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痛辨治杂谈

张艳东

关键词:头痛, 辨证施治, 外感, 内伤
摘要: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症状,其病机病因复杂,对于头痛有表里之辨、虚实之辨等辨证施治.正确辨别,对症治疗和入药.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内服结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30例

    目的:观察运用中药内服结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结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中药内服治疗,以1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30例中,治愈18例,好转8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30例中,治愈6例,好转15例,未愈9例,总有效率为70%.两组总有效率(86.7%与7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治愈率(60%与20%)比较差异却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结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较单纯采用口服中药内服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京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化痰定喘散热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化痰定喘散热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并按分期标准为发作期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包括常规的吸氧、补液、抗炎、解痉止喘等,实验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痰定喘散热敷背部,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包括症状、体征改善、肺功能指标、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值的变化.结论:化痰定喘散热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简、便、廉的中医特色.

    作者:张燕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新疆克孜勒苏自治州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特色浅谈

    新疆克孜勒苏自治州地处中国西部,是一个偏远落后地区.2009年全球暴发甲型H1N1流感,本州也有421例报告病例.甲型H1N1流感在本州暴发过程中,结合本地特点应用中医药防治,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张波;陈贻华;申卫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局部与远端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运用推拿治疗肩周炎.方法:采用常规推拿与常规推拿结合远端推拿方法治疗.结论:通过推拿疗法从而达到消炎止痛与改善关节活动的疗效.

    作者:杨昌金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药封包干热外治法对腰椎压缩性骨折筋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干热外治法在腰椎压缩性骨折筋伤早期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封包干热外治法,对照组采用跌打膏外敷法,第3天、第7天观察疼痛程度,第7天比较两组自主活动度恢复情况和接触性皮炎发生率.结果:两种外治法的疗效均有较好的止痛、自主活动恢复疗效且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接触性皮炎发生率30%明显高于治疗组3.33%(P<0.01).结论:中药封包干热外治法在骨折筋伤早期治疗中有其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作者:温惠芬;何笑霞;唐肖芬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结果:治疗组退热及退疹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较利巴韦林有效.

    作者:李宜;冯金环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9例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9例,运用中医辨证分型后组方施治.结果:每例患者均在疗程结束后15d行胃镜及病理活检,1年随访.临床治愈20例,显效21例,有效2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8.46%.结论:中医在治疗CAG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如能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并组方用药,重视整体治疗、侧重健脾扶正的思想等,就会发挥中医药的治疗特色,可以提高CAG的治疗效果,对临床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东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胃肠术后患者应用银花甘草液含漱的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银花甘草液在胃肠术后口腔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胃肠术后留置胃管、不能进食、意识清楚的患者60例,30例应用银花甘草液含漱,30例给予常规口腔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至拔除胃管后24小时.同时观察评价病人口腔、口唇和齿间残留物情况.结果:银花甘草液含漱在缓解患者咽喉干痛、口渴和口臭等方面效果等同口腔护理,甚至优于口腔护理,银花甘草液含漱能节省护理时间,操作简单,节省费用,病人乐于接受.结论:银花甘草液含漱临床效果好,对部分胃肠术后禁食病人可以取代口腔护理.

    作者:李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消渴病人的临床观察与对策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是极其重要.通过护理干预,正确指导患者掌握糖尿病的知识,合理安排生活起居,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药物的合理应用等综合措施,以提高自我监测、增强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积极配合治疗.从而使病情获得良好的控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美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基于酶速率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简便的酶速率法,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进行直接检测.方法:使用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两点酶速率法,主波长341nm,副波长406nm,温度37℃,两点线性校准.结果:本法线性范围1.0~51.0μmol/L;日内CV为2.0%~3.1%,日间CV为4.1%~5.8%;低、中、高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102.6%,99.4%,95.9%,平均为99.3%;酶速率法与Abbott Axsym免疫分析仪检测法比较,Y=1.018X-0.865,γ2=0.965.结论:酶速率法简便、快速、敏感、可靠,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常规和自动化分析,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关廷均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合谷、太冲穴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自2003年4月~2009年6月期间采用针刺面部局部穴位结合针刺远部的合谷、太冲穴治挝疗周围性面瘫35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钦源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疗法治疗;2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1年后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激素组和中药组(P>0.01),激素组与中药组无明显的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优、副作用少、复发率低.

    作者:李瑞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浅议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改革

    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部分,且对于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尤为突出.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践,和技能相结合的重要桥梁,实验教学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作者:孔德祥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吴昆仑教授自拟祛痘方治疗痤疮经验

    采用祛痘方药治疗痤疮.对其病因病机分析后组方用药.

    作者:张蓉;吴昆仑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48例临床观察

    颈源性头痛是指因为颈椎病所导致的头痛,是由于颈部骨骼、肌肉、神经等原因引起的头痛症状.一般多伴有眩晕症状,头痛以后枕部多见,也可出现头颞部或前额眉棱骨部.本文介绍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效果显著,48例患者,治愈26例,占54%;显效12例,占25%;好转8例,占17%;无效2例,占4%.总有效率为96%.

    作者:魏永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黄芪注射液在临床治疗中的新应用

    黄芪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黄芪为补气升阳中药,生用有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炙用补中益气是临床上使用很广泛的一种中药.本文就黄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行概述.

    作者:胡胜平;焦建民;李伟华;郭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药调剂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目的:探讨中药调剂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分析中药调剂出现问题的原因.结果:解决中药调剂出现的问题.结论:中药调剂是中医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担负着确保临床疗效的重要任务,准确的诊断和辨证施治,终必须由高质量的调剂来实现预期的疗效.

    作者:李文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伤寒论》方药溶媒文献综述

    对<伤寒论>及其后注和历代医家医案中煎服法的文献整理,应用文献学和统计学等相关方法探求方药对溶媒的选择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作一探析,认为仲景在<伤寒论>中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溶媒的不同属性,或是产生协同作用,或是发挥溶媒本身的治疗作用,或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等作用.

    作者:姚军汉;郭军雄;侯志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19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氨茶碱0.2mg口服,每日3次,地塞米松片0.75mg×2口服,每日3次,用3~5d.有感染者给予抗生素静脉点滴,连用5~6d.气喘严重者给予吸氧.定喘汤加减.每日一剂口服.结果:近期疗效:19例中临床控制16例,显效2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100%.远期疗效:继续对19例患者1年多随访观察,结果发生2例症状反复,复查肺功能FEV,不同程度继续改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不良反应少,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那薇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调经止痛汤内服配合痛经贴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21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自拟调经止痛汤内服,配合痛经贴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8例,服用调经止痛汤,1剂/日、水煎服、早晚温服、7~10天为一疗程;外敷痛经贴,1贴/日、敷脐部、每经期贴5贴.对照组156例,服用元胡止痛片,4~6片/次、2~3次/日、口服;维生素E胶丸100mg/次、2次/日、口服、7~10天1疗程,服药3疗程以上.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7.61%,显效率33.49%,有效率23.39%,总有效率94.49%;对照组治愈率28.85%,显效率26.28%,有效率27.56%,总有效率82.69%.二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调经止痛汤内服、配合痛经贴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

    作者:刘钧;王战军;高昆;王惠青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