 置管时,C组尿管耐受率100%,显著优于B组(59.61%)和A组(23.53%),而B组耐受率显著优于A组(均P<0.01).术后,C组拔除气管导管时、术后3 h尿管耐受率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而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6 h,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留置尿管,患者不适反应轻,术后苏醒期对尿管的耐受性好,是术前留置尿管的佳时机.
作者:汤国娇;魏清凤;黎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急性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对减少脊柱手术患者术中失血的效果.方法 将42例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全麻诱导后采用AHH和CH;对照组麻醉后常规输注复方乳酸钠.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尿量以及术前、术毕、术后第1、7天的Hb和Hct值.结果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术后不同时段Hb和Hct值显著低于术前(均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AHH联合CH能减少患者术中出血和输血,且对Hb和Hct无显著影响.
作者:魏玉芝;胡立萍;付庆华;闫丽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