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关平
目的:观察化痰定喘散热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并按分期标准为发作期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包括常规的吸氧、补液、抗炎、解痉止喘等,实验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痰定喘散热敷背部,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包括症状、体征改善、肺功能指标、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值的变化.结论:化痰定喘散热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简、便、廉的中医特色.
作者:张燕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带皮穿支血管与皮神经营养血管相结合的皮瓣手术方法及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6年~2009年,我科对58例以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不同原因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本组男58例,女7例;年龄6~57岁,平均35岁.其中外伤后踝部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坏死10例,足背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手术后胫前皮肤坏死并骨与肌腱外露20例.小腿下段慢性溃疡皮肤缺损7例.缺损面积5cm×3cm~10cm×6cm.结果:58例患者中除2例皮瓣远端皮缘约1/4坏死,经换药后二期植皮外,余皮瓣均成活,伤口1期愈合.随访2个月-2年,皮瓣质地优良,色泽接近正常,局部稍饱满,修复缺损满意.结论:①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缺损创面,极有临床实用价值.②术前及术中判断小隐静脉是否存在不良作用,采取积极措施促进静脉回流对提高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成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文军;刘勇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益气活血中药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6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中药联合联合FOLFOX4方案,对照组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其中,益气活血中药,水煎日一剂,早晚各一剂,连续服用8周;化疗(FOLFOX4方案)采用草酸铂85mg/m2,d1;CF200mg/m2,d1、2,静脉滴注;5-Fu400mg/m2,d1、2,静脉冲入;5-FU600mg/m2,d1连续48小时泵入;4周期后判定近期疗效.结果:两组的两组疗后有效率(CR+PR)分50.0%,40.0%,P>0.05;而受益率(CR+PR+SD)分别为80.0%、56.7%,P<0.05.益气活血中药既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又可以缓解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迟惠昌;赵文硕;杨中;胡凤山;张青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方法:控制饮食、运动、心理疏导及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
作者:葛关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骨折患者卧床期间易发生便秘的相关因素,根据原因进行护理干预,以降低便秘的发生率.方法:将我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住院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宣教形式告知患者便秘的防治方法,实验组患者则采取心理护理、加强社会支持系统、共同制定饮食、饮水、运动计划及进行排便训练等护理措施,观察便秘发生情况及程度.结果:观察组中便秘发生者明显减少(P<0.01),且大部分便秘患者均以非药物等方式解除,建立了良好的排便习惯.结论采取积极防治措施,骨折患者恢复期是可以避免便秘发生的.
作者:严明华;熊小玲;廖桃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73例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观察及护理,探讨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从护理角度对73例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进行观察及护理,避免并发症发生.结果:肝动脉介入注入化疗药物及栓塞剂,阻断肿瘤的血供,达到肿瘤(物)体积缩小而坏死及有效地直接杀死肿瘤,同时为病人提供精心的护理,延长病人的寿命及提高生命质量,总有效67.1%.结论: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对症治疗,是提高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文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症状,其病机病因复杂,对于头痛有表里之辨、虚实之辨等辨证施治.正确辨别,对症治疗和入药.
作者:张艳东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针灸方案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 usion,LID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LIDP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在牵引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针灸方案,观察组采用电针加委中放血的方法,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的方法,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加委中放血结合牵引较单纯电针结合牵引治疗LIDP疗效为优.
作者:汤昌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灸法是一种古老的医疗方法.古人认为艾灸对寒热虚实诸证都可应用,但无论用于何种疾病,医者都必须详察病情,细心诊断,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施灸方法,掌握运用适当的补泻手法和灸量.
作者:姜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盗汗多由烦恼过度、亡血失精,或邪热耗阴,以至阴津亏虚,虚火内生,阴津被扰,能自藏而外泄作汗.本例笔者采用自拟鳖甲龟板甲珠汤治疗顽固性盗汗,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黄生维;彭勋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观察其对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54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目前一般卒中单元模式进行综合治疗,另加规范的中医辨证治疗.结果:治愈18例,占33.3%,显效22例,占40.7%,好转11例,占20.4%,无效3例,占5.6%,总有效率为94.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能够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立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各种补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参作为传统的补品,一直被人们所推崇.但是除了补益方面的作用外,人参的其它药用用途一直被大众所忽略.现在就人参的各种药理作用简单总结如下.
作者:朱岚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证实并验证,通过方剂治疗各证型病因病机的悸证.观察方剂对于悸证的临床应用的疗效.
作者:缑玉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血糖调节受损(IGR)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与糖耐量受损(IGT).过去一般很少谈到对其干预治疗.近几年研究表明,对血糖调节受损(IGR)积极干预治疗,有些阻止或延缓发展成糖尿病,否则,大多数有可能发展成糖尿病.所以对其积极干预治疗非常必要.血糖调节受损已视为糖尿病前期,治疗原则与方法可参照糖尿病,其内容繁多,本文仅作简介.
作者:王勇前;郑方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应用自拟调经止痛汤内服,配合痛经贴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8例,服用调经止痛汤,1剂/日、水煎服、早晚温服、7~10天为一疗程;外敷痛经贴,1贴/日、敷脐部、每经期贴5贴.对照组156例,服用元胡止痛片,4~6片/次、2~3次/日、口服;维生素E胶丸100mg/次、2次/日、口服、7~10天1疗程,服药3疗程以上.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7.61%,显效率33.49%,有效率23.39%,总有效率94.49%;对照组治愈率28.85%,显效率26.28%,有效率27.56%,总有效率82.69%.二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调经止痛汤内服、配合痛经贴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
作者:刘钧;王战军;高昆;王惠青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按照五轮八廓学说,治疗疑难杂症.以五轮八廓学说为主治疗疑难杂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房伯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仙灵骨葆胶囊联合钙尔奇D600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确诊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5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600片,1片/次,2次/天;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仙灵骨葆胶囊,2粒/次,3次/天,1个月为1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有效率为85.7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比单纯西药疗效更好,且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鹏飞;王瑶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安神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校中医门诊1997年6月~2009年10月采用中药疏肝健脾安神汤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38例病例资料,与同期38例西医常规治疗患者作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1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治愈30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4%.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并随诊半年,治疗组临床症状多在1个疗程明显缓解,对照组大多在1个疗程以上明显缓解.治疗组复发2例,占有效人数的5.41%;对照组复发3例,占有效人数的8.33%.治疗组无明显副作用,对照组有3例(7.89%)出现程度不等的乏力、嗜睡症状,停药后好转.结论:疏肝健脾安神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能明显改善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无明显副作用,表明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
作者:刘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中风患者康复过程中,由于所处的阶段不同,临床表现不同,病理机制也不尽相同,所以,康复全过程不适宜单一针刺取穴方法.在不同时期取穴亦应有相应的变化.
作者:刘颖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运用中药内服结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结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中药内服治疗,以1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30例中,治愈18例,好转8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30例中,治愈6例,好转15例,未愈9例,总有效率为70%.两组总有效率(86.7%与7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治愈率(60%与20%)比较差异却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结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较单纯采用口服中药内服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京 刊期: 2010年第11期