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燕;喻芹;吴艳
在骨创外科手术中,医生在使用攻丝进行扩孔的过程中术野的脂肪组织常缠于攻丝上,给手术医生的操作和器械护士带来诸多不便,我科从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采用一次性吸引器头套在攻丝上扩孔100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06年第18期
1例非梗阻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行心脏移植患者,术后并发肠道沙门氏菌感染.经药物治疗并采取消化道隔离、饮食护理、病情及药物反应观察、心理护理等,患者痊愈出院,随访至今,生活状态良好.
作者:李小侠;张晓霞;梁远娣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对白内障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 将101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接受术前访视,对照组行常规术前准备及宣教,手术前1 d及术晨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测量两组患者焦虑状况,同时测量其血压、心率.结果 观察组术晨焦虑评分、收缩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血压及心率波动小.结论 术前访视能有效缓解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减少血压、心率的波动,使患者以佳状态接受手术.
作者:朱玉花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输尿管结石致顽固性肾绞痛患者行双J管内引流术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通过膀胱镜将双J管置入10例妊娠期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患侧输尿管实施内引流,并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 置入双J管后10例肾绞痛均消失,并顺利渡过围生期,顺产健康新生儿.结论 严密监测患者及胎儿情况并做好术前心理护理、体位护理,术中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术后做好并发症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和胎儿的安全起重要作用.
作者:沈素卿;娄淑英;蔡素真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对1例妊娠合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结果患者病情稳定,足月剖宫产1活男婴,病情好转出院.提出针对性地做好病情观察与身心护理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作者:岑春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手术室工作具有灵活性、机动性、时间长、节奏快等特点.因此,有时在手术进行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更换巡回护士,以往多采用口头交班形式,由于交接班内容多及交班缺乏条理性等原因,容易导致接班者遗忘交班内容,使交接班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各种差错、事故发生概率增加.为此,笔者设计巡回护士交接记录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敏;曾俊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其与护士长领导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医院领导行为调查表(PM量表)测评护士长领导行为,自制问卷调查住院患者满意度.结果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82.59%,对护理态度、病房环境、知识技能的满意度分别为90.74%、79.81%、74.44%;护士长工作绩效职能和团队关系职能平均得分为36.39±3.05和34.98±5.81;患者对护理态度、知识技能、病房环境的满意度与护士长团队关系职能均呈正相关,后两项满意度与工作绩效职能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 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护士长领导行为有关,提高护士长的工作绩效职能和团队关系职能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新霞;娄凤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头面部深度烧伤磨痂生物敷料覆盖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头面部深Ⅱ度烧伤患者48例,于伤后48 h内行磨痂术并用生物敷料覆盖术后创面.手术前、后对患者心理、创面、饮食以及消毒隔离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结果 术后平均换药(1.6±0.4)次,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6.0±2.1)d.随访6个月,均无明显瘢痕增生.结论 磨痂术及生物敷料对头面部深Ⅱ度烧伤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孙焕青;禚莹莹;刘晓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对26例前列腺癌患者行腹腔镜下经腹途径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8例发生尿外渗,2例尿失禁,2例尿道膀胱吻合口狭窄,6例性功能障碍.经对症处理均治愈或好转,其护理主要有保持尿管引流通畅,盆底肌训练,针对性心理护理等措施.
作者:陈雪莲;林红云;林华芬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前路椎管减压、异体股骨骨片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暴裂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6例胸腰椎暴裂骨折经前路行异体股骨骨片支撑植骨术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引流管护理,指导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并发症发生及进行相应的出院指导等.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4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Ⅱ期愈合.33例随访1~3年,较大程度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疗效满意.结论 对前路椎管减压、异体股骨骨片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暴裂骨折合患者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沈姜津;杨骏;詹美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对39例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施行肺和左心房部分切除术,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及术中并发症.认为术前做好患者心理准备、物品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操作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作者:郭蕊;茅金宝 刊期: 2006年第18期
介绍护士处方权的类型,论述我国目前推行护士处方权制度的积极意义,分析制约我国护士处方权发展的因素,并探讨推进护士处方权发展的可行方法.
作者:周兴梅;常健;姚秋月;孙和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急性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对减少脊柱手术患者术中失血的效果.方法 将42例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全麻诱导后采用AHH和CH;对照组麻醉后常规输注复方乳酸钠.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尿量以及术前、术毕、术后第1、7天的Hb和Hct值.结果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术后不同时段Hb和Hct值显著低于术前(均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AHH联合CH能减少患者术中出血和输血,且对Hb和Hct无显著影响.
作者:魏玉芝;胡立萍;付庆华;闫丽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自制匀浆膳在完全胃肠内营养(TE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0例长期住院的鼻饲患者应用匀浆膳进行TEN,观察停用肠外营养(TEN前)和TEN 4个月后(TEN后)患者的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GB)变化.结果 10例患者TEN前、后各项监测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长期鼻饲患者应用匀浆膳行TEN,能够维持正氮平衡,无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
作者:孙艳红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口周术后患者常因伤口包扎固定导致张口受限,同时因伤口疼痛不愿张口及吸吮,因而进食困难,影响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的摄入及伤口的愈合.鉴此,笔者制作了简易流质饮食器,帮助患者进食,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朱翠兰;陈有肖;戴新平;黄慧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对30例乳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患者采用静脉套管针穿刺后接自制负压瓶持续负压引流.结果30例患者未发生并发症,均治愈出院.提示该方法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疗效可靠,可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彭洪华;彭淑华;王晶 刊期: 2006年第18期
为妥善固定胃管和氧管,设计制作胃管氧管双固定器并应用于86例患者,均未发生胃管脱出及唇部皮肤破损情况.该固定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的优点.
作者:江燕;喻芹;吴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调查围术期胃及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GA)对165例胃癌及结直肠癌围术期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观察不同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4.8%;术后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9.1%;营养良好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而营养不良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胃及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营养不良者易发生术后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予合理的营养支持,以促进康复.
作者:喻姣花;谭翠莲;黄海燕;孙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和穴位敷贴法治疗儿童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90例儿童颈椎病患儿进行中药熏蒸及穴位敷贴治疗.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96.7%.结论 中药熏蒸及穴位敷贴法治疗儿童颈椎病的效果较好.
作者:黄克文;崔里津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鼻内镜手术后患者发生晕厥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晕厥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862例鼻内镜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晕厥26例(3.02%);年龄<35岁,出血量≥400ml,未接受规范健康教育者晕厥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35岁、出血量<400ml且接受规范健康教育者(P<0.05,P<0.01).结论 鼻内镜术后晕厥与血容量不足、体位性低血压、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相关知识缺乏有关,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晕厥的发生.
作者:徐瑞芸 刊期: 200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