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艳玲;徐英
目的 了解慢性咳嗽患者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结果.方法 对225例慢性咳嗽患者用肺功能仪测定基础肺功能及吸入不同剂量组胺后的肺功能,对患者检查前、中、后进行指导.结果 225例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129例(57.3%),阴性78例(34.7%),可疑阳性18例(8.0%),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结论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主要方法,做好试验检查指导是患者顺利完成试验,保证检查结果准确,减少试验不良反应的关键.
作者:曹桂香;罗惠珍;王元珍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学导论双语教学模式和策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方法 对40名2000级护理本科生实施护理学导论全课程结构型沉浸双语教学.采用过程评价、闭卷考试、角色扮演、命题作文的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达标38名,占95.0%.其中过程评价、角色扮演满分;闭卷考试39名这标;英文命题文章38名达标.结论 护理学导论结构型沉浸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提高达标率.
作者:顾炜;李小妹;唐小尼;方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我科于2004年3月至2006年5月,应用脐静脉置管法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抢救重度窒息新生儿26例,均穿刺成功,及时有效地保证了患儿抢救用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苏惠少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对环境护理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认为现代环境护理研究的现状和环境护理的内容缺乏系统性,环境护理理论和临床实际操作联系不紧密或相互脱节是其主要问题.提出科技工作者应进行加强现代环境护理研究,尤其是服务工作者需创建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需求的安全、舒适和谐的整体化护理环境,以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刘芳丽;许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情景教学法在中专护生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5人)采用情景教学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格局,即通过导读、导思、导能,创设语言情景、问题情景及临床模拟情景,使学生有难必思、有疑必问、有理必讲.对照组(37人)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授课,学生自由提问.课程结束后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出科考试理论成绩、操作技能、综合素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内科护理学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及综合素质.
作者:程翠年 刊期: 2006年第21期
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为减轻患者的痛苦,我科对静脉穿刺方法进行改进,现介绍如下.
作者:韩霞;方植;石冬冬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安全静脉留置针是否对操作者有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手术室使用留置针病例8 932例,分别统计使用普通静脉留置针与使用安全静脉留置针操作者针刺伤发生率.结果 普通针组针刺伤发生率为1.4%;安全针组未发生针刺伤.结论 安全静脉留置针对操作者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亚玲 刊期: 2006年第21期
临床护理工作中,气管切开术患者易发生呼吸碱中毒.2003年3月至2005年12月,我科采用一种简易面罩辅助纠正呼吸性碱中毒,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朱林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在手术室中,用过的手术刀片、缝合针、瓶盖以及安瓿等医用利器存放在塑料袋中极易刺破塑料袋造成污染.
作者:朱小平;姜广荣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橡胶冰袋为高热患者降温.传统的橡胶冰袋价格高,易老化,消毒处理复杂.
作者:尹红;朱江;董红丽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CBI教学法在护理本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9名学生分为对照组(39名)和实验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以讲授语言为目的,以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判断目标语言能力;实验组采用CBI教学方法,即将英语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紧密结合,将教学的重点从教学语言本身转变到通过学习护理专业学科知识来获得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结果 实验组在专业英语水平测试中其阅读、听力、书写、翻译及综合能力均得到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CBI教学方法使英语学习转变为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兴趣,拓宽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作者:高玉霞;赵凤君;田迎春;李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调查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期健康教育状况,为本科护生毕业实习期进行健康教育培训提供依据,提高本科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53名2001级护理本科生进行健康教育情况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实习期对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态度比较积极,大多数护生愿意承担健康教育工作,但对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多数护生对实施健康教育的程序模糊不清.工作繁忙、缺乏充足的健康教育时间,专业理论知识不足,缺乏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等成为影响本科护生实习期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结论 对本科实习护生加强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和健康教育程序与方法的学习及培训,是提高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
作者:史淑杰;鲁琰;朱红梅;王秋爽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更好地为传染病患者服务.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对300例传染病患者进行调查,由调查人员介绍调查目的和要求,对调查项目逐一询问并填写.结果 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排列前4位的依次为传染病预防知识(58.67%)、所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57.33%)、合理的饮食及注意事项(57.33%)、疾病诊治注意事项(56.67%).结论 传染病患者对疾病知识需求较普遍,对非疾病知识信息需求较低,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是实施传染病健康教育的保证.
作者:阮丽云;阮香兰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00例静脉输液患者按单、双日输液顺序,单日患者行新式拔针法,输液毕,护士不关闭输液调节器开关,不提前按压穿刺点,即用左手将无茵干棉签沿血管走向轻放于穿刺点上方,以拇指固定,右手拔针并反折针头软管,以防液体漏出,拔针后用左手拇指迅速按压穿刺点上方3 min;双日患者行常规拔针法.结果 新拔针方法其疼痛程度、针头回血率低于常规拔针法(均P<0.01).结论 新拔针方法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吕云霞;韩英慧;郝迎翠;蔺泉红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对3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行经皮肾囊穿刺封闭术治疗,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32例中,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9例,总有效率84.4%.
作者:王秀彩;陈建美;王海兵 刊期: 2006年第21期
雾化吸入疗法因其疗效显著无副作用,且操作方法简单、使用方便,广泛用于预防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作者:孙良宏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对60例经皮下隧道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19例,其中感染7例,栓塞6例,出血5例,导管脱出1例.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置管时反复多次穿刺,导管使用时间过长.提出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严格无茵操作及精心观察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维护和确保留置导管的通畅用安全使用.
作者:张岩郅;王晓燕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预置导丝原位置换股静脉导管的方法.方法 对1例股静脉导管堵塞患者常规消毒铺巾后,将导丝预置于肝素化后的新导管中,拔除原导管,迅速将新导管沿原穿刺点置入.结果 置管后导管功能正常,局部无感染.采用预置导丝法使导管有一定硬度,便于引导置入,避免将原管阻塞物带入血管内.结论 该方法既可使通道重建,又减轻了患者重新穿刺的痛苦,操作安全、简便、有效.
作者:方琼;罗慧勤;王敏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在临床工作中,对急救药品进行科学而规范地管理不仅为危重患者抢救提供重要保障,也为护理人员安全用药提供方便.急救车内药物品种复杂,数量多,为及时准确掌握药品信息,合理用药,我科设计了急救药品管理登记本(下称登记本),自2003年12月应用于临床以来,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刘庆;杨春 刊期: 2006年第21期
临床工作中,输液加药是常用的一种临床护理方法.某些药物(如生物制剂等)加入输液瓶时易产生大量泡沫,这些泡沫直至输液完毕仍有部分残留于输液瓶内,导致药液浪费,尤其是贵重药品,既浪费药液,又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为此,我们改进药液抽取方法,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马培英 刊期: 200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