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春玲;忙烈
目的:探讨淋病奈瑟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对培养分离出淋病奈瑟菌547株进行红霉素、罗红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547株淋球菌对交沙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5.14%、22.17%、4.01%、19.47%和3.87%.在对交沙霉素耐药的192株淋球菌株中,有49株对红霉素呈交叉耐药,31株同时对红霉素、罗红霉素呈交叉耐药.结论:淋病奈瑟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情况较严重,有交叉耐药,需医师在治疗淋病据药敏结果选敏感药,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株产生.
作者:吴文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保证灌肠的疗效及灌肠液各组成的作用机制;方法:18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保留灌肠治疗;结果:60例治疗2~3个疗程后痊愈36例(60%),有效22例,总有效率96.7%;结论:直肠药物保留灌肠是常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一种有效的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小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必须注重护理教学这一重要环节.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卫生事业对未来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临床带教教师,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以达到提高临床实验带教质量的效果.本文结合当前临床护理的实际,介绍了临床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护理专业能力的基本方法.
作者:陈淑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情绪障碍.方法: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197例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进行测查,并调查内科医生对情感障碍的识别率.结论:内科心血管患者确有部分情感障碍患者,内科医师应该加强学习有关精神科知识.
作者:黄远腾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呃逆(hiccup)是不自主的膈肌痉挛,引起呼吸肌收缩,在收缩终末时,声带突然关闭而发出的声音.呃逆的中枢在脊髓的颈段,刺激通过迷走、交感、脑神经传入再经传出神经支配肌肉而发生呃逆的动作.在呃逆时,不仅可听到声音,而且可看到膈肌的活动,故也有书中将其归入呼吸系统症状.呃逆持续时间不等,数分钟到数月均有.若持续时间在48小时以上不缓解,则称之为顽固性呃逆.顽固性呃逆可继发呕吐、水及电解质紊乱、失眠、虚脱、持久的精神紧张、脑缺氧等.
作者:张慧君;李应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在护理教学中,必须重视法律知识的教育,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从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方法: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始终将法律意识教育贯穿其中,使护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法、守法、执法的习惯.结果:通过护理法律、伦理来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保障人民健康,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从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许婷亚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本研究拟比较高乌甲素、芬太尼及其联合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8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n=30)和高乌甲素+芬太尼联合组(L+F组,n=30)行静脉镇痛术后48h持续、恒速镇痛.分别记录2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S评分L+F组显著优于F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L+M组显著低于F组(P<0.05). 结论:高乌甲素、芬太尼联合用药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显著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癌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38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和护理情况.结果:患者思想稳定,疗效良好,体贴、细致的护理受到患者好评.结论:有效护理能缓解肝癌患者的疼痛,还提高疗效.
作者:马蕊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红景天的临床功效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红景天有抗衰老、抗疲劳、耐缺氧、抗辐射、改善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等多方面药理作用.提示红景天可作为中药制品、保健品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吴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常见中药的配伍不当.方法:对双黄连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以及茵栀黄注射液的配伍进行了分析.结果:喹诺酮类与中药注射剂混合滴注易产生沉淀.结论:喹诺酮类与中药注射剂混合滴注时,应在两组液体间加与其不发生反应的另一组液体.
作者:谭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周期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少见,其特征为血小板数量周期性下降,常伴血小板生成障碍,发作及间隔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周期一般为28~39天,同一患者周期、时间十分规律.发作时期血小板明显减少,且出血症状明显,皮肤有瘀斑、瘀点、鼻出血、牙龈出血或血尿,亦可有消化道出血,还可因颅内出血而死亡.
作者:于婧;毛齐学;王艳;谢娟;何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葡萄胎恶变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恶变规律,一直是滋养细胞疾病研究的重点,本文分析了葡萄胎恶变相关因素及预测方法
作者:白秀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痹,有闭阻不通的意义.凡外邪侵入肢体的经络、肌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疼痛,肿大,重胀和麻木等症,甚至影响肢体运动功能者,总称为痹症.现代西医把痹症统称为风湿性的关节炎.
作者:董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健康教育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中起着的重要作用.志愿服务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有效途径,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保障.本文就利用志愿服务资源促进全民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初探.
作者:林新天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胃镜是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因镜检时给患者带来的恐惧,呕吐等痛苦,使部分患者难以忍受,就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对411例病人采用麻醉胃镜诊疗术进行探讨.
作者:王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种严重的有潜在性的疾病,是由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所致心肌严重缺血产生的一种进展性的临床综合症,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很多经验体现了中医药干预ACS的优势.
作者:黄世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股骨颈骨折好发于老年人,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逐渐增高.然而,老年人机体各系统功能减退,且多数患者伴有各种慢性循环或呼吸系统疾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显著降低,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对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人工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目的,在于对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使患者得到康复.
作者:谭环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本文对我院1995年至2008收治161例烧伤患者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
作者:杜华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寻找有效干预措施,切实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孕产妇死亡个案资料.结果:①孕产妇死亡145例,死亡率为57.12/10万,死亡率逐渐下降;②孕产妇死亡高原因为产科出血;③死亡孕产妇分娩地点发生了变化,在家中、途中分娩死亡的人数逐渐减少,在乡及以上医院分娩死亡人数增加.结论:需规范高危孕产妇管理,加强县级产科妇急救中心建设,严格产科资格准入,进一步开展产科出血知识培训.
作者:毛月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经过检测不同临床分级的肝硬化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进一步来研究其鉴别诊断的意义和肝病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理.方法:应用日本Sysmex CA1500检测仪,采用免疫比浊法来检测样本的D-二聚体含量.结果: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患者肝功能A、B、C级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分别与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非出血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患者HBsAg阳性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HBsAg阴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病情及肝功能损害越重,血浆D-二聚体含量越高.结论: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在肝硬化各临床分级的患者血浆中明显增高,患者的病情越严重、肝脏功能越差则其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就越高.
作者:于广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