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调经止痛汤内服配合痛经贴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218例疗效观察

刘钧;王战军;高昆;王惠青

关键词:痛经, 中药, 汤剂, 贴敷剂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自拟调经止痛汤内服,配合痛经贴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8例,服用调经止痛汤,1剂/日、水煎服、早晚温服、7~10天为一疗程;外敷痛经贴,1贴/日、敷脐部、每经期贴5贴.对照组156例,服用元胡止痛片,4~6片/次、2~3次/日、口服;维生素E胶丸100mg/次、2次/日、口服、7~10天1疗程,服药3疗程以上.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7.61%,显效率33.49%,有效率23.39%,总有效率94.49%;对照组治愈率28.85%,显效率26.28%,有效率27.56%,总有效率82.69%.二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调经止痛汤内服、配合痛经贴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确诊为UC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柳氮磺吡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自拟益肠汤保留灌肠治疗.6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57%,8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UC较单用柳氮磺吡啶好.

    作者:张国旗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黄芪注射液在临床治疗中的新应用

    黄芪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黄芪为补气升阳中药,生用有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炙用补中益气是临床上使用很广泛的一种中药.本文就黄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行概述.

    作者:胡胜平;焦建民;李伟华;郭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糖尿病作为危害性较大的一种遗传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针对其合并慢性并发症的治疗,近年来,广大中医工作者从传统医学角度来分析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症型,并据此提出一些常用的中药及合剂,临床上在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杨立民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浅议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改革

    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部分,且对于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尤为突出.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践,和技能相结合的重要桥梁,实验教学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作者:孔德祥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方法:控制饮食、运动、心理疏导及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

    作者:葛关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温阳强肾活血法与银屑病的临床研究

    温阳强肾活血法是针对肾阳虚、气血瘀病理而提出的一种治疗银屑病的新方法.通过对本方法的总结和分析,以求在验证性研究的基础上探求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更好方法.

    作者:荆夏敏;吴刚;荆宁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药内服结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30例

    目的:观察运用中药内服结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结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中药内服治疗,以1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30例中,治愈18例,好转8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30例中,治愈6例,好转15例,未愈9例,总有效率为70%.两组总有效率(86.7%与7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治愈率(60%与20%)比较差异却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结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较单纯采用口服中药内服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京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基于酶速率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简便的酶速率法,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进行直接检测.方法:使用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两点酶速率法,主波长341nm,副波长406nm,温度37℃,两点线性校准.结果:本法线性范围1.0~51.0μmol/L;日内CV为2.0%~3.1%,日间CV为4.1%~5.8%;低、中、高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102.6%,99.4%,95.9%,平均为99.3%;酶速率法与Abbott Axsym免疫分析仪检测法比较,Y=1.018X-0.865,γ2=0.965.结论:酶速率法简便、快速、敏感、可靠,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常规和自动化分析,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关廷均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临床研究采用对照观察方法,对照组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评定疗效.结果:临床观察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分型论治表明中药治疗单纯型优于喘息型(P>0.05),肺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对慢性支气管炎具有治疗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王兴志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5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仙灵骨葆胶囊联合钙尔奇D600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确诊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5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600片,1片/次,2次/天;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仙灵骨葆胶囊,2粒/次,3次/天,1个月为1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有效率为85.7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比单纯西药疗效更好,且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鹏飞;王瑶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骨折引发便秘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骨折患者卧床期间易发生便秘的相关因素,根据原因进行护理干预,以降低便秘的发生率.方法:将我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住院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宣教形式告知患者便秘的防治方法,实验组患者则采取心理护理、加强社会支持系统、共同制定饮食、饮水、运动计划及进行排便训练等护理措施,观察便秘发生情况及程度.结果:观察组中便秘发生者明显减少(P<0.01),且大部分便秘患者均以非药物等方式解除,建立了良好的排便习惯.结论采取积极防治措施,骨折患者恢复期是可以避免便秘发生的.

    作者:严明华;熊小玲;廖桃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疗法治疗;2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1年后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激素组和中药组(P>0.01),激素组与中药组无明显的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优、副作用少、复发率低.

    作者:李瑞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乌梅四逆散治疗胆道蛔虫病26例疗效观察

    目的:排查胆道蛔虫病引起的绞痛,感染.方法:乌梅四逆散加味、基础治疗并对照.结论:根据体质不同,加味治疗症状改善.

    作者:俞细有;陈满朝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头痛辨治杂谈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症状,其病机病因复杂,对于头痛有表里之辨、虚实之辨等辨证施治.正确辨别,对症治疗和入药.

    作者:张艳东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药汤剂的质量控制

    中药汤剂是我国中医药的一种传统剂型,汤剂的质量对中医临床而讲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中医临床的疗效.中药汤剂的质量与许多因素有关,本文就如何确保中药汤剂的质量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刘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不同针灸方案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针灸方案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 usion,LID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LIDP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在牵引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针灸方案,观察组采用电针加委中放血的方法,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的方法,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加委中放血结合牵引较单纯电针结合牵引治疗LIDP疗效为优.

    作者:汤昌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急性脑卒中中西医结合早期康复治疗60例体会

    目的:讨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中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康复3个月,比较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Fugle-Meyer评分(FMA).结果:出院时患者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入院前.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对急性脑卒早期的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为中医药理论创新增加一滴水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的.水为五行之一,中医学关于水的论述有:肾主水;肾者水藏,主津液;肺为水之上源;水为湿之集,湿为水之散…….本文以水为题材,用水的事实来佐证天人一体的理论;用水为准来定量的凡例;说明要了解物质的本质,必须了解物资的形和量;以及整理水延伸的几点中医药相关知识.目的:是为中医药理论创新的知识大海,增加一滴水.人的探索永无止境.

    作者:余三三;刘国梅;周爱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针灸治疗中风病分期治则探讨

    中风患者康复过程中,由于所处的阶段不同,临床表现不同,病理机制也不尽相同,所以,康复全过程不适宜单一针刺取穴方法.在不同时期取穴亦应有相应的变化.

    作者:刘颖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化痰定喘散热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化痰定喘散热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并按分期标准为发作期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包括常规的吸氧、补液、抗炎、解痉止喘等,实验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痰定喘散热敷背部,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包括症状、体征改善、肺功能指标、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值的变化.结论:化痰定喘散热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简、便、廉的中医特色.

    作者:张燕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