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析中药的配伍不当

谭霞

关键词:中药, 配伍不当, 药注射剂, 滴注液
摘要:目的:研究常见中药的配伍不当.方法:对双黄连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以及茵栀黄注射液的配伍进行了分析.结果:喹诺酮类与中药注射剂混合滴注易产生沉淀.结论:喹诺酮类与中药注射剂混合滴注时,应在两组液体间加与其不发生反应的另一组液体.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56例康复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疗效.方法:对56例骨折患者在常规良好控制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对比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81%的病人在接受康复指导后对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才引起关注,康复护理可提高病人和陪护人员进行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及早期实施康复护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发生.结论:康复护理对骨折的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文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按摩疗法加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体会

    肩周炎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发病年龄一般在50岁左右,多数患者表现为单侧肩关节襄及周围软组织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疾病,故称为肩周炎.

    作者:杨存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脑出血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讨临床治疗脑出血的佳方案.方法:采用锥颅或钻颅穿刺微创治疗和开颅手术,血肿清除治疗脑出血.结果:全组病例共计148例,近期疗效Ⅰ级22.3%,Ⅱ级23.6%,Ⅲ级29.1%,Ⅳ级16.9%,Ⅴ级8.1%.结论:脑出血可外科干预开展锥颅或钻颅穿刺引流术,也可以开颅血肿清除术,但综合治疗尤为重要.文中讨论了手术时机、方法、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并发症的防治与疗效的关系.

    作者:林云东;黄斌;邓人富;李孝生;刘清云;罗忠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研究用不同加工方法炮制的罗布麻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

    探讨罗布麻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检测方法.方法:通过罗布麻叶,建立了一种测定总黄酮含量的分光光度法.对罗布麻叶炮制采用不同方法.结果:温度在80℃,提取甲醇的浓度为80%时是佳炮制工艺,能使总黄酮含量大.结论:分光光度法对罗布麻叶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意义重大,对罗布麻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有积极意义.

    作者:董宇静;张玉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输卵管结扎术后异位妊娠65例分析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与输卵管结扎术式的关系.方法:对65例输卵管结扎术后异位妊娠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扎术后异位妊娠均为输卵管妊娠,发病年龄30~35岁为高发组,占76.12%;发病时间术后3~6年为高发组,占56.92%.结扎方法上波氏改良法发病率98.45%.结论:输卵管结扎术后异位妊娠与榆卵管结扎术式有关,结扎时采用抽心包埋法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庄琼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4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50mg/m2肌肉注射,用一次,并用天花粉30g;观察组给予甲氨蝶呤50mg/m2肌肉注射,用一次,用天花粉30g,同时口服米非司酮150mg/d,2次/d口服,连用3d.结果:观察组治愈61例,对照组治愈51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一周左右复查血β-HCG下降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更为广大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美琼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CT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髋臼骨折CT及三维重建表现,探讨其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30例髋臼骨折均摄X线平片及CT横断扫描,其中21例做三维重建.分析30例髋臼骨折的横断及三维重建CT表现,根据Letoumel分型将其分类,重点探讨三维重建的价值.结果:30例髋臼骨折中,复杂骨折18例其中T型骨折3例,双柱骨折8例,后柱伴后壁骨折7例.X线平片显示关节腔内骨折碎片19块.简单骨折12例.CT横断扫描共显示关节腔内骨折碎片33块.并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三维重建图像多角度立体显示骨折及损伤情况.30例髋臼骨折当中11例保守治疗,19例手术治疗.手术所见与CT扫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髋臼骨折CT扫描能准确对骨折分型,三维重建可弥补横断影像的不足有助于骨折的立体定位,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姜祖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成人下丘脑错构瘤MRI诊断1例

    目的:研究下丘脑视神经元错构瘤的临床特点及MRI(磁共振成像)表现.方法:分析了1例错构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同时复习国内文献报道5例.结果:肿瘤呈结节状或球形等T1,T2信号.静脉注射后肿块无强化表现.结论:下丘脑错构瘤临床及影响学表现均有明显特征性,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易与鞍区其它病变鉴别.

    作者:贾晓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焦虑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调查口腔修复患者的牙科焦虑症;方法:123例牙科焦虑症患者,分析焦虑程度与人口统计学因子,特质焦虑、口腔健康影响程度及义齿满意度等的关系;结果:造成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焦虑的主要因素是怕疼;结论:本文研究为制定牙科焦虑症防治措施及提高修复患者的就诊率和满意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蔡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老年公寓老人的心理压力及护理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对健康要求更高、欲望更加强烈,其健康问题较为突出.老年病人常因环境因素及生活扰乱而难以适应,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轻者会加速衰老,重者可导致行为异常.特别是脑功能的衰退,使心理状态随之出现老年人特有的变化.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尤其应重视老年病的心理护理.

    作者:王琴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蜂胶在治疗血脂代谢异常的辅助作用体会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资料90例高血脂患者分为治疗组A和对照组B;判断标准:按照血脂异常的常规判断标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TG、TC均显著下降(P<0.01),HDL-C明显升高(P<0.01),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LDL-C无显著下降(P>0.05);结论用蜂胶加中药内服,对血脂紊乱病人的调脂作用明显,疗效与辛伐他汀相当.[关犍词]蜂胶;血脂代谢异常;辅助

    作者:陈巧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加股方肌蒂骨瓣植骨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股骨颈骨折46例报告

    2003年至2009年,我院采用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加股方肌蒂骨瓣植骨及中药内服治疗GardenⅢ、Ⅳ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46例,经平均3.5年的随访,效果好.

    作者:黄晨七;罗志顺;杨艺;唐鑫;廖江锋;谷习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研究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该病可因嗜酒、胆汁反流,或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现代医学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仍然无特效方法,多为对症治疗.中医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均有论述,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者:卢文权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按摩疗法治疗闭经的临床体会

    闭经是指从未来过月经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停止,持续时间长达三个月经周期以上者,成为闭经.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类,年过十八岁的女性未来月经的,称为原发性闭经.月经以来又停止三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继发性闭经.常见原因来自生活环境的变迁或情致的变化.按中医学角度将闭经分为虚证和实证两类,虚证多因肝肾不足、气血虚弱导致血海空虚,常表现为体倦乏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实证多因气滞血瘀、痰湿阻滞、冲任不通经血不能下行所致闭经,常表现为烦躁易怒,胁肋胀满、小腹胀痛等症状.

    作者:吉瑞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症12例临床观察

    目的与方法:本文将我院2005~2008年追踪观察的青光眼睫状体综合症12例进行临床分析,研究导致青光眼睫状体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治疗方案,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发现本病好发于青中年患者,男女之比2:1除1例双眼发病外,都是单眼发病,并分别阐述了发作期及间歇期的临床表现以及虹膜异色等问题.结论:文章证实了青光眼睫状体综合症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局部或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发作后无器质性改变,防水排出系统无永久性的阻塞,不需手术治疗,同时证实本病多次反复发作,视力无损害、房角无粘连、虹膜无后粘连及萎缩,预后乐观.

    作者:苗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淋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探讨

    目的:探讨淋病奈瑟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对培养分离出淋病奈瑟菌547株进行红霉素、罗红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547株淋球菌对交沙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5.14%、22.17%、4.01%、19.47%和3.87%.在对交沙霉素耐药的192株淋球菌株中,有49株对红霉素呈交叉耐药,31株同时对红霉素、罗红霉素呈交叉耐药.结论:淋病奈瑟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情况较严重,有交叉耐药,需医师在治疗淋病据药敏结果选敏感药,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株产生.

    作者:吴文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

    缓释制剂是给药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系指药物在体内缓慢地非恒速释放的制剂.文章简单介绍了中药缓控释制剂的剂型特点、其释药类型、药用辅料、释药机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中药缓控释制剂的未来展望.

    作者:张璐;刘建云;刘海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锌加叶酸佐治小儿秋季腹泻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锌加叶酸辅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原理.方法:将108例腹泻病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补液、控制体温、调节饮食、抗病毒及支持疗法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葡萄糖酸锌+叶酸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96.2%,对照组76.4%,结论:锌加叶酸制剂可缩短腹泻病程,减轻腹泻严重程度,对小儿秋季腹泻病有确切疗效.

    作者:徐新班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心理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情绪障碍.方法: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197例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进行测查,并调查内科医生对情感障碍的识别率.结论:内科心血管患者确有部分情感障碍患者,内科医师应该加强学习有关精神科知识.

    作者:黄远腾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浅谈如何运用中医药防治急性冠脉综合症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种严重的有潜在性的疾病,是由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所致心肌严重缺血产生的一种进展性的临床综合症,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很多经验体现了中医药干预ACS的优势.

    作者:黄世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