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议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改革

孔德祥

关键词:高职高专, 实验教学, 改革
摘要: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部分,且对于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尤为突出.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践,和技能相结合的重要桥梁,实验教学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腰椎间盘突出症社区内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及其意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治疗及康复在社区内的健康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黄锦军;杨宇;雷龙鸣;何贤芬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药封包干热外治法对腰椎压缩性骨折筋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干热外治法在腰椎压缩性骨折筋伤早期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封包干热外治法,对照组采用跌打膏外敷法,第3天、第7天观察疼痛程度,第7天比较两组自主活动度恢复情况和接触性皮炎发生率.结果:两种外治法的疗效均有较好的止痛、自主活动恢复疗效且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接触性皮炎发生率30%明显高于治疗组3.33%(P<0.01).结论:中药封包干热外治法在骨折筋伤早期治疗中有其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作者:温惠芬;何笑霞;唐肖芬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人参功效的再认识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各种补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参作为传统的补品,一直被人们所推崇.但是除了补益方面的作用外,人参的其它药用用途一直被大众所忽略.现在就人参的各种药理作用简单总结如下.

    作者:朱岚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黄芪注射液在临床治疗中的新应用

    黄芪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黄芪为补气升阳中药,生用有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炙用补中益气是临床上使用很广泛的一种中药.本文就黄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行概述.

    作者:胡胜平;焦建民;李伟华;郭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肾结石碎石后中药辅助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采用中药治疗辅助排石、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降低肾结石复发的几率,巩固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采用冲击波碎石后,行中药辅助治疗的62例患者的临床效果,并以同期未采取中药辅助治疗的6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21例,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9.0%,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24,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后,采用中药辅助排石治疗有利于肾结石的排出,可有效降低结石再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绍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肠道易激综合症的分析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安神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校中医门诊1997年6月~2009年10月采用中药疏肝健脾安神汤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38例病例资料,与同期38例西医常规治疗患者作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1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治愈30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4%.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并随诊半年,治疗组临床症状多在1个疗程明显缓解,对照组大多在1个疗程以上明显缓解.治疗组复发2例,占有效人数的5.41%;对照组复发3例,占有效人数的8.33%.治疗组无明显副作用,对照组有3例(7.89%)出现程度不等的乏力、嗜睡症状,停药后好转.结论:疏肝健脾安神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能明显改善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无明显副作用,表明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

    作者:刘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针灸治疗中风病分期治则探讨

    中风患者康复过程中,由于所处的阶段不同,临床表现不同,病理机制也不尽相同,所以,康复全过程不适宜单一针刺取穴方法.在不同时期取穴亦应有相应的变化.

    作者:刘颖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化痰定喘散热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化痰定喘散热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并按分期标准为发作期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包括常规的吸氧、补液、抗炎、解痉止喘等,实验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痰定喘散热敷背部,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包括症状、体征改善、肺功能指标、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值的变化.结论:化痰定喘散热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简、便、廉的中医特色.

    作者:张燕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心肌缺血/再灌注的药物治疗进展

    缺血预适应是目前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为有效方法之一,其机制是通过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体系而发挥作用,现从西药治疗的角度对其综述.

    作者:吴清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医传统灸法的临床应用

    灸法是一种古老的医疗方法.古人认为艾灸对寒热虚实诸证都可应用,但无论用于何种疾病,医者都必须详察病情,细心诊断,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施灸方法,掌握运用适当的补泻手法和灸量.

    作者:姜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局部与远端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运用推拿治疗肩周炎.方法:采用常规推拿与常规推拿结合远端推拿方法治疗.结论:通过推拿疗法从而达到消炎止痛与改善关节活动的疗效.

    作者:杨昌金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对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连择6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每日早晨顿服非洛地平缓释片5mg,2周后根据血压情况调整为2.5~10mg,大剂量为10mg/d,治疗期间不加用其他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疗程6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压情况,观察用药前后血生化指标.结果:服药6周后,显效41例(68.33%),有效9例(15.00%),无效10例(16.67%),总有效率83.33%.治疗期间心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用药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尿酸(UA)等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例出现轻度心悸、头晕、面部潮红;1例出现体位低血压,症状较轻,均能耐受,不影响治疗.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降血压药物.

    作者:朱运林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血糖调节受损干预治疗的研究

    血糖调节受损(IGR)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与糖耐量受损(IGT).过去一般很少谈到对其干预治疗.近几年研究表明,对血糖调节受损(IGR)积极干预治疗,有些阻止或延缓发展成糖尿病,否则,大多数有可能发展成糖尿病.所以对其积极干预治疗非常必要.血糖调节受损已视为糖尿病前期,治疗原则与方法可参照糖尿病,其内容繁多,本文仅作简介.

    作者:王勇前;郑方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偏瘫方为主治疗中风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内服中药结合针灸按摩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的偏瘫、失语的疗效.方法:回顾近5年来收治的100例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用辨证施治结合针灸按摩进行观察治疗.结果:经临床治疗100例,基本治愈40例,显效39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为94%.结论:中药结合针灸按摩能改善脑血循环,促进偏瘫、失语患者的功能恢复,疗效好方法简便、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瑞萍;陈冬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针刺配合化痰解郁汤治疗抑郁症56例疗效观察

    目的:针刺配合化痰解郁汤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6和对照组44,治疗组采用化痰解郁汤配合针刺百会、丰隆等穴位.治疗: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疗程均为28天,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HMAD)评分.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抑郁症的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针刺配合中药在治疗抑郁症病人的抑郁状态方面安全、复发率低的特点.

    作者:周剑利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调经止痛汤内服配合痛经贴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21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自拟调经止痛汤内服,配合痛经贴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8例,服用调经止痛汤,1剂/日、水煎服、早晚温服、7~10天为一疗程;外敷痛经贴,1贴/日、敷脐部、每经期贴5贴.对照组156例,服用元胡止痛片,4~6片/次、2~3次/日、口服;维生素E胶丸100mg/次、2次/日、口服、7~10天1疗程,服药3疗程以上.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7.61%,显效率33.49%,有效率23.39%,总有效率94.49%;对照组治愈率28.85%,显效率26.28%,有效率27.56%,总有效率82.69%.二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调经止痛汤内服、配合痛经贴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

    作者:刘钧;王战军;高昆;王惠青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对《金匮》悸证的再认识及临床实践

    证实并验证,通过方剂治疗各证型病因病机的悸证.观察方剂对于悸证的临床应用的疗效.

    作者:缑玉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乌梅四逆散治疗胆道蛔虫病26例疗效观察

    目的:排查胆道蛔虫病引起的绞痛,感染.方法:乌梅四逆散加味、基础治疗并对照.结论:根据体质不同,加味治疗症状改善.

    作者:俞细有;陈满朝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胃肠术后患者应用银花甘草液含漱的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银花甘草液在胃肠术后口腔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胃肠术后留置胃管、不能进食、意识清楚的患者60例,30例应用银花甘草液含漱,30例给予常规口腔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至拔除胃管后24小时.同时观察评价病人口腔、口唇和齿间残留物情况.结果:银花甘草液含漱在缓解患者咽喉干痛、口渴和口臭等方面效果等同口腔护理,甚至优于口腔护理,银花甘草液含漱能节省护理时间,操作简单,节省费用,病人乐于接受.结论:银花甘草液含漱临床效果好,对部分胃肠术后禁食病人可以取代口腔护理.

    作者:李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头痛辨治杂谈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症状,其病机病因复杂,对于头痛有表里之辨、虚实之辨等辨证施治.正确辨别,对症治疗和入药.

    作者:张艳东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