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次性隔离垫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应用

李秀芳;汪在华

关键词:隔离, 儿科, 门诊输液室, 头皮静脉穿刺, 静脉输液, 患儿, 呕吐物, 操作台, 选取, 污染, 疾病
摘要:患儿静脉输液时常选取头皮静脉穿刺,需使其平卧于操作台上,但因哭吵及疾病等因素,穿刺台经常被患儿的尿、粪、呕吐物等污染.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反折输液管行静脉穿刺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休克、重度水肿、长期输液以及老年病人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低.

    作者:张志侠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针灸加穴位注射鹿茸精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观察

    将70例支气管哮喘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普米克气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取针刺加穴位注射鹿茸精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率达42.9%,显著高于对照组(17.2%)(P<0.01).提示针刺加穴位注射鹿茸精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控制效果显著.

    作者:廖光荣;熊广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手背远端静脉逆行穿刺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

    对58例长期行静脉输液的老年病人采用手背远端静脉逆行穿刺,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100%,穿刺成功后输注成功率100%,有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和使用率,减轻老年病人的痛苦.

    作者:王静;王小燕;翁萍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提高护理记录质量管理措施探讨

    为提高护理记录质量,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及护理记录书写培训,加强护理记录质量管理,推行焦点式护理记录,结果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对记录质量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护理记录的规范性和反映病人实际情况的记录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毛焕龙;王春梅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静脉穿刺两种固定法对滴注含钾液所致疼痛的影响

    为探讨减轻静脉滴注含钾溶液疼痛的方法,对114例滴注含钾溶液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比较,即连续2 d在病人左右手对称部位各静脉穿刺1次,1 d常规固定,1 d翻转针柄固定.结果不同浓度含钾液采用翻转针柄固定法病人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固定法(P<0.05和P<0.01).证明翻转针柄固定法能减轻病人的疼痛.

    作者:韩幸求;韦利堂;韦颖屏;蓝秀花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晚期癌症病人疼痛和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晚期癌症病人疼痛和生活质量(QOL)状况.方法应用癌症疼痛及生活质量调查表对237例晚期癌症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晚期癌症病人癌痛发生率为72.57%;生活质量评分(40.95±8.25)分,良好者28例,较好者93例,一般70例,差26例,极差20例;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晚期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疲乏(评分2.44±1.25,≤2分者108例)为显著.结论应控制癌痛和采取缓解疲劳的个体化干预措施,以提高晚期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妙君;黄华兰;孙木吟;许秀蓉;陈琼芝;黄少容;江红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从莫菲氏管加药小技巧

    方法:观察、确定输液器输液正常后,根据拟加入药物的剂量判断莫菲氏管内液面是否合适.

    作者:张蕊;王春娟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比亚芬治疗放射性皮炎疗效观察

    对30例放射性皮炎病人进行局部清洁后涂搽比亚芬软膏治疗.结果22例Ⅱ度皮肤反应者3 d后红斑、瘙痒、干燥完全消失,8例Ⅲ度皮肤反应者用药7 d内结痴、结痂脱落、新皮形成.提示比亚芬软膏对放射性皮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小侠;张玉莉;李涛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心理干预减轻康复期精神病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效果观察

    随机将80例发生焦虑、抑郁症状的康复期精神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仅进行精神病常规护理和一般心理护理,观察组(42例)在精神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个别心理指导、集体心理治疗等综合心理干预.采用SAS、SDS评价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在自杀倾向及行为方面,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康复期精神病病人进行综合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病人的焦虑、抑郁情况,促进病人康复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作者:黄蔚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射频消融治疗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的护理

    对30例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病人行射频消融治疗,均消融即刻成功,其中1例术后4个月复发,经再次消融成功.护理要点: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术后严密监护,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掌握肝素的用法及加强穿刺点的护理.

    作者:王芳;杨剑雪;陈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碘甘油治疗慢性滤泡性咽炎急性发作病人的疗效观察

    将156例慢性滤泡性咽炎急性发作的门诊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碘甘油涂搽病变部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治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提示局部涂擦碘甘油能明显提高慢性滤泡性咽炎的疗效、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邹映珍;高雪;曲敬来;李宏涛;余燕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游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以2000年11月至2003年1月住院患儿522例为观察组,尝试运用游戏手段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与1999年1月至2000年10月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603例住院患儿(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输液依从性及家长的满意率分别为81.9%、96.1%,对照组为62.8%、84.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提示在儿科病房运用游戏手段,能使患儿更好地配合治疗,同时也深受患儿及家长的欢迎.

    作者:刘月梅;李玲;曹丽敏;丁建萍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病人疼痛评估及其护理对策

    回顾国内外不同疼痛评估方法,分析不同评估方法的优缺点和临床适用范围.提出疼痛的护理对策:了解病人疼痛的部位、强度、性质,发作、持续时间;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疼痛阈值;减少疼痛的刺激;指导病人使用非药物止痛的方法等.

    作者:王艳;邓胜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自制输液童车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患儿因生性好动,静脉输液时易影响输液顺利进行,也给家长的看护带来困难.为满足患儿心理需求,减轻陪护家长负担,我院自制了一种可推行的输液童车,临床应用3 000例次,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汪在华;郭汉萍;李秀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巧用一次性尿袋引流腹水

    中等、大量腹水的病人需行腹腔穿刺引流腹水.常规方法是用一次性注射器反复抽吸,操作费时费力.

    作者:张永霞;付荣萍;王永兰;高雅文;陈亚林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家庭护理指导对早产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指导对早产儿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25例出院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按常规对患儿母亲进行出院指导,观察组对患儿母亲实施家庭护理指导.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早产儿6个月内患病及再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6个月内患病率和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实施家庭护理指导可降低早产儿的患病率和再住院率.

    作者:朱平则;张泓;吴玉娟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精神科护士差错归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采用自行设计的精神科护理差错归因调查表,对5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2名护士发生护理差错52人次,其中因执行制度不严14人次,责任心不强10人次,他人打扰、工作时情绪差、自信凭印象做事各5人次,其它13人次.低学历、低年资年轻护士易发生护理差错.提示在护理管理中,需加强护士责任心的培养,督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培训.

    作者:王焕英;郑爱民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护理程序的应用对门诊肝炎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

    将125例门诊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均交待医嘱的内容及遵医的重要性,观察组同时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干预,1个月后评价并修改护理计划.于护理干预6个月后评价其完全遵医行为.结果两组完全遵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提示应用护理程序对门诊肝炎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遵医率.

    作者:杨运娟;黄彤;陈文娜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非清髓性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护理

    对5例HLA完全相合的非清髓性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淋巴细胞采集的供者进行护理.结果5例供者均顺利完成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及淋巴细胞采集,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提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注意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时补充钙剂,可保证造血干细胞及淋巴细胞的顺利采集.

    作者:徐丽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针灸配合语言训练治疗失语症病人效果观察

    为探讨针灸配合语言训练治疗失语症病人的临床疗效,将47例失语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针对性语言训练,观察组除针对性语言训练外,配合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两组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针灸配合语言训练治疗失语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语言训练,可提高病人康复效果.

    作者:杨湘华;王晓莉 刊期: 2004年第15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