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病人疼痛评估及其护理对策

王艳;邓胜平

关键词:疼痛, 评估, 护理, 综述文献
摘要:回顾国内外不同疼痛评估方法,分析不同评估方法的优缺点和临床适用范围.提出疼痛的护理对策:了解病人疼痛的部位、强度、性质,发作、持续时间;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疼痛阈值;减少疼痛的刺激;指导病人使用非药物止痛的方法等.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动脉炎致肾动脉狭窄或闭塞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

    总结26例大动脉炎所致肾动脉狭窄/闭塞行综合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提出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血压监测,加强对血栓性闭塞、异位栓塞、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对提高整体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作者:王华;韩雅君;徐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巧用人工肛门袋

    部分大肠肿瘤病人手术后需长期使用人工肛门袋.价格低的人工肛门袋易引起皮肤过敏,使用时间短;质量好的人工肛门袋和皮肤亲和性好,使用方便,但价格昂贵.

    作者:冯毕龙;卢芳;徐红梅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恶性肿瘤化疗病人心理失衡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恶性肿瘤化疗病人对自身所患疾病和对化疗所致的毒性反应产生恐惧,以及文化休克和角色改变,引起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而导致心理失衡,通过心理护理使病人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正确认识疾病和化疗,尽快适应环境和病人角色,以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李玉英;杨思燕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提高护理记录质量管理措施探讨

    为提高护理记录质量,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及护理记录书写培训,加强护理记录质量管理,推行焦点式护理记录,结果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对记录质量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护理记录的规范性和反映病人实际情况的记录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毛焕龙;王春梅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射频消融治疗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的护理

    对30例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病人行射频消融治疗,均消融即刻成功,其中1例术后4个月复发,经再次消融成功.护理要点: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术后严密监护,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掌握肝素的用法及加强穿刺点的护理.

    作者:王芳;杨剑雪;陈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系统护理干预减少急诊血透的作用

    对1999年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下称血透)的42例病人(2 880例次)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2002年行血透的54例病人(3 462例次)行系统护理干预(观察组).结果对照组急诊血透率(4.17%,120/2880)显著高于观察组(2.95%,102/34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系统护理干预可减少或消除急诊血透诱因,从而降低急诊血透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冯佩兰;钟海英;宋晓宇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糖尿病病人家庭支持状况调查分析

    采用家庭支持功能问卷对91例门诊糖尿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病人的家庭支持功能总体较好,病人的年龄、病程及经济收入对家庭支持有影响.建议对年龄≥65岁、病程1~4年或≥10年、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糖尿病病人,重点帮助其家属认识家庭支持功能的重要性,动员家庭内外资源,更好地发挥病人的家庭支持功能.

    作者:相锋;李亚洁;刘建芬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干预模式的应用研究

    目的建立冠心病二级预防干预模式,使病人建立健康行为,从而有效控制心血管事件发生,减少医疗费用,降低病死率.方法对236例进入心脏保护网的冠心痛病人进行疾病知识、生活方式、个体用药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健康讲座、科学生活方式指导、个体化的药物干预,分别在入网后6个月、1年、2年进行评价.结果入网后,病人对疾病各项知识的掌握率明显提高(均P<0.01),不良生活方式明显改善(P<0.05,P<0.01).血脂、血压、血糖呈下降趋势,入网2年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入网时显著下降(均P<0.05).再发心血管事件住院仅为1.7%.结论对冠心病病人进行二级预防,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赵菲;邝碧娟;曾丽吟;王湘郴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心理暴力问题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心理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设计调查表,对广州市16所医院273名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心理暴力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73名急诊科在职护士心理暴力发生率为87.91%,其中78.75%的受害者多次遭受暴力.辱骂与威胁是心理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心理暴力更容易在小医院发生.护士站是急诊科发生心理暴力的常见工作场所;60.42%的急诊心理暴力事件发生在晚/夜班.急诊科护士处理心理暴力的主要方式是耐心解释(64.58%)和忍让回避(45.42%);27.50%的受害者未将暴力遭遇告诉别人.心理暴力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病人(或其陪同者、探视者)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肇事者酗酒或药物滥用、候诊时间过长等.病人亲属和病人本人是主要肇事者.结论心理暴力以极高发生率存在于急诊科护士人群.需针对医院特点开展工作场所暴力防范与应对措施教育,提高急诊科护士防范心理暴力能力.

    作者:陈祖辉;王声湧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职业性危害对护士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综述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物理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及心理社会性危害因素.提出需要重新评估医院环境及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及其现存的和潜在的危害性.

    作者:周英凤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知识竞赛在精神分裂症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将216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病人采取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时间均为8周,并进行3个月的随访.分别于健康教育8周末及随访结束时采用自制问卷对两组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提示采用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能够充分调动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积极主动性及学习兴趣,有助于强化记忆.

    作者:岳淑英;刘琳;许丽荣;张艳;张仲荣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临床见习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与对策--附案例介绍

    对一临床见习案例进行分析,并阐述临床见习过程所涉及的法律法规问题,提出在临床见习过程中应将教学行为与法律相结合、做好临床见习的风险管理、对带教老师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及加强临床见习管理的实施方案,以确保临床护理教学有序、有效、安全地进行.

    作者:白姣姣;吴建瑾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心力衰竭病人健康教育无效原因分析及对策

    对部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在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无效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①病人及家属方面:老年病人接受能力差及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改变;反复住院使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住院时间短,健康教育不充分;病人家属未积极参与;病人对护士缺乏信任.②护士方面:健康教育缺乏连续性;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提出需针对老年病人特点采取多样化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教育病人控制情绪,指导家属积极参与;指导其遵医行为;其做好出院指导,避免诱发因素;加强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和技能训练.

    作者:江才宇;张静;王荣;魏芳;周敏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内生式置换液预冲透析器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内生式置换液代替无菌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 000套血路管、透析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500套,实验组采用GAMBRO AK-200 ULTRA血液净化机产生的内生式置换液进行透析前预冲洗,对照组则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对冲洗后的透析器进行细菌培养和内毒素检测.结果两组透析器均未检出细菌和内毒素;实验组透析器冲洗、排气能一次完成,冲管工序简单、节省人力、费用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采用内生式置换液对血路管、透析器进行冲洗,安全,成本低.

    作者:游励红;胡红蕾;李霞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情绪的探讨

    目的了解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并进行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效果评估.方法将146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健康教育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病人情绪障碍进行评定.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及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存在较高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可缓解症状.

    作者:张丽;任巧玲;李传平;姚宁;韩凤珍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81例恙虫病病人的护理

    对恙虫病病人81例进行分析.认为根据发病机制于病程第1周加强高热护理;病程第2周注重各脏器功能的监护;病程第3周后注意卫生宣教等有助于本病的防治.

    作者:傅腊莲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家庭护理指导对早产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指导对早产儿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25例出院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按常规对患儿母亲进行出院指导,观察组对患儿母亲实施家庭护理指导.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早产儿6个月内患病及再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6个月内患病率和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实施家庭护理指导可降低早产儿的患病率和再住院率.

    作者:朱平则;张泓;吴玉娟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静脉留置针封管方式对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影响

    为探讨静脉留置针封管方式对甘露醇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将准备接受甘露醇治疗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输液完毕后采用2.5 ml肝素盐水封管;改良组先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后,再用肝素盐水2.5 ml封管.结果改良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输入甘露醇后先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再用肝素盐水封管可显著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作者:刘建平;田源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护理程序的应用对门诊肝炎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

    将125例门诊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均交待医嘱的内容及遵医的重要性,观察组同时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干预,1个月后评价并修改护理计划.于护理干预6个月后评价其完全遵医行为.结果两组完全遵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提示应用护理程序对门诊肝炎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遵医率.

    作者:杨运娟;黄彤;陈文娜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选择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为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伴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病人做亲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非清髓性预处理阶段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干细胞移植前后做好心理护理,观察溶血反应,预防出血和感染,结果移植后造血功能成功恢复,肝功能正常,未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

    作者:成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