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肌缺血/再灌注的药物治疗进展

吴清山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 药物治疗, 进展
摘要:缺血预适应是目前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为有效方法之一,其机制是通过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体系而发挥作用,现从西药治疗的角度对其综述.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确诊为UC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柳氮磺吡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自拟益肠汤保留灌肠治疗.6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57%,8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UC较单用柳氮磺吡啶好.

    作者:张国旗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局部与远端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运用推拿治疗肩周炎.方法:采用常规推拿与常规推拿结合远端推拿方法治疗.结论:通过推拿疗法从而达到消炎止痛与改善关节活动的疗效.

    作者:杨昌金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辛开苦降法应用验案举隅

    辛开苦降法始见于<内经>,在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得以广泛应用,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文中笔者在临证当中,应用辛开苦降治法,辨证治疗多种因寒热错杂、虚实相兼、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疑难杂病,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作者:张勇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乳癖舒胶囊治疗乳腺增生2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乳癖舒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8例,对照组104例,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乳癖舒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对照组为64.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乳癖舒胶囊治疗乳腺增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郑大志;程树容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肠道易激综合症的分析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安神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校中医门诊1997年6月~2009年10月采用中药疏肝健脾安神汤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38例病例资料,与同期38例西医常规治疗患者作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1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治愈30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4%.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并随诊半年,治疗组临床症状多在1个疗程明显缓解,对照组大多在1个疗程以上明显缓解.治疗组复发2例,占有效人数的5.41%;对照组复发3例,占有效人数的8.33%.治疗组无明显副作用,对照组有3例(7.89%)出现程度不等的乏力、嗜睡症状,停药后好转.结论:疏肝健脾安神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能明显改善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无明显副作用,表明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

    作者:刘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心肌缺血/再灌注的药物治疗进展

    缺血预适应是目前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为有效方法之一,其机制是通过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体系而发挥作用,现从西药治疗的角度对其综述.

    作者:吴清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54 例缺血性中风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体会

    目的: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观察其对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54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目前一般卒中单元模式进行综合治疗,另加规范的中医辨证治疗.结果:治愈18例,占33.3%,显效22例,占40.7%,好转11例,占20.4%,无效3例,占5.6%,总有效率为94.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能够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立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药调剂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目的:探讨中药调剂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分析中药调剂出现问题的原因.结果:解决中药调剂出现的问题.结论:中药调剂是中医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担负着确保临床疗效的重要任务,准确的诊断和辨证施治,终必须由高质量的调剂来实现预期的疗效.

    作者:李文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黄芪注射液在临床治疗中的新应用

    黄芪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黄芪为补气升阳中药,生用有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炙用补中益气是临床上使用很广泛的一种中药.本文就黄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行概述.

    作者:胡胜平;焦建民;李伟华;郭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基于酶速率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简便的酶速率法,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进行直接检测.方法:使用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两点酶速率法,主波长341nm,副波长406nm,温度37℃,两点线性校准.结果:本法线性范围1.0~51.0μmol/L;日内CV为2.0%~3.1%,日间CV为4.1%~5.8%;低、中、高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102.6%,99.4%,95.9%,平均为99.3%;酶速率法与Abbott Axsym免疫分析仪检测法比较,Y=1.018X-0.865,γ2=0.965.结论:酶速率法简便、快速、敏感、可靠,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常规和自动化分析,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关廷均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益气活血中药配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益气活血中药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6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中药联合联合FOLFOX4方案,对照组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其中,益气活血中药,水煎日一剂,早晚各一剂,连续服用8周;化疗(FOLFOX4方案)采用草酸铂85mg/m2,d1;CF200mg/m2,d1、2,静脉滴注;5-Fu400mg/m2,d1、2,静脉冲入;5-FU600mg/m2,d1连续48小时泵入;4周期后判定近期疗效.结果:两组的两组疗后有效率(CR+PR)分50.0%,40.0%,P>0.05;而受益率(CR+PR+SD)分别为80.0%、56.7%,P<0.05.益气活血中药既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又可以缓解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迟惠昌;赵文硕;杨中;胡凤山;张青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药汤剂的质量控制

    中药汤剂是我国中医药的一种传统剂型,汤剂的质量对中医临床而讲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中医临床的疗效.中药汤剂的质量与许多因素有关,本文就如何确保中药汤剂的质量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刘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偏瘫方为主治疗中风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内服中药结合针灸按摩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的偏瘫、失语的疗效.方法:回顾近5年来收治的100例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用辨证施治结合针灸按摩进行观察治疗.结果:经临床治疗100例,基本治愈40例,显效39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为94%.结论:中药结合针灸按摩能改善脑血循环,促进偏瘫、失语患者的功能恢复,疗效好方法简便、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瑞萍;陈冬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药封包干热外治法对腰椎压缩性骨折筋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干热外治法在腰椎压缩性骨折筋伤早期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封包干热外治法,对照组采用跌打膏外敷法,第3天、第7天观察疼痛程度,第7天比较两组自主活动度恢复情况和接触性皮炎发生率.结果:两种外治法的疗效均有较好的止痛、自主活动恢复疗效且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接触性皮炎发生率30%明显高于治疗组3.33%(P<0.01).结论:中药封包干热外治法在骨折筋伤早期治疗中有其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作者:温惠芬;何笑霞;唐肖芬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合谷、太冲穴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自2003年4月~2009年6月期间采用针刺面部局部穴位结合针刺远部的合谷、太冲穴治挝疗周围性面瘫35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钦源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消渴病人的临床观察与对策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是极其重要.通过护理干预,正确指导患者掌握糖尿病的知识,合理安排生活起居,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药物的合理应用等综合措施,以提高自我监测、增强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积极配合治疗.从而使病情获得良好的控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美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不同针灸方案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针灸方案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 usion,LID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LIDP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在牵引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针灸方案,观察组采用电针加委中放血的方法,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的方法,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加委中放血结合牵引较单纯电针结合牵引治疗LIDP疗效为优.

    作者:汤昌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调经止痛汤内服配合痛经贴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21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自拟调经止痛汤内服,配合痛经贴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8例,服用调经止痛汤,1剂/日、水煎服、早晚温服、7~10天为一疗程;外敷痛经贴,1贴/日、敷脐部、每经期贴5贴.对照组156例,服用元胡止痛片,4~6片/次、2~3次/日、口服;维生素E胶丸100mg/次、2次/日、口服、7~10天1疗程,服药3疗程以上.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7.61%,显效率33.49%,有效率23.39%,总有效率94.49%;对照组治愈率28.85%,显效率26.28%,有效率27.56%,总有效率82.69%.二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调经止痛汤内服、配合痛经贴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

    作者:刘钧;王战军;高昆;王惠青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48例临床观察

    颈源性头痛是指因为颈椎病所导致的头痛,是由于颈部骨骼、肌肉、神经等原因引起的头痛症状.一般多伴有眩晕症状,头痛以后枕部多见,也可出现头颞部或前额眉棱骨部.本文介绍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效果显著,48例患者,治愈26例,占54%;显效12例,占25%;好转8例,占17%;无效2例,占4%.总有效率为96%.

    作者:魏永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对《金匮》悸证的再认识及临床实践

    证实并验证,通过方剂治疗各证型病因病机的悸证.观察方剂对于悸证的临床应用的疗效.

    作者:缑玉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