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森林;殷俭;周平;孙强惠;潘春寅;毕云;梁龙君;王华;季寒;朱晓敏;涂娅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预防和治疗. 方法:对该科2000年4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MODS的1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3例患者中7例死亡,6例存活. 结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MODS的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
作者:吴学豪;钱晓明;阳世宇;孙海晨;唐文杰;孙东燕;王忠;王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年来,普鲁泊福(Propofol)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内镜检查,患者检查中无知晓,苏醒亦迅速,但部分患者仍存在醒后因肠痉挛所致腹痛等不适.氯诺昔康(Lornoxicam)具有强抗炎镇痛作用,本研究将其与普鲁泊福联合应用于纤维肠镜检查,观察其对普鲁泊福用量、苏醒时间及醒后肠痉挛痛的影响.
作者:周志宏;刘健;徐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血管生成抑制物是目前肿瘤研究中的热点.其中内源性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物是人体内源性蛋白的一部分,在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生理毒性小、不会产生耐药性,有着较好的抗癌前景.作者就内源性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物的产生、结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李黎;吴苏稼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羊膜移植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项治疗眼表疾病的新技术.由于羊膜具有独特的结构特性,而且来源广泛、处理相对简便,使其在眼表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作者就近年来关于羊膜移植的研究进展,从羊膜的取材、处理及保存、羊膜移植的机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薛春燕;姜涛;黄振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体表心电图的无创性指标预测阵发性心房纤颤(PAF)的发生. 方法:对140例有PAF病史的患者和51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进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测定P波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和P波变异性等指标,并观察上述指标对PAF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结果:PAF组中Pmax、Pd、P波变异性均大于对照组(P <0.01).对PAF预测的敏感性分别为88.57%、82.14%和79.28%;特异性分别为72.55%、78.43%和80.3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86%、91.27%和91.73%.若将Pmax和Pd联合预测则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86.27%,阳性预测值为94.12%. 结论:Pmax、Pd、P波变异性是预测PAF的有效指标,尤其将前二者联合应用,明显增加了预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作者:张玉坤;陈锐华;江时森;宫剑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心肺分流术(CPB)后促炎因子和静止呼吸顺应性(Cs)的变化,并探讨CPB后乌司他丁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选择30例接受CPB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于麻醉后CPB前(T1)、主动脉阻断30 min(T2)、主动脉开放后60 min(T3)、120 min(T4)、180 min(T5)各时间点,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及丙二醛(MDA);同时计算Cs和动态肺顺应性(Cd)及呼吸指数(RI). 结果:CPB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TNF-α、IL-6、IL-8及MDA较T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C组比较,U组CPB后各时间点上述各指标水平明显下降(P<0.05);C组T3、T4、T5的Cs和Cd较T1有明显下降,与U组相应时间点比较亦有明显降低(P<0.05);C组T3、T4、T5的RI明显高于U组(P<0.05),U组RI体外循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①CPB后患者外周血中TNF-α、IL-6、IL-8及MDA均明显增加;②CPB能引起肺炎性损伤,病理生理改变主要表现在RI增加,肺顺应性下降;③乌司他丁能降低CPB后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IL-8及氧自由基MDA的水平,可抑制CPB后RI的增加及肺顺应性的下降.
作者:任斌辉;景华;李德闽;李忠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验证Nielsen假设的正确性. 方法:体外转录辣椒素受体(VRI)cDNA,获得CRmRNA,注入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异源性表达VRI .用甲醛刺激异源性表达的VRI.用双电极电压钳记录. 结果:实验组有3个细胞对激动剂辣椒素(capsaicin 10-7mol/L)有反应,并且VRI拮抗剂(capsazepine 10-5mol/L)能完全阻断此内向电流. 结论:表达的VRI对甲醛刺激发生反应.验证了Nielsen假设的正确性.
作者:余邦兴;陈茂林;聂辉;李之望;杨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为深入研究供肺保护中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机制, 建立模拟的兔肺自体原位移植模型. 方法: 选用新西兰大白兔35只, 阻断左肺门2 h后, 依次开放左肺静脉和动脉, 阻断右侧肺门, 监测实验过程中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 结果:实验过程循环稳定,再灌注前、后的PaO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该模型用于研究供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简便易行、经济实用, 是一种理想的小动物肺移植模型.
作者:陈新忠;孙宗全;柳祎;吴龙;刘超;李星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血液质量直接关系到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故对血液的采集、检验和管理必须严格规范.我院建立军区血液中心两年来,对部队提供的正常、健康人员进行了严格体检筛选,并按国家卫生部颁发的血液质量标准,对采集的血液分别用不同厂家的试剂作了初、复次双重检验.
作者:万柏珍;栾建凤;叶东;王石云;徐亚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实验型慢传输型便秘模型. 方法:实验组小鼠皮下注射吗啡建立慢传输型便秘模型,记录小鼠粪便重量,利用炭沫推进试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结肠传输功能;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比较两组小鼠结肠组织中Cajal细胞数量. 结果:实验组小鼠粪便重量减轻(P<0.01),结肠推进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Cajal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 结论:吗啡皮下注射诱导小鼠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符合疾病的基本特点,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内源性阿片肽增多和(或)肠道Cajal细胞异常改变有关.
作者:许海尘;林琳;张红杰;赵志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传统的疝修补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长时间不适,复发率高.目前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mesh plug hernia repair)已成为欧美国家治疗腹股沟疝的主流术式,近年来逐渐在我国推广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我科2002年12月至2003年9月,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共5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长生;李为苏;吴性江;韩建明;黎介寿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比较宫腔内胎盘附着处活检(A法)、胎盘组织取材(B法)和宫腔内胎盘附着处负压吸引(C法)三种方法所获组织的病理特点,寻找一种适合于研究子宫螺旋动脉的佳取材方法. 方法:对33例通过A、B两种方法所得组织切片和51例通过C法所得组织切片进行回顾分析,比较其所获组织的不同及其子宫螺旋动脉检出率的差异. 结果:A法与C 法均能获取蜕膜和子宫肌层组织,B法不能取到子宫肌层组织.C 法的子宫螺旋动脉检出率显著高于A法、B法,其χ2分别为7.31和14.02,P值均<0.01.A、B及C法每例蜕膜组织中检出子宫螺旋动脉的平均数分别为0.2、1.1和4.9. 结论:宫腔内胎盘附着处负压吸引法可为胎盘的病理研究提供丰富而有代表性的组织,较传统的宫腔内胎盘附着处活检和胎盘组织取材法更适于进行子宫螺旋动脉的研究.
作者:何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硅油分子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评价硅凝胶贴膜抑制瘢痕增生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吐温-20对硅油进行超声乳化,倍比稀释成各种不同浓度,分别与成纤维细胞进行混合培养,观察其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情况;以磷酸盐缓冲液(PBS)及10%CSRPMI-1640作对照.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增生性瘢痕在使用含硅油的硅胶贴膜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在1∶3 200~1∶12 800浓度时硅油分子显示出明显的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临床应用硅胶贴膜3个月以上,瘢痕组织各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硅油分子对成纤维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是明显的,临床使用的硅胶膜防治瘢痕增生的机制中,硅油分子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是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孙炳伟;邵启祥;刘昌;邰宁正;孙晖;沈峻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的X线投照方法. 方法:对20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肩部前后立位、应力位、部分内旋位X线投照方法. 结果:20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中,Ⅰ型3例,占15%;Ⅱ型7例,占35%;Ⅲ型10例,占50%. 结论:肩锁关节脱位以肩部前后立位、应力位X线投照法为主,Ⅲ型患者可用内旋位投照.
作者:李峰;袁允邦;张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大量研究指出: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是活化嗜酸性粒细胞(EOS)检出的敏感标记,它在嗜酸性炎症(如哮喘、变应性疾病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了解ECP在鼻部常见慢性炎症(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和意义,作者查阅了与此有关的大量文献,结果发现ECP与这些疾病关系密切,检测鼻分泌物ECP浓度有助于对此类疾病的病情估计、转归和预后的判断.
作者:康厚墉;杨玉成;洪苏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体内分布广、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我们对本院2002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七种703株肠杆菌科细菌耐环丙沙星(CIP)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静;邵海枫;李珍大;王卫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大量研究发现,Cajal间质细胞是胃肠道运动的起搏细胞,具有自发性电活动和产生、传播慢波的功能,对胃肠运动具有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Cajal间质细胞的变化与多种胃肠动力疾病有关.深入研究Cajal间质细胞,不仅对进一步认识胃肠运动的生理及胃肠动力疾病的发生机制有重要意义,而且为某些疾病的药理学干预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作者:朱金照;许其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细胞增殖的核心事件是DNA复制与细胞分裂,DNA拓扑异构酶Ⅱ在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由于传统细胞增殖标记物的局限,DNA拓扑异构酶Ⅱ作为细胞增殖标记物的意义正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作者就近年来人们对DNA拓扑异构酶Ⅱ的认识及其作为细胞增殖标记物的价值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闫伟;吴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1 611例小儿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分布及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方法:从1982年6月至2004年3月间1 611例住院患儿的肾活检资料.按2001年全国儿科学会肾脏病学组制定的方案,结合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诊断. 结果: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 330例(占82.6%),继发性肾小球疾病219例(13.6%),遗传性/先天性肾小球疾病37例(2.3%),小管间质性疾病25例(1.6%);1 611例患儿中微小病变227例(14.1%),系膜增生性肾病877例(54.4%),膜增殖性肾炎148例(9.2%),毛细血管内增生98例(6.1%),局灶节段性硬化95例(5.9%),膜性肾病92例(5.7%),新月体性肾炎12例(0.7%),急性肾小管坏死6例(0.4%),间质性肾炎8例(0.5%),溶血性尿毒综合征9例(0.6%),肝豆状核变性2例(0.1%),Alport综合征23例(1.4%),弥漫性系膜硬化症4例(0.2%),先天性芬兰型肾病1例(0.1%),婴儿髓质囊性病1例(0.1%),薄基膜病7例(0.4%),脂蛋白肾小球病1例(0.1%). 结论:国内儿童阶段的肾小球疾病仍以原发性为主,病理分类依次为系膜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膜增殖性肾炎等;在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紫癜性肾炎占绝大多数,狼疮性肾炎次之;另外亦不应忽视遗传性/先天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断.
作者:刘光陵;高远赋;夏正坤;张连丰;傅元凤;樊忠民;伏洁;李世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台植入的临床应用. 方法: 根据病情,分别对92例患者采用异体或自体巩膜壳包裹的HA义眼台,行一期或二期眼眶内植入术. 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其中15例患者(占16.3%)发生与HA义眼台有关的并发症,主要有眼台暴露、术后感染、眼台排斥,经过对症处理基本获得满意效果. 结论: 了解和正确应用HA义眼台植入术,将使眼部整形手术更加完善.
作者:吴勇;黄振平;姜涛;石尧;吴网兰;潘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